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企融资风险凸显是真的吗
倪鹏飞表示,虽然近一年来房地产相关资金不断收紧,但房企各项融资规模依然高于同期,面临资金链与信贷违约风险。
报告指出,房企负债率高企,已经达到或超过警戒水平。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9月底,A股136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达6.04万亿元,同比增加23.21%。36家房企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近26.5%。其中,融创资产负债率高达92%,恒大、绿地、碧桂园等龙头房企也普遍接近于90%。值得一提的是,上市房企有息负债也整体攀升,截至9月底,136家房企有息负债总额达2.7万亿元,较2016年的2万亿元相比,同比增幅高达37%。

除负债外,信贷来源变化明显。报告显示,2016年9月份以来,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个人按揭贷款增速下降迅猛,同比增速由2016年6月份的51.4%降至2017年9月的1.3%,但与之相对应的是,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中国内非金融机构贷款增速大幅增加,同比涨幅由2016年的7.2%增加至2017年8月的38.3%。
倪鹏飞表示,在目前房企总体负债率高企,资金集中兑付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楼市大幅波动会影响企业资金链安全,进而影响金融机构,因此,应加大对资金投向的管控,促进房企降低高杠杆资金占比。
2. 房地产金融的非标业务正受到谁监管
房地产金融的非标业务正受到监管部门的严监管。近期一些信托机构的房地产非标业务已暂停。多位接受采访的房企和信托人士表示,非标业务收紧后,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承压,特别是一些中小房企的融资渠道依赖信托,非标收紧后日子比较难过。在此背景下,债券和类REITs等成为房企看重的融资渠道,租赁类融资项目受到追捧。

“现在资金成本比去年同期涨了2-3个百分点,今年一些小开发商的资金链可能断裂,房地产企业等着过冬吧。”上述信托人士说,“我们最近跟房企聊,今年房企融资根本不用谈定价,能融到资就不错了。去年资金成本9%左右的房企融资项目都能做,今年可能要到15%以上。”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中小房企的融资压力已开始显现。
整顿非标业务
市场人士指出,大量非标资产对应的融资最终流向了房地产等受限领域。
中泰证券固收研究报告估计,2017年非标融资对房地产开发的支持规模累计在2.5万亿-3万亿元左右。非标融资占房地产开发资金的20%-25%左右。
“根据相关规定,房地产企业向银行贷款必须‘四证齐全’。证件不全的开发商可以通过理财直投、券商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等形式,绕个弯获得融资。”某大型国有银行公司部人士表示,“这两年非标业务规模增长很快,因为信托公司等渠道审批时间短,融资方便。”
某大型信用评级公司工商企业部人士表示,房企要想获得非标融资,必须经过外部评级。2017年年中以后,一些信托公司的房地产相关产品要求房企的评级达到AA级。对于资质一般的企业,信托公司做非标业务就比较谨慎。
土地款配资是理财资金进入房地产企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中部地区某城商行房地产事业部负责人表示,2017年该行土地款配资业务十分红火,放款上百亿元,创利2亿多元。在高峰期,土地配资的杠杆比例一般是3:7,近期出于谨慎降至5:5。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非标业务收紧才刚刚开始,到底有多大影响还难以预计,很多房企都在拓展其他融资渠道。
转向长租类
北京某券商资产证券化人士陈军(化名)表示,在银行贷款审批更审慎、非标通道受限的背景下,债券和类REITs等工具成为房企尚可利用的为数不多的融资渠道。
“在提倡租购并举的大背景下,租赁类债权融资和资产证券化项目都比较热门。”陈军表示。
以类REITs项目为例,2017年发行规模超过260亿元,较2016年的104亿元左右有大幅提升。“前两天,碧桂园(港股02007)发了规模100亿元的类REITs,一下就把今年对类REITs的整体规模预期给拉高了。”陈军说。
陈军认为,未来租赁市场的各环节都可以做资产证券化,减轻相关企业的资金压力。例如,租赁房的物业,房租和装修等环节都可以通过类REITs架构进行融资。
银行对租赁融资业务的热情也很高。近日中国银行(港股03988)与8家地方国企签订租赁住房金融服务战略合作协议,计划为上述企业提供融资规模约1700亿元的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建设银行(港股00939)也就通过支持企业发行类REITs、支持地方政府发展个人租赁平台等形式布局住房租赁金融。
债券融资也受到房企的倚重。近期龙湖地产(港股00960)、碧桂园、绿地控股、泰禾集团、象屿股份等房企在境外发行美元债。
