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房价对经济金融和人民生活有哪些沉重的危害
我们小区有位邻居,甚有房地产投资眼光,早年起就在北京买了多套房子。自己也在北京有经营生意。但是,前不久路过他家的餐馆,发现已经关门了。回来问他原因,回答是,投入收益比不划算,“起早贪黑,10年也不如我一套房子挣得多。”
这已不算是什么新鲜事。浙江还有企业主想把工厂关了投资买房的呢,半开玩笑跟我说,若有人看上了他们设备,可以1折相送。这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企业经营的困难与楼市的异常火爆形成的反差,已非一日了。
以我个人对房地产市场的观察,就房价而言,温和的上涨或调整,是市场各方主体都乐于看到的。但正如有经济学家所说,左右市场的信息是如此庞杂,恐怕世界上运算最快的“神威·太湖之光”也无法胜任全部的收集工作。要做到精准调控,难于汉代走蜀道。
就普通民众的感觉来说,2004年以来,一线和二线热点城市,房价的上涨,除了2008年等个别年份,房价的上涨,几乎不能说是“温和”。而之所以举一二线城市为例,是由于它们的辐射、带动效应远非三四线城市可比。
2007年、2009年和2013年的那几波楼市,暂且不比较涨幅,哪个更凶猛,只说总价,现在一套房子的年增加额,可能就相当于2007年的总额。几年前曾经有句话,今年不买房,一年又白忙,以为是笑话,如今思之何等残酷。
京沪深城区一套房的年增加值,动辄百万,又有几人一年挣到百万呢。别说工薪人士,包括前文所说开小餐馆的,一般小工厂,恐怕都不容易吧。何况,最近半年来,套均增加值过百万的,已经迅速向二线城市蔓延。
说到这里,还想再多句嘴。就我个人所知的一些东西方重要经济体,没有像我们这样,个人卖房的收益所得,几乎都是纯收益,全归自己,什么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甚至契税,统统要买方负担。天下没有比买房更好的投资方式了。
老百姓过日子,说是感性也好,情绪化也好,恐慌心理并非都是无中生有。一套80平方米房子,去年还只是336万,今年就要600万,哪个看了不焦虑不担忧?如果都是投资客倒也罢了,问题是,有大批是攒钱辛苦的刚需。
做实业的也难免心理波澜起伏。企业主会想,把投资于公司的钱,用来买房,所得还都是纯收益,而千辛万苦做产品,市场风险又大,税金一分也少不了,如果相当一部分老板这么付诸行动,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动机和资金就消失了。
如果摆脱不了对房地产的依赖,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经济转型等等,就不可能成功。而只是盯着房价的调控,绝非治本之策,也不可能成功。
哪怕是盯着房价的调控,手段也可以更硬一点,措施更狠一点。因为,与2013年相比,一二线城市的房价泡沫不是微微膨胀,而是发展到了对整个经济、金融有巨大杀伤潜力的阶段。
2. 2019年房价调整是大概率事件
2019年的房产市场形势将是如何?根据2018年市场情况,结合如今的调整措施,其实短期内楼市的涨跌趋势已然是明朗的。首先,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变,国家三令五申强调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坚持房地产调控力度不会放松;其次,正因为在2018年的措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才不会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防止房价上涨仍是基本目标。
最后预测一下2019年的房价,虽然不能精准说出到底涨多少跌多少,但从目前已有的数据来分析:据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对12月份70城新房二手房的解读,新房上涨城市为59个,连续两月数量下跌,二手房上涨城市为47个,下跌城市连续4月增多,环比上月收窄0.22个百分点。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受房产市场持续调控影响,房价大局基本已定,以稳为主,因为有人口和资源做支撑,也不太可能持续下跌,而三四线城市随着棚改收紧、利好相继退出,部分炒房客被套牢,房价出现回落是大概率事件。房价下跌影响范围不容小觑,被伤害最深的是哪类人?谁最不愿意看到房价大面积下跌呢?
