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6-07 10:25:43

❶ 未确认融资费用怎样摊销

新法规定应该按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举例: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从C公司购入N型机器作为固定资产使用,该机器已收到,不需安装。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 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 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为6%。
一,2007年1月1日公司购买机器,机器的价为1813.24万.

到2007年底才开始付钱,那么这笔钱实际上是公司向对方融资了一年,利息应该是 1813.24*6%=108.79万

年底支付10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108.79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1000-108.7=891.21万.

则,2007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 108.79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108.79万

借:长期应付款 1000万

贷:银行存款 1000万

二,到2008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1813.24-891.21=922.03万.

到2008年底再次付钱,

那么公司所欠机器价在这一年里的利息为922.03*6%=55.32万

年底支付600万,其中包括了这一年的利息55.32万,故年底实际还了对方机器价为600-55.32万=544.68万

则,2008年12月31日用实际利率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 55.32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55.32万

借:长期应付款 600万

贷:银行存款 600万

三.到2009年1月1日,公司还欠机器价为922.03-544.68=377.35万

到2009年底最后一次付钱,那么就将剩余未确认融资费用一次全部摊销.

则,2009年12月31日摊销如下

借:财务费用 22.65万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2.65万

借:长期应付款 400万

贷:银行存款 400万

❷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表如何理解

首先要确定“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来源。

债券发行为例:
如果债券以大于面值的价格发行,即债券面值100元/张,以101元/张发行,票面利率为6%(假设两年期)。这个时候,购买债券的债权人多花了1元钱,表明该债券的实际利率低于6%,购买者需要提前把未来要得到的利息收益返还给债券发行者。
这里的6%是债券发行人的名义的融资费用率,上述情况中实际的融资费用率低于6%,假定为5.8%。对于债券发行企业来说,未来要支付100*6%*2=12元的利息,也即融资费用。但是在发行当日实际收到101元,100元是票面价值,1元则相当于未确认融资费用,按照实际利率法(5.8%)应在两年内摊销完毕。

其实,对于企业来说,未来支付的利息就是票面价值*票面利率,发行当日如果未按面值发行,不论是大于面值发行还是小于面值发行,差额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
只不过,大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高,高于实际市场利率;小于面值发行说明票面利率定的过低,低于实际市场利率。

❸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

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即以当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实际利率计算而得。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摊销后,本期长期应付款的余额=本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余额-本期支付的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即入财务费用金额)

可参见:http://hi..com/knroo/blog/item/ebc4ebdc8c90fe3c5882dda1.html

❹ 与辞退福利相关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计算方法

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又到了年底离职季,公司财务人员忙于结算离职人员的工资及补偿,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个案例,让我们来看看离职补偿金应如何计算。

【案例】假如:因企业改制王先生被辞退,2018年10月31取得一次性补偿收入30万,个人负担缴纳的公积金及保险共3 000元,王先生在该单位已工作15年,本市2018年度职工平均工资60 000元。计算企业应代扣代缴王先生个人所得税。(以2018年10月1日起施行的新个税税率为准)

【分析】

1.《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规定,对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而取得一次性经济补偿收入,应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2.《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财税〔2001〕157号) 规定:

个人因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包括用人单位发放的经济补偿金、生活补助费和其他补助费用),其收入在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3倍数额以内的部分,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的部分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因解除劳动合同取得经济补偿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9〕178号)的有关规定,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

【计算】

1.计税金额=一次性补偿收入-上年平均工资×3倍-公积金及保险

= 300 000-60 000×3-3 000=117 000(元)

2.应纳税所得额=117 000÷12年(超过12年的按12年计算)-5 000(固定扣除费用)=4 750(元)

4 750×10%-210=265(元)

应纳税额=265×12年=3 180(元)

❺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如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号,对融资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
1. 分摊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2. 以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为折现率确认资产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例题1】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已到货,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按照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6%为折现率。【答案】(1)总价款的现值=1000/(1+6%)+600/(1+6%)2+400/(1+6%)3=1813.24(万元)借:固定资产 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贷:长期应付款 2000(2)2007年末支付价款时摊销上述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借:财务费用108.79(1813.2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❻ 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的确定:
《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对融资租赁业务的承租人会计处理规定如下: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通常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并将两者的差额记为未确认融资费用。但是如果该项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的比例不大,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记录租人资产和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承租人可以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此法的关键是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的确定。
①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为现值时的折现率确定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②租赁资产按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时,应将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等于租赁资产原账面价值的折现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率;
③租赁资产: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入账价值时,不存在未确认融资费用,故无需进行分摊。

❼ 会计分录及未融资费用分摊表问题

(1)购买价款的现值为:468×(P/A,6%,5)=468×4.212=1971.216(万元)。

2008年1月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971.216

未确认融资费用 368.784

贷:长期应付款 2340

(2)确定信用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如表所示:

*为尾数调整。

(3)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为设备的安装期间,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符合资本化条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2008年12月31日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在建工程 118.27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18.27

借:长期应付款 468

贷:银行存款 468

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2089.486

贷:在建工程 2089.486

固定资产成本=1971.216+118.27=2089.486(万元)。

(4)2009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该设备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额不再符合资本化条件,应计入当期损益。

相应的账务处理如下(后边的几年的合体分录):

借:财务费用 250.514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50.514

借:长期应付款 1872

贷:银行存款 1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