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持仓收益 » 上市公司成长史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成长史

发布时间: 2021-05-25 15:28:07

❶ 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史

一、初创阶段:1991-1993年。

我国在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及改革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开始逐步创建自己的证券市场,其中沪深证券交易所于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分别成立,从此我国的股票交易市场己经初具成形,以此更好的配置资源。上证所在刚刚开始挂牌交易的时候,上市证券的种类只有30种。

二、扩张阶段:1994-1998年。

中国证券市场在此阶段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营。相关的法律制度得以逐步的建立健全,市场上市规模不断的扩大。然而相应的问题也逐步的凸显出来,投机现象越来越严重,作假事件普遍出现在上市公司当中。经济学家将这些问题形象的叫做“赌场”。

三、规范发展阶段:1999-2004年。

证券市场在此阶段变得越来越规范。股票发行制度从2001年3月开始进行了调整,核准制取代了原来的审批制,监管机构开始更加严格的审核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促使上市公司更加重视经营的合理性,促进公司质量的有效提升,进而使投资者获得更强的自信。

四、改革阶段:2003-2008年。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2-200_5年期间一直处于熊市的状态,这主要是由于股权分置的存在。所以,股权分置改革也拉开了帷幕,以期能够使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使资本市场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融资和配置资源的功能,由此而成功上市的公司很多。

2006年,沪深股市的回升速度较为明显,并且到2007年所达到的值己经创造了历史之最,因此2006-2007年便出现了大牛市。

五、开拓创新阶段:2008一至今。

我国股票市场由于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一度变得十分萎靡。于是,我国于2009年开始执行经济刺激计划,小牛市又出现在了沪深股票市场。2010年4月,股指期货正式出现在我国的证券市场,我国开始正式出现了金融衍生品市场。

(1)上市公司成长史扩展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大事记:

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开始形成。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二、1992年,新中国首次向境外投资者发行股票。1992年2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B股股票,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三、199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统一监管全国证券市场,同时将发行股票的试点由上海、深圳等少数地方推广到全国。

四、1992年年底,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这是深化改革,完善证券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决策。

五、1993年9月,中国大陆发生首起通过二级股票市场进行控股的“宝延风波”,延中实业股票突然停牌,深圳宝安上海公司声明持有延中实业发行的普通股5%以上的股份。

六、1995年5月,中国证监会经国务院同意,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

七、1996年12月,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交易,实行涨跌幅不超过前日收市价10%的限制。

八、1997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颁布实施《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九、1998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证券法,这一法律于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十、1999年10月,国务院批准实施《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条例》。

十一、2001年6月,国务院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经报告国务院,决定在具体操作办法出台前,停止执行这一办法;

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除企业海外发行上市外,对国内上市公司停止执行《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关于利用证券市场减持国有股的规定,并不再出台具体实施办法。

十二、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决定境内居民可投资B股市场。

十三、2002年12月,中国证监会颁布并施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这标志着我国QFII制度正式启动。

十四、2003年10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证券投资基金法,这一法律将于2004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五、2004年1月31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❷ 盘点一下中国股市的成长历程、及大事记

中国股市大事记
1990年12月19日,上交所成立,股市开放,上证综指从99.98点一直上涨到1992年5月25日的1429.01点,涨幅达1329.30%。

1992年11月17日,上海联农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上证综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此后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1993年2月16日,上海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综指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发表证监会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商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综指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1995年5月18日,停止国债期货交易,出现三天井喷行情。

1996年1月22日,上证综指低至514.16点,此时民间认为宏观调控即将结束。

1996年5月2日,央行首次降息。此轮行情至1996年12月11日,上证社指从516.46点涨至1258.69点,涨幅143.71%。

1996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指出对于目前证券市场的严重过度投机和可能造成的风险,要予以高度警惕,引起市场暴跌。上证综指由1200点附近下跌至865.58点。此后一路上扬,最高至1997年5月12日的1510.18点,涨幅74.47%。

1999年5月19日,行情井喷。上证综指由18日的1059.87点到1999年6月30日1756.18点,涨幅65.70%。

此后持续了两年大牛市。

2001年6月14日,国有股减持办法出台。

2001年6月26日,国有股减持公司浮出水面。上证综指由14日最高的2245.43点下跌至2002年1月22日的1348.79点,跌幅39.93%。

2004年1月31日,“国九条”发布,短暂行情持续到2004年4月9日最高1778.22点。

2005年4月29日,股改试点工作启动。

2005年6月6日,沪市跌破千点。

2005年下半年,新《证券法》出台,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出台,权证重返市场。

2006年,中国股市告别了漫漫“熊”途,开始步入良性循环。期间,上证综指从1月4日的1163点起步,之后几乎是以单边上行之势稳步攀升。

2006年1月5日,五部委联合发布《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规定国外投资者对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和股改后新上市公司两类对象进行战略投资,可以采取有条件的定向发行和协议转让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

2006年1月5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已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可遵照《办法》实施股权激励。

2006年5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实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这标志着“新老划断”全面启动。