1.银行
据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发布了《中国金融不良资产市场调查报告(2018)》的报告显示,如果房价下降20-30%,银行将会面临着显著的压力。虽然银行系统具有稳步的风控措施,2016年10月起银行提高了审核标准,并把房贷收益打包为对冲基金进入金融市场来反向对冲风险,但如果房价大面积下跌,银行的损失仍无法避免。不仅员工面临降薪、失业,房价下跌意味着资产贬值,相关贷款人、房企失去盈利现金流断裂,自然无法偿还贷款,银行就可能面临系统性金融风险。虽说资金回收困难还可以拍卖房产,但因楼市整体下行拍卖品所得利益将受到限制,还可能有流拍情况,毕竟贬值的东西谁也不想收入囊中。
2.既没买房又无存款的人
对于没买房又没钱的人来说,本身就处于社会的底层,是社会动荡中最易受伤的一类人,因为房价下跌与他无关,而企业停工倒闭,这类人抗风险能力较弱,势必被卷入其中,打击不小。还有一种是买了房身负贷款的人,如果抗风险能力差,很可能被有钱有实力的那部分群体收割,来一个财产转移,尤其是那些拿杠杆资金购房的人,一旦房价下跌所抵押的房产价格低于负债,变现困难那才是欲哭无泪!而相反那些有房有存款、或有房无贷款的人来说,不仅资产抗压力强不易受损,说不定还能顺势搭上一个顺风车抄底买到好房。
3.多套房主
在房价上涨的时候他们跟风利用短时间的市场上行期获利,但如今此举已行不通,一旦房子贬值,他们手里的房子还未变现就已被套牢,不仅要面临财富缩水,还可能被长时间的出售周期所折磨。对于负债率高的人来说,房子越久卖不掉,产生的利息越多,遭受的损失越大,房价大面积下跌对他们的打击是致命的,连口喘息的机会都没有。
总的来说2019年的房价不太会出现大面积下跌,我们还是可以用平常心来看待楼市,近日郁亮也说过,房地产行业不可能再恢复过去的增长速度,从长远看,市场终将会被净化,房住不炒仍是大势所趋。
3. 金融危机与房价变动的关系
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向问题的思考。
我的职业是从事房地产企业计划财务管理的,我知道房价是如何组成的(土地款、配套款、建安款、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各种税费,预期利润)。房价的走向问题也是我经常考虑的问题。07年底000002万科王石先生提出了房地产“拐点论”,引起房地产业的争论。万科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了,在今年分别在各地打折售房,较好地回笼了相当的房款,但也产生了房地产业最不愿意看到的情景(那如同股票一样就是市场买涨不买跌),自从出现杭州跌价纠纷,以及救房市政策出台也中止了媒体对“拐点论”的报导。
现在救房市作为中央的一件大事,因为房地产业涉及到几十个行业的兴衰。现在银行房贷政策也松动了,业内人士还趁机力争买房免个税的政策呢。我想08年来的房市政策变化实在太大了,但是这政策是否会形成新一轮的房地热呢?我的看法是:不会!对于钢性需求者(子女结婚,动迁挑房)来说,有资金实力的会买房自住,但不会形成房产作为投资方向。现在上海的开发商的房价预期还是偏高,但是目前资金链一般都紧绷着,现在有的顶不住了就开始降价销售了。今年几次房展会,看得人多,真正动心买房的还是很少。那么为什么政策又向房地产倾斜呢?大家都明白,美国的问题起因就是房产泡沫破裂引起的。更何况上海作为世界金融中心,出了问题,那影响非常大。前段日子,投资在上海房地产的外资有抛售的迹象,其中虽然有这些投行自身的资金原因,但是这对上海的房地产业的影响不能小视。因此我认为现在的中央房市政策,想力图房市不形成下滑趋势乃是根本目的所在。
前一段时间,著名经济学家樊纲,作为政策研究中心的头面人物对上海房价作为正面的解读,认为上海的房价还是健康的,他的说法就是代表了中央对房市的看法,改变了今年春夏他对房市泡沫的说法。最近龙永图先生在媒体也谈到上海房价问题时,提出量力而行,租房也是一种解决住房问题的说法,我倒认为切合实际。
现在挂网销售的一手房在835万平方米,二手房在128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官方的市场存量,前段时间成交量在新政策出台初有所反弹,现在还是比较低迷,每天成交的体量在8万平方米以下,那么这样的供求关系如何消化不断新增楼盘和当前的市场上网和潜在的二手房存量呢?这就是当前房市的现实。所以我们看房地产问题,应站在政策的高度看,具体行动则还要遵循价值规律的内在本质去做。
4. 假如 调控 放开 房价 怎么 2018
不能确定,房价的影响因素很多,如下:
个别因素:房屋质量、楼层、朝向、地段、建筑类型、规划质量、建造成本、物业水平
