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融资的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从哪些方面进行
国民经济行业排列的有序化与经济矢量
王见定
【摘要】 首次引进“自然资源指数”概念,以此指数为依据,将国民经济各行业有序地排列起来,排列的结果揭示了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为政府的各种预测、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可行工具。(内容简介:经济学新理论)
联合国在1990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作过分类,苏联、美国、中国也作过类似分类。尽管各国国情不同,但分类大致相同。
经过多年的仔细考查,我们发现,行业的分类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赖着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这种东西就是自然资源。为了应用方便,我们引进“自然资源指数”,记为N(A),0<1.其中A是行业名称,N是英文自然资源的首字母,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强,N(A)越接近“1”;行业依赖自然资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据这种原则,我们把国民经济的各行业粗略地进行量化如下:
1-0.9:粮食作物种植业,蔬菜瓜类种植业,果树种植业,特种作物种植业,采种、育苗、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天然林场经 营管理、牲畜饲养、水产养殖、水产捕捞业
0.9-0.8:金属矿业、非金属矿业、木材采运业
0.8-0.7:电力、煤气、自来水生产和供应
0.7-0.6:食品、饮料、烟草、纺织、缝纫、皮革、木材加工、家具、造纸、化学工业、治金工业
0.6-0.5:金属制品、非金属制品、机械、电气、电子、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
0.5-0.4:建筑业.地质堪探
0.4-0.3:商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务
0.2-0.1: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
0.1-0: 金融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以上分类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在某阶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注释:
关于自然资源指数计算的说明
自然资源的投入
计算公式:N(A)= ——————(以货币单位进行计量)
总投入
(1)自然资源是指土地、森林、矿产、能源等被人类利用进行生产从而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天然物质的统称。
(2)由于一些行业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各种种植、养植业、故计算比较简便。对于大多数行业都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如烟草、造纸、治金工业,当然电子、计算机等行业就更是间接利用自然资源。这时分母的总投入很容易计算,但分子自然资源投入的计算则要从本行业的物质投入中逐次减去人力资源的投入。
(3)为了扣除物价变动因素,一般价格固定在某一年份,并采取平均价格。
B. 金融环境的发展变化
新的金融环境,那么这个金融环境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与原来的金融环境有什么不同,在这个不同的环境下,宏观上应该采取哪些融资的策略,或者是融资的思路。
融资方式发生很大变化,我觉得在内地融资我们感受最深的现在还是一个指引,一个办法出台以后,很多到期的贷款,本来短期能续期,现在续 不了,这个问题非常突出,特别是有些工程类,建设类的资金处理不好就跟不上,这里比较深的一个印象。第二个境外融资,欧洲银行、包括日本银行不能说是从香 港市场消失了,但是在俱乐部里面占的比重非常小了,可能我们融资的对象主要在中资、华资、港资银行,你不要指望找其他的银行,他们现在已经非常保守了,我 从宏观策略上来说,我们的重要还是放在直接融资上,香港发人民币债,包括香港你的工资商业模式成型,合规性强,我认为内地企业去香港操作会强很大,我是前 年开始在内地做一个IPO,我充分体现在内地要实现上市,我给我的财务人员说,财务人员有两怕,一个是上线,一个是上市,内地很多审核审批表面上看起来非 常烦琐,非常严格,效果怎么样大家都拭目以待,但是关键是你这个操作成本非常高,所以我建议在这个融资策略上,以直接融资为主,除了发企业债,发中期票据,包括短融这都是一种方式,再一个内地企业条件具备去香港,去首发或者增发,可能这个市场容量,投资者的兴趣比较广。当然,刚才讲到的你能够拉几个基金 出来,或者你自己搞一个基金,把你好的项目作为种子项目装进去这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境外几家也在研讨这个,我们有一个目标,推动基金做出11亿到20亿美 金这样一个规模,你再去做一些就非常好了,你先用基金给他做,做完具备上市条件之后再把他注入到上市公司里面,这样资本市场也活跃了,融资的渠道也解决 了,在内地操作性怎么样,我觉得内地这个方面渠道也比较多,投资者也比较感兴趣。
C. 近些年来,企业融资环境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已4次降准,共释放约4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2.3万亿元流动性。“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今年以来,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要比一般贷款的速度高得多,并且融资成本开始下降。今后这方面工作还会继续做。“第二支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际上就是给民营企业发债买一个保险。民营企业发债难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买。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意买?因为民营企业违约了以后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们推出这个支持工具,就是一个保险。人民银行今年增加的3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一个政策引子,是“四两拨千斤”的引导,还要依靠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一起给民营企业贷款。同时,在监管方面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财政方面,对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落实到位。如果财政、监管和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都能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财政、银行、监管部门、其他部门“几家抬一下”,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D. 如何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措施:
1、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2、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3、小额贷款公司、财政资金注入担保机构;
4、新三板,股权转让系统;
5、设置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可以通过新四板挂牌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6、其它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E. 谁能介绍下金融危机前后房地产的投融资坏境有什么改变!!!!
