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号称“注意力经济”的时代下,太合音乐集团将如何乘强风破浪
在这种形势下,太合用变化多样的音乐曲风,从词曲管理、录音制作,到艺人管理方面,全方位地推动着流行音乐的发展。

经过多年在民族、摇滚、电子、流行等音乐领域的深入培育,谭维维说:“太和麦田见证了中国音乐的成长和转型。它就像一块土壤,养育着无数杰出的音乐家茁壮成长。对我来说,这是一个音乐可以轻松发芽和收获的地方。我认为无论时代和环境如何变化,无论是粉丝还是市场,对好内容的需求总是一样的。我相信太和麦田将成为我最坚实、最值得信赖的音乐伙伴!也请期待我未来的音乐作品一起合作!”
② 问一下百度音乐人为什么改成太和音乐
1、网络音乐与太和音乐合并了
2、按照网络官方的说法:
合并后,在新公司的运营上,太合音乐将主要发挥传统音乐公司在版权、音乐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网络音乐将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在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全力发展以粉丝经济为代表的多种线上业务,并注入网络的大数据智能技术支持。
3、按照太和官方的说法,就是“将互联网巨头的优势与传统行业的经验、资源相结合,整合音乐产业的上下游资源”。
4、按照媒体的说法,网络此举可能是受 Apple Music 入华的刺激!
望采纳!
③ “剑网行动”两周年,在线音乐市场的暗波和洪流
国内音乐版权的转折点,始于2015年7月份国家版权局的一则通知,一改此前盗版泛滥的局面。如今距离那场声势浩大的“剑网行动”已经过去了两年的时间,在线音乐是最大的受益者,也是直接被冲击的行业。
就在不久前,多米副总经理辜炜东的离职,使得这家快被遗忘的在线音乐平台再一次被关注,可曝光的却是连续三年亏损的业绩,“在线音乐第一股”的前景似乎并不乐观。在硬币的另一面,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有着巨头背景的平台,一方面忙着IPO或融资,一方面进军音乐产业的上下游,摊子越铺越大。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焦点的更迭和模式的转变背后,音乐产业的竞争和机遇远未结束,暗波和洪流也一直存在。
版权就是生产力
两年前的“剑网行动”,彻底激发了人们的版权意识,有人为之手舞足蹈,也有人暗地里吐槽。无论如何,版权争夺已然成了音乐产业里的一股洪流。
动作最为明显的大概还是在线音乐平台,也正是从2015年的夏天开始,在线音乐的兴衰更替,平台间的尔虞我诈,用户在不同APP间的辗转,无不和版权有关。最早是阿里和腾讯之间的版权竞赛,彼此投入重金积累独家版权,伴随而生的是一场场混战,比如QQ音乐和中国音乐集团的战略合并,比如太合音乐接过了“网络音乐”的盘子,比如阿里音乐对天天动听的战略放弃……故事远未结束。
一直到今天,版权的斗争仍在持续,腾讯音乐一举拿下环球、索尼、华纳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独家版权,牢牢地将版权的管理、分销、推广等权利掌握的自己手中,换来的便是在国内市场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当然,音乐平台抢夺版权的方式也更加多元,除了真金白银的购买,音乐综艺、独立音乐、艺人经纪等也都成了丰富版权的方式。
不难理解的是,视频版权和音乐版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前者有着明显“一次性消费”的属性,视频平台争夺版权的目的,大多是为了积累用户,并诱导用户转化为付费用户,而这也恰是视频平台的版权战被诟病的地方,需要持续性的购买高价版权,以换取在内容丰富度和用户忠诚度上的优势;后者却属于典型的“频繁消费”产品,一首歌可以听很多遍,一张专辑也可以循环播放,这就意味着占领了版权便占领了用户时间,有了足够体量的忠实用户,在商业化方面便更具备想象力。
只不过,从免费时代过渡到版权时代,最核心的竞争思路却从未改变。在互联网刚刚普及的时候,九天音乐、一听音乐等网站大行其道,优势便是音乐资源的线上化,后来崛起的酷我音乐、酷狗音乐、QQ音乐等渐成潮流,播放器成了音乐资源的“聚集地”,最为明显的是,拥有搜索入口的网络音乐能够迅速崛起,离不开自身的资源和流量优势。即便到了版权时代,这一思维仍在延续,不管是疯狂购买独家版权,还是巨头间的合并渗透,版权资源始终都是瓜分市场份额的利器。
