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并购融资过程中财务问题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并购融资过程中财务问题

发布时间: 2021-06-17 16:10:32

⑴ 公司并购的财务问题

内容简介:一、财务陷阱的成因 并购中的财务陷阱源于在并购过程中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过分倚重和事前调查的疏忽。虽然财务报表是并购过程中首要的信息来源与重要的价值判断依据,但是,对财务报表固有缺陷的认识不足—例如它不能及时、充分、全面披露所有重大的信息,从而使并购方不能够及时对一些重大的事项给予足够的关注。财务报表导致并购者所产生的一些误识,必将直接影响并购工作的展开,大大提高并购成本,引发财务与法律的纠纷、影响并购融资的安排、影响整合的进程。因此,为避免落入财务陷阱,首先要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有充分的认识: 1.会计政策具有可选择性。这种可选择性使财务报告或评估报告本身存在被人为操纵的风险,最典型例子是大量存在于企业中的盈余管理行为。此外,诸如对无形资产评估、盈利预测这些重大事项上也存在着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与标准。一旦不充分不及时披露与重大事项相关的会计政策及改变,势必造成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2.不能反映或有事项与期后事项。财务报告的核心——财务报表,实际上只能反映企业在某个时点,某个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由于会计数据讲究真实性与可验证性,财务报表数据基本上是以过去的交易及事项为基础。某些基于稳健性原则所计提的准备,如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其计提比例实际上也是以历史的经验数据与税则规定为基础。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⑵ 企业并购会计存在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

