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公司为什么要上市上市是为了融资还是圈钱呢
公司上市往高大上来说,就是为了融资,融资就是让公司更有资金了,可以帮助公司开展更多新业务,为公司做大做强做准备。
但如果往难听一点来评论的话,公司上市就是为了圈钱,上市只有会有各种方法和途径把公司的钱变成个人资产,这是为什么有这么多公司挤破头皮都要上市的真正原因。
就拿A股市场来分析,为什么在A股上市的公司,真正为了融资而融资上市的公司占比比例特别低,但上市为了圈钱而圈钱的公司一抓一个准,这类公司占比是非常高的。

这类公司自从成立开始,最终目标是为了上市,上市就是公司的目标,而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圈钱。上市之后圈钱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变现起来特别容易,这也是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最大区别。
但话又说回来,并非所有的公司都是为了圈钱,还是有部分企业是为了融资,为了提高公司知名度,提高公司竞争力等等,因为上市了对公司确实带来很多好处。
总之一家公司大股东的目标决定这家公司命运,大股东的做法决定一家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还是为了融资,所以大股东才是决定公司上市最终目的,大家是否认可呢?
2. 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而不是为了募资,这样的公司有投资价值吗
如果一家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融资是为了公司投资,为公司做大做强,这只股票具有很大的投资价值。反之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套现,这样的股票绝对没有投资价值,没有任何投资意义。
国家成立股票市场,目的是让企业上市是为了募资,为了企业做大做强,为了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但事实并非如此,大部分上市公司上市就是为圈钱,非常精准的减持减持再减持。

(4)大股东把这些股权都卖掉之后,这些大股东就想要撒手了,套现完之后,这些有能力的大股东就辞职了,自己口袋就鼓鼓的,一辈子都花不完的钱。最后留下一个垃圾股票在二级市场交易,最后退市了。
所以通过上市公司和大股东的减持行为得知,如果一家公司上市之后,大股东并非是募资完全是为了圈钱,这类公司的股票是绝对没有任何投资意义的,这种垃圾股票最好远离为好。
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忘了初衷,上市不是为了募资,而事实上市是为了圈钱,为了从股票市场获取最大利益,这也是为什么A股市场拥有这么多垃圾股票的真正原因。
3. 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有哪些区别为什么有人说上市是为了圈钱
上市公司跟非上市公司当然有很大区别,而且这个区别是非常大的。至于上市公司是为了圈钱,这个说法是否定的,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而有些公司上市是为了融资,扩大公司规模。
首先进行分析一下,一家公司上市和没上市公司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区别又在哪里呢?
区别一:融资渠道不同
上市公司只要一上市就等于开通了金融市场这个融资渠道,但在没有上市之前,金融融资渠道是关闭的。
最典型的就是上市首次发行股份融资一大笔资金,随着上市之后还可以进行增发,或者进行股权质押等方式获取资金,最简单就是可以卖公司股份来获得资金。