2006年6月8日,沪深股市单边暴跌,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跌幅分别为5.33%和4.64%,均创下2002年1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2006年6月19日,中工国际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板块上市,标志着“全流通”大幕正式拉开,“股权分置”“一股独大”这一困扰中国股市多年的顽疾,从此成为历史。

2006年7月5日,国内资本市场的“航母”级公司——中国银行正式登陆A股市场。

2006年9月18日, 受A、B股并轨传闻的影响,沪深B股暴涨。

2006年10月27日,工商银行A股H股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挂牌上市。

2006年11月20日,上证综指收盘报2017.28,为2001年7月27日以来的收盘新高。人民币升值和股改实施是促使股市由熊转牛的两大重要因素。

2006年12月6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959亿元,创中国股市有史以来单日成交量之最。

2006年12月29日,上证综指以距2700点仅一步之遥的2698.90点创出新高。按照12月29日的收盘指数计算,沪市和深市的全年涨幅各达到130.4%和132.3%。伴随股指的持续上行,截至2006年12月28日,沪深市场总市值分别达到68714亿元和17316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97.5%和85.5%。

2007年1月4日,中国证监会在其网站上刊出《致股指期货投资者的一封信》。该信指出,自2006年9月8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成立,待相关准备工作完成后,中国将正式开展股指期货交易。股指期货产品的推出将意味着我国股市有了“做空机制”,这将是我国股市交易制度上的重大变化。

以后,沪深两市步入大牛市。

❸ 股票发展史

从长期来看,基本上是可以的,但有时由于二级市场存在很大的投机行为,也要去考虑那些投机因素。

❹ 近五年新三板市场上市公司的成长背景

新三板市场的成立,满足了公司治理结构、信誉度、投融资等优化需求,增强了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同时通过对企业财务指标因素的分析,及时反馈企业财务状况。但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新三板上市公司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到了企业成长性发展状况,为此,应针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文章从影响新三板上市公司成长性的主要因素分析入手,并详细阐述了成长性提升对策。

❺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发展历史

2012年02月15日,筹备多年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成立大会。原证监会上市部副主任安青松担任该协会秘书长。
2012年02月15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挂牌仪式在京正式举行,这也意味着承载着全体上市公司重托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将正式起航。
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于2012年2月15日成立,发起人会员228家,理事会成员249名、常务理事会成员119名(其中非会员常务理事24名),监事会成员34名(其中非会员监事1名)。现任会长王建宙先生,执行副会长姚峰先生。

❻ 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怎么看

我是不相信这些的
中国很少有几百年的老企业
是因为他们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
只要能够套现,连公司都可以不要,为了套现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到了无耻的地步。

❼ 一个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指标有哪些

总资产增长率
即期末总资产减去期初总资产之差除以期初总资产的比值。公司所拥有的资产是公司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处于扩张时期公司的基本表现就是其规模的扩大。这种扩大一般来自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二是公司负债规模的扩大。对于前者,如果是由于公司发行股票而导致所有者权益大幅增加,投资者需关注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如果募集资金还处于货币形态或作为委托理财等使用,这样的总资产增长率反映出的成长性将大打折扣;对于后者,公司往往是在资金紧缺时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资金闲置的情况会比较少,但它受到资本结构的限制,当公司资产负债率较高时,负债规模的扩大空间有限。
固定资产增长率
即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去期初固定资产总额之差除以期初固定资产总额的比值。对于生产性企业而言,固定资产的增长反映了公司产能的扩张,特别是供给存在缺口的行业,产能的扩张直接意味着公司未来业绩的增长。在分析固定资产增长时,投资者需分析增长部分固定资产的构成,对于增长的固定资产大部分还处于在建工程状态,投资者需关注其预计竣工时间,待其竣工,必将对竣工当期利润产生重大影响;如果增长的固定资产在本年度较早月份已竣工,则其效应已基本反映在本期报表中,投资者希望其未来收益在此基础上再有大幅增长已不太现实。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即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通常具有成长性的公司多数都是主营业务突出、经营比较单一的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表明公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业务扩张能力强。如果一家公司能连续几年保持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具备成长性。
主营利润增长率
即本期主营业务利润减去上期主营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主营业务利润的比值。一般来说,主营利润稳定增长且占利润总额的比例呈增长趋势的公司正处在成长期。一些公司尽管年度内利润总额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主营业务利润却未相应增加,甚至大幅下降,这样的公司质量不高,投资这样的公司,尤其需要警惕。这里可能蕴藏着巨大的风险,也可能存在资产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等问题。
净利润增长率
即本年净利润减去上年净利润之差再除以上期净利润的比值。净利润是公司经营业绩的最终结果。净利润的连续增长是公司成长性的基本特征,如其增幅较大,表明公司经营业绩突出,市场竞争能力强。反之,净利润增幅小甚至出现负增长也就谈不上具有成长性。

❽ 我国上市公司发展史以及现状

推荐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上面有详细介绍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不过基本上都是托政策的福加上草根敢闯的劲儿)