幸运的是,版权已经成为音乐产业里“生产力”的象征,甚至凌驾于产品和品牌之上,由之带来的利好是,整个行业都在尊重版权,或许在线音乐平台要为之付出巨额的版权费用,且最终会转移到用户身上,也让很多人看到了音乐行业的春天。
产业上下游暗流涌动
虽然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当下的主流平台,未曾公布具体的版权费用和营收情况,多米音乐作为上市公司所公布的财报,似乎可以感知到音乐平台的压力。
从2014年到2016年,多米的版权成本分别为1274.14万元、2400万元、4970.1万元,净利润分别为-4399.95万元、-5766.74万元和-2700.47万元。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多米因对北京蜜莱坞公司股权的投资比例被稀释,获得了5724.83万元的投资收益,也就是说公司的实际亏损并未止跌。
换来的结果是,除QQ音乐在2016年宣布盈利外,在版权费用成倍增长的前提下,亏损属于普遍现象。很明显,不管是出于投资者的压力还是为自身的前景考虑,如何制造盈利可能便成了头等大事,于是音乐上下游产业链开始暗流涌动。
整体来看,尽管各大音乐平台在围攻产业链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口号,表象之外主要集中在内容分发、内容打造和线下演出。
在内容分发层面,音乐播放器正在演变成为一站式的内容平台,尤其进入到2017年以来,这一态势尤为明显。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等早就把K歌、直播等内容形式整合进音乐播放器,网易云音乐在4.0版本的更新中加入了短视频,并提升了音乐专栏的权重,QQ音乐在最近的版本上加入了“音乐号”的功能,进行音乐相关的文章、视频、音乐等内容的推送。可以理解的是,在线音乐平台想要谋求的是一个站内的流量闭环,满足更多的用户需求,进而夯实自身作为宣发平台的地位。
相比于价格突增的版权,在线音乐平台也在寻找更具性价比的内容生产方式。一个方向是独立音乐人,比如网易云音乐的“石头计划”,虾米音乐的“寻光计划”,独立音乐人更渴望流量和机会,在线音乐平台显然不缺这些;另一个方向是发掘优秀的草根音乐人,诸如QQ音乐的“觅乐”行动、各类校园歌手大赛等等,在线音乐平台也开始和这些活动筛选出的头部选手进行签约。
线下演出看起来是在线音乐梦寐以求的现金奶牛,且模式上出现了差异。阿里音乐的野心最为明显,斥资收购大麦网,打通音乐和票务市场的关联,并借此构建粉丝、艺人、平台三方联动的新模式;和阿里相同的是,腾讯也在下一盘泛娱乐的棋,除了腾讯音乐三大产品的引流,腾讯视频等也开始以LiveMusic等形式,不断开垦线下演出的沃土,包括演唱会的线上直播等形式;此外的网络音乐、网易云音乐等也在积极筹谋线下市场,依托票务分销、行业合作等逐步向线下渗透。
即便是音乐硬件这个看起来有些“添加剂”属性的盈利方式也未被在线音乐平台错过,包括酷我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等均推出了相关的硬件产业链,涉及耳机、蓝牙音箱等,将粉丝经济演绎的淋漓尽致。
躁动的长尾市场
巨头们试图打通整个音乐产业链,虽然方式各异,却成功吸引了资本对音乐长尾市场的关注。有人说,在线音乐已经打破了流量、功能和版权资源的边界。或许这并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激活了一个又一个音乐长尾市场。
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在线音乐平台对内容的青睐,给了音乐创作者更大的信心,典型的就是越来越受关注的独立音乐人。随之诞生了一家又一家“原创音乐服务平台”,较为知名的有郑钧的合音量、汪峰的碎月等,看起来缺少一些背景的V.Fine也在去年拿到了600万天使轮联合投资。而在未来,无论是C端还是B端市场,都有可能涌现出更多的创业者,成为整个音乐产业链上的必要一环。
另外,即便是看起来和在线音乐的巨头们有些冲突的产品,依旧得到了巨头们的青睐。以小众音乐播放产品为例,豆瓣FM、LavaRadio、跑嗨乐等等,LavaRadio被太合音乐并购,跑嗨乐则与QQ音乐达成了深度合作。传统唱片体系已经瓦解,而在线音乐巨头因为掌控力版权也就占据了市场上的主动权,小众音乐产品享受的版权红利只是一个小案例,在版权分销持续扩散的情况下,对直播、短视频等和音乐有关联的市场,都将是一件好事。
