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金融资产和权益法的区别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金融资产和权益法的区别

发布时间: 2021-06-09 16:09:16

①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两者区别在什么哪些方面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同点:

两者都是资产类科目,其收益都计入“投资收益”。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长期股权投资的不同点是:

  1. 前者属于流动资产,后者属于非流动资产;

  2. 入账价值不同。前者成本法核算,为购买价格,不含税费,税费计入投资收益;后者分为成本法核算和权益法核算两种,成本法按照购买价格加税费合计,权益法按照购买价款费用合计与被投资企业投资时点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份额孰高入账;前者按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账面价值,后者计提减值准备。;

  3. 投资收益核算不同,前者发放股利直接计入投资收益;后者成本法计入投资收益,权益法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判定标准不同:前者是为了近期内出书而持有的金融资产,例如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基金。就股票来说,持股比例小于20%,市场上有公允价值且产生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后者是指一种权益性投资,目的是长期持有,且对该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持股比例为20%——50%时为共同控制、重大影响,按权益法核算,超过50%的为控制,按成本法核算;低于20%的,在市场上无公允价值的也划归到长期股权投资,按成本法核算。

② 比较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与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的权益法核算中是否相同。急求,明天有课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
成本:成本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分为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前者长投入账价值为享有的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被投资单位账面价值份额加上原并购被投资方时产生的商誉,后者等于支付对价公允(初始直接费用计入管理费用,支付券商佣金冲减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冲减留存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等于支付对价公允(包括初始直接费用)。
初始直接费用:成本核算的长投计入管理费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长投不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资产减值:长投持有期间不允许转回,可供出售权益工具通过其他综合收益转回,可供出售债务工具通过损益转回。
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长投不确认,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确认
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均确认为投资收益

③ 关于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的区别及会计处理

1,长投中,权益法下分派股利,现在做的分录是:Dr:应收股利Cr:长投—损益调整。理论上是不再冲减成本的,因为:长投-成本“这一科目只用在投资时点,对于取得后要用损益调整。
2,在企业确认被投资单位亏损时,顺序是:冲减长投账面价值(损益
调整和其他权益变动)----冲减其他应收款---确认预计负债---备查。
3,长投中,权益法下,如果调整后的净利润是
大于0无论顺流交易还是逆流
交易,都是你所说的分录。但如果是净利润小于0,则是相反分录
4,是的。
5,是的。比如说,乙持有A30%的股权,现在乙拿这对A30%的股权对甲投资。则甲做的分录是:
借:长投-A(因为,乙用长投-A投资了,甲相当于取得这部分投资)
贷:实收资本--乙
6,你要理解所谓的初始确认按成本计量的意思,初始确认按成本计量时的成本就是它此点的公允价值。它此点的公允价值就是它的成本

④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的会计处理方式与权益法成本法的区别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的会计处理方式是计量金融工具的账务处理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还有4分类的金融负债而成本法和权益法是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的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不一样。

⑤ 会计中的权益法和成本法有什么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比如: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成本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货:投资收益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股利

权益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货:投资收益

收到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货: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企业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中级会计

⑥ 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有什么区别

一、相关定义及区别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金融资产的分类与金融资产的计量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当在初始确认金融资产时,将其划分为下列四类:(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2)持有至到期投资;(3)贷款和应收款项;(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一)、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二)、长期股权投资是指:
①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子公司投资;
②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也就是说各股东都不能单独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即对合营企业投资;
③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大股东可以实施控制,但我方也存在较大的表决权)的权益性投资,即对联营企业投资;
④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除上述情况以外,企业持有的其他权益性投资,应当按照新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
其特点:①长期股权投资在初次确认时即能确定将长期持有。一般认为此处的长期为超过一年的期间;②如果权益性投资目的是出于对被投资者的长期控制、共同控制或者能够施加重大影响,则该项权益性投资无论是否具有活跃市场和公允价值,均应按相关规定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反之持有意图并不是为了控制或重大影响,则应确认为相应的金融资产;但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权益性投资也应确认为长期股权投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其特点:
①该资产持有限期不定,即企业在初次确认时并不能确定是否在短期内出售以获利,还是长期持有以获利。也就是其持有意图界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与持有至到期投资之间;
②该资产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其特点:
①企业持有的目的是短期性的,即在初次确认时即确定其持有目的是为了短期获利。一般此处的短期也应该是不超过一年(包括一年);
②该资产具有活跃市场,公允价值能够通过活跃市场获取。

二、 长期股权投资和其他金融资产,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①持有的目的不同:
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且短期内不准备出售,按照股权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并承担风险。
确定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是管理层的决定范围。
②对象是不同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的是股权。
③核算的原则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是公允价值属性,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完全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
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④减值的计提是不同的。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的。
长期股权投资需要计提减值准备。

三、之间转换可能
根据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定义,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并且一旦确认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不得转为其他类别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另外,长期股权投资只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⑦ 权益法和成本法下确认投资收益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7)金融资产和权益法的区别扩展阅读:

转权益法

成本法转权益法企业的账务处理: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对被投资单位投资比例或影响程度的不同,分别采用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遇到企业追加投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转为权益法,往往容易混淆权益法下的三级明细科目,不能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且会影响经营成果的准确性。

本文以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说明在此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M公司于2004年3月1日以800万元购入N公司股票,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10%,M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30万元。2004年3月1日,N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6200万元。

2004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600万元,其中3月~12月实现净利润500万元。M公司于2005年4月1日以1425.5万元购入N公司发行在外股数的15%,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N公司派发的现金股利102万元。2005年N公司实现净利润870万元,其中1月~3月实现净利润170万元,4月~12月实现净利润700万元。股权投资差额按10年摊销。

2004年3月1日投资时,M公司会计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 8 000 000

贷:银行存款 8 000 000.

