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未确认融资费用为什么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未确认融资费用为什么会形成暂时性差异

发布时间: 2021-06-10 14:20:47

Ⅰ 未确认融资费用为什么按实际利率法摊销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未确认融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本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Ⅱ 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一直不明白这个科目的计算问题,这个科目解决哪些问题的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中都出现了“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但是,两者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并未作进一步的解释,因此,在会计实务上容易造成认识的混淆和操作上的不便。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作进一步认识。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的产生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第8条和第9条规定了承租人在融资租赁条件下租赁开始日应进行的会计处理。在租赁开始日,企业融资租赁资产超过企业资产总额30%时,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显然,这只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产生的分录表现,即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差额,而其实际的经济意义源于融资租赁的成立与确认。将一项租赁交易确认为融资租赁,意味着在实质上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从出租方转移给了承租方,这时对于承租方而言,无论是从会计处理还是从经济实质上,都将此项资产视同自有资产,可以认为,承租方购买了该项融资租赁资产。承租方通过一次交易达到了既融资又融物的目的。

但是如果承租方不选择这种方式,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向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和借贷来获得必要的资金,然后再通过商品市场购买所需的资产,即通过两次交易也能达到融资和融物的目的。不过这样的话承租方就必须偿还所借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二、“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的性质

《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部分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但在《企业会计制度》“会计报表编制说明”和《企业会计准则-租赁》指南中,却都同时规定:在编制报表时,对“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显然,这里出现了前后矛盾:如果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规定为资产类科目,那么应将其余额列示在报表的资产项目中,而不应从“长期应付款”项目中抵减;如果从报表列示的角度说它是负债(备抵)类科目,那么就没有必要将其规定为资产类科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尽管如此,对于承租方来说,“未确认融资费用”
既不是在未来预期可以为其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更不是其在期初已经支付待到以后期间摊销的待摊或者递延项目,所以,将“未确认融资费用”作为资产类科目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如果从会计分录形式看,它首次确认出现在会计分录的借方,而且后来摊销时转到了“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这样就具备了资产类科目的外在形式。

同时,“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也不符合传统财务会计模式配比机制下的负债类科目的性质,这一点仅从会计分录形式就可以说明。但是如果把“未确认融资费用”理解为尚未支付而应预提的待到以后分摊的财务费用,那么,它就具有负债(备抵)类科目的内容。从这个角度出发,也就不难理解在编制报表时,对“长期应付款”项目,“应根据‘长期应付款’科目的期末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期末余额后的金额填列”了。因此,笔者赞同对“未确认融资费用”作双重理解,即资产类科目的形式、负债类科目的内容。

Ⅲ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什么意思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第8条和第9条规定了承租人在融资租赁条件下租赁开始日应进行的会计处理。在租赁开始日,企业融资租赁资产超过企业资产总额30%时,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的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录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显然,这只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产生的分录表现,即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差额,而其实际的经济意义源于融资租赁的成立与确认。将一项租赁交易确认为融资租赁,意味着在实质上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从出租方转移给了承租方,这时对于承租方而言,无论是从会计处理还是从经济实质上,都将此项资产视同自有资产,可以认为,承租方购买了该项融资租赁资产。承租方通过一次交易达到了既融资又融物的目的。
但是如果承租方不选择这种方式,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向其他金融机构直接融资和借贷来获得必要的资金,然后再通过商品市场购买所需的资产,即通过两次交易也能达到融资和融物的目的。不过这样的话承租方就必须偿还所借本金及其产生的利息,这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可以将未确认融资费用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Ⅳ 弱弱的问一个问题。。。。由融资租赁入账的固定资产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为什么不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我看税法的时候也想这个问题了;回去查书给我的感觉就是,1判断是不是永久性差异还是暂时性差异;这个给我的疑惑最大;后来一查书,资产的计税基础就是未来期间可以抵扣的金额;看来不管是提折旧还是减值还是盘亏。这些都会在资产收回他的价值,也就是每期的现金流中,最终把入账1000消耗到0为止。这些都会影响当期的利润总额。而咱们平时做题那些提减值,折旧的暂时性差异都是,因为税法允许抵扣的时间不同造成的。这个资产丛1000到0过程中,提减值产生可抵扣差异,当期多交税了,他早晚会因为实际发生损失时候税法允许抵扣,从而转回这种差异;这个题资产入账就是最低租赁付款折现额或者公允价,肯定比那么没折现的每期合同付款额小;这种差异产生不会影响利润;
而咱们学的资产负债表账务法都是根据利润总额调整应纳税所得额,这个属于特例,和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是一个道理。这个东西产生就有差异,后期提折旧也不会转回。它属于资产负债表无法使用的,你就当特例记吧;本来资产负债表账务法,不好使的。书上都当特例讲。
最后你问到提折旧影响的是应纳税所得额,而不是利润。你就参考那个自行研发的固定资产,假如研究资本化成功了;他有100的账面价。150的计税。这个资本化不会影响本期利润吧,影响利润是在后期折旧,减值,盘亏什么的;后期计算5年折旧。年底剩80.那个120计税。但是你就不能按资产负债表账务法去比他的账面计税了,因为他一开始就有差异。后期也调不回来。你就只能想影响利润的20的折旧。影响计税的30的折旧。你用利润总额目的是算应纳税所得额吧。你看税法折旧允许你扣除30,你算利润只扣20 ,税法还多允许你扣10。你在调利润总额的时候是不是要多算10。但是这种差异因为转不回来,你确认了一个递延所得税资产,那么你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就减少了,那么利润就多了,所有者权益就多了;可是问题回来了他是不影响利润总额的,那个经典公式就不平了就不成立;
我是根据书上写的加上我自己的大白话