❾ 中国股市资本市场的发展史

老实讲,这个题还真有点难度。51

❿ 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简史

1994年-1996年工贸发展
经典家族企业
□从一家仅有30人的作坊式制笔厂走上创业之路;
□首闯广交会,成为广交会历史第一个“流动摊位”;
□成立宁波贝发文体工艺旅游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销售额首超当时上海四大制笔上市公司的总和;
□更名为“宁波贝发办公用品制造有限公司”。
1997年-1999年实业开拓
职业家族企业
□确立全国制笔老大的行业地位;
□在贵州台江县捐建“贝发希望小学”。
□为抗洪救灾捐赠上百万人民币产品;
□成立业内首家制笔研究中心——贝发制笔工程技术中心;
□组建宁波市北仑区的首家保税工厂。
□在洛杉矶设立销售代表处,全面进军海外市场;
□与WAL-MART、TARGET等世界500强建立战略供货关系。
2000年-2002年 调整优化
职业家族企业
□建立业内首家省级制笔研究中心——浙江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正式更名为“宁波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荣膺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颁发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荣膺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浙江名牌”;
□成为上海APEC会议用笔赞助商;
□中性笔项目纳入“国家级重点火炬计划项目”。
□荣膺中国制笔协会颁发的“中国制笔王”称号;
□荣膺美国TESCO颁发的国内制笔行业独家“技术创新奖”;
2003年-2008年沉淀做强
变革型家族企业
□“贝发中国制笔城”全面启用,成为世界最大的单体制笔生产厂房;
□中性笔项目纳入科技部“优秀火炬计划项目”;
□荣膺欧洲TESCO“全球最佳供应商奖”;
□荣膺“中国名牌产品”;
□高精度镍白铜笔头纳入“国家重点新产品”;
□更名为“贝发集团有限公司”。
□荣膺“中国免检产品”、“中国出口名牌”;
□书写工具产销量突破17亿支,居亚洲第一、世界前三;
□位列“中国民营企业品牌最具竞争潜力100家”;
□成功反诉中国制笔业在美知识产权第一案——“337”知识产权案;
□荣膺CLOBAL SOURCING“顶级供应商奖”和OFFICE DEPOT“全球产品创新奖”;
□荣膺宁波市培育中国文具之都功勋单位;
□荣膺“全国轻工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
□赞助世界女排大奖赛;
□联合宁波8家文具企业向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捐赠147万元文具用品;
□签约天娱传媒聘请“超女”代言品牌;
□成为2008北京奥运特许生产商、特许零售商以及文具独家供应商;
□荣膺“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名牌”、“中国笔十大知名品牌”;
□贝发中性笔、白板笔企业技术标准上升为国家行业标准;
□邱智铭董事长荣膺“和谐中国-年度十大影响力人物”和首届“十大风云甬商”;
□ “揿动圆珠笔”荣膺“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荣膺“和谐中国·全国荣誉示范单位”;
□荣膺“中国最佳品牌建设奥运案例”新锐奖;
□荣膺“品牌中国金谱奖--中国文体行业十佳品牌”;
□邱智铭董事长当选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副理事长;
□正式更名为“贝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向四川大地震灾区学生捐赠价值600万元文具产品;
□荣膺“2008北京奥运品牌贡献奖”;
□“揿动荧光记号笔”荣膺“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金奖”;
□成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
□邱智铭董事长荣膺改革开放30年宁波30位“创业创新”风云人物之一。
2009年-2012年转型升级
社会型家族企业
□扶持教育——向四川大地震灾区54所学校捐赠爱心包裹首批共计16846只;
□成就卓越——荣膺“新中国成立60周年宁波最具成就企业”;
□“国家创新型企业”
□BEIFA商标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成为全国第二批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创建单位
□贝发集团为玉树、舟曲灾区以及贵州等贫困地区捐款捐物近百万元。
□贝发集团成功举办以“信——信念、信任、信心”为主题的 “魅力足球快乐贝发——贝发南非世界杯狂欢之夜”。
□荣膺第二批“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单位”。
□贝发集团参与8月17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浙江今日早报》发起的“爱在浙江—爱心包裹项目”活动。
□贝发集团首款PET材料笔KB168000(俗称“水瓶笔”)成功下线,填补了PET材料在笔类产品生产中的空白。
□贝发集团营销中心的成立,标志着贝发集团营销系统搭建适应供应链业务的组织架构完成。
□贝发集团荣选 “全国轻工业企业信息化先进单位”。
□“一种聚烯烃塑料制品的丝网印刷工艺”专利在第十九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银奖。
□ 贝发中国文具供应链合作项目——高档礼品笔签约暨揭牌仪式隆重举行。贝发中国文具供应链项目——高档礼品笔将形成年产1亿支的高档礼品笔制造专业工厂。
□贝发集团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商QSP现货业务模式全球招商会中国广州站(首站)盛大启动,标志着贝发文具供应链运营商QSP现货业务模式全球招商正式启动。
□主题为“转变方式、互为伙伴、共谋发展、合作共赢”的贝发中国文具供应链运营服务商2010年度供应商大会在宁波举行,近200家供应商代表加入贝发文具供应链。
□贝发出口配送商品电子检验监管平台验收通过,成为全国首家实现电子检验监管平台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