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现在比较领先的人工智能公司有哪个
人工智能领域近几年是科技界关注和发展的热点,甚至被认为会引领下一轮科技革命。目前来看,美国无疑是领头羊,但是中国正在成为美国在这一领域最强劲的对手。所以说未来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主要在中美之间展开也并不夸张。基于对于下一波科技浪潮中巩固自身全球竞争力的考虑,人工智能被提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对这一领域无论是资金、政策亦或在人才和技术引进等方面都在大力扶持。
从2012年到目前,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已有超千家企业,投资额近1500亿元,仅2017年投资总额就超600亿元。而根据麦肯锡的数据,2016年中国占据AI投资的17%,虽然美国以超60%的比例牢牢占据首位。对比国外科技巨头,国内以腾讯、网络为代表在AI技术研发等方面同样投入重金。
目前,虽然中美在国家顶层对于AI的战略高度都给予足够重视。但是产业上的差距目前依然明显。首先,技术起步晚导致国内无论AI企业数量相比美国还是有不少差距,目前仅有美国的一半。早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开始涉足AI,并且10多年前就开始快速发展,目前趋稳,而国内在2014年左右才开始获得足够重视,并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其次,美国在AI布局均衡且在算法、芯片等产业核心领域积累了强大的技术优势。AI和云计算等领域类似,同样需要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几个方面的支持。而国内在芯片(基础层)、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和图像(技术层)等领域积累尚不足,直接对AI应用也带来一定影响。
最后,由于AI人才的缺乏,也导致国内在吸引人才和基础研究等方面需要下狠功夫。美国对于科技基础研究极为发达,扎实的人才培养体系为产业不断输送优秀AI人才,这目前则是国内一大软肋。
不过,随着近年来国家和科技巨头对于海外科技人才的引进和本土的积极培养,已经展现出积极的一面。况且坐拥巨大的人口数据优势和投资实力,让国内AI产业无论是技术还是应用发展上都有足够的吸引力,加上国内对于新科技所展出的包容心,中国AI革命值得期待。
㈡ 做智能驾驶中视觉(摄像头)的公司有哪些啊
兄弟呀,你到底是想要怎么弄呀?嵌入式,我个人认为还算是一个比较高级的东西,像基恩士、欧姆龙、松下的嵌入式智能系统都是比较牛逼的,而且价格也不便宜,动不动几万十几万的。你又说用USB摄像头,这个感觉好山寨似的,一个几十块,你到底想哪样弄呀?石鑫华视觉网
㈢ 2020年,汽车产业的投资机会在哪里
[亿欧导读]?市场寒冬与资本寒冬的双重作用下,多数市场的头部企业已经凸显,只有自动驾驶、车联网和汽车后市场等不多的领域仍有蓝海机会。
(自动驾驶车辆路测/亿欧网)
除了自动驾驶,车联网方面也出现了新的机会。2019年上海车展,华为首次参展,宣布自身将定位为智能汽车的Tier1厂商,目标营收500亿美金。在大厂华为之外,还有不少规模稍小的技术公司也盯上了这块蛋糕,并被资本市场认可。2019年,车联网企业上海博泰、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天瞳威视、车联网科技企业蘑菇车联等一批企业都获得了资本的认可。
2018年12月底,工信部印发《车联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计划在2020年实现车联网用户渗透率达到30%。而公安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9年的汽车保留量为2.6亿辆。
这意味着,即便不包括需要升级已有车联网系统的用户,至少还有70%的车辆存在后装车联网的机会,也就是18.2亿辆车。这18.2亿辆车,即便平均每辆车的后装价格为1000元人民币,也能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流媒体中央后视镜、抬头显示系统HUD、全液晶仪表、车联网模块等车联网后装市场目前仍未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相关企业也都存在一定投资机会。
除了车联网,2.6亿的汽车保有量和越来越长的车龄,让投资者也在汽车后市场中看到了机会。德勤发布的《2019年后市场白皮书》显示,目前中国保有车辆的平均车龄已达到4.9年,而这一数字在三年前仅为3.3年。
随着车龄的增加,此前以碰撞件和易损件为主的汽配市场虽已进入红海,但中、慢损件的蓝海机遇正在悄然接近。2019年,中国至少有10余家汽配供应链企业获得融资,不仅包括新康众、开思等老牌企业,也包括甲乙丙丁、三头六臂等新玩家。与美国汽车后市场被大玩家瓜分不同,中国汽车后市场仍旧存在机会。
2020年,在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预计资本市场将有所收手,主要资金仍将会将继续流向头部企业。而新的机会主要存在于自动驾驶、前后装车联网及能够基于相关数据进行价值重构的企业中,此外,汽配领域预计将成为汽车后市场中最受资本市场青睐的阵地。
虽然汽车市场仍存在投资机会,但整体的想象空间已远不如前两年。预计在2020年,资本市场会更加务实,那些只有好的理念,而无严谨的商业化落地逻辑的项目恐怕将会很难过。
编辑:张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