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企业如何对外进行融资
根据不同的需求,有不同的融资操作方式,不同的融资工具使用,这个话题实在太没边,不同行业,企业的不同阶段,都会有不一样的融资方法。能说得细点吗?
㈡ 企业在选择融资方式时,应重点考虑哪些因素
重点就是控制权和成本。
控制权指融资会不会减弱原有企业股东对企业的控制能力;成本指多种融资方式的成本比较。
比如,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发行股票融资成本很低,但是削弱了企业原有股东的股份比例,而发行债券成本比较高,但是作为负债却不会削弱企业原有股东的话语权
㈢ 融资需要的审计报告,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一是分析平台公司给地方政府在债务管理方面可能形成的风险,主要是指平台公司举借债务等行为是否经过政府审批,债务统计是否准确完整。审计人员需要查看批准文件、信贷合同、债务统计报表等资料,查找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融资、未经批准对外提供担保、债务统计不完整、债务分类不准确、隐瞒政府性债务影响政府决策等问题。二是分析平台公司融资规模过大给地方政府形成的风险,主要是指平台公司的全部债务情况超过地方政府承受能力。审计人员需要仔细梳理平台公司的债务总规模,依据地方政府在其中承担的直接责任、担保责任或兜底责任等不同责任划分债务类型和结构,结合地方政府的可用财力数据,通过债务率、偿债率、逾期债务率和借新还旧偿债率等指标分析地方政府的偿债压力,查找负债规模已超过或接近地方承受能力上限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三是分析平台公司偿还债务资金需求给地方政府形成的风险,主要是指平台公司债务期限不合理形成债务集中清偿,而地方政府未能及时筹集还债资金造成债务违约的风险。审计人员需要认真分析平台公司贷款期限,梳理其近期和远期的还债资金需求,关注其还债高峰期,对比检查其还债资金筹集计划,查找未制定中长期还债计划、还债资金筹集计划与资金需求不匹配等问题。
㈣ 如何有效的为公司融资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资金对每个企业都是稀缺资源,而企业的生产经营、资本经营和长远发展时时刻刻又离不开资金。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融资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部门一项极其重要的基本活动。 虽然企业进行融资的基本目的是为了自身生产与资本经营的维持和发展,但是就其每一项具体的融资活动而言通常要受特定动机的驱使。例如,企业为了正常的生产经营发生的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进行融资;企业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进行融资等等。无论企业的融资活动受何种动机驱使,企业财务人员必须认真分析和评价影响融资的各种因素,力求使自己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达到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综合经济效益。 我们知道,企业的融资活动来自于投资需求。当然,这里所说的投资包括流动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本市场的间接投资。是否要进行融资活动,主要通过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来决定。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所进行的融资活动是合理的、有意义的。 当投资方向确定以后,接下来要做的是估算投资数量,因为投资数量决定融资数量。如何估算投资数量,虽然有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但不是本文所要说明的。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无论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融资,必须事先仔细估算资金需要量。只有这样才能使融资数量与投资数量相互平衡,避免融资不足而影响企业的投资效果或融资过剩而降低资金的效益。 一旦确定了资金需要量,企业就应在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之后,再考虑外部融资问题。所谓企业内部资金来源,无外乎通过计提折旧而形成的现金来源和通过留存利润等而增加的资金来源。这部分资金是企业内部“自然”形成的,占用它们虽然也会发生资金的使用成本(实际上是非付现的),但是却不要支付融资费用。而外部融资是指在企业内部融资不能满足需要时,从外部融入形成的资金来源,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和商业信用等负债融资形式与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等权益融资形式。占用外部融入的资金不仅会发生使用成本,还要支付融资费用。因此,运用外部融资的方式所发生的成本相对要高些。而企业真正开展的融资活动就是从外部融入资金,真正的融资数量就是向外部融入的资金总量。 由于企业融资可以采用的渠道和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其融资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也是不同的。既然要从外部融入资金,企业就必须考虑融资以后应当保持一个良好、合理的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使得财务风险处于安全水平,同时综合资金成本又有所降低。在这种总体的融资战略下,设计多个融资方案,对这些方案进行财务上的优劣排序,以便在具体的融资实践中实施动态选优。 当然,总体的融资战略又必须与具体的融资实践结合起来。比如,按照一般财务理论,权益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融资成本。因此,发达国家的企业在财务风险允许的波动范围内,总以考虑降低综合资金成本的负债融资方式为重点。而在我国的资金市场,到目前及其未来的一段时间为止,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由于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所以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一般都比较低。