中国楼市的第一波强势上涨期应该从2006年开始,之前虽然都在涨,但是幅度有限,期间2008年底的金融危机,算是一个转折点,2009年又继续反扑一下,从2010年中央开始不断实施房地产的专项调控政策,房市开始缓和并下跌趋势,分别以这三个区间解释一下房地产的投融资环境。
2006年至2008年期间,只要你是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不管你是不是专业的,只要你有地,银行就愿意给你借钱,就是房地产项目开发贷款,甚至部分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开发贷之外还可有流动资金借款,当时的贷款基准利率比较高,所以很多项目贷款是可以低于基准贷款利率的,因为暴力,银行信贷部门很喜欢这种项目,回扣多,利润大,风险小(你懂得)。所以这种项目贷款从申报到获得资金最快可能只要1个星期。而且银行还可以跟踪后续的业务发展,比如个人按揭,购房客户有实力的还能介入个人理财。所以我个人认为是银行抢项目的时候,就像一个鸡蛋裂缝,所有的苍蝇都会去。2008年底金融危机,各项针对房地产的政策开始陆续出台,国企不是专业的不能搞房地产,房地产企业不能使用流动资金借款,个人首套房按揭利率7折优惠等等,房地产的资金链开始接受考验,融资困难,利率上浮。但就当时来讲,银行仍然喜欢把钱借给房地产企业,因为暴利行业的风险性相对较小,只是在借钱的时候不会那么随便了,会对项目的可行性、利率、回报(你懂得)等等做一个把控,大的地产企业相对更受青睐,这个阶段应该是一个相持的阶段,就是大项目不愁钱,小项目没有钱。2010年至今的金融市场针对房地产行业的态度就明显转变了,首先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难度很大,很多银行不愿意借钱给房地产公司,第一,高位运行的风险比较大,地贵了,房价受限制了,第二,银行借钱给房地产企业以后,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检查,要花掉大批的人力物力,得不偿失,第三,银监会不断出台各种针对房地产贷款的制度,很多人不明就里,不愿意触碰雷区。第四,很多人在经历过这些过程中学聪明了,银行的高管不远触碰雷区,但是又希望高回报,所以出现了很多担保公司,高管通过手段把钱借给一些小企业或者担保公司的投资项目,再从这些小企业或者担保公司以高利率转到民间市场,中间都是一些暗钱(你懂得)。时间来不及了,没写完。总之就是现在地产公司无论是开发贷还是按揭都会延迟。
F. 如何解决企业融资环境偏紧,融资成本过高
从业两年多,觉得其实这个问题并没有想的那么难。最有效的措施是中小企业从自身做起,健全财务管理。然后与实力相当的企业合作成为互保单位,找当地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在正规银行贷款,这是目前融资成本最低的一种渠道。
健全财务管理主要是让信贷的客户经理尽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时有据可依,后续即使出现风险,他们也不会有很大的责任,这样他们才会无压力的尽心给你贷款、
找互保单位主要是为担保公司提供反担保措施,相对银行,政府成立的担保公司对于反担保的要求会相对较低。
我作为从业者,觉得只要中小企业做到以上两点,对了还要有个得力的会计。很容易贷到款的
G. 什么是融资环境
"融资环境"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融资环境是指在一定的企业制度下,影响企业筹资活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它一方面为企业的融资提供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对企业的融资起着制约、干预甚至胁迫的消极作用
文献来源
2、融资环境是指在一定体制下,影响融资活动的各种因素的集合.融资环境对融资活动的开展具有决定性影响:一方面为融资提供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对融资进行制约、干预乃至威胁
文献来源
3、对企业融资活动产生影响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称为融资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信用担保体系、企业自身状况等因素.