环境因素:噪音、污染、绿化、水环境、教育、交通、医疗、商业、金融等配套设施
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供求紧张程度
政策因素:土地供应、房改政策、税收、资金供应政策、城市发展规划导向、
人口因素:城市化水平、人口迁移的程度、消费理念和动机社会文化等
5. 高房价与金融的关系
1、高房价不仅仅带来诸多危害,甚至危及中国金融安全,后患无穷。
2、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一家银行的行长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该行所做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当房价跌幅超过20%时,每多跌一个百分点,银行的不良贷款就会增加一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泡沫一旦破灭,对银行业的伤害将是足以致命的。
3、在我国,房地产金融在金融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央行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底房地产贷款达到3.07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的14.84%,与GDP的比率为16.75%;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为1.84万亿元,占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的8.9%,与GDP的比率为10.0%。这使得银行在抑制房价上涨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4、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的质量,也影响金融市场的发展。主流观点普遍认为,面对目前并不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央行有责任充分利用法律、法规授予它的权力,敏捷而审慎地对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进行窗口指导,促使商业银行积极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之积累。
6. 2018年房价走势如何
预测“房价”别轻易站队,小心打脸!
原创2018-01-07子木子木聊房
文丨子木
图丨摄图
13年,上映了一部电影,至今为止,这部电影我大概看了8遍。
这部电影的镜头里满满的充斥着贪婪、拜金、毒品、烂性、欺骗、背叛和无止境的欲望。几乎把世间的丑恶毫无保留地展示在大家眼前。它就是小李子主演的《华尔街之狼》。
其中可能会让人感到庸俗以及疯狂到夸张的堕落糜烂,剧情手法也犹如打了鸡血无时无刻不丧心病狂般的庆祝狂欢,其实这才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激情?征服?欲望,会让你觉得十分自然与亲切。因为那才是你梦寐以求的,不要拒绝道德上的否定,它本就是藏在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
其中有一幕最为深刻,就是小李子初到华尔街求职股票经纪人时,老板汉纳对他说的一番话。
“股市其实是不存在的,没有人知道它会涨会跌还是会持平,但只要你讲出来,总会有人会相信,对于我们来说,我们什么都不创造。”
这句话似乎同理于中国楼市。中国房价未来会涨还是会跌,只要有人预测,就肯定会有人相信。这就是市场,虚无而又存在。
就比如元旦这段时间,业界举办了一场“房地产盛会”。主讲人是克尔瑞研究(号称中国房产第一智库)的CEO丁祖昱。
2000多人的会场,云集圈内众多“大佬”,结果却华丽丽地上演了一场预测闹剧。
子木只能说丁博士的预测境界已经升华到可以脱离世界的水准了。
因为前段时间,财政部长肖捷才勉强发文表示“2019年中国才能完成房产税立法”,恰恰也是前几天,中央严批了海南的环保问题,责令整改海南房地产市场。
结果会上丁博士却自信满满,义正言辞道:“2018年房产税会落地”且“2018年海南会勃起”,“中国2017年房地产市场已遭遇天花板”等等。
会还没结束,就引来了其他很多自媒体大V的疯狂diss。