一、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存在的问题
(一)并购企业对财务整合缺乏重视
有的企业只是盲目地扩大其企业营运范围,以为资产经营是支撑其长远扩展所能运用的唯一可行方式,缺乏对并购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规划,只是想从并购活动中获得直接的利益,而不考虑并购财务整合和并购后如何发展和整合资源问题,导致许多企业并购后不但没有增值反而造成企业资产的贬值。
(二)并购企业忽视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兼并和收购行为是企业期望将原来的项目整合在一起形成优势,并在企业并购制定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逐步培养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企业财务整合影响不如预期情况下,其核心竞争力基本都是下滑走势。所以,并购后的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并购企业能否取得较好的财务整合效应。
(三)并购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企业的发展能力与企业的利润、资产结构等有密切的关系。企业不重视核心能力的培育将使其获取利润的实力减弱,资产构架不合理也同样会产生不利影响。如果该企业的财务整合结果不如预期,偿债能力将会大幅下降,由此也说明了偿债能力的变小会让投资人在债务上的投资提高,增加了并购企业的运营风险,造成整个资本结构不合理。因此,产生不合理的资产构架,延缓了财务整合的作用,令并购企业最终的财务整合过程不得不以失败结束,并购企业由此将遭受巨大的亏损,无法实现企业并购的预期目标。
二、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应对措施
(一)重视企业并购后的财务整合
一大批并购企业成败的例子有力地证明了决定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核心要素是处于并购后期施行的在财务方面的整合,所以一定要把财务整合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从某种意义上说,并购是容易的,但并购后的整合是困难的。因此,有必要及时和有效地对企业并购实施财务整合。财务管理不单单影响着企业并购规划是不是能够达成,更影响着并购企业是否可以对被并购企业达成真正的控制,因此它成为一个企业组织管理构造的中枢核心。开展并购活动的企业对财务进行整合是为了在并购后期通过对相关财务整合知识的积累在企业内构建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财务体制,将其在营运、投资融资等财务行为进行实时有效的控制,逐步实现企业受益最优方案。因此,提高对后期财务整合的关注度是极其必要的,不然的话将影响到并购方后期整合的方方面面甚至是使最终无法达成预期目标。
(二)提高并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能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和长期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并购的根本目的。该理论认为,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和实力不一定都可以形成长远有效竞争实力,其核心实力必须是其所独有、当前和潜在的对手所没有的特殊能力;核心能力一定要是在客户注重的资本上有重大价值;它不能是别的竞争企业利用借鉴模仿就能轻松学到的一种实力;核心竞争能力必须在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体现竞争优势。通过合并和收购活动所需的元素,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何将这些元素对并购后新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有效的整合,就成为关键问题。国内大量企业依托着经济资本在近年间不断提高,就投身于合并浪潮中,筹集资本、人力,扩充企业实力,但这个过程中一定要考虑自己的资源、企业的特点及自己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并购来升华这个空间。要想使企业核心实力得以提高,要先对并购企业处于顶层的财务资产进行整合,贯穿并购始终应注重企业核心实力发挥优势,有效地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经过重新制定的发展规划指导,逐步发展和改善企业核心的竞争实力。企业并购后整合与优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互相影响的联系。在企业并购过程中,企业获得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独特资源、知识和技能,通过合并和收购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兼并和收购是互补的,通过合并和收购整合新的企业竞争力,使此次成功地完成收购整合。站在并购企业的立场上,假设某企业目前拥有创造了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那么利用一系列的并购行为,它就能获取被并购企业拥有的文化及资本,企业就能因此方便于融入之前曾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力,继而持续使之扩大蔓延,最终为其并购战略目标实现以及成功完成整合提供了根本保障。因此企业并购完成后,应该把如何增强核心实力放进其经营规划中。
(三)加快并购后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
在并购后的企业,由于接管企业的并购债券,也为了筹集收购资金,会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和其他债务发行方式。这样可能会加重并购后企业的债务负担,使并购后企业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资本结构更加不合理。因此,企业并购活动完成阶段需要对该企业的资本与债务开展整合,完善资产构架、改进财务现状、拉低资产负债比例。首先,加快实施资产整合。企业并购是为了利用并购来减少成本支出,拉大市场占有率,使企业内资源进行更合理有效的设置。并购的结束,不能意味着并购方目标获得实现,一定要经过对并购企业两边开展各方面资源的优化整合才能真正取得既定的目标。在这当中对资产的整合具有重要作用,经由资产整合之后资产的营运水平及效率、处置不好的资本、分离非核心的任务、再构优良资本能力均可以得到增强。其次,加快实施负债整合。在收购完成后的企业,兼并和收购因为接管企业兼并重组债务,或合并后的发展,采取贷款的形式和发行债券及其他融资,导致并购企业债务重组增加。如果并购企业自身资产构造就不合适,将导致其财务运行情况更加不好,加大了财务风险,导致整合效应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加快资产整合就是为了联系起并购方的资产状况,利用改善并购方资产构造及财务运行情况、进一步提高企业对债务偿还能力。
财务整合说的是并购方监控被并购方的财务体制系统、对其会计核算编制合并监管,使其按并购企业现有的财务体制运行,从而使该企业营运、投资融资等行为运行能更合理掌控,实现利益回报最大化。企业扩展要求其进行财务整合,财务整合作为企业并购整合后能施展财务协同作用的根蒂,是并购方实现更好控制被购方的基础路径,同时也保障了能够达成并购战略目标。通过财务整合,企业可以建立完善高效的金融体系,实现一体化管理,使所有的信息、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能最大化。在财务整合过程中,整合的内容基本有整合财务方针导向、整合财务成果和管理体系、整合会计核算系统和绩效评估系统。财务整合得以更好实施是依托了财务控制,缺少了财务控制这一环节的财务整合基本不会获得目标收益。

