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上主板发行前股本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上主板发行前股本

发布时间: 2021-05-28 18:52:38

1. 在主板上市是什么意思

主板上市又称为第一板上市,是指风险企业在国家主板市场上发行上市。主板市场是指传统意义上的证券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证券发行、上市及交易的主要场所。

中国主板市场上市门槛高。虽然中国最新修订的《证券法》对公司上市的条件有所放宽,将公司股本总额要求从“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降低到“不少于人民币 3000万”,也取消了开业时间在3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的要求。

但与普通企业相比,风险企业的资产总额往往偏小,企业经营不稳定,效益不突出甚至亏损,很难达到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条件,利用中国主板市场IPO退出困难重重。

(1)上市公司上主板发行前股本扩展阅读

1、改善财政状况

通过股票上市得到的资金是不必在一定限期内偿还的,另一方面,这些资金能够立即改善公司的资本结构,这样就可以允许公司借利息较低的贷款。此外,如果新股上市获得很大成功,以后在市场上的走势也非常之强,那么公司就有可能今后以更好的价格增发股票。

2、利用股票来收购其他公司

(1)上市公司通常通过其股票(而不是付现金)的形式来购买其他公司。如果你的公司在股市上公开交易,那么其他公司的股东在出售股份时会乐意接受你的股票以代替现金。股票市场上的频繁买进卖出为这些股东提供了灵活性。需要时,他们可以很容易地出卖股票,或用股票做抵押来借贷。

(2)股票市场也会使估计股份价格方便许多。如果公司是非上市公司,那么必须自己估价,并且希望买方同意估算。

如果他们不同意,你就必须讨价还价来确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公平”价钱,这样的价钱很有可能低于你公司的实际价值。然而,如果股票公开交易,公司的价值则由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决定。

2. 论述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发行条件的不同

主板(包括中小企业板)

主体资历:依法设立且合法存在并延续的股分有限公司注册公司的程序

盈利要求:

⑴这段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跨越人平易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错非每一每一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较依据;

⑵这段三个会注册公司需要多少钱计年度谋划活动孕育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跨越人平易近币5000万元;或者这段三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跨越人平易近币3亿元;

⑶这段一期不存在未填补吃亏

资产要求:这段一期末无形资产(扣减地盘施用权、水面养殖权和采矿权等后)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股本要求:刊行前股本总数不少于人平易近币3000万元

主营业务要求:这段3年内主营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董事及治理层:这段3年内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现实节制人:这段3年内现实节北京注册公司的条件制人未发生变动

同行竞争:刊行人的业务与控股股东、现实节制人及其节制的其它企业间不患上有同行竞争

发审委:设主板刊行审查核定委员会,25人

初次审查征询定见:征询省级人平易近当局、国度发改委定见

创业板

主体资历:依法设立且持续谋划三年以上的股分有限公司

盈利要求:这段两年持续盈利,这段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加;或者这段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这段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这段两年营业收入增加率均不低于30%。净利润以扣错非时常性损益前后孰低者为计较依据(注:上述要求为选择性规范,切合此中一条即可)

资产要求:这段一期末净资产不少于两万万元

股本要求:企业刊行后的股本总数不少于3000万元

主营业务要求:刊行人应当主营业务凸起。同时,要求召募资金只能用于成长主股份公司设立条件营业务

董事及办理层:这段2年内未发生重大变化

现实节制人:这段2年内现实节制人未发生变动

同行竞争:刊行人与控股股东、现实节制人及其节制的其它企业间不存在同行竞争

发审委:设创业板刊行审查核定委员会,加大行业专业人士委员的比例,委员与主板发审委委员不互相兼任。

初次审查征询定见:无

3. 上市公司上市主板和中小板主要区别是什么

区分主板和中小板的巨大差别
次新股的行情一般产生于震荡的常态行情中,在主流热点逐渐消失,新的主流热点没有形成之时,次新股行情往往成为维持市场人气的主要板块。目前,A股次新股主要在深圳中小板和上海主板上市。上市的背景、规模等因素决定了两者的巨大区别。
中小板新股机会把握
规律之一:一般低于首日涨幅平均水平的次新股,在其后的表现中更有机会。操作中,一定注意那些首日涨幅偏低的股票,其机会要远大于其他个股。此外,虽然同属于中小板股票,但股本的差异仍然决定了首日涨幅的高度,比如在流通股本超过6000万股以上的5家中小板公司中,剔除中工国际其首日平均涨幅仅为59.38%,远低于4000万流通股本以下品种的水平。
规律之二:相对于4000万股以下流通股本的品种而言,尽管6000-8000万股的流通股本要大很多,但其总体也是偏小的,其流动性性比4000万股以下流通股本的品种好。对于大机构而言,其流动性是决定其投资的一个重要参数,而6000-8000万股的流通股本从后期炒作角度而言,无疑将更胜一筹。何况它们上市首日的定位要低于4000万股以下流通股本的品种,这类流通股本相对较大的中小板股票应该作为上市后期投资者重点关注的品种。
规律之三:行业地位差异并不完全决定其后期走势,如远光软件、瑞泰科技等品种,尽管首日定位很高,但其后期走势无一例外地缓慢走低。但化工类股票中江山化工的首日涨幅较低,后期却成为中小板股票中涨幅最大的品种之一。其关键还在于低起点的股票往往蕴涵着价值低估,在表现相对一般的基础类行业中挖掘黑马是一个方向。
主板次新股机会把握
由于没有小流通股本的优势,主板上市的次新股上市定位拼的是基本面的好坏,其首日定位总体比较合理,特别在相对小流通股本的品种中容易跑出黑马。其市场机会在于:第一,中国国航的破发是一种标志,其后大盘新股的发行节奏有所放慢,当市场环境改变时,此类“受委屈”的公司往往出现爆发性行情;第二,管理层有意让更多的好公司和大市值公司登陆内地股市,一来增加蓝筹数量,二来稳定大盘;第三,股指期货即将在年底正式推出,大盘蓝筹指标股必定会成为机构长期持有的筹码,短期内出现的稀缺性,使得这些股票具有了上涨动力。