况且,国内外财务学界的实证研究还没能证明中国企业权益资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负债资金的融资成本。事实上,只要注意到我国的大部分企业效益普遍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财务风险和压力较大这一现实情况,企业在对外融资时就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有关权益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吸收直接投资和发行股票等。对于采用吸收直接投资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应当尽可能要求权益投资方直接全额注入现金,避免以实物作价进行直接投资,以便达到资金充分使用的目的。对于采用发行股票融资方式的企业来说,由于中国股票市场新股发行的暴利效应,新股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所以,通过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的企业是没有风险的。并且,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每年给予股东的红利回报微乎其微,可以想象企业使用权益资金的成本肯定不高。最近一年里,中国股票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权益融资方式,即所谓增发新股。由于管理层关于增发新股的条件制订得比较宽松,主要以上市公司投资的项目与及其发展方向作为取舍依据,使得不少经营业绩一般,财务状况较差,上市以来长期得不到配股资格、资金非常短缺的企业获得了采用权益融资的一次极好的机会。它们提出了与国家提倡、鼓励和扶植的产业方向相一致的投资项目,据此作为新的创业的开始,结果取得了增发新股的资格,权益融资计划得以实现。 因此,根据我国融资的具体情况,只要企业自身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市场信誉和行业发展前景等条件允许,外部环境又比较有利,就应当尽可能采用权益融资方式。企业这样做不仅在资金使用上会有很大的自由度,还可以有效地避免财务风险,可以使资本结构更趋稳健,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所付出的资金成本却不见得高,对企业来说何乐而不为呢?当然,采用权益资本的融资方式难度相对要大一些,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获取资金的时间和过程也要长一些,但对有较好的投资项目而又需要资金的企业来讲,千万不能放弃采用权益融资、尤其是股票融资这种方式。 虽然在我国权益融资对企业极其有利,但是采用这种方式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包括申报、审批、实施等工作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财力和人力。因此,只要企业总资产报酬率高于负债利息率、产品销售顺畅、财务结构和资本结构合理,企业就应该利用负债融资方式。这样,企业不仅可以在安全的财务风险范围内充分享受负债经营带来的财务杠杆利益,还可以确保所有者权益较快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对任何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方式都会有数量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也就是说,债权人只有在充分评估申请负债融资企业的资产、经营和财务等状况以后,才会决定是否予以融资以及融资的数量大小与期限长短。至此,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企业能否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自身的条件(包括生产经营、商业信誉和偿债能力等)是极其重要的,借贷市场中的债权人是不可能做慈善家的。要有效地从借贷市场获得融资,企业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外部形象的塑造决不可轻视。 一旦企业具备了负债融资的条件,就应进入借贷市场有效地进行负债融资。这时,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是如何选择融资方式,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完成融资目标。 一般来说,对短期经营产生的流动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应当尽可能利用赊购等商业信用方式减少对外短期资金的借入量。必须从外部借入的短期资金,企业要在谨慎的现金预算基础上作好到期偿债计划,然后以比较优惠的利率获得短期融资(如信用额度,周转信贷协议等方式),切不可贸然进行短期融资,当到期无法偿债时又通过高成本高风险的长期融资来偿付短期债务。这样,必然会导致企业的财务状况恶化和财务风险增大。 对生产和资本经营产生的长期资金借贷需求,企业必须充分利用内部资金来源,在以较低的资金成本和尽可能低的财务风险为融资目标的前提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比方说,当企业发展需要进行添置设备、扩大生产规模的投资时,管理层首先就应考虑所添置的设备升级换代周期的长短。
㈤ 什么是对外融资能力
就是公司筹集外国资本使用到自己运营上的能力。但是不是所有的公司都可以进行对外融资的。对外融资权是必须要通过国家审批的.
㈥ 创业融资须知:投资人最关注哪些数据
一、投资人为什么会关注数据?
投资是验证商业构想合理性的一种方式,而数据是投资人用于推断商业构想是否成立的一种手段,因此考量数据的根本目的是预估企业未来盈利的空间,这直接影响了投资人是否要投资。
我们认为商业计划书主要包含几个内容:团队——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市场和竞争——运营现状和规划。
对于项目早期而言,主要的工作是验证产品和商业模式,你的产品是否被用户所接受,用户是否愿意为产品买单,直接体现在数据中。
如果关键数据呈现出倾斜度极好的增长曲线,至少说明几个问题:
1、 目前这个阶段的产品是有一定的用户需求的
2、 你目前的市场和用户获取策略是合理的
2011年11月1日,陌陌iOS版用户突破30万,2012年8月1日,陌陌上线一周年,用户突破1000万,日活跃用户220多万,周活跃用户接近500万,每天的消息总量接近7000万。
映客成立于2015年8月,2016年10月产品各项数据表现都不错,呈现“极速”的趋势。
二、投资人关注什么数据?