⑶ 阐述企业并购中应该考虑哪些财务问题

在西方,对企业并购存在种种理论上的解释。有的理论认为并购中通过有效的财务活动使效率得到提高,并有可能产生超常利益。有的从证券市场信号上分析,认为股票收购传递目标公司被低估的信息,会引起并购方和目标公司股票上涨。综合各种理论,企业产权在买卖中流动,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使生产要素流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和行业的同时,还要考虑由于税务、会计处理惯例以及证券交易等内在规律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纯货币的效益,因此,企业产权并购财务动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避税因素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在税法中规定了亏损递延的条款,拥有较大盈利的企业往往考虑把那些拥有相当数量累积亏损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纳税收益作为企业现金流入的增加可以增加企业的价值。企业现金流量的盈余使用方式有:增发股利、证券投资、回购股票、收购其他企业。如发放红利,股东将为此支付较企业证券市场并购所支付的证券交易税更高的所得税;有价证券收益率不高;回购股票易提高股票行市,加大成本。而用多余资金收购企业对企业和股东都将产生一定的纳税收益。在换股收购中。收购公司既未收到现金也未收到资本收益,因而这一过程是免税的。企业通过资产流动和转移使资产所有者实现追加投资和资产多样化目的,并购方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换取目标企业的股票,这些债券在一段时间后再转换成股票。这样发行债券的利息可先从收入中扣除,再以扣除后的盈余计算所得税,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保留这些债券的资本收益直至其转换为股票为止,资本收益的延期偿付可使企业少付资本收益税。
1.节约交易费用。
企业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实现了外部交易的内部化,由于在适当的交易条件下,企业的组织成本有可能低于在市场上进行同样交易的成本,从而减少了生产经营活动的交易费用。 2.减少代理成本。
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时,由于企业管理层与企业所有者利益的不一致而产生了代理成本,包括所有人与代理人的签约成本,对代理人监督与控制的成本等。而通过并购或代理权的竞争,目标公司现任管理者将会被代替,从而可以有效地降低其代理成本。
3.降低融资成本。
通过企业并购,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产生共同担保作用。一般情况下,规模大的企业更容易进入资本市场,它们可以大批量地发行股票或债券。由于发行数量多,相对而言,股票或债券的发行成本也随之降低,使企业以较低的资本成本获得再融资。 4.取得税收优惠。
并购过程中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税收递延条款合理避税,把目前亏损但有一定盈利潜力的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尤其是当并购方为高盈利企业时,能够充分发挥并购双方税收方面的互补优势。由于股息收入、利息收入、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间的税率差别较大,在并购中采取恰当的财务处理方法可以达到合理避税的效果。 5.增加企业价值。
并购通过有效的控制权运动为企业带来利润,增加企业价值。即意欲获取企业控制权的权利主体通过交易方式获取了其他权利主体所拥有的控制权来重新配置社会资源。在有效的企业控制权市场运行的条件下,对大部分接管者来说,其争夺控制权的动机就在于寻求公司的市场价值和在有效管理的条件下应具有的市场价值之间的差额。

⑷ 企业并购的财务问题包括哪几个方面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并购具有如下好处:
①以较低的价格购入资产;
②获得重要的生产要素,如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等;
③扩大企业规模,产生协同效应,体现规模效益;
④获得更高的市场占有率,增强竞争能力;
⑤实现多元化经营,降低经营风险;
⑥适时进入新行业,降低投资成本,投资见效快;
等等。
并购企业会计处理
1.采用有偿方式兼并,兼并企业以被兼并企业提供的评估后的科目余额表登记入帐,进
行帐务处理时,按资产评估后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按成交价高于评估确认的净资产
的差额,借记“无形资产——商誉”科目,按负债的评估后的帐面价值,贷记所有负债科目;
按确定的成交价,贷记“专项应付款——应付兼并企业款”科目(被兼并的净资产+无形资
产=专项应付款)或“长期投资”科目。
2.采取无偿划转方式兼并,按各项资产、负债评估确认的价值,借记所有资产科目,贷
记所有负债科目。两者之间如有差额,贷记“实收资本”科目。
3.合并中产生商誉和负商誉会计处理方法,在合并中产生商誉可将并购商誉确认为一项
费用或者将商誉作为一项资产,在预计的年限内进行摊销,或者冲销留存收益。负商誉可作
为递延收益处理,并在确定期限内确认为收益或将净资产公允价值超过合并成本的差额作为
购买方权益的增加。
4.支付产权转让价款的核算,兼并企业支付产权转让价款时借记“专项应付款——应付
兼并企业款”科目,(或长期投资)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⑸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有哪些及防范措施