张大伟表示,房企境内融资收紧,海外融资渠道越来越受到关注。
房地产是该管管了。
3. 房地产企业一般融资方式有哪些
【摘要】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壮大也离不开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本文以恒大集团为例,分析了其融资渠道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多渠道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融资渠道 银行贷款 股权融资 债务融资
一、恒大集团融资渠道现状
据恒大集团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2016年,恒大集团融资现金流入总计约为人民币5725.68亿元,比上年增长99.60%,其融资需求量的增加与近年恒大高速增长的土地储备、房地产开发等产业发展不可分。下面针对目前恒大集团主要的融资渠道做具体分析。
(一)银行贷款
通常,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都选择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渠道,因为其成本相对较低。
由年报可以看到,2016年,恒大集团的所有融资来源中,有抵押的银行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093.10亿元,占融资总量比例高达36.32%,较上年增长91.91%,位居融资规模中第一位。银行借款占融资比借款成本包括利息开支以及外币借款所产生的汇兑差额。
(二)股权融资
上市房地产企业主要通过发行新股、配股等方式进行股权融资。恒大集团于2009年在香港成功上市,成为在港市值最高的内房企。据2017年11
4. 年内多地出台新规稳地价 减轻房企融资压力引导理性拿地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明确指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并强调“坚持因地制宜、多策并举,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
这为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走势定下了基调。需要注意的是,在稳地价、稳房价和稳预期的“三稳”目标中,稳地价被列在首位。对此,东方金诚房地产行业资深分析师谢瑞在接受记者表示,“稳地价”是“稳房价”和“稳预期”的基础。房价与地价息息相关,当地价上涨时,往往带动房价的快速上涨,二者相互影响。只有通过减少地方对土地财政收入的依赖、保持土地持续稳定供应等方式稳定地价,才能稳定房价和预期,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近几年,全国各地房地产调控政策频出,其中不乏稳定地价的政策,并且收效甚佳。贝壳研究院首席市场分析师许小乐对记者表示,以北京为例,2016年北京开始推出的限竞房地块、共有产权住房地块对于稳地价发挥了积极效果。2016年北京住宅用地楼面价同比上涨超40%,2017年涨幅缩小为4%,2018年、2019年楼面价同比下跌,房价涨幅不断收窄,2017年以来,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累计上涨约10%,总体上低于其他核心城市。
今年以来,地方稳定地价的举措还在不断更新。比如1月初,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发布《关于北京市海淀区海淀镇树村棚户区改造B-1南地块R2二类居住用地等3宗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补充公告》,修改了海淀区海淀镇树村和朝阳区金盏乡小店村3个地块的竞买规则,试点施行“限地价、竞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的挂牌方式。这也是北京市土地公开出让首次采用“竞地价 竞政府持有商品住宅产权份额 竞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方式进行供地。
再比如,1月8日,郑州市人民政府印发《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住宅用地可采取“限地价、竞自持”方式出让或熔断后摇号确定竞得人,报(竞)价首次达到出让起始价的120%-130%时熔断。
此外,近期还有多地试水“两集中”出让土地,如青岛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于2月24日发布《坚决落实上级有关要求部署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工作》,其中明确,严格实行住宅用地“两集中”同步公开出让,即集中发布出让公告、集中组织出让活动,全年将分3批次集中统一发布住宅用地的招拍挂公告并实施招拍挂出让活动,引导市场理性竞争。