不过也正常,因为丁博士曾经也预测过“2017年中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回落至13亿-14亿平方米”,打脸的是2017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却创下了历史记录,销售面积跑到了16亿平方米。
失测已为常态,但同样也有台下的2000多人为其摇旗呐喊。
发现没,是不是和我上文提到的华尔街真相如出一辙?“无论有人说什么,总会有人相信”。
只能感慨,当今社会,任何事情都在追求节目效应而忽略其本质,对学术有严谨追求的和拥有爱智求真的精神的“专家”成为了稀缺物种。
那么在讲完楼市本质之后,我们来讲今天的主题。
大家都知道,市场上有人喊涨,也有人喊跌。自然就分为两派。俗称多军和空军。
空军
绝大部分是刚需族,想买房还买不起房,所以盼着房价跌,跌的越多越好,最好崩盘。大家都有房子住,就不用考虑房价问题了。一旦房价涨起来就怨气横生,骂政府骂开发商骂炒房客。仿佛这个世界都是罪恶的。
多军
大部分是有房的,有改善需求。所以盼望房价多涨一点,多卖点儿钱换新房。
但很多军也不好过,高位接盘,每个月几乎一半甚至更多的工资用来还房贷,生活压力太大,没有谁能帮到自己,怕失业,怕生病,怕一切需要花钱计划之外的事情,生活质量比买房之前差的不是一丁半点儿。
所以只有房价一路上涨,即使不可能卖掉自住房,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心理慰藉,从而让自己心理平衡一些。
其实真正的多军是不说话的,他们只会偷偷的买了房子囤起来,也不会好心提醒你赶紧买房,房价要涨之类的。毕竟之前多了一个人买房,之后也就少了一个自己房子的接盘侠。
每逢房价大涨之时,也是多军和空军的大战之日。尤其2016到2017年这轮大涨,双方各持观点,颇有鱼死网破之势。那么下面,子木就为大家盘点一下,对于未来,多空军之战谁将更胜一筹。
第一场战役:利率
之前子木曾在《回顾中国房产三十年?》这篇文章里,用了4000多字的篇幅讲明利率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看市场真假调控就看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
空军出招:全球加息周期已经开始,同时,央行在2017年全年的货币投放比较克制,M2增速屡创新低。
市场利率的持续上涨也导致房贷额度吃紧,按揭利率稳步上调,按揭利率从取消折扣到基准利率的1.1倍、1.20倍、1.30倍??购房按揭利率必然会更高,贷款额度更紧张。
利率上调,购房者将承担更大的压力。所以将会有更多人选择观望,市场交易量下跌,从而供大于求,房价下跌。
多军接招:虽说美国加息已成定局,但是中国国情当头,加息会引发金融系统性风险,同时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而且目前市场利率相对较低,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楼市并造不成很大的影响。
子木观点:2018年,中国市场经济注定会很难受。
一边是系统性金融风险(债务危机)要求货币宽松和低利率,另一边是资本外流蚕食外储、施压汇率,当局是在笼子里做决策。
前期,中国可以通过加大金融监管和“定向加息”的方式抵冲美联储加息的影响。但是如果美联储持续加息,中国势必会有扛不住的一天。
目前利率已经市场化,大家有没有发现,虽然基准利率不变,但是所有银行给的房贷利率都很高。如果中国扛不住了,就只能放任汇率贬值,汇率市场化,来保外储,同时减轻了印钞的副作用(为印钞松绑)
所以银根缩减的大环境下,势必会影响到居民购买力。所以子木认为空军会略胜一筹。
第二场战役:人口之战
空军出招:近年来,中国人口逐年减少,我国已经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红利”的优势也在逐渐减少。
2017年全国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0.8平,所以说未来房子是够住的,房子未来会被一般商品化。那么供大于求是迟早的事情,房价也就会随之下跌。
多军接招:虽说中国人口在逐年减少,但是别忘了中国目前正处于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城市化。
城市化建设势必会推动人口对房屋的需求,棚改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发展带来的虹吸效应促使三四线人口向一二线城市转移。况且未来大家会不断地提升自我需求,提升独居率,房子是永远盖不够的。