一、并购前的财务风险及防范 并购企业在并购计划实施之前,需要选择并购的目标企业和具体的并购方式,因此,并购前的风险主要是这两个选择所造成的风险。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独立的经济主体,其选择的并购行为不但应该符合自身的利益,而且应该符合主购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并购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谋求协同效应、实现战略重组,或是为了某些特定目标。因此在并购前必须仔细考虑选择适当的目标企业,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不乏多选择失败的案例。例如许多企业由于盲目进行混合并购或盲目进入不相关领域,最后使企业进入多元化经营的误区,反而拖累了自身,不利于主购企业的发展。这些就是未能很好的考虑选择目标企业的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2.企业的并购方式多种多样,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及合并。股权收购又有整体性股权收购、控股性股权收购、承债性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又有规模扩张型、借壳上市型、重组型和置换型资产收购四种。每种方式要求的资本数量不同,不同的并购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因此并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资本规模及各方式的优缺点,适当的选择并购方式,减少选择所造成的风险损失。 二、并购中实施阶段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1.融资风险。 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在并购过程中是否能够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同时是否能够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一种风险。如果融资的安排不当或是与企业运行连接不够完善就会形成融资风险,如果融资过早就会出现承担许多可以避免的利息;如果融资过晚或过慢就会出现资金不足或是资金供给不正常,导致并购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对于融资的安排也是并购过程中的重点。融资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 内部融资是指企业所需的资金均来源于内部的自留资金,内部融资的好处在于不需要支付利息,且没有还贷压力,可以减少企业的并购成本和由于无法还贷可能造成的破产形象,但是也具有不容忽视的缺点;完全运用自有资金,一则我国的企业规模一般较小,无法独自承担并购所需的巨额资金,完全动用宝贵的自有资金进行并购会影响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的反应能力及抗风险的能力,如果进一步的融资不能够顺利进行,则非常有可能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行,更不用说企业的并购大计。 外部融资是指企业运用外部手段筹集并购资金的方式,主要包括权益融资、债务融资和混合性证券融资三种。 权益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增资扩股的方式进行融资。通过大量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可以筹集到大量的长期可使用资金,且因为股票本身没有确定的付息日以及归还期限,所以企业的资本风险较小,但是由于股票的发行需要长期的时间,且需要支付的发行费用较高,不利于在并购过程中的资金衔接,更有可能出现由于大量股票而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甚至出现大股东对全企业控制权的丧失,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债务融资是指企业通过借债的方法获得资金的一种手段。通过举债进行融资的资金成本较低,而且所支付的利息可以在税前扣除,达到了避税的效果,而且运用举债的方法筹集资金所需时间较短,不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并且手续简便,利于运用。但是债务融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难以借此方法获得资金,并且银行或债权人对于资金的提供有较苛刻的条件。一旦企业不能合适的掌握负债尺度,过高的负债率或造成企业的经营风险,如果不能到期偿还借款和利息,会使得企业面临破产的巨大风险。 解决融资风险首先要合理选择并购的筹资方式与结构时,要遵循资成本最小化原则;债务筹资与股权筹资要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另外,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要予以合理的搭配,以尽可能将筹资风险降到最低。最后,并购企业在选择筹资方案时,必须结合并购动机,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并购企业对融资风险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情况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融资方式组合,规划融资结构,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保证并购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 2.企业并购的信息风险。 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隐蔽工程”以及法律政策的影响,并购中往往潜藏大量的信息风险。由于并购各方信息不对称,出让方往往对目标公司进行商业包装,隐瞒不利信息,夸大有利信息,而并购方也常常夸大自己的实力,制造期望空间,双方信息披露都存在不充分或者失真的情况。因此,并购冒然行动而失败或交易后才发现受骗上当的案例比比皆是。 信息风险防范对策一方面应要求对方真实、完整,不会产生误导地披露自己的全部情况并做出保证;另一方面应针对对方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进行审慎的调查与评估,充分了解其现状与潜在风险。做到信息披露及保证并购各方用最直接、合理、科学、专业和没有歧义的语言披露其所有应当的信息,并作出声明、承诺与保证。包括:出让方向并购方保证没有隐瞒重大信息,并购方向出让方保证有法律能力和财务能力并购目标公司等等,以此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消除并购中可能产生的风险。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应当要求对方提供书面承诺,作为防范风险的保证及进行索赔的依据,并在并购合同中约定违约责任等救济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支付风险。 现金支付是指企业以现金为并购公司的工具,具有最大的财务风险。一则,对于企业具有的现金流量及数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是企业并购能否完成关键;二则,由于直接运用现金进行支付,很有可能因为汇兑的差别造成多余的汇兑损失;三则,完全用现金进行支付会导致股东权益的减少,可能会因此引起股东对于并购行为的抵触,增加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 股票交换是以并购方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股票,即以股换股。对于运用股票交换和进行运用权益融资一样会稀释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股权稀释的风险高低则是由股权稀释率所决定的。当并购前后的股权稀释率发生激烈变动,说明并购行为将给企业的原股东带来巨大的股权稀释风险。如果发行新股后的股权稀释率小于50%,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高;反之,表示股权稀释的风险较低。当主要股东的股权被稀释到无法有效控制并购后的企业而主要股东也不愿放弃这种控制权力时,主要股东可能反对并购,使并购活动无法进行下去。除此以外为了并购行为而发放新股不仅发行费用较高而且还具有耗时长手续复杂等缺点。 对于现金支付的并购,首先考虑到的是资产的流动性,流动资产和速动资产的质量越高,导致变现能力就越高,也说明企业越能迅速并顺利获取收购资金。 由于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的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必须通过调整资产负债来匹配。同时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来降低,通过建立流动资产组合,将一部分资金运用到信用度高,流动性好的有价证券资产组合中,使流动性与收益性同时兼顾,满足并购企业流动性资金需要的同时也降低流动性风险。 对于股权支付的并购,应综合考虑目标企业的成长性、发展机会、并购双方的互补性、协同性等因素,全面评估双方的资产,正确确定换股比例。目前,并购双方换股比例所采用的换算标准或依据主要有并购双方的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等。 三、并购完成后的财务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并购后主要有整合风险。企业并购后如果不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将被收购的企业快速整合到收购企业的组织结构中,收购仍有可能失败。 整合前进行周密的财务审查,整合前的财务审查包括对并购企业自身资源和管理能力的审查以及对目标企业的审查。整合前的财务审查可为并购企业的运行提供可行性分析;还可通过审查发现被并购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以利于在整合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整合效率。财务审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并购方确定被并购企业所提供的财务状况,其审查内容包括并购后需要整合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需要的资金投入、企业的负储结构、现有融资能力。加强并购后企业的组织结构整合。组织结构的整合主要是并购重组后企业的机构设置问题,其关键是合并双方的人事安排。并购方企业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尽快制定并购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标准,做到人尽其才。要尽量挽留人才,防止磨合过程中出现团队行为弱化、不负责任、负权压利、扰乱工作秩序的现象。企业并购后,要发挥人才资本优势并进一步挖掘人才资本的潜力,就必须根据人力资本的特征正确评估人力资本价值。并购之后绝大部分企业的经营业绩未来得到显著提升,结果却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创利能力不断下降,不同业务单元之间缺乏内在联系和必要的相互支撑,主业和副业相互争夺有限的企业资源,造成企业主业被拖累,而副业又难以为继。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企业并购后不重视财务战略整合向造成的。 总之,如何回避并购风险是企业并购的核心问题,并购风险是很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不是必然会发生的风险。因此,只要认真做好防范对策,就可以实现预期的企业并购目标。

