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2018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2018金融资产投资收益率

发布时间: 2021-06-07 14:13:25

A. 利润表投资收益问题

应该买进时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贷:其他货币资金—证券公司

卖出时

借:其他货币资金—证卷公司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股票

投资收益(亏损做反向)

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出售时的公允价值与其初始入账金额之间的差额确认为投资收益,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投资收益”;

同时按初始成本与账面余额之间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损失,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应该算50元

B. 初级会计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股利要算入投资收益吗

不算,计入应收股利。投资收益只有在卖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时候计算,买的时候不算。在持有期间,收到的股利计入应收股利科目。

C. 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投资收益的确定问题求详细会计分录

1、2009年1月10日购买时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
应收股利20(根据准则规定包含的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20记入应收股利)
投资收益5(手续费冲减投资收益,这点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不一样,可供入成本)
贷:银行存款625
2、2009年1月30日,甲公司收到宣告的股利时,冲减前面的“应收股利”科目
借:银行存款20
贷:应收股利20
3、2009年6月30日股价,公允价值上升=200*3.2-200*3=40万元。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40
甲公司6月30日对外提供报表时,确认的投资收益=-5万元。
4、2009年8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现金股利,计入投资收益,金额=0.08*200=16万元,甲公司要做分录
借:应收股利16
贷:投资收益16
5、2009年8月20日甲公司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时,分录
借:银行存款16
贷:应收股利16
6、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期末每股市价为3.6元,又上涨了(3.6-3.2)*200=80万,分录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8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80

7、2010年1月3日以630万元出售该交易性金融资产,把“交易性金额资产”及明细科目余额全部冲掉,因为你把它卖了,所以这些科目不存在了,分录
借:银行存款630 (收到的价款)
投资收益90(差额倒挤出来600+120-630=9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购买的时候成本)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0(累计变动的金额40+80=120)
同时,因为该金额资产处理了,所以要把原来藏起来的收益转为实际已经实现的收益,即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转入“投资收益”,分录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40+80)
贷:投资收益120
---->上面两笔分录等你熟练起来后,也可以合起来写:
借:银行存款63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600
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20
投资收益30

累计的投资收益就是前面各分录里面“投资收益”科目的余额=-5+16-90+120=41,
如果问你处置该金额资产时应该确认的“投资收益”时,就是卖掉时
的那个投资收益30(-90+120),这里告诉你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用卖的价-买的时候的成本=630-600=30。这样可以提高速度。

D. 理财收益越来越低说明什么

问:理财收益越来越低说明什么?答:理财收益越来越低是一个结果,是经济增速放缓,导致的赚钱越来越难的结果。1、理财收益的本质是什么?理财收益的本质是资金的投资回报率,黄奇帆说过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为缺钱者融资,为有钱者理财,资金能够产生收益,那是需要投资到项目中去,这个项目最终是需要投资于某种资产。

经济增速放缓是一个长期的趋势,如此大的体量要达到以往的增速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增速持续放缓,这会伴随利率的持续下滑,中间会因为调节经济有波动,但是总体是下滑的趋势,理财收益率自然是下滑的,现在如果你还陷入到钱贬值的焦虑当中,那么很容易被“收割”。因为那些能够给你带来巨大理财投资收益的广告总是能够打动你。

E. 2019年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结转到投资收益里了吗

是的,2018年转出到投资收益。2019改了,没了。

F. 2018年新会计准则金融资产的重分类问题

1.需要结转公允价值变动

G.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为何创2018年最低水平

目前网上的很多解释都没说明白,或者不愿意说明白。一个拿得出手的解释是国内货币政策转向,资金充裕导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但是如果看余额宝收益率可以发现是4月初开始大幅跳水,而去杠杆是在7月23号实际上结束,显然在时间上不能很好解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现象。
实际上,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的核心原因是4月份资管新规(包括2016年底开始的去杠杆政策)。2017年的一系列去杠杆政策,导致大规模的表外资产回表,确实化解了金融风险,规范了金融秩序,不过也导致非信贷领域的融资渠道和平台(即广义的影子银行)不能给无法获得贷款的资金需求方提供融资。而4月资管新规给了表外业务致命一击,导致底层质量较差但收益率高的产品出局。8月份社融存量增长10.1%,是2003年以来最低的,表明大量资金需求方已经得不到融资了。虽资管新规被暂停,给融资平台留了口子,但表外业务已经被规范,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不再包含高收益产品。所以说,理财产品的底层产品结构变化决定了收益率必然下降。
而且目前实体经济变差,质押不断爆仓、P2P不断跑路,整体上约束越来越多,激励越来越少。理财产品收益率没有上升的动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