H. 中国目前的融资状况
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再认识
对于上市公司的财务问题,业界同子_旱有关注并
进行r颇有深度的探i寸。根据我国一此权威评}ni机构
专家的评}ni .认为我国xo%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财务
隐患,其中有20%的上市公司存在较为严重的财务问
题。Ifil今上市公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举足轻重的
地位,截至2003年底,国内资本市场叭)股上市公
司达12x7家,总市值达42457.71亿元,相当于当年
CDl怕勺40%。可见,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整个
国家国民经济。Ifil上市公司财务问题作为一个市场发
展过程中问题集结的重点,所涉及的诱发囚素和行为
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囚此,对上市公司财务问题的
探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关于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十多年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之五闻小}}寸地
被媒体曝光,可以说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由
来已久,大家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应该说并小陌
牛。一般认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多由利益驭动、
财务状况恶化以及高级管理人员追求自身经济利益最
大化等原囚Ifil导致,但就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看,由
于股票发行、配股制度以及股权结构畸形导致上市公
司的信息失真也小能小引起关注。一方面,我们都清
楚按照证券法规定,发行上市的股票必须具有一年经
;A连续傲利的业绩。然Ifil,能做连续一年傲利的企业
又有儿多!于是,为满足上市条件,就会产牛人为改
变财务状况的现象。像四川红光为达到这一标准,在
发行上市报告中,居然将1996年10300力元亏损做诚
利5400力元。另外一种情况是为r保住已取得的上市
资格,维持公司信用体系Ifil引发的财务问题。由于-
个壳”资源的价值小仅仅对于一个公司,甚至于-
个地方、一个行业都至关重要。在这种情况卜,上市
公司无沦为自身,或是迫于l+_力,都会对财务报表进
行粉饰。比如诸多51'公司在亏损上做文章,通过推迟
确认费用和损失,或有计划地集中费用和损失于某
年,从Ifil使亏损年度出现间断性,以达到避免被摘牌
的日的。另一方面,由于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上市后
一年内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小低于10%则有资格进行配
股和增发新股,这样低成本的融资方式谁肯放过?于
是必然引发一此上市公司为维持持续融资能力Ifil有意
进行调整利润分配。例如中大系”、金新系”和
京东方系”,都是频频利用行业布局,进行多方关联
交易,使其控制的壳资源顺利通过审计,以维护持其
融资能力,最大限度地挖掘融资潜力。但无沦经何种
手段达到再融资日的,客观上都表明会计制度存在缺
陷与漏洞,并诱发与导致上市公司产牛相应的财务问
题。再一方面,由于股权结构的畸形,也会诱使上市
公司造制失真的信息。当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主
要表现为国有股的高度集中和“一股独大”,由于国
有股和法人股的缺本小能上市流通,大部分股权被固
定化r,为此就存在同股小同利、同股小同权现象
Ifil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机制的缺础,它对于公司的控
制方式、运作方式乃至效率等都将产牛重要影响。
“一股独大”以及资产产权的模糊性,造成国有股东
行为的严重扭曲,使大量的内幕交易和频紧的关联交
易成为可能,一方面是上市公司很容易与庄家”串
通操纵股价;另一方面是经理人员还可以通过跟
庄”来谋取利益。再加上上市公司与其对应股价缺乏
有效联动性,以至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机制
双重失录,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双重缺失,Ifil全面的
内部人控制”则为上市公司的虚假包装”和小实
信息的形成提供r便利。行政上的超强控制”和
产权上的超弱控制”,诱使经理人利用所掌握的完全
信息进行欺骗就成为r现实。故此,从这一点上看,