⑹ 企业在并购中遇到的财务风险有哪些

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则是指由于并购定价、融资、支付等各项财务决策所引起的企业财务状况恶化或财务成果损失的不确定性,是并购价值预期与价值实现严重负偏离而导致的企业财务困境和财务危机。
一项完整的并购活动通常包括目标企业选择、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并购的可行性分析、并购资金的筹措、出价方式的确定以及并购后的整合。而财务风险主要来源于目标企业价值的估计、并购资金的筹措和出价方式的确定这几个方面。

⑺ 企业并购过程中的税务问题

http://www..com/s?wd=%C6%F3%D2%B5%B2%A2%B9%BA%B5%C4%CB%B0%CE%F1%B3%EF%BB%AE&cl=3

浅谈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

[摘 要]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兴衰存亡。企业并购的税务筹划包括: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环节的税务筹划;选择并购出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选择并购所需资金融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环节的税务筹划。

[关键词]企业并购;税务筹划;税收负担

并购是企业重要的资本经营方式,企业可以通过并购进行战略重组,达到多样化经营的目标或发挥经营、管理、财务上的协同作用,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而税收作为宏观经济中影响任何一个微观企业的重要经济因素,是企业在并购的决策及实施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规划对象。有些企业甚至将获得税务优惠列为并购行为的直接动机之一。不论企业的并购行为出于何种主要动机,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可以降低企业并购的成本,实现并购的最大效益,甚至可以影响企业并购后的兴衰存亡。本文试寻找企业并购行为中可能作出税务筹划的环节及筹划原则,以实现企业并购的最大经济效益。

一、选择并购目标企业环节的税务筹划

目标企业的选择是企业并购决策的最重要内容,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可以考虑以下与税收相关的因素,以作出合理的有关纳税主体属性、税种、纳税环节、税负的筹划:

