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在线教育融资需求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在线教育融资需求

发布时间: 2021-06-07 05:48:56

『壹』 听说现在在线教育很火爆啊,这个市场前景到底如何有没有好的渠道啊

前景可以,竞争也激烈,泡沫比较多,据《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显示,2015年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399亿元,其中作为最受追捧的教育O2O吸引了大量资本进入,各创业团队通过烧钱快速扩展市场,不断攻城略地粉饰数据以便进行下一轮融资等现象非常普遍。然而这种盈利模式不清晰、定位模糊的烧钱项目,一旦资本市场遇冷,巨大的市场开支会迅速让其陷入经营困境,“老师来了”等教育O2O平台相继关闭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众所周知,我国K12教育群体数量庞大,并且在应试教育制度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将分数作为衡量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外辅导培训屡禁不止等现象的长期存在。然而,无论是线下存在已久的课外辅导培训,还是依托互联网技术新崛起的在线教育产品,从本质上看都需要把真正提升教育效率作为根本目标。

『贰』 云学堂在线教育企业获得战略投资,在线教育有什么发展前景

云学堂在线教育企业获得战略投资,在线教育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中国在线教育的发展如火如荼,各种新产品不断涌现,赢得了越来越多的用户认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开发商。

如今,人类的学习能力已成为社会上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关于中小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低不仅决定了真正的学业成就,而且是一个人未来成功的关键因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当今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和家长更加注意自己的学业成绩。除了课堂时间外,学生还需要学习更多或巩固所学知识

在线教育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积累大量的学习记录。通过分析这些记录,我们可以全面跟踪和掌握学习者的兴趣点和学习特征,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诊断报告,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向学习者推荐最合适的内容。大数据分析可以使教育更加个性化,解决传统教育中师生比例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叁』 在线教育的市场前景如何

在线教育研究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规模为37.5亿元,远远低于业内人士的预期,而伴随着资本的不断涌入,在线职业教育市场被这组数据泼了一盆冷水。
据悉,报告中不足40亿元的数字一经公布,便引发部分业内人士的热议,这难免为当前大热的职业教育泼了一瓢冷水。
2014年以来,在线职业教育曾获得资本市场的广泛追捧,仅仅是融资额超过1亿元的案例便达3起,其中慧科教育获复兴昆仲资本领投的2000万美元A轮融资,邢帅网络学院获君联资本、北极光创投联合3000万美元B轮融资,极客学院获SIG和蓝驰创投2200万美元B轮融资。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线职业教育之所以大热,是因为契合了当前大热的在线教育创业浪潮以及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政策扶持。上半年,教育部副部长鲁昕曾透露,未来有超过600所本科教育将转型做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将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本月初国务院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人才,完善政府、用人单位和社会互为补充的多层次人才奖励体系,对创意设计、自主研发、经营管理等人才进行奖励和资助。”
之所以市场规模没有大家想象得那么多,一方面是因为在线的渗透率还比较低,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刚刚起步,从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小编认为,在线职业教育将保持着年均50%的增长率,预计到五年后规模将达到约190亿元。

『肆』 在线教育为什么要融资

融资是公司需要更好的发展,一步一步的拓展各方渠道。不仅仅是在线教育行业需要融资,各行各业都需要有融资。资本的进入,才会使得这个行业进一步的提升品质。洛基英语 在线教育就完成过融资。融资带来的也有一定的风险,还是需要领航人有着娴熟的风险操控能力。

『伍』 亿万融资催熟“在线教育”,家长该如何正确抉择机构

首先教育机构的师资水平必须上去,并且证件,资质完善;所教学的内容必须符合孩子所学的内容。在收费上要合理。

『陆』 在线教育行业现状是怎么样的

行业规模上,自2010年以来,我国在线教育用户保持着10%以上速度高速增长。2014年在线教育用户规模为7796.90万人,同比增长16.03%,在线教育市场规模达到998.00亿,同比增长速度为18.85%。
格局上:主要的在线教育平台已经形成,分别是K12教育平台、职业教育平台。
融资上:在线教育平台受到资本高度热捧。2015年前11个月,在线教育融资已经接近18亿美元,在线教育资本盛宴已然开启。众多细分领域中,K12、早教、职业培训、语言培训与出国留学是资本关注的热点。

