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包括哪些会计科目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应设置的会计科目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可以单独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科目。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方登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转回的减值损失等。
2、“其他综合收益”科目核算企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应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盈利或损失等。
借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低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贷方登记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余额的差额等。
(1)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扩展阅读:
会计处理原则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以公允价值加上交易费用构成其入账成本,并以公允价值口径进行后续计量。
2、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利得或损失,除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外,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在该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
3、可供出售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可供出售外币非货币性金融资产形成的汇兑差额,应当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其他综合收益)。
4、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利息,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现金股利,应当在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股利时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等)。
㈡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其实你想想实际生活的例子,我们就拿最典型的炒股来说,百姓炒股的目的就是短期获利,划分到交易行金融资产理所应当,可以理解吧!那么交易费用其实在你购买股票的时候就会产生,只是在你出售股票的时候从你的帐户里扣除对吧,在你出售或出售股票的时候扣除相当于从你的收益中扣除这个费用,可以类似看成投资收益的扣除,不知道这样你能理解吗?!按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比如说股票,它的变动收入直接计入当期收益,发生的交易费用等直接作为投资费用,记入投资收益,就象印花税要记入管理费用一样,会计制度就是这么规定的。购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支付相关交易费用,一般是指购入时的手续费等,要直接进入当期的投资损益,否则与取得的实际成本不符,初始成本不包括债券利息,交易性金融资产也不包括相关税费。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贷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收益,借方反映因投资而发生的损失,取决于投资收益科目的性质。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借:应收股利/利息
借: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购买日,购买价款中包括已宣告尚未发放的利息,是已经发生,没有收到,所以进行确认,计入应收账款;只有在持有期间取得的利息,才借:应收股利,贷:投资收益。
购入的分录是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贷:银行存款发生的交易费用是在借方反映,等于是冲减的投资收益。这是收入和费用配比的原则,交易性资产取得的收入也是要计入投资收益的,所以,相关的费用也要放入投资收益。购买时计入投资收益是因为投资期限较短,没有必要放入成本,等你学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贷款和应收款项,持有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非企业合并)就了解了。
因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获利而持有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买进卖出获利,所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损益。而长期股权投资等,是长期资产,就好比固定资产一样,所有的相关支出都会计入资产成本,而不是损益。交易性金融资产分类时就分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里,所以交易费用不能计入成本。此外,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限相当较短,且最终收益不确定,如果把这部分费用计入成本了,会虚增资产,处置时有可能增加损失,出于谨慎性原则,应当在取得时就将交易费用列为损益。
㈢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以及没有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金融资产。
为了反映和监督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收取现金股利或利息和出售等情况,企业应当设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他综合收益”、“投资收益”等科目进行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分别设置“成本”、“利息调整”、“应计利息”、“公允价值变动”等明细科目核算。
企业取得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发生的交易费用应当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企业取得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支付的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认为应收项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不构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㈣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入账价值
1.购入时DR: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2.35
CR:银行存款1022.35
年底:DR:持有至到期投资——应收利息1000*5%=50
CR:投资收益1022.35*4%=40.89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9.11
所以年底债券资余额:1000+22.35+50-9.11=1063.24
2.持有至到期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入账金额为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按出售价格倒推回去是107.62/10%*90%=968.58,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余额是1063.244*90%=956.9196,
968.58-956.9196=116604
㈤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算
1.1880是怎么算出来的?...1000*(14-12)-120 ?为什么要减掉手续费?.没有什么情况是不减手续费的?.答:1880是你说的好样算出来的.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因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应等于投资成本的公允价值.而此题的实际投资成本为1880元.
2.在出售股票的时候..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这两个分录应该写在借还是贷?这两个分录应写在借方还是贷方,应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的余额来判断.也可以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最后一次的公允价值与初始计量的账面价值的差额来判断,实际上这个差额就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科目的余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应等于投资成本的公允价值,此时的投资成本是1212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这个要减掉手续费
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个科目是反应原公允价值与现在公允价值的差额
原公允价值12120减去现公允价值14000等于1880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这个科目是反应原公允价值与现在公允价值的差额原公允价值12120减去现公允价值14000等于1880元.