子木观点:19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现在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房子则是满足美好生活的重要基础。未来居民的独居需求会促使房地产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接下来更重要的是中国各大城市群的升级,以一线城市带动周边二三线城市的整体发展。
未来一线城市是财富和权利的象征,二三线是产业的延伸。那么人口的定向流动势必会促使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变化,净流入人口城市的房价必然会涨下去。
所以,长期来看,多军此战会略胜一筹。
第三场战役:调控
空军出招:2017年是中国房地产调控出台最多的一年,一线城市房价应势大跌,例如北京已经跌回16年年底的水平,燕郊等环京楼市更是一片狼藉。
虽然三四线城市因限价和棚改导致房价大涨,但是后期定会需求不足,价格回落至当初。
且长效机制已经确立,租赁势必会主导今后的房地产市场。而且杀手锏“房产税”一旦落地实施,投机炒房将不复存在,房价大跌指日可待。
多军接招:每轮调控从来都不是为了让房价下跌,而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还离不开房地产。
如果房价大跌,超发的货币定会抽空楼市,跑出来的热钱无处安放,市场加速通货膨胀,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长效机制的确立我们承认,但是真正目的是让房价上涨的增速放缓。大家可以看到,只有热线城市才会试点长租机制,为的是让更多完全买不起房的人有一个过渡期,有房可住。
而且美国日本施行房产税这么多年,房价照样不是蹭蹭上涨吗?
子木观点:首先大家呼之欲出的房产税是为了让政府土地财政开源,而不是降房价。政策调控只要限死,房价必然下跌,但有些地方却留了口子。
就例如二三线城市的上涨,其实大部分是因限价政策出台后才激起的反映,正所谓,窗户纸撕开的洞比门都大,其中的原因大家应该都清楚。
有句话讲的好,完全竞争条件下无法存在合作。目前二三线城市都处在同一跑道上,相互竞争,你追我赶,谁都想进入新一线,谁都不甘人后。
但是严政之下,所有城市都被迫停下脚步。一开始还好,慢慢的就会有人偷偷摸摸的想往前凑上一步。
这种选手分为两类城市:一类是之前大家都涨的时候,还没开始涨,就被连带调控了,感觉自己很冤枉;另一类是完全抵挡不住“人才的诱惑”,比较贪婪,毕竟人才才是一个城市的血液。
比如这段时间直接宣布取消限购的兰州,还有通过人才政策玩隐形放松限购的南京等。
所以子木认为,出台调控只是是为了解决“一边倒的供需”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有吸引力的城市,调控过后照样春季盎然,没吸引力的城市,调控过后必一潭死水。这一战,多军略胜一筹。
其实接下来子木还准备继续盘点第四场战役“土地”还有第五场的“租售比”等。但是感觉观点太多,反而让大家迷失了方向,也埋没了这期的主题。
昨天有位粉丝在后台留言说:“其实你就是看多一二线,看空三四线,让大家都去一线城市买房,居心叵测!”
我只想说的是,看多看空这些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个无法改变的大趋势下,我们要选择怎样“合适”的生活。
中国这么大,做到资源完全分配绝不可能。
子木只希望未来一二线城市可以成为有追求有梦想的年轻人的聚集地,大家可以在此尽情拼搏,追求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梦想;三四线城市则可以成为百姓安居乐业的宜居城市,无忧无虑,天伦之乐。
而不是所有城市都被房地产绑架,年轻人因高企的房价而失去对生活的憧憬。
再者,市场也绝不会因为看多或者看空而演变,多军和空军所寻找在心理上的慰藉和一厢情愿在事实面前也一文不值。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站队,然后持着自己的理论无休止的抨击对方,那又有什么意义?
真正的智者是置身事外,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理性分析。
市场没有绝对,只有相对。
例如,子木对一二线看多,对三四线看空,对二线城市杭州武汉看多,重庆西安看空,对北京的通州看多,对石景山看空。那你又说我是什么军呢?
