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价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价

发布时间: 2021-05-21 20:56:29

股票连续降价卖出的会计分录

1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1000万
投资收益 10万
贷:银行存款 1010万
2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
3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万
贷: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加值变动损益 100万
4
借:银行存款 75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加值变动损益 200万
投资收益 250万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00万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1000万

Ⅱ 金融危机是不是意味着东西要降价

这是错觉,危机是分阶段的.

金融危机的初期,什么价格都降,那是初期的表象,那是大家都在慌不择路的套现。
比如牛奶,人们都不舍得买了,奶商就要低价抛售,甚至剩下的倒进下水道,把牛都杀了卖肉。

现在的经济危机中,初期的表现有一个现象,都说经济危机里有高度的通货膨胀,可是现在什么都在跌价。其实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现在是大家都在套现,把商品和证券都卖出换成现金,以免将来手上缺少现金而被动。

套现完毕之后,危机进入最严重的阶段,资金抽逃以后,工厂关闭,工人失业,商品匮乏,物价飞涨,到处都是没饭吃的人。

不过现在的世界不象上世纪初了,全球合作之下不会那么糟糕.

另说一下股票:

股票价值是纸上财富,他仅以交易价格为价值参考,并不代表事实资产的价值,他的升跌,损失的是交易参与者的“钱”,而没有伤害到上市公司里的资产。

首次发行的钱进入到公司里,变为了资产,之后就没有资产的交流了,除非是新配股增发和派发红利等。
以后的交易中,全部是虚拟财富,比如公司每股净资产是1.5元,市场上股票交易价格是10元,流通股东是在意淫般享有10元价格之下的1.5元资产。股票价格跌了以后,损失的钱是进了政府税收、交易所佣金、倒数第二位持有股票的人,他们的手上。因为那三种人是手握现金的,兑现了。手上是拿股票的人,则继续面临升或跌的考验。

总结,钱进了公司、政府、交易所、“倒数第二位的前股东”。其中公司是一次性的,政府和交易所是反反复复的抽水,股东是新与旧之间的赌博。世界财富还是那公司里的每股1.5元资产。

最后说一下“次债危机”,全称是次级贷款危机。所谓次级,是指债券的安全级别,美国烂发贷款,烂发由高风险贷款衍生的垃圾债券。一旦发生赎回风险,所有参与者,包括贷款的人,发贷的银行,买那些债券的人,持有那银行股票的人,都将面临财产(被银行抵债)损失,纸上财富的湮灭。

Ⅲ 公允价值变动借方余额1000W,什么意思

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该资产的帐面价值。公允价值变动为该资产在其持有期内的价格变动累计。借方余额:价格上升,贷方余额:价格下降。
这里该资产在出售时的帐面价值为13000W,卖价为15000W,那么它的投资收益为2000W.
最后仍须将公允价值变动对应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或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贷方余额转入投资收益。
所以总投资收益应为:2000+1000W

Ⅳ 现对某商品降价20%促销,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几

现对某商品降价20%促销,为了使销售总金额不变,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二十五。

设原销售量为X,商品原价为Y,

那么原销售总金额为X*Y,

现商品降价20%,那么现售价为(1-20%)Y=80%Y,

要保持销售总金额不变,那么运用除法可得到现销售量,

X*Y/80%Y=125%X,即销售量是原销售量的125%,

与原销售量相比增加了125%-1=25%,

所以销售量要比按原价销售时增加百分之二十五。

(4)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价扩展阅读:

利润的基本计算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投资收益(或损失):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收入: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得利。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按一定比例向地方政府税务机关计缴的所得税和费用。

Ⅳ 为什么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支付的“交易费用”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成本,而作为一项投资损失

我理解的是他要确认份额然后确定以后每一个期间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净收益 就像你买了黄金 但是你支付了20块的包装费 等以后金子涨价或者降价了 你不能把包装费也算里吧

Ⅵ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上涨和下跌的分录,求详解说

取得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或相关科目
持有期间享有股利和利息:
借: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股利(应收利息)
期末计量:
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余额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否则相返
处置
投资收益=出售的公允价值-初始入账金额
1.按售价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2.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差确认投资收益、损失
借(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举例来说:2012.1.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成本为100万元,不包括其他相关税费等,至2012.6.1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升到130万元,2012.10.1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售价为150万元,则账面余额为150万元,初始成本为100万元,这两者的差额为50万元,确认为投资收益。

2012.1.1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成本为100万元,不包括其他相关税费等,至2012.6.1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上跌到80万元,2012.10.1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售价为70万元,则账面余额为70万元,初始成本为100万元,这两者的差额为30万元,确认为投资损失。

Ⅶ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表示什么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表示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其借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金额和贷方发生额的转出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借方表示“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金额表示以这项资产核算的公允价值比原来的购入时的价格降低了,通俗的说也就是这个资产市场价格降价了,没有原来那么高的价格了。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指企业以各种资产,如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换、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即公允价值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该项目反映了资产在持有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产生的损益。也是新利润表上的项目"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填列依据。

(7)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价扩展阅读: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Ⅷ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金额表示什么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借方金额表示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金额和贷方发生额的转出额。

正是因为公允价值的变动,从而形成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间点上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而这一差额可能会导致利得或损益。

它们的关系是资产在不同时点上的公允价值,引起资产在两时点内的价值变动,即公允价值变动,公允价值变动这数额,导致财务状况上的“损”或是“益”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该账户是属于损益类科目。其借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失金额和贷方发生额的转出额;贷方核算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收益金额和借方发生额的转出额。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指一项资产在取得之后的计量,即后续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期末资产账面价值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是新会计准则下一个全新项目,其对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与应交所得税的影响需要根据持有期间与处置期间分别确定。