在谢瑞看来,稳地价及相关政策对房企产生一定积极影响。一方面,稳地价在某种程度上将助力提升房企整体信用质量,稳地价背景下拿地竞争趋于理性,房价地价倒挂情况减少,销售利润率向上向下的弹性减少,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升;另一方面,有助于房企合理补库存,稳地价要保持土地的持续稳定供应,保持合理程度的增长。
许小乐认为,地价平稳除了有助于减轻房企融资压力外,在稳地价要求下,土地供应及交易信息更公开、透明,利于房企对土地市场供应量价、市场运行趋势进行客观判断,形成合理预期,引导市场回归理性。并且,房企可以在拿地前更充分的进行拿地成本与收益测算评估,优化住宅方案设计并合理定价,避免因过高的土地溢价挤占用于产品质量建设的成本。
5. “三道红线”持续发酵 房企信用风险持续分化
密集出售资产、降价促销、分拆物业上市、引进战略投资者……房地产行业正在发生的绝大部分现象,背后都能追溯到一个共同的原因,即“三道红线”融资新规。
“预期高负债房企的资金链断裂风险及债务接续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工商评级部高级分析师杨栋表示,随着行业融资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对于高负债房企,全年销售及回款情况或难有增长,项目股权出售及资产盘活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至于危机自救的办法,杨栋表示,可通过促销售、快周转、出售股权、引入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等方式降杠杆减负债。
融资新规持续发酵
1月是房地产行业传统的发债高峰期,然而,这一传统在2021年被打破。
当前,房地产行业融资规模显著下降。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1年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630亿元,同比下降5.3%,2020年1月最后一周正值春节假期休市期,在减少一周交易日的情况下,今年首月发债规模未能超越上年同期。
自从2017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在新年首月的融资规模呈现大幅上涨趋势,比如,2020年首月发债规模为1721亿元,为全年峰值。贝壳研究院认为,历年首月均为房企债券融资的高峰,2021年首月债市火热符合传统发债节奏,但发债规模受融资新规影响低于市场预期。
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房企债券融资规模
数据来源:wind,贝壳研究院整理
不过,纵观去年的融资情况,融资增速已经有放缓态势。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2020年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12132亿元人民币,累计同比增长3%,累计增幅较2019年同期收窄10个百分点。
融资规模下降背后是不断收紧的政策环境。去年8月20日,监管机构首次提出“三道红线”政策,今年初,央行、住建部再次举行座谈会,“三道红线”的试点房企有望进一步扩围。
除了三个负债指标(剔除预收账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融资新规的实施细节更加严苛。杨栋表示,虽然具体的实施细则目前尚未正式出台,但新规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 从2020年10月份开始,试点企业每月15日前需填报参股未并表住宅地产项目、明股实债融资、供应链资产证券化产品、合作方股东投入净额、其他房地产相关表外有息负债等五项表外相关负债情况。对于房地产各种融资渠道、表内表外全面覆盖;
2. ? 2 个观察指标:拿地销售比不高于40%,连续三年经营性现金流为负,需要对拿地资金来源等做解释;
3. ? 永续债券统计口径:2020年8月以前发行的永续债券可作为权益计算杠杆率等指标,2020年8月后发行的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永续债券在计算总资产、净资产等科目时应予以剔除。
随着融资新规的逐步实施,房企融资规模还将呈现下降趋势。贝壳研究院认为,2021年在扩大适用融资新规的影响下,更多房企主动“降负”,全年融资规模将保持低位,中小型房企或将率先感受到债市的紧张压力。
房企信用风险持续分化
万科集团董事会主席郁亮说,“三道红线”将改变行业游戏规则,那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不同规模、经营及财务策略的房企信用风险持续分化。”这是杨栋给出的回答。
实际上,房地产行业的违规规模在明显增加。国泰君安认为,2020年以来,新华联(000620,股吧)、泰禾、天房及三盛宏业先后发生违约,地产行业合计违约本息金额148.84亿元,超出2018-2019的违约水平。其中,Top50房企泰禾集团(000732,股吧)共有6支债券发生违约,合计违约本息116.77亿元。
据中信证券(600030,股吧)统计,目前,境内发债房企中已发生债券实质违约共9家,其中仅泰禾集团曾属第一梯队房企,多数中小型房企违约均与多元化投资失败相关。