『柒』 在线教育到底是有哪些商业模式

模式一:B2B

BAT原来为教育企业提供广告服务,以及向企业、政府、团体提供在线教育服务的模式,如在线企业大学、大客户培训等,都属于B2B业务。

最早三大门户,网络、搜狐、新浪,为教育培训机构提供信息浏览,并通过用户倒流,将普通用户转化成付费用户,就是B2B业务最早的原型。目前,网络在线教育行业的收入规模,每年约四五十亿,仅次于医疗行业。

转型期的B2B模式更像在线教育整体解决方案。比较常见的有:为B端企业用户提供在线教育平台开发以及相关服务工具的云平台、对高校以及图书馆提供多媒体学习内容平台。2015年新东方发布B2B产品“新东方教育云”,整合之前布局的在B2B线教育产品,已经有70%的大专院校在使用新东方的学习平台。

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师资和成本都相对难以把握,这种利用互动测试和在线讲解的方案解决一部分难题。作为新起之秀,B2B更像典型的“互联网+”模式,极有可能有多个平台尝试在2016年发力。

当然,单纯的B2B服务从技术上为教育企业提供了转型的条件,但是教育的核心还是在于对C端用户提供的课程和价值,企业的痛点在于如何获客。已经有平台在尝试在提供B2B的服务同时,提供校长培训服务提高管理效率,销售系统管理系统提高企业付费转化率,以及一些提供营销类工具,以降低获客成本。比如前一段时间流行在中小教育企业的“校宝”,以及“跟谁学”的“天校”系统。

教育体系分支众多,难以有平台做到“一招鲜”的服务,定制化开发成本又相对较高,B2B模式将来是否能顺利盈利,还需要平台深入到各个领域研究,找出能够提高效率的共性点。

模式二:B2C

B2C模式在在线教育行业占比47%,仍然为主流,这个模式下的产品更像忠于内容的网校模式,代表有91外教、51talk、VIPABC。在制作教育培训产品方面,机构可以更标准更专业,同时toC可以直接掌控消费者的心智,B2C模式也是在所有模式中挣到钱的,这也是为什么VIPABC、沪江、小站可以拿到大额的融资。

B2C的授课形式在不断的进化,从录播到直播,从班课到1对1。

这个领域,目前从产品和收入规模都没有太出位的公司,是因为大家大都把线下教室直接生搬硬套到线上,用户体验较差。平台更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将产品和服务互联网化,适应用户的碎片化时间使用需求。

模式三:C2C

C2C模式经常是通识类的教育平台,集众人之力,为平台提供更全面的内容支持。比如,面向白领人群的“多贝网”,采用的是学习与分享的C2C模式,其盈利模式为分成+云服务。相交之下,“在行”“分答”对C2C模式的运用,表现得更加的人格化和社交化,其中“在行”将知识、人脉直接1v1关联起来,相当于将原本的知识教育又往前延伸一步到了人脉,其中的效率还有提升空间。

三大互联网巨头BAT,面对气候还未明确的在线教育市场,也布局C2C平台抢占用户资源:谁先抢占了机构、老师、用户,形成生态系统,谁就抢占了先机。略有不同的是,腾讯打造了授课平台-腾讯课堂,网络打造搜索平台-网络传课(现在已经关停了),淘宝打造了交易平台-淘宝同学,与各自的核心业务互联网基因一致。

当然,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巨头,同样会面对C端老师的素质不一,内容输出周期无法得到保障的问题,名师资源的争夺也许将会是各个C2C平台需要面对的问题。