更有甚者,在线音乐还带火了一大波的周边产品,类如音乐的儿童教育、直播教学、星粉互动等等,长尾市场从来都不缺少想象力。
总之,音乐行业始终是热闹的,这种热闹不是前几年的乱象丛生,而是版权体系下整个行业由内向外的延展。或许在线音乐平台谋求的是IPO,音乐人希冀的是自己活得更好一些,其他从业者无非也是想分一杯羹,好在这些都是理性的。
Alter,互联网观察者,长期致力于对智能硬件、云计算、VR等行业的观察研究。
④ 太合音乐集团自成立以来,是如何一直秉持对音乐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这应该和太合音乐团的企业文化有关吧,还有就是太合音乐团的管理,董事长的企业管理制度有关。不过太合音乐团也是一个有实力的企业。

如今的音乐内容日趋多元化、音乐市场细节的今天,谭维维虽然以杰出唱功出名,她却并不拘泥于演唱本身,除了原创实力令人瞩目,谭维维在新音乐内容发掘、多种音乐元素融合等方面同样颇有心得,其音乐可能性、多样性为业内称道。谭维维在音乐道路上的追梦历程,同样激励着众多乐迷。
⑤ 百度音乐花了多少钱收购太合音乐
是太合音乐收购网络音乐
⑥ 太合音乐账号怎么解除绑定手机
1、进入华为设置当中,打开账号中心,如下图页面。
2、找到账号选项,点击账号选项,进入下一页面。
3、点击账号之后出现下图,点击需要解绑的手机号或邮件地址。
4、例如选择点击手机号,出现下图页面,点击更改即可修改绑定的手机号。
(6)太合音乐融资扩展阅读:
通过注册和登录华为帐号:
1、使用应用市场、主题、音乐、视频等多种华为云服务。
2、在游戏中心,下载丰富的游戏,尽情地娱乐。
3、使用钱包,绑定公交卡、银行卡,方便线上线下支付和购物。
4、在商城购买华为手机,在花粉俱乐部反馈意见问题。
5、还可以,添加好友、创建群组和家庭,给对方发送照片。
参考资料:华为账号-常见问题
⑦ 百度音乐盒,太合音乐是什么关系
面对音乐版权的压力,网络音乐终于坐不住了!继QQ音乐宣布与网易音乐、多米音乐合作之后,网络宣布旗下的网络音乐业务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搞音乐单枪匹马可不好混,看来要联手奋斗了!
据了解,网络音乐业务将与太合音乐集团合并之后,将打造一家”全新的互联网音乐机构”。在新公司的运营上,网络音乐主要发挥互联网平台优势,在海量用户的基础上,全力发展以粉丝经济为代表的多种线上业务,并注入网络的大数据智能技术支持。而太合音乐将主要发挥传统音乐公司在版权、音乐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
据了解,太合音乐旗下拥有一百余名合作艺人,近1000首原创词曲版权,120余名签约词曲作者,代理中外词曲60余万首。
对比网络音乐,QQ音乐动作来的更快。在今年10月份,QQ音乐就和网易云音乐达成合作,二者转授的音乐版权超过150万首。11月份,QQ音乐又和多米音乐签署版权授权协议。据了解,目前,QQ音乐正版曲库拥有超过1500万首正版授权数字歌曲。同时合作的唱片公司约有200多家,其中与索尼音乐、华纳音乐集团和韩国YG娱乐等公司建立了独家合作。
网络音乐出招似乎来得晚一些,不过今后的发展会如何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⑧ 音乐平台的歌因为版权问题下架了,为什么版权不直接买呢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络热点 > 明星动态 >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被大量下架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突然没有版权了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被大量下架 网易云音乐为什么突然没有版权了
更新:2017-08-11 18:19:44来源:剧情狗原创作者:麦兜标签:
网易云音乐一直以人性化的推歌和广泛的受众人群而备受好评,用户相当的多!但是最近,有很多用户陆续发现有很多歌突然就从网易云里下架听不了了,许多变成了灰色的列表,这是怎么回事呢?网易云音乐的版权问题解决了吗?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吧!
