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计提商誉是为上市公司好吗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计提商誉是为上市公司好吗

发布时间: 2021-05-29 07:54:22

① 什么是商誉减值,对公司和企业有什么影响呢

商誉减值就是对公司和企业的商业名誉进行了一定的减分。这种减分会直接导致公司的业务和企业的形象。所以如果一个公司和企业想要走得长远,一定要对自己的企业形象做好管理,不要做一些会使自己公司和企业的形象受伤害的事情。

② 既然计提商誉减值会让企业利润减少,为什么还要计提,不计提不就没事了吗

因为商誉减值充满主观因素, 所以企业不以通过计提大额商誉减值从而达到“大洗澡”的目的。即通过集中确认损失在某一年度,换取以后数年间较轻的费用等,从而提升后续年度盈利。

③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那么就永远不会下降吗

一个上市公司商誉规模高通过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或整体转让可以下降。

④ 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什么意思,商誉减值会计处理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会形成商誉,商誉由于无法独立产生现金流,要将商誉结合与其有关的资产或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吸收合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减值合并
控股合并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⑤ 上市公司商誉是什么

这个是我们财务处理上逐步接受,并量化的一个子项。
公司在建立、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了商业信誉,形成了商誉。
上下游合作伙伴愿意以更优惠的价格提供商品或劳务,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公司的商品或劳务;合作伙伴愿意与公司建立更牢固的合作关系,愿意在合作中共同分享经营成果。
这种氛围的形成,就使得公司具有了超越刚刚创建的同等规模公司的优势,将这种优势进行量化,就是一个时点上的评估价值,它就是商誉。
商誉是变化的,需要根据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阶段性评估。
商誉高的企业,在融资的规模、成本、方式上都能获得更多优惠,得到发展的先机,占据更多优势。
所以,商誉高的企业,更注意维护企业形象,注重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上市公司商誉就是品牌溢价,有的是自身初始的,有的是中途收购的,都属于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在“注意力经济”的当下,影响不逊于实物资产,维护好,运用好商誉已经是上市公司的重要抓手。

⑥ 商誉是什么通俗点话解释,商誉计提是啥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商誉计提是指在把商誉部分直接从公司利润中抵消,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公司的利润下降。同时,商誉计提一般出现在企业收购合并过程中,是指企业在收购某一公司时多花的钱,一旦计提往往会导致公司的账面利润减少。
商誉作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它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即超额收益)的一种能力,是企业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
比如说,上市公司用两亿收购了一家公司,但是这家公司的净资产只有一点两亿元,剩下的八千万元就属于亏损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因为这些被并购的企业并购中有的是有稳定输出的,因此这多出来的八千万就属于商誉的一部分了。
在前几年中,很多的上市公司热于并购,追市场的热点。并且炒概念做高股价,有的甚至不惜高溢价收购,以上行为自然导致了商誉被越推越高,当虚高的商誉无法被产生的利润所填平的时候,自然就是被暴雷的开始了。而股价自然也会出现暴跌。
商誉减值在冲减上市企业资产的同时,也会减掉原本的净利润,从而拖累了上市公司的当期业绩,这样一来,商誉减值更会导致上市公司的股价持续低迷。
商誉与净资产比值越大,商誉计提减值的概率越大。当比例大于30%时,投资者们需要注意其风险。当商誉占归母净利润比重越大,商誉减值引发业绩亏损的风险越大。每年的1月到4月为年报披露季节,投资者们可以在此时关注市场商誉风险。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⑦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净资产受影响吗

上市公司商誉减值,净资产受影响。

商誉作为上市公司的一项资产,具体表现为在并购中支付的对价超过被购买标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对商誉而言,往往面临着可能发生减值的问题,经常需要对商誉价值进行再确认、再计量。在并购标的业绩承诺不达标、特别是亏损的情形下,上市公司往往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最终是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当年实现的净利润。

⑧ 商誉高好还是低好

商誉就是前些年,公司买了高溢价的资产(公司),这几年出现了经营不善或者是导致存货积压过多,同时较多的外债无法收回,这样的一笔名为亏损的资金,就放到了商誉里边,有的公司没有商誉,有的公司高达几十个亿的商誉。


从投资者角度,商誉是过去并购事件形成的后遗症,一直留在账面成为没有价值的资产才更有欺骗性;公司主动计提减值,反而是对股民更负责的一种做法。


收购的目的是为了未来创造更多的盈利,所有商誉会随着合并后B公司新创造的现金流和利润,逐渐减少。在2018年,减少多少是通过减值测试来完成的。但因为减值测试是财务估计的艺术里,随机性很大的一个事项,审计事务所换一个测试方法,能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所有,很多上市公司的商誉,很可能很多年都没有减值,一直挂在资产上,那就变成了一项虚增的资产,而实际可能并购带来的收益并不明显。这对投资者而言就可能是一种欺骗。


总之,看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最需要关注的就是资产的质量,商誉是资产中最容易有争议,也最难估值的一项资产吧。类似的还有无形资产,有些公司为了避开很明显的“商誉”,可能会考虑把溢价收购体现在无形资产中。所以,巨额的无形资产账面余额,同样是需要仔细甄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