由于是现公允价值高于原公允价值,所以应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在借方(资产类科目,借方表示增加).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是为了将原公允价值调整成现公允价值而使用.
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怎么理解请举例说明!谢谢
你好,
解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是金融资产中比较难的一种类别,其主要分为两种工具的投资对象的,即一种是债券投资,一种是股权投资,
我们知道,持有至到期投资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并按实际利率法对利息调整进行摊余,从而形成摊余成本的概念的一种历史成本核算形式。
而交易性金融资产则又是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基础,对该类金融资产的期末以公允价值为依据来确认其期末价值的核算方式。
所以说以上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核算原则与基础的。
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分别根据其两种投资工具的不同而具有综合上述两种核算方式的特有形式。下面我分别就其核算要点概括一下吧!
对于股权投资为对象工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核算的基本方法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有很大的类似性的,所以这一类资产的核算,你可以结合交易性金融资产去理解记忆的。二者的相同之处,都是以公允价值的核算作为后续计量原则的。所以都是会存在公允价值变动的问题的,不同的只是公允价值变动记入的对象是不同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的,即“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将公允价值变动额直接记入到了所有者权益中去了,即“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中的。
对于债券为投资工具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相对比较难的,其不仅要用公允价值作为后续计量原则,同时还得将债券所独有的利息调整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余调整相结合的,所以只有这类别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才会有“摊余成本”与“账面价值”不相等的,两个独立的概念的。也就是说,一方面到了期末后,对其债券成本与票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利用实际利率进行调整,同时也要对其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账面价值变动进行调整,两线合一,这就是金融资产中最难的一类了。
我这里手头上没有现有的例子,如果你在具体解题中有这样的例子,可以就此问题,通过实例的办法,让我给你解析!
愿我的回答,对你从整体上理解金融资产的核算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㈦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ABC公司有关的账务处理如下:
(1)20×5年1月1日购入债券: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000
(2)20×5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公允价值变动: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债券的公允价值变动为零,故不作账务处理。
(3)20×6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30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 00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00 000
由于该债券的公允价值预计会持续下跌,ABC公司应确认减值损失。
(4)20×7年12月31日确认利息收入及减值损失转回:
应确认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1 000 000-发生的减值损失200 000)×3%=24 000(元)
借:应收利息 30 000
贷:投资收益 24 000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 6 000
借:银行存款 30 000
贷:应收利息 30 000
减值损失转回前,该债券的摊余成本=1 000 000-200 000-6 000=79 4000(元)
20×7年12月31日,该债券的公允价值=950 000元
应转回的金额=950 000-794 000=156 000(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56 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156 000
㈧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划分
你这题有点问题:
第一、售价98元发生的相关交易费用是含在里面的么?还是另支付2000元这要写清楚。
第二、2009年4月9日获得款项93,000元,是将它处置了么?
第三、债券不需要结息的么?
反正我按照我的理解解答如下:
2008年3月6日购入该AFS(即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下均为简写):
借:AFS——成本 100,000 (此处为面值)
贷:银行存款 100,000
2008年6月30日,B/S日公允价值变动: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0
贷:AFS——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000
(由于价值变动幅度不大,视为正常价值波动)
2008年12月31日,B/S日公允价值下跌较大:
借:资产减值损失 7,000
贷:AFS——公允价值变动 7,000
同时为了保证损益中数字的正确性:
借:资产减值损失 3,00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000
2009年3月31日公允价值上升:
借:AFS——公允价值变动 2,000
贷: 资产减值损失 2,000
(注:若为AFS权益性工具不得经当期损益转回,冲减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009年4月8日处置该AFS:
借:银行存款 93,000
AFS——公允价值变动 8,000
贷:AFS——成本 100,000
投资收益 1,000
(注:若此时没有事先发生损失,将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数字转入资产损失,应将其中的数字转入投资收益,以保证数字的正确性)
㈨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有何区别
1、持有目的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持有是为了近期获利。但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字面理解,即持有时间段不限制,又灵活。没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近期出售。没有持有至到期投资是长期持有一直到期(债券的核算)。
2、发生的直接交易费用处理不同: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冲减投资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计入成本。
3、2者之间不能重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