4. IPO首发多少比例的股份,有没有上限规定。如发行前股本4亿,可不可仪IPO发行1个亿股本还是只能发10%以上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

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

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4)上市公司上主板发行前股本扩展阅读: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首次公开发行,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

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相应证监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有限责任公司在申请IPO之前,应先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

估值模型

就估值模型而言,不同的行业属性、成长性、财务特性决定了上市公司适用不同的估值模型。较为常用的估值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收益折现法与类比法。

所谓收益折现法,就是通过合理的方式估计出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状况,并选择恰当的贴现率与贴现模型,计算出上市公司价值,如最常用的股利折现模型(DDM)、现金流贴现(DCF)模型等。

贴现模型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公司未来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而这正是体现承销商的专业价值所在。

所谓类比法,就是通过选择同类上市公司的一些比率,如最常用的市盈率(P/E即股价/每股收益)、市净率(P/B即股价/每股净资产),再结合新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如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来确定上市公司价值,一般都采用预测的指标。

市盈率法的适用具有许多局限性,例如要求上市公司经营业绩要稳定,不能出现亏损等。而市净率法则没有这些问题,但同样也有缺陷,主要是过分依赖公司账面价值而不是最新的市场价值,因此对于那些流动资产比例高的公司如银行、保险公司比较适用此方法。

在此次建行IPO过程中,按招股说明书中确定的定价区间1.9~2.4港元计算,发行后的每股净资产约为1.09~1.15港元,则市净率(P/B)为1.74~2.09倍。除上述指标,还可以通过市值/销售收入(P/S)、市值/现金流(P/C)等指标来进行估值。

通过估值模型,可以合理地估计公司的理论价值,但是要最终确定发行价格,还需要选择合理的发行方式,以充分发现市场需求,常用的发行方式包括:累计投标方式、固定价格方式、竞价方式。

一般竞价方式更常见于债券发行,这里不做赘述。累计投标是国际上最常用的新股发行方式之一,是指发行人通过询价机制确定发行价格,并自主分配股份。

所谓“询价机制”,是指主承销商先确定新股发行价格区间,召开路演推介会,根据需求量和需求价格信息对发行价格反复修正,并最终确定发行价格的过程。一般时间为1~2周。

例如此次建行最初的询价区间为1.42~2.27港元,此后收窄至1.65~2.10港元,最终发行价将在10月25日前确定。询价过程只是投资者的意向表示,一般不代表最终的购买承诺。

5. 上市公司股本总额的要求详解

1、在国内不同板块上市要求不一样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各不相同。创业板门槛最低,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三千万元——注意,是发行后3000万。主板略高,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注意,是发行前。

2、根据《证券法》: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25%和10%都是指发行后的,如果发行前股份数是45000万,发行5000万股就可以了。
——股本大,所以要求发行的数量低是正常的。发行比例越高意味要求越高,难度越大(比如存在股权稀释、承销难度加大等问题)。

6. 哪一条法令规定在主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后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证券法第五十条规定申请股票上市的,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首发办法第三十三条提高为发行人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3000万元。

第五十条股份有限公司申请股票上市,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股票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已公开发行;

(二)公司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三千万元;

(三)公开发行的股份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公司股本总额超过人民币四亿元的,公开发行股份的比例为百分之十以上;

(四)公司最近三年无重大违法行为,财务会计报告无虚假记载。

证券交易所可以规定高于前款规定的上市条件,并报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6)上市公司上主板发行前股本扩展阅读:

关于对借壳上市股份流动性的要求,目前并没有相关法规给予明确、直接的规定,普遍的判断依据是沪深交易所《上市规则》对股权分布发生变化不再具备上市条件的解释:指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公司股本总额超过四亿元的,社会公众持有的股份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10%。

而上述社会公众是指除了以下股东之外的上市公司其他股东:持有上市公司10%以上股份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法人。

7. 上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条件区别细分下

可以直接找我

板块

总股本

发行人关键门槛

创业板

IPO后总股本不得少于3000万元

- 发行人应当主要经营一种业务
- 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百分之三十
-发行前净资产不少于两千万元
(无“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的有关规定)

主板、
中小板

发行前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发行后股本总额不少于人民币5000万元

- 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
- 最近3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或者最近3个会计年度营业收入累计超过人民币3亿元
- 最近一期末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例不高于20%
- 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

8. 在主板上市和中小板上市分别有什么要求

一、数额不同

1、主板:发行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净利润为正且累计超过3000万元;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超过5000万元,或者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累计营业收入超过人民币元3亿。

2、中小板:发行量在1亿元以下的创业板。

二、 指标不同

1、主板:向社会公开发行的股份不低于公司股份总数的25%;公司总股本超过4亿元人民币的,公开发行股份比例不低于10%。

2、中小板:增加了三个指标:资金占用、交易所屡次谴责和担保比例高。

三、不同的公司规定

1、主板:公开发行人是依法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已经营三年以上。原国有企业依法改组,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施行后新设立的公司改组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发起人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设立时间为可连续计算。

2、中小企业板:公司对外担保余额(合并报表范围内公司除外)超过1亿元且占净资产100%以上,或公司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非经营性资本余额超过20%的万元或占净资产50%以上的,将实施退市风险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