国泰君安认为,由于债券市场是限制融资的直接抓手,地产债一级市场发行量预计将会萎缩,未来择券机会将更多从二级市场中挖掘。该机构建议投资者规避红档、橙档并且土储不丰富房企以及小规模房企。
杨栋认为,融资新规导致金融机构在房企融资业务额度和贷款用途把控方面将更加谨慎,投资人投资偏好较为谨慎,逐步向经营稳健低负债的企业倾斜。
不同房企债务压力不同,杨栋认为,高周转、项目布局好、债务负担轻的龙头房企依靠自身规模优势,地位将更加稳固;高杠杆房企将会收缩业务扩张模式,减缓发展速度;中小房企通过加杠杆实现弯道超车的情况将更加难以实现,销售趋缓、去化不佳的中小房企信用风险加大。
高负债房企销售或难有增长
高负债房企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规模,都更令外界关注,尤其融资环境收紧叠加房企偿债高峰来临,对高负债房企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击。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偿债规模约9154亿,同比增长28.7%,2021年到期债务规模(不含2021年将发行的超短期债券)预计将达12448亿元,同比增长36%,历史性突破万亿大关,直达1.2万亿元规模,房企偿债压力继续攀升。
房企到期债券规模(按存量债券统计) (CNY)
数据来源:wind,贝壳研究院整理
杨栋认为,高负债房企,以及合作开发比较多、担保规模大、资产证券化较多的企业,将面临融资渠道收紧的困境。“三道红线”限制了有息债务规模增速,高负债房企的新增债务主要用于借新还旧,依靠融资获取土地及扩张的可能性受到限制。
尤其是土储不丰富的高负债房企,国泰君安认为,这类房企一方面受政策限制难以大规模举债,债务滚续及土地投资受限;另一方面土储的匮乏又制约其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长,在面对到期回售压力时,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
杨栋认为,随着行业融资政策的进一步收紧,对于高负债房企,全年销售及回款情况或难有增长,项目股权出售及资产盘活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资金链断裂风险及债务接续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高负债企业,当务之急是增加现金流,对此,杨栋认为,首要措施是快销售、高周转,其次是通过出售股权盘活资产回笼资金,快速降杠杆。
实际上,房企转让资产的力度在快速增加。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的公开信息,11月,房地产行业产权转让项目共有23个,远超前10月总和,其中,央企转让地产项目股权项目19个,占比近八成。
近期房企子公司股权转让案例
来源:联合资信
合作开发和引入战略投资者也是降负债的重要方式,其他方式还包括资产分拆或上市。比如,2020年以来,房企积极拆分物业公司赴港上市,就是对降负债的反应。
6. 负债率不断攀升房企整合路在何方
最新统计显示,已披露年报业绩的63家上市房企负债合计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幅度达34%。2017年,63家上市房企的平均负债率为78.6%,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其中,有18家资产负债率超过80%红线,占比超过29%。

从企业的角度讲,当然不希望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因为这将令投资人遭受重大损失。从银行的角度讲,也不希望看到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断裂,因为很多开发企业的大部分资金来自于银行,企业有个风吹草动,银行也随之风险大增。从政府的角度讲,同样也不希望出现房企破产的问题,因为没有一家房企不是“绑架”着一批企业,一家企业出事,其他企业也要跟着受累,肯定不是好事。
7. 市场利率和汇率走势对企业融资安排的影响是什么
市场利率是由资金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市场利率因资金市场的供求变化而经常变化;市场汇率是指在自由市场上买卖外汇,币值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实际汇率。在外汇管理制度较松的国家,官方汇率往往有行无市,实际外汇交易均按市场汇率进行。
陈湛匀指出:企业要充分考虑市场利率和汇率走势,通过其内在规律预测未来走向,作出相应融资安排。例如当利率较高,或者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时,企业应尽量减少债务融资或者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
陈湛匀教授
以下是陈湛匀的部分观点实录:
