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算案例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算案例

发布时间: 2021-06-12 14:39:20

『壹』 未确认融资费用,求高手通俗讲解~

这个固定资产的购买可以看做是一个分期购买,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这台设备我不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而是一次性支付所有的款项,那么我就要支付4546万;如果我按4年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那么除了支付设备本身的价款4546万元之外,还要支付这4年的资金占用利息454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指现在还没有支付,但将来要支付的除了本金之外的利息费用,站在2009年7月1日这个时点上看,未来要支付的利息费用是454万,这个费用不是在4年后一次性支付给供应商的,而是在每一期1000万元的还款当中包含着的,所以在会计期间内要进行摊销,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期初尚未支付的本金*实际利率,由于在2009年7月1日就支付了1000万元,这个1000万元是购买之时就支付的,没有占用资金,相当于支付的全部都是本金,也就是说2009年7月1日尚未支付的本金就是3546万元。
2009年事实上只需要按照半个年度来摊销,也就是2009.7.1-2010.7.1应当摊销融资费用的一半,站在2010年7月1日的时点看,期初尚未支付的本金3546万乘以利率5%就是全年应该摊销的融资费用,减半就是2009年应当承担的部分,答案是正确的,只是不知道他的计算过程为什么拿(4000-454)。说了一大堆,但愿你听明白了。

『贰』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案例

[例]甲公司2007年发生如下业务,请按照要求作出会计分录:
(1)2007年1月1日,从乙公司融资租入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床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购入后即计入安装调整工程中,购入固定资产发生运费及装卸费10万,购买合同约定,固定资产总价款1053万元,每年年底支付150万元,一共分6年支付,长期应付款的现值653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650万元。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153万,实际利率10%。假设安装工程持续到07年12月底。作出购入固定资产时候分录和07年底在建工程完工时候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分录。
(2)甲公司2007年初分期付款购买一批产品,该产品现在的公允价值为500万,合同总价款为1117万,购买当期用银行存款支付增值税117万,剩余款项在剩余5年内支付完毕,每年年底支付200万,实际利率为10%,作出购买时候的分录和07年12月31日的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录。
(1)长期应付款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653万(150W×(P/A,10%,6),查年金现值表得4.3553),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为650万,那么入账价值=650+10+153=813
借:在建工程 650
未确认融资费用 250
贷:长期应付款 900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3
贷:银行存款 153
借:在建工程 10
贷:银行存款 10
07年应该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650×10%=65W
借:在建工程6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65
(2)存货入账价值=500万
借:库存商品 5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17
未确认融资费用 500
贷:长期应付款 1000
银行存款 117
应该确认的为确认融资费用摊销=(1000-500)×10%=50
借:财务费用 5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0

『叁』 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

1、现值:800+1000*(P/F,r,3)
未确认融资费用800+1000*(P/F,r,3)-3800
2、现值:2000*(P/F,r,3)+300000*(P/A,r,3)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确首先需要将公允价值60000000与现值相比较取较小者为“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未确认融资费用=6000000+300000-"租入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区别在于担保余值。
计算现值时不考虑残值

『肆』 求关于未确认融资费用经典例题

2007年1月1日,甲公司与乙公司签订一项购货合同,甲公司从乙公司购入一台需要安装的大型机器设备。合同约定,甲公司采用分期付款方式支付价款。该设备价款共计900万元,分6期平均支付,首期款项150万元于2007年1月1日支付,其余款项在2007年至2011年的5年期间平均支付,每年的付款日期为当年12月31日。
2007年1月1日,设备如期运抵甲公司并开始安装,发生运杂费和相关税费160万元,已用银行存款付讫。2007年12月31日,设备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发生安装费40万元,巳用银行存款付讫。甲公司按照合同约定用银行存款如期支付了款项。假定折现率为10%。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
150+150×(P/A,10%,5)=150+150×3.7908=718.62(万元)
(2)2007年1月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150 贷:银行存款150
借:在建工程718.62
未确认融资费用181.38
贷:长期应付款 (150×6)900
借:长期应付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在建工程 160
贷:银行存款 160
(3)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本期摊销金额=(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期初余额)×折现率
借:在建工程 [(900-150-181.38)×10%]56.86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6.86
借:长期应付款 150
贷:银行存款 150
借:在建工程40
贷:银行存款40
借:固定资产[718.62+160+56.86+40]975.48
贷:在建工程975.48
(4)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2008年12月31日: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900-150-150)-(181.38-56.86)]×10%= 47.55
借:财务费用47.55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47.55
借:长期应付款150
贷:银行存款150
2009年12月31日: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900-150-150-150)-(181.38-56.86-47.55)]×10%=37.30
借:财务费用37.30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7.30
借:长期应付款150
贷:银行存款150

『伍』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算公式为:

未确认融资费用=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资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 (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5)未确认融资费用计算案例扩展阅读: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作用:

1、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确定销售目标及预算

2、根据销售目标和预算制定销售计划及相应的销售策略

3、根据销售计划和策略配备相关的资源(包括:建立销售组织并对销售人员进行培训)等

4、把公司的整体的销售目标和预算进行分解进而制定销售人员的个人销售指标

5、销售人员根据自己的目标、预算以及公司的销售策略制定自己的销售计划

6、对销售计划的成效及销售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未确认融资费用

『陆』 融资租赁中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计算问题

个人认为,无论是通过公允价值入账还是通过最低租赁付款额入账,在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时,都应统一按照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的摊余成本*固定资产内含利率计算,当然这个摊余成本不包括初始直接费用,这样无论什么情况,都会正好摊完的。

『柒』 中级会计实务第三章固定资产未确认融资费用怎么计算

其实未确认融资费用可以理解为未来应付利息,长期应付款可以理解为未来应付本金和利息。所以应付的本金余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所以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期初应付本金余额*实际利率=(期初长期应付款余额-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余额)*实际利率

『捌』 与辞退福利相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计算方法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又到了年底离职季,公司财务人员忙于结算离职人员的工资及补偿,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个案例,让我们来看看离职补偿金应如何计算。

【案例】假如:因企业改制王先生被辞退,2018年10月31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30万,个人负担缴纳的公积金及保险共3 000元,王先生在该单位已工作15年,本市2018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 000元。计算企业应代扣代缴王先生个人所得税。(以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税税率为准)

【分析】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规定,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57号) 规定: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计算】

1.计税金额=一次性补偿收入-上年平均工资×3倍-公积金及保险

= 300 000-60 000×3-3 000=117 000(元)

2.应纳税所得额=117 000÷12年(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5 000(固定扣除费用)=4 750(元)

4 750×10%-210=265(元)

应纳税额=265×12年=3 1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