1.目标企业所在行业不同形成不同的并购类型与纳税主体属性、纳税环节、税种的筹划。并购企业若选择在同一行业的生产同类商品的竞争对手作为目标企业,则是横向并购,以达到消除竞争、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垄断实力、形成规模效应的目标。从税收角度看,由于并购后企业的经营行业不变,横向并购一般不改变并购企业的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的多少。从纳税主体属性上看,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由于并购后规模的扩大,可变为一般纳税人。并购企业若选择与企业的供应厂商或客户的合并,则是纵向并购,以达到加强各生产环节的配合进行协作化生产的目的。对并购企业来说,由于原来向供应商购货或向客户销货变成企业内部购销行为,其增值税纳税环节减少。由于目标企业的产品与并购企业的产品不同,纵向并购还可能会改变其纳税主体属性,增加其纳税税种与纳税环节。比如钢铁企业并购汽车企业,将增加消费税税种,由于税种增加,可以说相应纳税主体属性也有了变化,企业经营行为中也增加了消费税的纳税环节。并购企业若选择与自己没有任何联系的行业中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则是混合合并。这种并购将视目标企业所在行业的情况,对并购企业的纳税主体属性、纳税税种、纳税环节产生影响。比如,一钢铁生产企业并购房地产企业,将增加营业税税种与纳税环节。

2.目标企业注册资金类型不同与税收筹划的关系。目标企业按其资金来源性质可分为外资企业与内资企业,而我国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税收区别对待,实行的税种、税率有较大差别。一般来说,外资企业享有较多的税收优惠。因此,并购企业在选择目标企业时,可以选择外资企业,若并购后外资占并购后企业资金的法定比率后可申请注册为外资企业,从而可享受外资企业的所得税优惠措施和优惠汇率,并可免除诸如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等不对外资企业征收的税种。

3.目标企业的财务状况与所得税的筹划。并购企业若有较高盈利水平,为改变其整体的纳税地位可选择一家具有大量净经营亏损的企业作为目标企业进行并购,通过盈利与亏损的相互抵消,实现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如果合并纳税中出现亏损,并购企业还可以实现亏损的递延,推迟所得税的交纳。但必须警惕目标企业可能给并购后整体企业带来的不良影响,特别是利润下降对其市值的消极影响及并购企业为整合目标企业而向目标企业过度提供资金造成的“整体贫血”,以防止将并购企业拖入经营困境。

4.目标企业所在地与并购税务筹划的关系。我国对在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注册经营的企业实行一系列的所得税优惠政策。并购企业可选择能享受到这些优惠措施的目标企业作为并购对象,并购后改变并购后整体企业的注册地,使并购后的纳税主体能取得此类税收优惠。

二、选择并购出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

企业并购按出资方式可分为以现金购买资产式并购、以现金购买股票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资产式并购、以股票换取股票式并购。后两种以股票出资的方式对目标企业股东来说,在并购过程中,不需要立刻确认其因交换而获得并购企业股票所形成的资本利得,即使在以后出售这些股票需要就资本利得缴纳所得税,也已起到了延迟纳税的效果。而我国税法规定只对现金红利征所得税,对资本利得不征所得税。目标企业股东可以得到完全的免税作用。而用前两种现金出资的方式,目标企业股东在受到以红利形式发放的现金时要缴纳所得税,而无法取得免税或递延纳税的优惠。

三、选择并购所需资金融资方式环节的税务筹划

各国税法一般都规定,企业因负债而产生的利息费用可以抵减当期利润,从而减少应纳所得税。因此并购企业在进行并购所需资金的融资规划时,可以结合企业本身的财务杠杆程度,通过负债融资的方式筹集并购所需资金,提高整体负债水平,以获得更大的利息避税效应。

四、选择并购会计处理方法环节的税务筹划

对企业并购行为,各国会计准则一般都规定了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权益合并法与购买法。我国会计准则对此尚未作出具体规定,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不同选择。从税收的角度看,购买法可以起到减轻税负的作用。这是由于各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反映其资产的历史成本,税法也要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以帐面价值所反映的历史成本为依据。即使资产的市场价值高于帐面价值,折旧的计提依据依然不变。在发生并购行为后,反映购买价格的购买法会计处理使并购企业的资产基础增加,能按市场价值为依据计提折旧,从而可产生更大的折旧避税额,减少了所得税税负。

企业在其并购行为的不同环节出于税务筹划的目标,也许会作出相互矛盾的税务方案安排。此时,企业应该明了,税务筹划作为企业理财的重要内容,其根本目标是减少企业总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其并购行为中进行税务筹划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综合考虑并购行为各环节的税务筹划要点,统筹安排,着眼于降低企业的整体税负,而非仅仅减少某一环节、某一税种的纳税。

2.遵循税务筹划的成本——效益原则,衡量税务筹划发生的成本与取得的效益,对税务筹划的频度与程度作出合理安排。在计量税务筹划的成本时,要注意将其机会成本计算在内。比如因税务筹划方案实施而引起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某种收入的减少,就是该方案的一种机会成本。