我们小难看到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其根缘与我们的
一此制度直接或间接相关
二、关于上市公司投资导向偏离导致的财务问题
虽然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融资款的运用应具有针
对性。Ifil据2002年统计,约有40%的上市公司并没有
如通告所述将筹资款用于融资项日上。这与经营者的
投资理念和市场环境小完善密小可分;一方面我国证
券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缺失,企业低成本融资乃至恶意
圈钱很容易,造成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上的随意性。另
一方面,价值投资理念遭受冷落,上市公司一味地沉
溺于市场热点和题材炒作。从近年来看,尤其值得引
起我们注意的上市公司的投资理念偏离导致的上市公
司财务问题。如今,上市公司老总们选择做大”的
环境和动力远远高于做强”。具体表现在一此上市
公司在上市募集资金后四面出击,资产膨胀迅速,结
果投资项日小如人意、资金无法回笼,公司被拖垮
这种投资决策出现失误,很有可能导致上市公司资金
链和产业链的双重断裂。一般来说,一家上市公司短
期内做大”比较容易,但从长期来看,上市公司只
有持续小断地把资金投入到核心项日上,维持与增强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才是做强”的根本之道。但对
于我国当前的上市公司来说,往往被短期巨额非理性
的利润所诱惑,自一日做大”扩张,导致诸多财务问
题。Ifil在解决相应的财务问题}}寸,更多的上市公司往
往把日标锁定公司牛产内部,例如通过降低牛产成
本、内部挖潜等,事实上在这一环节上并小能从根本
上解决问题,除非是一此管理松散混乱的企业,否则
从牛产环节降低和控制成本显然是收效甚微的。解决
这一问题肯定是上市公司的投资部门的事,Ifil投资部
门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必须端正投资的导向。
一、有关会计法规变苹引起的财务问题
2ooi年财政部对会计制度进行r修汀或变更,新
会计制度对资产的再定义和对公允价值运用进行强力
约束,旨在控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强调财
务指标的真实性和持续性。规定在会计政策变更当年
可以选择末来适用法和追溯调整法进行账项调整。大
部分上市公司采取追溯法调整影响期初末分配利润等
利月,影响额较小的才计入当期损益。Ifil对上市公
司,特别是对于资产水分较多,依靠债务重组收益及
非货币卜}交易收益维持傲利、或有负债沉重的上市公
司将出现严重Ifil持久的财务问题。如一此上市公司采
用对财务的追溯调整,来纠正过去的过失或造假。前
儿年,就有一此银行类上市公司开始追溯调整,其主
要原囚是国家对银行的会计准则进行r重大改变。但
是,现在的情况是,有一此上市公司根本小是囚为重
大财会政策调整,Ifil是纯粹以过去会计失误等一此借
口来对过去儿年的错误,集中起来搞追溯调整,这个
性质就很恶劣r。囚为,该种做法,一方面多年欺骗
r投资者,另一方面又躲避r政策法规的惩罚,逃避
r被S 1' , 1' 1',防止r失去再融资资格的命运。如果监
管当局小严肃查处,此风门夏延,将会有更多的上
市公司有恃无恐地有样学样,这对股票市场可能将是
一场灾难。虽然证监会于2003年3月1R日出台r供
于折停上市和中止上市的补充决定》,对以上行为进
行r更为严格规定与限制。但还是小能小引起我们的
高度警惕
诚然,上市公司还有许多其他的财务问题,但无
沦对哪一类财务问题,我们都小能仅仅停留在对问题
表象的认识上,更重要的是从源头和根本上挖找根
缘。当然,由于小同的上市公司对制度层面的理解、
市场缺点的把握、商业行为的自律、投资价值的判断
和道德风险的控制等,存在差异化的诊释行为,故此
自然出现或产牛小同性质的财务现象伺题),这是
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必须通过加强市场监管以及职
业道德规范,使那此恶性财务问题逐步减少乃至消
除;Ifi以寸于良性的财务现象,市场则应以宽容和鼓励
的态度予以支持,从Ifil形成一个有效的行为一顶警一
控制一消化的市场良卜}循环体系,以实现整个证券市
场的完善与优化
I. 企业融资变化特点
纵观企业中小企业融资方式的变化,呈现如下特点:
一)银行贷款占比下降,跨区域贷款增多,但仍为企业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二)票据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青睐,成为规模企业重要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三)民间借贷持续升温,成为民营中小企业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现实选择
四)企业内部集资方兴未艾,集资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