大部分上市公司都是为了圈钱,都是见钱眼开,融资到这些钱不是想办法扩大公司规模,而是想方设法变相把这些钱弄进自己口袋,这类型的公司就是为了圈钱。
不然A股市场会怎么出现这么大股东减持套现,这么多垃圾股票,这么多空壳公司等等,这一切的一切背后都是由于上市圈钱惹的祸。
总之我们作为投资者一定要提高自己辨别能力,提高资金判断能力,预判哪些公司上市为了融资做大做强,哪些公司为了圈钱进口袋的,所以在A股市场一定要有一双慧眼,不然最终吃亏的不是大股东,而是我们这些中小投资者。
4. 都说“上市圈钱”,请教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讲
上市本是因为企业缺资金,融资用于企业发展。
但是不少企业上市都是为了大小股东套现,中饱私囊,并且经常是不合理的高价发行,所以被戏称“上市圈钱”。
5. 如何理解上市公司在市场上圈钱
股价无论怎样暴跌,都无法伤害到公司的经营主体,但是,股价暴涨却能够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利益,那就是增发与配股。
股票首次发行时,发行价通常都是很低的,而股票的面值是1元,所以只要发行价高于1元,公司就能立即获利大量的现金。
增发或配股的价格是根据市价确定的,之所以人们喜欢称上市公司的融资是圈钱行为,就是因为上市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拼命的高价发行、高价增发或配股。高价发行,投资者可以不买,但高价增发或配股,持有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却根本无法阻止这种强行的再圈钱。
6. 人们说中国的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圈钱,可是上市的目的不就是融资-圈钱吗还有什么吗
中国的圈钱特别厉害。
打个比方,中国的股市是兔子,还是只吃窝边草的兔子。
7. 为什么说股票上市就是圈钱
所谓的圈钱,简单地讲,就是把不属于自己的钱,通过某些貌似合法的手段掏到自己袋中。由于这种行为在方式上和传统违法犯罪中的盗窃、抢劫、诈骗存在明显区别,因此,业界将它们统称为圈钱。
圈钱行为广泛发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要论最为集中的爆发地,莫过于金融资本市场,由于我国金融资本市场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因此,常常会出现企业不顾投资人利益而实施恶意圈钱。
企业要做大做强既是管理层的要求,也是上市公司梦寐以求的。在这一过程中,也有以海尔为首的一些杰出企业通过市场融资,达到了做大做强的目的。上市公司正当的融资行为并非坏事。
问题是,圈钱后不干正事,或者说圈钱后将资金存入银行吃利息,或搞所谓的资本运作(甚至搞腐败也并不少见),上市公司没有把圈来的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这些行为都可以称其为圈钱。
在资本市场中,圈钱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直接挪用,即直接把上市公司资产挪为己用,这相当于赤裸裸的明抢。
有的采用连环担保的方式,通过上市公司为关联公司提供错综复杂的担保,从上市公司融资、资产变卖、银行借贷等各个环节套骗巨额资金。
由于担保是一种常见的商业行为,有着貌似合法的外衣,但实际上,担保资金往往得不到及时偿还,最终由投资者和银行来承担所有损失。
从性质上看,这类行为类似于鬼鬼祟祟的暗偷。更高明的圈钱者实施不公平的关联交易,通过“以次充好”、“以小换大”等方式套取上市公司资金,进而损害投资者利益。
由于这种方式表面上正常合法(目前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禁止上市公司进行关联交易,只要求相关上市公司进行必要的信息披露)。
因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很难察觉,这类圈钱行为更接近于诈骗。金融资本市场中的圈钱决不限于上述三种,随着相关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强,投资者法律意识的提高。
这三种方式已经逐步为市场所熟悉,因此,圈钱者也在逐步调整其策略,开发新的圈钱方式,以至于现代圈钱行为表现出明显的隐蔽化、产业化、专业化趋势。

(7)上市融资圈钱扩展阅读:
根据《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第七条 申请募集基金,拟募集的基金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明确、合法的投资方向;
(二)有明确的基金运作方式;
(三)符合中国证监会关于基金品种的规定;
(四)不与拟任基金管理人已管理的基金雷同;
(五)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法律文件草案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六)基金名称表明基金的类别和投资特征,不存在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欺诈、误导投资人,或者其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
(七)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基金管理人申请募集基金,应当按照《证券投资基金法》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期间申请材料涉及的事项发生重大变化的,基金管理人应当自变化发生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提交更新材料。
第九条 中国证监会依照《行政许可法》和《证券投资基金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受理基金募集申请,并进行审查,做出决定。
第十条 中国证监会根据审慎监管原则,可以组织专家评审会对基金募集申请进行评审。
第十一条 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三个月。
第十二条 基金募集期限届满,募集的基金份额总额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验资和基金备案手续;
(一)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两亿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两亿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
(二)基金管理公司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基金募集份额总额不少于五千万份,基金募集金额不少于五千万元人民币;基金份额持有人的人数不少于两百人。
第十三条 中国证监会自收到基金管理人验资报告和基金备案材料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予以书面确认;自中国证监会书面确认之日起,基金备案手续办理完毕,基金合同生效。
基金管理人应当在收到中国证监会确认文件的次日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基金募集期间的信息披露费、会计师费、律师费以及其他费用,不得从基金财产中列支;基金收取认购费的,可以从认购费中列支。
8. 上市公司怎么圈钱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者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投入金额上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如果是发行的股票的话,也就是发行股票时实际收到的款项超过股票面值总额的数额。公司通过股票筹到的钱在公司运转的过程中会转入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会计科目。比如你建了一栋楼,在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会增加,而资本公积就会减少。有人利用这点圈钱,就是谎称自己进行了某项投资,做账时将资金转到其它科目,但其实这项投资是不存在的,钱就被他自己吞了,但账还是平的。
9. IPO公司,到底是来圈钱还是来融资
即是圈钱也是融资。
《创业维艰》里曾经讲作者的公司流血上市,为的就是在股市上获得融资,以求企业的发展。国内的优酷和土豆也是这个原因,当时土豆本可以早一步上市,这样通过筹集的大量资金就能砸死优酷,或者在国内稳稳占据视频龙头的地位,结果土豆创始人夫妇在上市期间离婚,严重影响了IPO进度,最终让优酷抢了先,后面的结果大家也知道了,优酷通过早一步募来的钱收购了土豆。
圈钱的解释就明显多了,上市之前的股份是无法流通的,只能在机构直接协议转让,投资机构几乎无法套现,上市后早期投资机构手中的股权度过锁定期后就可以自由买卖完成套现,如果没有最后的上市退出,就不会有今天风险投资的繁荣,反过来说也就没有今天很多伟大的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