7. 房价调控对哪些行业有利
资金将由房地产行业导入其他行业,如收藏行业、部分金融市场以及其他实业行业。
8. 房价调控后还会出现暴涨吗
2018年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从前半年房产市场来看还算比较稳定,毕竟没用去年那么大的变化,这其实都是国家在落实一项政策,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目前看来还是有效果的,在我国房地产可能是出了足球以外,唯一一个能牵动亿万人民神经的东西了,毕竟买房子是一辈子的事情,大家都不希望当接盘侠,更不可能希望房价会暴涨或者暴跌,那么今天小天堂就给大家分析分析后半年房价是涨是跌?
首先从政策来看国家还是有很大的决心的,七月份的时候国家就喊出一个口号“坚决遏制房价的上涨”,大家看清楚了是遏制!而不是控制,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国家对管控房价的一个决心了。国家肯定是不会希望房价在上涨的,因为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影响是很不好的。比较稍微有点动荡就可能会引发经济危机。房价上涨是不行的,必须得有所下降的。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后半年房地产的发展趋势了。我看好这个政策不是说说而已。一切就让时间来看清。
虽然房产调控政策在日趋严厉,但"坚决遏制房价增长"和使房价崩盘是两码事。房产调控政策的意义在于规避房价过快增长所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而不是直接进入这种风险中。消灭高房价泡沫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简单粗暴的戳破它,二是往泡沫里面塞东西来填充它,变相缩小泡沫的规模。第一种方法看似简单有效,但副作用太明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房价已经牵一发而动全身,渗透到国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采用过激的方法只会让事情雪上加霜。
也就是说,泡沫不能硬戳。第二种方法往泡沫里塞东西,相对来说虽然见效慢,但在现阶段,却是最安全可靠、最可行的方法。在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的社会大背景下,工资和满足日常生活所必须得衣食住行等成本都在逐渐提高,"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就相当于往房产泡沫里塞东西,变相缩小泡沫的规模。房产的纸面价格虽然没有下降,但实际价格已经下降明显,泡沫的规模大幅的缩小。第二种方法既能解决高房价的影响,又能规避稳定房价给经济带来的风险。
2018年局部泡沫化严重的城市会降幅明显房地产市场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城市未来发展的差异性也越来越大:一、二线城市拥有较强的人口虹吸能力,在教育、医疗、创业、就业等方面有着其他低级别城市难以比拟的巨大优势,天堂认为,一、二线城市的房产具有较强的保值、增值性,会在2018年持续保持稳定,既不会暴涨,也不会暴跌。三、四线城市的人口在逐渐往一、二线城市转移的同时,房子却越盖越多,空置率大幅上升,现在就已经开始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了。所以,泡沫化严重的三、四线城市房价2018年将会面临比较大的变化。
同时从各位房地产大佬的退出比如“王健林,潘石,李嘉诚”就可以看出大家对房地产行业的不看好了,而且房地产的暴利阶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早点转型发展还是有好处的。而且从银行收缩银库,和对房贷房贷的严厉,并且也在不断的调高房贷的利率。就可看来国家这次的决心是很大的。而且国家也希望房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希望大家都有一个自己的家,坚决的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还是用来让炒房者来创作利益的。
从整体看来后半年房地产的发展趋势还是会慢慢的回归一线城市,毕竟国家的各种政策都是从一线慢慢地落实到地方的
9. 为什么国家对于房价越调控房价越高
在市场经济下,本身应该交给市场的东西要交给市场,实行行政手段硬性调控本身是非正常情况下的非常之举。实际上,税收机制的应用可能更有效,但房产税目前千呼万唤难出台,房地产调控缺乏一个长效机制。
此外,房价问题本身不能以房治房,其和资本或者说资金在不同领域的收益比较有很大关联,这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哪里更加保值、哪里更加增值,资金就会流向哪里。如果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的收益更高,资本是不会大部分汇集到房地产中的。
房价越调控越涨,是因为减少商品房的土地供给后,土地减少,房产供给会减少,会造成新的供求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