如何控制债务融资风险呢? 首先,是优化企业的债务融资行为,其次,充分考虑市场利率和汇率走势,通过其内在规律预测未来走向,作出相应融资安排。例如当利率较高,或者处于由高向低的过渡时期时,企业应尽量减少债务融资或者采取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企业要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规避金融风险,比如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胀风险,还要完善企业债务融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环境。
最后,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它不仅能扩展企业的融资渠道,还能减少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
2018年以来,资本市场风向大变,市场渐冷,“融资难”、“钱荒”等词频频出现。2018年以来发行的企业债券多为借新还旧,小部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真正进行投资的并不多。例如2018年2月19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2019年第一期公司债募集说明书显示,本期债券发行规模拟用于偿还公司债务,剩余部分用于补充营运资金。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恒大的债务融资案例。
案例分析:恒大的债务融资
恒大地产债务融资的背景
众所周知,房地产企业是资金密集型企业,资金投入大、资金周转慢等特点,房地产企业的融资需求通常较大,仅靠内部资金无法满足企业正常的资金需求, 外部融资是企业获得正常经营所需资金的一个必要手段。根据Wind统计,截至2018年10月12日,房地产企业发债(信用债)规模达4843.81亿元,已远超2017年全年3747.74亿元的规模。
但目前随着金融去杠杆以及房地产调控从严,国内房地产市场进入下行周期,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并不好,融资渠道被大幅度收窄,融资模式有限,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状况开始趋于紧张。2018年下半年以来,已经至少有20起涉房融资计划中止,涉及融资规模超过650亿元。因此大多数房地产企业转向国际市场寻找融资窗口期,加大境外发债的力度。
著名经济学家、全球共德CEO陈湛匀教授简介:

著名经济学家,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首批统计学博士点专业博士。现任中国上海市投资学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中国粮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首创拟人化资本运营专家,上海电视台“夜话地产湛匀妙语”栏目主持人,中国第一财经、东方卫视、凤凰卫视等媒体特邀嘉宾,长期应邀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授课,并被聘为国际论坛峰会和国外大学演讲,与英美法徳加拿大等国家名校进行学术交流,走访过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具有国际视野、最受欢迎的实战型权威金融专家。陈湛匀教授已获近20项国家、省部级优秀科研奖。陈湛匀教授长期专注于地产金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成长,对这些领域保持高度前瞻性,具有丰富的实际经营经验。他擅长实用解决具体方案,将广泛的商业知识和特定行业的深入了解相结合,致力于运用金融专业技术帮助企业提升可持续竞争优势、赢利能力,放大企业价值并创造价值,成功辅导不少企业上市。
8. 传统地产商首次退出前十,贝壳左晖成新一任地产首富,透露出了什么信息
这份榜单透露出未来房地产行业将逐渐走向没落。这段时间,有媒体发布了新的财富榜单,与前几年不同,这次富人榜单中,地产商几乎都在前十名开外,只有一家互联网中介企业位列前茅。其实这也代表着整个社会财富的流动,在以前房地产黄金期的时候,国内首富基本被地产商包圆了,向万达的王健林,恒大的许家印等,但这几年,互联网,科技类的企业家开始崛起,不仅占据着首富的位置,包括排名靠前的富人名次,也基本被互联网类企业家霸占者。

9. 李嘉诚旗下公司被禁止融资贷款,这是发生了什么
李嘉诚旗下公司被禁止融资贷款,这是因为捂地开发。
自楼市开始调控以来,打击捂盘及炒房都是工作的重点之一。特别是部分房地产公司,大规模的拿地,不开发或缓慢的开发,以等待地价和房价的上涨赚得超额的收益。而这样的行为显然违背了房住不炒的初衷,不利于房地产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在所有的捂地开发之中,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最为典型。以其在西部地区的城市重庆、成都为例,均有超过10年以上的土块未能开发完成。

被“谈话”两次的成都楼市调控升级,从加强土地市场调控、落实金融审慎管理、支持合理自住需求、完善住房调控政策、加强市场监管监测、强化舆论宣传引导等六个方面出台调控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