3.立足企业全局,考虑长远利益,综合衡量企业并购行为中税务筹划对企业经营的整体影响和长远影响。并购行为能否成功完成,除成本因素外还受其它众多内外因素影响。而并购行为是否最终成功,关键更在于并购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与战略重组。税负的减少只是理财手段之一,要与企业其他理财措施结合使用,才能发挥对企业整体的积极作用。况且企业并购行为对并购企业来说,作为一种资本经营方式,只是其众多经营管理决策及行为中的一种,并不是改变企业命运或挽救企业于危难的灵丹妙药。我们不能盲目高估企业并购的作用,因此也不能过分依赖于企业并购行为中的税务筹划这种单一理财措施。

杨健 钟红英

⑻ 企业并购案中有哪些会计问题

以上回答过于专业。会计系的学生对金融也许知道的不多去研究。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灵感。只有你的文章有个性话才能成功:1:微软的收购就好像日本侵略中国一样 不过前者用武力后者用股票。 前者雅虎不得不采取措施 后者中国不得不反抗 。只能把损失减少到最少 , 但是不能避免 。就好像中国对日本说‘我不和你打’日本同意吗?中国和雅虎都是被动的 如果你对股票稍有了解 就知道一个企业的决策权和发展方向是由持有股票最多的势力决定 就好像日本打到中国多数土地以后 中国就是日本控制了。那时候你还可以把华夏大地叫中国 但是那实际上是‘支那’了。呵呵 当微软有了很多雅虎股票就已经占领雅虎了……所以雅虎是被避的 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卖或者不卖的问题,而是卖多少钱的问题.如果雅虎对价钱不满意也可以反抗:雅虎可以增大股票的发行量,这样就能抵抗微软的收购。就好像微软要从雅虎手里买走雅虎维持生命的一锅汤,雅虎不愿意,微软硬要买。所以雅虎不断给锅里添水,一锅汤变成两锅三锅。所以微软就要把价钱话到2倍3倍。但是不管怎么样,微软得到的还是一锅汤。
2.就美国微软公司意图收购雅虎一案,中国政府要求中国网络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提供信息。中国政府将关注收购案的动向,仔细研究微软成功收购后可能产生的影响。有分析认为,本土管理层保持控制权对于阿里巴巴非常重要,因为中国政府通常不愿意看到外国公司控制中国互联网内容。因为互联网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信息传递工具,别国拿着中国的扩音器说话,就能淹没中国的声音。雅虎是中国网络巨头阿里巴巴最大的股东,雅虎持有阿里巴巴39%的股份。微软成功收购后可能对阿里巴巴产生的影响.这是一个针对中国甚至亚洲的连环套.微软要想拿走雅虎中国这块“大蛋糕”,还必须通过中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审查。不过,中国《反垄断法》还要等到今年8月1日才开始正式实施,如果微软动作够快,中国政府恐怕也只能望洋兴叹。
3.雅虎公司还是正式实施酝酿已久的裁员行动,接到裁员通知的雇员将陆续离开公司。雅虎宣布此次裁员约1000人,以便把业务重心集中在搜索和广告业务领域。雅虎此次裁员的费用预计将达2000万-2500万美元。雅虎已于宣布裁员的当天将报告送交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并将把大部分相关费用列入了2008年第一季度的报表。在1月29日发表2007年第四季度决算报告时表示将裁员以削减经费。

⑼ 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原因及对策有哪些

(一)优化管理.规避非系统性财务风险
在企业并购活动中,强化对财务风险的规避能够有效地弱化财务风险,但不能完全消除财务风险。
(二)科学决策,规避战略风险
并购企业首先必须对并购目标企业整体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认真分析:可采用SWOT模型来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主要侧重于企业竞争地位的改变和市场控制能力的变化主要分析日标企业的并入是否可以给并购企业带来协同效应和资源共享,并南。
(三)方式适当。分散财务风险
认真研究并购双方资源的互补、关联和协同程度,全而分析影响并购效果的风险因素和风险环节,然后按照风险最小化原则选择并购方式和实现的途径,是防范并购财务风险的关键:
(四)确定融资额度,选择融资方式
融资问题是指收购企业应该利用何种金融工具筹集用以实施并购所需的资源,有两方面的问题:融资的额度及融资的方式。
(五)根据融资额度,选择支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