① 为什么人们认为上市公司的老板很有钱呢他们一般也是拿年薪的,股票一般不会卖,他们的公司的股票再高
几角钱的股票在一级市场卖到几十元,他们没钱傻子才信。
微软公司总裁每月只领一美元薪水你信吗?
② 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老板股份会变少
一、是这个公司上市之前不断融资,老板的股权被稀释, 上市前不断找钱,上市后把钱也就是股份还给人家。
二、是上市过了解禁期就套现抛售了
③ 上市公司最大股东是上市公司老板吗
那可不一定,许多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持有本公司的股份并不多,如万科的王石就不持一股。
同时,大股东也不一定要对公司进行经营决策,这个双方都要沟通好的。
④ 不是上市公司可以有CEO的称呼吗
不是上市公司,也可以有CEO的称呼。理由如下: 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的最高级管理人员,又称作行政总裁(香港和东南亚的称呼)或最高执行长(日本的称呼)或大班(香港称呼)。同时CEO也可以指首席体验官(Chief Experience Officer)。 CEO是一个带有褒义的尊称,是企业掌舵人的意思。在亚洲大多数通用华文的资本市场比较成熟的国家(地区)的中小企业中,CEO的称呼是“老板”的代名词,并非严谨的专指行政总裁,CEO的称呼已被直接作为中小企业管理者的英文简称使用。
⑤ 一个上市公司的老总,一年大概可以收入多少
上市公司的老总薪酬是有A股年报披露的,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薪酬都不是收入的重点,目前已经披露高管薪酬的上市公司有3115家,其中有537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年薪过百万,占总数的17%。而这537位董事长的税前薪酬总额为10.73亿元,平均年薪达到399万元。当然,对于上榜的绝大多数董事长而言,上市公司的股份才是其最大的财富来源。这里,我们只谈年薪。方大化工前董事长闫奎兴税前年薪1056万元,排在榜首;紧随其后的是万科王石,年薪999万元;其次是中国平安马明哲、复星医药陈启宇以及伊利股份的潘刚分别位于第三、第四以及第五的位置,年薪分别为968万元、890万元以及826万元。
⑥ 上市公司和没有上市的公司,对于老板来说区别在哪
上市公司跟非上市公司当然有很大区别,而且这个区别是非常大的。至于上市公司是为了圈钱,这个说法是否定的,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而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扩大公司规模。
首先进行分析一下,一家公司上市和没上市公司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区别又在哪里呢?
区别一:融资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只要一上市就等于开通了金融市场这个融资渠道,但在没有上市之前,金融融资渠道是关闭的。
最典型的就是上市首次发行股份融资一大笔资金,随着上市之后还可以进行增发,或者进行股权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最简单就是可以卖公司股份来获得资金。
以上三点就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最大区别,当然除了这三大区别之外,还有如下几点:
1、公司竞争力不同
2、公司管理制度不同
3、公司价值不同
4、公司结构不同
5、对股东意义不同
总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是天差地别,肯定是上市公司会比非上市公司更具有优势的。
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
公司上市是为“融资”,还是没了“圈钱”这个不能一口否定的,每家公司运作方式不同,最终上市定位就不同。
如果从A股市场已经上市的公司来评价的话,即使没有90%也有80%的上市公司都是为了圈钱,而上市不是为了融资,在A股上市这样的公司非常少。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为了圈钱,都是见钱眼开,融资到这些钱不是想办法扩大公司规模,而是想方设法变相把这些钱弄进自己口袋,这类型的公司就是为了圈钱。
不然A股市场会怎么出现这么大股东减持套现,这么多垃圾股票,这么多空壳公司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由于上市圈钱惹的祸。
总之我们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辨别能力,提高资金判断能力,预判哪些公司上市为了融资做大做强,哪些公司为了圈钱进口袋的,所以在A股市场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不然最终吃亏的不是大股东,而是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
⑦ 上市公司主席和董事长的关系
董事长一般是最大的股东,控制着公司主席所在的企业领导阶层。
董事会作为一个会议体行使权力,每位董事都是受全体股东的委托来以董事的身份管理公司的。
为了解决董事会的决策、执行之间可能会有的脱节问题。一般由董事长兼任CEO,同时有一个董事会的执行委员会,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的权力。
由于中国公司法中仍有董事长为法定代表人的规定、并且同时有个经理的概念,以及家长制的文化传统、单位要有一把手等传统概念的存在。
导致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作为一个会议体来行使决策权利的概念并不清晰,同时也带来董事长和总经理到底谁是中国上市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一问题也十分不清晰。
(7)上市公司没有老板扩展阅读:
董事长工作职责:
董事长是公司董事会的领导,公司的最高领导者。其职责具有组织、协调、代表的性质。董事长的权力在董事会职责范围之内,不管理公司的具体业务,一般也不进行个人决策。
只在董事会开会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开会时才享有与其他董事同等的投票权。CEO的权力都来源于他,只有他拥有召开董事会,罢免CEO等最高权力,他掌握行政权力。
董事长可以随时解除任何人的职务,除了董事和监事,因为董事和监事不是公司雇员,而是公司的主人和仲裁人。还带领企业做出正确的战略战策,更好的完成工作任务。
公司最高执行权掌握在两个人手里变的司空见惯,有时候CEO对总裁有很大的优势,有时候又是总裁乾纲独断。
1999年左右,比尔盖茨曾经任命一位新的微软公司总裁,自己仍然保留董事长兼CEO的职务,许多媒体报道说是盖茨辞去总裁职务,但实际上盖茨只是把微软公司的总裁和CEO两个职务清晰的分离开来,并把日常执行权授予总裁,这谈不上什么辞职可言。
⑧ 董事长 这个称号是只有上市公司才有的名称吗 还是说只要开了公司的老板都可以称呼为董事长
也不知道被追问2遍的哥们在说什么,请问你认识中国哪怕一位董事长吗?如果不认识你怎么说“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有董事长,而且他没有掌握行政权力”?