Ⅳ 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区别

未实现融资收益和未确认融资费用区别:

1、会计科目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编号2702,科目性质为负债类,在编制财务报表时作为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目,即在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应付款”项目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应付款金额填列。

未实现融资收益将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相关支出全部由当期投资收益承担,有失配比性。在会计科目中属于资产类。

2、具体内容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

未实现融资收益是指未收到租金并未获担保的部分。

3、会计处理不同:

未确认融资费用,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未实现融资收益对预期收益就不计或少计,而且对于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租金的应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原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以冲回,转作表外核算。

Ⅵ 怎么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形成

为了更好的理解未确认融资费用,不妨将它与利息相类比,发行金融工具的一方,比如银行,取得了发行这项金融工具的收入,就是利息,而取得这项金融工具的单位,就要付出代价,那个代价就是融资费用。在一些长期资产活动中,比如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比如金融租赁等,有一部分是取得资产支付的标的物价值,也就是这些标的物的公允价值,而另一部分其实是具有融资性质,因为可以延期支付,为了取得这个延期支付的资格,实际上就需要支付融资费用。由于融资费用是在整个支付过程中,一个会计分期一个会计分期支付并确认的,尚未支付的部分,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举个例子: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每年年末支付200万,分五年支付。假设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目前是750万(此时,可计算出一个实际利率作为折现率),你在整个付款过程中,将支付200*5=1000万的货币,其中750万是资产实际价值,另外的250万则是融资费用。在会计上,那个融资费用是要在每年年末按照摊余成本方法计算确认融资费用的,总的融资费用减去过去已经确认了的融资费用,剩余部分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了。所以,在会计上,有一个未确认融资费用的科目,它是长期应付款的抵减项。
不知道我是否已经说清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满意,记得采纳噢!

Ⅶ 未确认融资费用应该怎样理解,以及和资本化条件的关系

未确认融资费用还是要从会计的角度进行理解,具体可以分为:

1、“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上是负债类(长期应付款)的一个备抵科目,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也可以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实际上将它理解为利息也可以。

2、在购买固定资产时,由于固定资产可能会延期支付,实质上就是具有融资性质的,在实际支付的价款和购买的价款的现值之间形成一个差额,这个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未确认融资费用和资本化条件的关系

当设备还未达到预定的使用状态,则未确认融资费用不资本化;而当设备达到预定的使用状态后,再分摊的未确认融资费用就不再资本化了,而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了,即计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了。

(7)未确认融资费用为什么会形成暂时性差异扩展阅读: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具体摊销分为:

1、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形成的利息支出本质上属于借款费用,因此其资本化/费用化也遵循借款费用准则的一般规定,即:如果是一般的融资租赁合同,则在相关租赁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前发生的利息支出可以资本化,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利息支出只能费用化。

2、如果是售后回租构成的融资租赁,则其实质是资产抵押借款,要看租赁合同中对出售价款的用途有无限制,以及是否实质上专款专用,来判断是否可以认定为专门借款,分别按照借款费用准则中对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的借款费用资本化/费用化所规定的不同原则处理。

Ⅷ 请问“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

“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所反映的内容,是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换一个角度,我们可将其理解为由于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也可视为承租方必须向出租方支付的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因为融资租赁本身就包含了融资的目的。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应当分期计入利息费用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未确认融资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研发支出”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当期的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应按租赁准则确定的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本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计算确定的当期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或“在建工程”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余价值。

Ⅸ 未确认融资费用到底什么意思啊求解释

这个固定资产的购买可以看做是一个分期购买,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这台设备我不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而是一次性支付所有的款项,那么我就要支付4546万;如果我按4年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那么除了支付设备本身的价款4546万元之外,还要支付这4年的资金占用利息454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指现在还没有支付,但将来要支付的除了本金之外的利息费用,站在2009年7月1日这个时点上看,未来要支付的利息费用是454万,这个费用不是在4年后一次性支付给供应商的,而是在每一期1000万元的还款当中包含着的,所以在会计期间内要进行摊销,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期初尚未支付的本金*实际利率

Ⅹ 未确认融资费用,求高手通俗讲解~

这个固定资产的购买可以看做是一个分期购买,定期偿还本金和利息的性质,也就是说如果这台设备我不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而是一次性支付所有的款项,那么我就要支付4546万;如果我按4年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那么除了支付设备本身的价款4546万元之外,还要支付这4年的资金占用利息454万元。
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指现在还没有支付,但将来要支付的除了本金之外的利息费用,站在2009年7月1日这个时点上看,未来要支付的利息费用是454万,这个费用不是在4年后一次性支付给供应商的,而是在每一期1000万元的还款当中包含着的,所以在会计期间内要进行摊销,计入当期的财务费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金额=期初尚未支付的本金*实际利率,由于在2009年7月1日就支付了1000万元,这个1000万元是购买之时就支付的,没有占用资金,相当于支付的全部都是本金,也就是说2009年7月1日尚未支付的本金就是3546万元。
2009年事实上只需要按照半个年度来摊销,也就是2009.7.1-2010.7.1应当摊销融资费用的一半,站在2010年7月1日的时点看,期初尚未支付的本金3546万乘以利率5%就是全年应该摊销的融资费用,减半就是2009年应当承担的部分,答案是正确的,只是不知道他的计算过程为什么拿(4000-454)。说了一大堆,但愿你听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