网易云音乐听不了
“早上起来打开网易云音乐,发现之前创建的歌单里又有一些港台歌手的歌曲被下架了,点击这些已经‘变灰’的歌曲时,页面下方则显示‘因合作方要求,该资源暂时无法使用’的提示信息。”8月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帖表示。而从这位网友公布的歌单内容来看,暂时无法使用的资源中包括卫兰、泳儿、容祖儿、张敬轩等知名歌手的部分曲目。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网友反映网易云音乐平台上的歌曲被下架。梳理之前的信息可以发现,截至目前,网易云音乐平台上包括五月天、林宥嘉、陈奕迅、Beyonce等在内的海内外流行音乐歌手的歌曲都遭遇不同程度的下架。
深究下架原因,仍与音乐版权有着密切关系。而大量歌曲的下架也让不少用户颇为无奈,看着歌单里减少的曲目,用户杨女士表示,“一直以来是用网易云音乐听歌,也非常喜欢网易云音乐的播放页面和私人FM、歌曲推荐等功能,但是现在歌单里下架的歌越来越多,没几天就有一些歌点不了,无奈之下只能再下载一款别的音乐软件”。
网易云的回应
8月10日晚,针对近期部分歌曲下架一事,网易云音乐在官方微博、微信和站内发布回应,解释下架原因和目前进展。网易云音乐真挚诚恳的回应,获得了许多用户的支持,他们纷纷留言表示为网易云音乐加油,十分暖心。回应发布不到一小时,网易云音乐官方微博下就已经有1000多次转发,2000多条评论以及4000多点赞,官方微信的阅读数也已逼近20000,而截止8月11日上午,微博和站内评论均已超过5000。
网易云音乐表示,由于与腾讯音乐的版权转授关系,目前被迫下架了部分歌曲,网易云音乐感到非常愧疚和抱歉。网易云音乐表示,有充裕的资金可以购买版权,并且一直在积极采买版权。对于本次下架事件,网易云音乐与用户一样心急欲焚,正在全力与腾讯音乐进行版权转授的洽谈。但遗憾的是,网易云音乐还没促成版权转授的达成,只能被迫先下架这些歌曲。
QQ音乐与网易云音乐的博弈
“你们不能愉快抖腿了,但不是我的错。”尽管网易云开宗明义地提到自己4月融资超过7.5亿元,言外之意,他们不差钱,但为什么还是没买呢?跟腾讯谈不拢啊。所以你们要怪就怪腾讯好了——漂亮的一记甩锅。
谁的独家版权多,谁就是爸爸。前文已提及,双方争执不下的是价格因素。要用钱的地方很多,7.5亿元融资也未必够用——毕竟签了朴树专辑《猎户星座》就代价颇昂。今年腾讯为了买环球音乐的独家代理版权就花了十多亿美元(关于环球音乐的争夺战,我们已经谈过,兹不赘述)。各家公司对版权的争夺趋于白热化,导致市场价格水涨船高。
市场不讲那么多情怀,这是一个有独家版权就是爸爸的时代,要么接受,要么下架,没有更多选择。“以往的行业谈判,快到期了就谈判,谈不拢也不下架,拖着拖着就几个月过去了。”一位音乐行业人士告诉虎嗅,“今年有点不一样的是,一到期就下架。看起来现在版权谈判、使用和管理都规范多了。”
谈判的示范作用才最致命。价格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版权弱势方一旦接受了强势方的价格和条件,将会形成连锁反应——不但是腾讯,连太合音乐、阿里音乐乃至独立音乐厂牌都会依样画葫芦,调高价格,增加条款,这样一来,购买版权的压力将翻若干倍。
腾讯的一石二鸟。网易最近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网易云音乐的用户数量突破3亿,用户留存率行业第一,面对如此迅猛的增速,无论哪家音乐公司都无法忽视。对腾讯来说,通过谈判卖个好价钱倒是其次,通过马拉松式的谈判,令对手版权音乐出现缺失,压低活跃度才更划算。
通常,唱片公司在卖独家版权代理时,会附加一个“曲库运营”的条件,即:可以高价买下曲库,但也需要向第三方授权,以实现利益最大化。对腾讯来说,这不难化解:一旦谈判失败,腾讯音乐还可以把曲库授权给网易云音乐的对手(就在今年5月的MTA天漠音乐节论坛上,网络音乐总经理王磊就表示,网络音乐将很快得到华纳音乐版权曲库,而腾讯正是华纳音乐在国内的独家版权代理商),挤压网易云音乐的生存空间。
用户能怎么办?多下载几个音乐App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