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权益法和金融资产转成本法投出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吗
非同一控制下的长期股权投资,从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所有的会计书上,都是举出控制点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比例是大于被投资单位的公允价值的,且形成商誉。如果在出售一定比例,需要调整为权益法核算时,如果在控制点时的长期股权投资,按照剩余比例的价值,是低于被投资单位按比例计量的公允价值时,是需要调增长期股权投资投资额的,那么贷方需要调整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确认为商誉。视企业合并方式的不同,控股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指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应予列示的商誉,即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购买日按照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吸收合并的情况下,该差额是购买方在其账簿及个别财务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 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以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为按照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比较该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确定是否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原持有的投资不具有重大影响或共同控制,因追加投资导致持股比例上升,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是实施共同控制的——在成本法转为权益法时,应区分原投资和追加投资两部分分别处理:原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理原持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与按照原持股比例计算确定应享有原取得投资时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①属于通过投资作价体现的商誉部分——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②属于原取得投资时因投资成本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之间的差额——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调整留存收益,对于原取得投资后至再次投资的交易日之间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相对于原持股比例的部分:①属于在此期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损益中应享有份额的——一方面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同时对于原取得投资时至新增投资当期期初按照原持股比例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应调整留存收益,对于新增投资,当期期初至新增投资交易日之间应享有被投资单位的净损益,应计入当期损益。 ②属于其他原因导致的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中应享有的份额—— 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的同时, 应当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B. 因为追加投资,由金融资产改按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核算,是否需要做追溯调整呢
是不需要的,投资方因追加投资等原因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实施共同控制但不构成控制的,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确定的原持有的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加上新增投资成本之和,作为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的股权投资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以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当转入改按权益法核算的当期损益。 对于原投资是视同销售处理的。
C. 会计中权益法和成本法的区别
区别一:适用范围
成本法是两头,权益法是中间。
权益法:适用情况是对合营、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核算,通常占股在20%〜50%。
成本法:适用情况是对能够实施控制的企业或者是子公司(即占股在50%以上)。
二是对“四无”企业,“四无”企业,即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公允价值 不能可靠计量。这种情况一般是买了少量的非上市公司股份,占20%以下,这些股份是非流通的, 在公开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而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则要依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准则来处理。比如:一个企业在二级市场上买了点股票,当然不能按长期股权投资来处理了。
区别二:对投资收益的处理
成本法你可以简单理解成是收付实现制,不管其是盈利还是亏损,被投资企业宣告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成本法下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除非增加或减少了投资,不然一般不会调整。 权益法对应地可以理解成是权责发生制,只要被投资企业年终有了利润,不管其分不分,都按照我享有的份额按比例确认投资收益,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当然如果和联营、合营企业有内部交易的话还要抵消。
成本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宣告或派发股利时
宣告时:
借:应收股利
货:投资收益
收到时:
借:银行存款
货:应收股利
权益法会计处理:
被投资单位实现利润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货:投资收益
收到分红时:
借:银行存款
货:长期股权投资一损益调整
被投资单位分红时,资金从公司流向了股东,即被投资公司的净资产减少,而权益法的本质是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要反映企业在被投资企业享有份额的价值,被投资企业净资产减少,那企业享有的份额的价值相应地也减少,所以这里又要贷记一笔损益调整。)
合并报表的时候,一般来说都是以成本法为基础,因为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的一般都是能够实施控制的,这种情况下都是成本法。
中级会计学习
D. 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的会计处理方式与权益法成本法的区别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准则的会计处理方式是计量金融工具的账务处理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还有4分类的金融负债而成本法和权益法是核算长期股权投资的,适用的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不一样。
E. 成本法和权益法核算在交易性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怎么用
长期股权投资才分成本法和权益法,交易性金融资产没有这样的区分
F. 金融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的关系
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区别主要在于: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长期;②目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控制或重大影响,金融资产着眼于出售获利;③长期股权投资除存在活跃市场价格外还包括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 权益投资 ,金融资产均为存在活跃市场价格或相对固定报价。(2)长期股权投资与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转换可能。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 公允价值计量 且其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 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长期股权投资只能转为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G. 《会计》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权益法转换为成本法的核算
应当在处置该项投资时采用与被投资单位直接处置相关资产或负债相同的基础进行会计处理。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相当于把这项长期股权投资处理掉然后在重新购入
那么,其他综合收益转入损益即可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或相反分录)
H. 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区别联系是什么
1)长期股权投资与金融资产的区别主要在于:
①持有的期限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长期;
②目的不同,长期股权投资着眼于控制或重大影响,金融资产着眼于出售获利;
③长期股权投资除存在活跃市场价格外还包括没有活跃市场价格的权益投资,金融资产均为存在活跃市场价格或相对固定报价。
(2)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转换可能。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应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故长期股权投资不会被分类转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进行核算
。
长期股权投资只能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以转为长期股权投资。
I. 有重大影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能否按权益法核算
有重大影响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可以按权益法核算
长期股权投资和金融资产适用不同的准则。对于非投资性主体而言,对被投资方具有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无论该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能否可靠确定,都只能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但如果其通过所控制的风险投资机构、共同基金、信托公司或包括投连险基金在内的类似主体取得了部分股权,并由这些机构持有这些股权的,则对这部分股权投资,在投资方的合并报表层面可以选择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有关规定,对间接持有的该部分投资选择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但其余部分投资仍应采用权益法核算。
J. 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处理
1。可供成本含交易费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1w
贷:银行存款 51w
2.借:应收股利 5w
投资收益 5w
借:银行存款 5w
贷:应收股利 5w
3.公允变动 51-10*0.5=4w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4w
贷:其他综合收益 4w
4.先计算15%的长投。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183w
贷:银行存款 183w
5%的公允价值:180/3=60w。
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 60w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51w
-公允价值变动 4w
投资收益 5w
最后把可供的其他综合收益转成正式损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4w
投资收益 4w
o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