(8)交易性金融资产降价扩展阅读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用法如下: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包括交易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和以公允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等进行明细核算。

(三)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主要账务处理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贷记本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Ⅸ 黄金怎么降价了

黄金价格大跌或是楼市崩盘先兆,国际金价在过去几天出现由暴跌到反弹的巨幅波动,石油、铜等大宗商品也出现了大跌。此次大跌的根本逻辑在于美元的走强,逐利资金从商品市场撤出开始买入美元资产。而下一个面临危险的,则有可能是新兴市场的楼市和资本市场。
无论是塞浦路斯售金,还是机构大幅斩仓,都不足以解释为何黄金会有如此巨大的跌幅,也无法解释其他商品为何大幅跌价。今年以来,日美欧股市屡创新高,ML全球高收益债券、西班牙国债、美元等资产2013年以来表现强势,吸引来了众多资金进场。
自从上周五以来,国际黄金价格出现剧烈波动,本周一黄金价格放量大跌逾9%,自上周五以来已经累计下跌14%。这两个交易日也是1983年以来最严重的连续两日大跌。值得注意的是,黄金的价格从2011年9月的纪录高点1920.50美元/盎司已经下跌逾20%,分析人士称,按照跌幅超过20%即算进入熊市的惯例,黄金价格可能结束长达12年的牛市,开始进入熊市。
现货黄金下跌的同时,其他大宗商品也一同大跌。自上周以来,油价下跌近6%,周二凌晨布伦特油价一年来首次跌破100美元,铜跌至一年半低点,铝触及三年半低点。即使小麦、玉米和大豆的价格也下跌。
央行抛售黄金储备
这次现货金价格大幅暴跌的导火索,是塞浦路斯准备卖出黄金储备来偿还债款。由此引发市场担心黄金储备丰厚的意大利和葡萄牙会效仿。
此外包括各大投资机构、对冲基金对黄金的斩仓也加剧了黄金的跌幅。特别是全球最大黄金ETF的黄金持仓量降至2012年初以来最低,制造了市场的恐慌情绪。不过,这些都不足以解释为何黄金会有如此巨大的跌幅,也无法解释其他商品为何大幅跌价。这轮巨大波动的根本逻辑在哪?
黄金现货大跌的根本因素:美元走强!
事实上,塞浦路斯黄金储备仅有14吨左右,对于去年全球黄金需求约4405吨而言只是沧海一粟,而且即使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没有表现出迫切地想要出售黄金的意愿。
这是由于要遵守投资纪律,因此必须要止损。现在的黄金市场已经远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资金避风港了。诚然,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不断印钞,在贬值作用下,通胀预期高涨,投资者于是买入黄金避险。黄金价格从2008年800美元左右,到2010年1200美元左右之间,确实在起到避险功能。不过随着美国开启量化宽松政策,欧洲、日本等国随后加入,全球流动性泛滥,令大量热钱蜂拥进入金市,导致黄金市场成为资金驱动型市场。
2011年起,投资者大肆买入黄金ETF,使金价在2011年最高曾到达过1900美元的历史高位。至此,黄金市场已经泡沫横飞,避险功能尽失,仅靠热钱与投资者的盲目信心支持了。如今随着美国经济稳步复苏,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的预期逐渐明朗,美元不断走强。而新兴市场却陷入经济增长放缓,对商品需求不断下降,黄金等商品泡沫料将逐个破灭。目前市场上的资金撤出商品市场,转向美元资产。
因此,美元走强,才是导致黄金等大宗商品暴跌的根本逻辑。正如笔者好友金夏点金所言,“一旦一只鸡开始跑出鸡舍,所有的都会慌忙出逃”,市场总要为下跌找到一个直接的理由,因此塞浦路斯售金、机构斩仓成了导火索。
新兴市场面临泡沫破裂危机
黄金价格接下来是怎样的变动,尚难以预料,毕竟金融市场的波动受到太多因素的影响,而留给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只有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但有两个逻辑需要投资者和消费者留意,就是美元的继续走强以及新兴市场面临资产泡沫破裂风险。
2013年3月29日欧元兑美元汇率报收于1.2816,一季度累计下跌0.0386,跌幅为3.01%;而美元指数收于82.999,上涨3.233,涨幅4.05%。随着塞浦路斯局势恶化,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再度引起市场担忧,而美国经济却仍然保持着缓慢的复苏,因此,欧元兑美元还可能走低,美元可能继续走高。另一方面,对于新兴市场而言,则要面临资金流出之后可能出现的资产泡沫破裂风险。
今年以来,日美欧股市屡创新高,ML全球高收益债券、西班牙国债、美元等资产2013年以来表现强势,吸引来了众多资金进场。而白银、黄金、布伦特石油以及铜则成为表现最差的资产,资金也从中抽出。
对于新兴市场而言,今年以来经济开局并不乐观,不断趋紧的楼市调控,监管层对银行表外资产和影子银行的监管越来越严,国际热钱极有可能回流美国。一旦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则楼市、资本市场的波动又将加剧。因此,面对目前的一些阶段性底部,投资者和消费者都要引起极大注意,不应盲目抄底。
结束语:
黄金泡沫已经开始破裂,其底部何在难以预料,随后的巨幅波动会成为常态。在全球经济走势不确定的情况下,投资者切勿盲目判断“底部”,黄金1322以及白银的4450的底部支撑,仅作为短线支撑看待,因为后市或还有新低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