投资人关注的数据不能一概而论,它和项目所处的行业和阶段都有关系。
1、行业
举几个栗子:
(1)电商类
流量指标:独立访客数UV、页面访问数PV;
订单产生效率指标:总订单数、访问到下单转化率;
销售指标:成交金额GMV、销售金额、客单价;
整体指标:营业收入、毛利率、净利率、复购率、SKU。
(2)工具类
流量指标:独立访客数UV、页面访问数PV;
转化指标:注册用户数、用户留存率、活跃用户比例、用户增长率、付费率;
整体指标:收入、利润、成本。
(3)游戏类
转化指标:次日留存、7日留存;
盈利指标:每用户平均收入ARPU、付费转化率;
其他指标:获客成本CAC、单次使用时长、用户生命周期价值LTV。
如果是APP产品,还应包括下载量、停留时间、打开频率等。
2、阶段
不同阶段的项目,投资人的关注点不同,对于种子、天使轮的项目,投资人关注的重点在于人和方向,对于天使以后的项目,投资人更关注数据和变现。
可能很多创业者会问,我是初创企业,哪里有这么全的数据啊?
这时候该怎么办呢?Lemon给出几种方法:
1、MVP测试
将最小化可行产品MVP投放到市场上。由于最小化可行产品的目的是验证商业构想的真实性,排除“伪需求”和创业者“自high”的可能,也为产品搜集有效的反馈和建议,因此MVP测试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产品上线后的效果。
2、第三方统计
目前第三方数据平台比较多,相对靠谱,成本也低,缺点是第三方标准统一的功能不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有条件的公司可以自己开发后台。
3、合理的预测
结合市场和产品,在现有数据基础上做出合理的预测,关键在于达成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三、如何构建企业的指标体系?
在了解了关键指标和数据获取途径后,还有一个是Lemon认为比较重要的——如何构建企业的指标体系?(这里Lemon参考了神策数据创始人桑文锋的观点)
这里我们推荐第一关键指标法。它是《精益数据分析》一书中提到的方法。
第一关键指标指的是在任意一个时间点,只有一个最关键的指标,但随着业务的发展关注重点会有变化,由关键指标又可以衍生出许多其他的指标。
举个栗子,如果一个成熟的电商产品,目前最关心的指标是销售额,那么可以衍生出访问量、转化率、客单价等指标,团队可以通过优化这些衍生指标来实现关键指标的增长。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不同的阶段需要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
我们把创业公司分成三个阶段:
1、MVP 阶段
MVP指的是在创业初期通过做一个最小可用的产品来验证需求的真实性。它可以有效的排除“伪需求”的可能性,也可以帮助你优化产品。
在这一阶段,数据分析的价值比较小,需要的只是定性分析,而非数据分析。例如通过用户访谈确定产品的满足情况。
2、增长阶段
这一阶段又分为有重叠的两个阶段:留存阶段和引荐阶段。
在推广产品之前,需要确认产品是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并且有比较好的体验。除了直接听取用户反馈之外,还可以观察用户的活跃度。这就需要做留存分析。
当产品优化差不多时就进入到引荐阶段,我们常说一个好的产品会说话,指的就是口碑力量,这时应该关注的是净推荐值NPS。
假设有 100 个客户,其中,有多少客户是推荐给了别人且带来新客户的,有多少只是自己使用,又有多少进行了负面评论。推荐的减去否定的就是NPS。一个好的产品,NPS 应该在 50 以上。
3、营收阶段
这个阶段产品已经相对比较成熟,变现、盈利、规模化成为重点。我们关注的重点转向客户终生价值LTV、获客成本CAC、渠道分成比例、渠道用户盈利周期、成本等。
当然,这里只是列举了不同阶段的典型关键指标,结合你的项目本身,还是要具体分析。
㈦ 常用的融资常识有哪些
融资常识
1、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企业的投资活动明显地分为两类:(1)为对内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2)对外扩张,即对外股权、债权支付的现金
2、融资:从狭义上讲,融资即是一个企业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从广义上讲,融资也叫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当事人通过各种方式到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贷放资金的行为。
3、对于一个具体的经济实体投资与融资是同时存在的
4、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资金的供方直接提供资金给资金的需方是直接融资,例如发行股票时,散户直接购买的殷票。资金的供方通过第三方提供资金给资金的需方是间接融资,例如申请获得的银行贷款。
5、资金是有价格的,换言之,融资是有成本的。这主要表现在货币的时间价值、机会成本相关的劳务费用
6、投融资的关键性顺序: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
7、投融资是有章法和科学的。无论是法律、法规、规定,还是习惯,惯例都是有章法和科学的。
8、投融资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资本的价值,但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供需关系、行业特性、管理水平等等因数。资金的增值是通过劳动附加实现的,如果资金的循环没有实现增值,那么投融资活动就显得亳无意义
9、同一个经济实体,可能存在接受外来的投资,对己方则是融资、对外方而言则是投资。