『捌』 教育行业怎么融资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民办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指出,自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以来,中国民办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民办教育日益受到风险投资公司的青睐,国内有超过370家民办教育机构获得了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教育上市公司的资金募投,涉及金额超过190亿元。

民办教育行业的兼并收购形式主要有同治化并购和产业链的并购两种。其中,同治化并购即在区域市场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知名度的教育机构,通过横向的并购同一类型的教育机构,以实现快速扩张,并且快速上市;产业链的并购即为了完善教育产业链而横向、纵向的整合资源,如新东方在上市之后通过收购快速的进军高考复读市场、在线教育市场和学历教育市场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望采纳谢谢

『玖』 2020年中国在线教育行业会如何发展

最有发展的行业是线上教育和线上商店,这是社会发展的的趋势,也是现代人追求的一种方式。

『拾』 在线教育创业初期的小白如何将运营做到利益最大化

追求极致的产品/服务质量,是任何一家想要基业长青之公司永恒不变的追求,特别是作为教育公司,事关百年大计,时刻确保向社会所输出产品的质量,更是责无旁贷。

分析“在线教育创业“的三个关键特性:”在线“,”教育“和”创业“

首先,做为“在线”型的教育公司,与线下教育机构一个显著的差别在于:没有地域区隔作为天然的竞争保护;这也就意味着:在线教育公司的产品只要一经面市,就要立刻面对全网的竞争和评价;头部企业一家独大,非头部企业则陷入价格战和天价流量获取的惨烈竞争;所以相比较线下教培机构来说,线上教育创业公司在选择这个赛道时的核心优势就几乎决定了这家企业的打法:如果核心优势在教学产品本身的与众不同,那应该在产品未完成打磨前不宜做过大的宣传,“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以免过早引起竞对的关注,过早被拖入战场;如果核心优势只在于发现了一个新的、尚没有头部企业出现的赛道,想借先发优势和融资能力争作那只“风口上的猪”,那成长速度就几乎决定了公司今后过日子的舒适程度。

其次 ,作为“教育”公司而言,教育产品有三个特性:

一是预付费;通常客户都是预付一至两年的费用,然后参加学习,一旦参加学习后,只要效果差距没有过于明显,而服务又能做适当而到位,则大部分学员还是愿意给己缴费的公司一个改进的机会,当然,如果该学员己被竞对公司圈入,客户也往往会把这个机会留给竞争对手;

二是真实效果外化的后滞性;应试类学生更在意提分效果,而且这个可以直接外化,外化周期也相对较短;能力/素质教育效果不易外化,而且需要更长的外化周期,所以客户更关注性价比和过程体验;也即:如果创业者的产品为应试教育类产品,则要深度打磨后再进场;如果创业者的产品为能力/素质教育类产品,则应在产品成型后低价迅速攻占市场,再不断迭代。

三是教育本身属于服务产品;而作过客服的人都知道:服务满意度是一个相对指标,与服务感知和服务预期有着极高的相关度。其中,服务预期又与产品价格有极高的正相关性。对于更关注性价比和过程体验的能力/素质类教育产品,低价策略不但有利于迅速圈粉,更重要的是降低客户预期,从而使客户更容易获得满足。

第三,作为“创业”级的互联网公司而言,通常又不可避免的面临以下问题:

  • 没有大量的客户存量可提供持续的收入来源。

  • 没有品牌资产和背书,劣势是启动困难,优势是没有口碑负担,可以更灵活的对产品形式和内容进行迭代;

  • 没有充足的研发和运营调整经费可供远距离掉头;

  • 也许具有先发优势,但通常没有技术壁垒;极易被复制和抢占市场;

  • 也即,如果资金相对充足,则可精耕细作,适当延长研发周期;如果资金相对紧张,需要现金流或数据流去争取再融资,则应该快速进入市场,小步快跑,“在战争中学习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