2004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现金股利时,应冲减投资成本。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投资收益300000.

2005年4月1日M公司追加投资后,占N公司实际发行在外股数的25%,对N公司实行共同控制或具有重大影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并对原采用成本法核算的对N公司投资进行追溯调整,正确计算权益法下各三级账户金额,这是成本法转权益法的关键环节。

追加投资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7700000(元);

2004年投资时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8000000-62000000×10%=1800000(元);

至2005年4月1日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13÷12=195000(元);摊销时限10年,此时应摊销13个月的差额,所以除以10年再除以12个月乘以13个月即该节点应摊销的投资差额。

至2005年4月1日应确认N公司净损益的份额=(5000000+1700000)×10%-195000=475000(元);

成本法转为权益法的累积影响数=(5000000+1700000)×10%=670000(元),因以前年度损益类账户已结平,故应调整“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2005年4月1日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的投资成本=8000000-300000-1800000=59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5900000

——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1605000 (1800000-195000,剩余未摊销的股权投资差额)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7700000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475000.

2005年4月1日追加投资: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4255000

贷:银行存款14255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67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670000.

计算再次投资的股权投资差额,即新投资成本与应享有N公司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14255000-(62000000-300000÷10%+5000000+1700000)×15%=440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股权投资差额)440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4400000.

一般来说,投资企业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属于投资后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应分得的现金股利,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明细科目,但本例中因追溯调整产生的损益调整金额已转入“投资成本”明细科目,故2005年5月1日M公司收到的现金股利全部冲减“投资成本”明细科目。

借:银行存款10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投资成本)1020000.

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享有的投资收益=7000000×25%=1750000(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1750000

贷:投资收益——股权投资收益1750000.

长期股权投资因追溯调整而形成的股权投资差额与追加投资新产生的股权投资差额,应按次分别计算,分别摊销。但新股权投资差额如金额不大,可以并入原股权投资差额一并摊销。2005年12月31日,M公司应摊销股权投资差额=1800000÷10×9÷12+4400000÷10×9÷12=465000(元)。

借:投资收益——股权投资差额摊销465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N公司(损益调整)465000.

⑧ 四大金融资产的区别

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应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如果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作为金融资产(交易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它们均属于金融资产,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持有的目的不同
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差价的,而是净一定的资金投资后,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长期性的回报的,是要将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这类资产的期限是固定的,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并不是准备随时出售的,持有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是要超过一年的),但却又是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或企业没有能力或意图要持有至到期的,这种资产的特定也是没有固定的期限与可预见的回报的。
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且短期内不准备出售,按照股权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并承担风险。
确定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是管理层的决定范围!
2、对象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对象工具则必须是债券。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致的)
3、核算的原则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是公允价值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完全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以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相结合(债券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原则是历史成本属性,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4、初始确认核算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了(投资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时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资产的成本中去了。
5、减值的计提与转回的方法与渠道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的。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但是计提减值时的会计处理有一定差别,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因其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转回的渠道不同。

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长期金融资产和交易性金融资产什么区别其中有一个权益法和成本法是

首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般是那些有意长期持有的债券或股票,但持有期间可能会随具体情况而出售,起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而且还要进行减值测试;但交易性金融资产则目的性很强,它就是为了短期赚取差价,随时出售,其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不进行减值测试。
另外,权益法和成本法是长期股权投资确认与计量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对其持有期间的实际收益变动计量不同,成本法不作任何处理,权益法则要进行处理。
主要区分方法如下:
成本法和权益法的区分,就是通过占比来进行的。
>50%或者<20%的,就是成本法。
在20%和50%之间的(包括20%和50%),就是权益法。
说白了,就是两头成本法,中间权益法。主要是为了科学地反映投资情况,比如控制合并就相当于子公司了,没必要用权益法进行利润核算,因为利润是你自己的。

⑩ 四大金融资产有哪些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持有的目的不同
这是决定一项金融资产划定类型的基础: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持有,随时准备转让或出售的,其目的就是为了获取短期收益,赚取差价的,所以此类金融资产持有期限是最不确定的。
持有至到期投资:此类金融资产的持有目的并不是为了赚取差价的,而是净一定的资金投资后,目的是为了获取稳定的,低风险的、长期性的回报的,是要将金融资产(债券),持有至到期。这类资产的期限是固定的,回报是可以预见的。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此类资产是介于上述二者之间的一种金融资产,持有并不是准备随时出售的,持有时间是相对较长的(一般是要超过一年的),但却又是不准备持有至到期或企业没有能力或意图要持有至到期的,这种资产的特定也是没有固定的期限与可预见的回报的。
长期股权投资是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且短期内不准备出售,按照股权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的权益并承担风险。
确定这些金融资产的分类问题,是管理层的决定范围!
2、对象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
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对象工具则必须是债券。不可是股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对象工具可以是股票,也可以是债券。(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一致的)
3、核算的原则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后续计量原则是公允价值属性,交易性金融资产是完全的公允价值来计量的,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则是以公允价值与实际利率法摊余成本相结合(债券时);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后续计量原则是历史成本属性,用实际利率摊余成本法。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
4、初始确认核算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取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去了(投资收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时发生的交易费用是记入到所取得的金融资产的成本中去了。
5、减值的计提与转回的方法与渠道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不存在计提减值准备的问题的。
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需要计提减值准备,但是计提减值时的会计处理有一定差别,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所计提的减值准备可以转回,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准备的转回因其所持有的金融工具的不同,转回的渠道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