10、融资从理论上只有两种类型:债务融资和权益性融资,在这两种类型中表现为门类繁多的形式。值得关注的是,接受政府、组织补贴、捐赠的财物,属于权益性融资,它和资本最本质的区别是不直接参与利润的分配。只有在对国民经济影响较的行业或方面中,才可能获得。例如:重大高技术的、能源安全的、粮油安全的、环境保护的、提高弱势群体收入的解决大量就业的等等。但这些经济项目有一个共同特点一一利润水平较低或很低,但又是不得不做的“亏本生意”。
㈧ 小公司融资要注意哪些问题
确定融资种类与资金结构环节(要合理)
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决定资金筹集的类型和数量。我们知道,企业总资产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两部分构成。流动资产又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其数量随生产经营的变动而波动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暂时性流动资产;二是类似于固定资产那样长期保持稳定水平的流动资产,即所谓的永久性流动资产。按结构上的配比原则,中小企业用于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上的资金,以中长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由于季节性、周期性和随机因素造成企业经营活动变化所需的资金;(,)则主要以短期融资方式筹措为宜。强调融资在资金结构上的配比关系对中小企业尤为重要。有关调查显示,中小企业的融资失败案例中很多并不是直接由于资金不能筹措而致,而是由于经营者不了解各种资金的特性而将短期资金不恰当地用在了长期投资项目上。
融资资料准备与包装(要适度)
准备硬件材料,展示企业价值。公司的无形资产,如产品的测试和鉴定;企业标准的制订;专利、商标、著作权的申请;科技成果鉴定;科技进步奖的评选、企业信用的评级;重点新产品的申请;重信誉、守合同的评比;出口创汇企业的评选;然后是ISO9000质量体系认定;高新技术项目(企业)或软件企业的认定;知名专家顾问等都是企业最有说服力的硬件材料。
融资前的需求分析与评估环节(要公正)
所谓事前评估是指企业对其是否需要融资进行评估。例如,为了资金周转和临时需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添置设备、扩大规模、引进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对外投资、兼并其他企业,企业需要融资;为了偿付债务和调整资本结构企业需要融资;等等。
是否需要融资也不是完全由上述原因决定的。比如,企业经常会面临一些临时性的资金需求,但是这些需求所需资金不一定非要通过融资来解决,因为企业完全有可能通过盘活流动资产,通过自有资金来解决这些需要。这时企业就应当比较使用自有资金和使用外来资金对企业的影响,如果有好的影响,就使用;反之则不用。
在决定使用外来资金后,还应该在融资需要的基础上比较投资收益和资金成本及其与之相对应的风险是否相匹配。例如,投资项目未来的年均报酬率(或年均利润率)是多少?通过融资活动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或称资金成本率)是多少?企业需要承担哪些风险?这是企业管理决策层最为关心的。因此,企业财务人员在开展融资活动之前,必须对未来的投资收益作一个较为可靠的预测,只有当投资收益远大于资金成本且与之相对应的风险可承受的前提下,才可以确定展开融资活动。
融资组织实施过程与管理环节(要细致)
为了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行或者确保企业投资项目如期进行,必须使融通的资金按计划的时间、计划的数额进入企业,否则,企业融资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如果资金提前流人企业,就会增加企业的财务成本,如果资金延后流人企业或流入的数额不足,必将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或投资计划。因此,融资决策以后,应及时实施融资计划,对融资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同时,由于融资活动受制约的因素很多,企业能够把握的只能是企业内部,而企业外部因素的变化,即融资过程中融资环境的变化,企业是无法控制的,除了在融资决策时进行必要的预测外,企业还要对融资过程进行监控,以及时进行融资活动,或及时改变融资计划。比如,在进行银行信贷,发现费用、时间用去大半,但贷款取得的前景仍不明朗,这时就应该及时调整融资计划。
融资进度管理,应从融资所需的工作量、时间、费用三方面来把握。首先,从融资工作量看,融资项目的完成需要各个子项目的完成来支持,并且各子项目有先有后,有难有易,如企业申请银行信贷,就有企业提出贷款申请、银行审查申请、签订借款合同、企业取得借款和借款的归还五个步骤,而每一步骤又涉及一些具体工作,如在银行审查借款申请阶段,企业要协助银行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其次,从时间上看,企业应制定融资项目的进度表,使融资在规定时间完成规定的工作量。从费用看,企业应对融资活动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在融资决策考虑总融资成本时,应列出相应的融资活动费用预算,使融资严格按预算执行。
融资风险防范与全程控制环节(要敏锐)
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存在风险,企业必须根据金融市场、汇率市场变化和国内国际融资环境等情况,灵活掌握风险规避方法,及时转嫁风险,尽量控制风险的发生及扩散,降低风险损失金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