这位楼主显然不知道公司治理结构应该是什么样的,我大致讲讲哈~这个问题需要从治理需求、法律、我国实际情况说明。
1、公司治理需求和法律规定
先直接回答你的问题,在中国,只要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都一定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公司设董事会,就一定有董事长,如果不设董事会就一定有执行董事,所以,你可以简单地认为董事长=执行董事。在我们国家董事长这个职务是法定的,从有《公司法》起,法律就要求公司必须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在老《公司法》中,甚至要求法定代表人(俗称法人,就是不必授权就可以代表公司签字的人)必须是董事长,董事长在股东会不能主持时可以指定一位副董事长主持,可以说老法给了董事长相当高的地位和权力;在新《公司法》中有所松动,但董事长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董事会不是公司常设机构,也就是不像总经理办公室似的你去了就有人,总经理不在秘书也一定在,董事们都分散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地方,那么董事会闭会期间,董事长是有一定权力,这个权力是董事会授权的。无论新法、老法,董事长都是股东会、股东大会的召集人和主持人,那么自然不能说只有上市公司才有董事长,是个公司(指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就必须有董事长或者执行董事。
公司是有钱的老板们投资的公司,是一个具有法律人格的主体,就是法人,那么公司怎么做事,从法律上讲和投资的股东们没有直接关系,但股东们可以通过股东会、股东大会决定公司做什么事,而怎么做事,其实是经理带着一干高管层去操作的。在实际操作中,高管层可能会侵害公司利益,那么侵害公司利益等同于侵害股东利益,所以股东们就需要监督高管层。那么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很复杂,要求公司必须设董事会,也必须设监事会(小规模公司可以不设董事会而设执行董事职位,不设监事会而设监事),上市公司的话还必须要有独立董事。管他呢,很复杂,董事会的责任就是帮着股东看着高管做事的,那么董事长就是召集董事做事的,从公司治理角度,公司确实需要董事会这类机构来帮股东们监督高管。
2、我国现状
我们国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属于家族治理模式,但具体点说属于大股东治理模式,也就是说股东们谁都不相信,还是相信自己。那就演变为股东自己来经营(担任高管)或者自己来监督(担任董事)或者自己经营+监督(大股东=董事长=总经理)。这其实就是自己投资自己干,那么董事长、总经理这些职位又都是法定的,是个公司就要有,那就都由股东一个人兼了呗,情况就是这么形成的,这也是我们国家缺少诚信的具体表现。
3、猜测楼主问题的意图和部分特殊情况
楼主可能只是想知道一般公司的一把手怎么称呼,公司必然有董事长或执行董事,所以一把手是董事长的概率非常高,根据上述我国现状,一把手是总经理的概率也非常高。但凡事都有特例,我前面说的都是概率非常高,可不是必然。有些特殊情况:1、投资最多的人不一定是总经理,比如某老板投资高一种新型药,可丫不懂技术,只能聘请一位技术很牛的人给他当经理,负责经营,这种情况下,老板顶多当个董事长,总经理他就没这本事了;2、投资最多的人不一定是董事长,董事长毕竟不是直接管理者,而董事长又承担了很多责任,投资者看得开的话,完全可以自己只担任总经理,将董事、董事长这种闲职分给德高望重的人,比如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地方政府官员或其子弟(以前房地产公司很多都这么做,当董事、董事长成了很有面子的事)等等;3、投资最多的人可能董事长、总经理都不是,比如某老板有钱,但并不适合当股东,如军人、政府官员,那么他把钱给了儿子,儿子做公司股东、董事长、总经理,但实际经营全是老板在经营,儿子整天游手好闲(这种例子不难见到吧,郭美美等各种美美,董事、理事、经理、副经理什么乱七八糟职务都能当上,也不是她自己投的资),那么从外部来看,经营这家公司的人其实在这家公司什么职务都不是。
当然,特殊情况还有很多,所以楼主想一概而论地说“老板最高称呼、我们称呼为总经理”或“开了公司的老板都可以称呼为董事长”这都是不对的,“一般公司”确实如此,但我上面举的例子其实也并不罕见,甚至在我们国家的一定时期还很常见。所以楼主拿这问题当个兴趣探讨,那加个“一般来说”就都对,可如果楼主按照这个规律去称呼对方老板,那可能就会惹对方不高兴,社会上避免这种错误,在哪都叫“总”嘛~所以说,不必苛求称呼正确与否。
最后,我认为“坐在田上数星星”说得还比较中肯,也实在;“平海13少”的回答看起来官方,但追问之下的回答让我觉得他的回答更像从哪复制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