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负债的自发增长可以减少企业外部融资的数额
自发的增长的负债一般是由于经营活动产生。比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其他应付款等。
打个比方:以前这个公司购货都是现付的,没有应付账款,现在给供应商沟通可以有一个3个月付款期,所以就产生了应付账款。由于购买货物并没有立即付款给供应商,所以节约的这部分现金就可以用于做其他的事情,于是就减少了从企业外部融资的数额了。
2. “外部融资额=资产增加-经营负债增加-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这个表达式是否正确
这个表达式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可动用的金融资产=可以减少的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减少额=-金融资产增加额,所以,融资总需求-可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经营资产增加-预计经营负债增加-(-预计金融资产增加)=预计经营资产增加+预计金融资产增加-预计经营负债增加=预计资产增加-预计经营负债增加。
3. 外部筹资额为什么是资本与负债的差额
因为所需外部筹资额是由两部分构成的:长期负债筹资额和实收资本筹资额,分别计算长期负债筹资额和实收资本筹资额然后合计。即用长期负债的增加额+实收资本增加额。
显然,外部融资需要量与增长相关联,若其他情况不变,销售额或资产的增长率越高,外部融资需要量越大。需要强调的是,之所以关注增长,不是因为增长是一个合适的目标,而是因为增长是考察投资决策与融资政策之间关系的一个便捷的途径。实际上,假设基于增长来安排计划过程中的高度整合的一个反映。
公式1:外部融资融=预计增加的经营资产-预计增加的经营负债-可动用金融资产-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
公式2:外部融资额=预计增加的资产-预计增加的经营负债-预计增加的留存收益。
(3)降低外部融资额扩展阅读
外部融资与“内部融资”相对。公司通过资本市场或某些投资者筹集投资项目所需要的资金的行为。主要方式包括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
主要包括银行贷款、股权融资、租赁融资、商业信用、开发银行贷款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等六种来源。
对于任何一个处于生存与发展状态的企业来讲,筹资是其进行一系列经营活动的先决条件。不能筹集到一定数量的资金,也就无法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筹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行为,其对企业经营理财业绩的影响,主要是借助资本结构的变动而发生作用的。因此,在筹资活动中应重点考察以下几个方面:
1、筹资活动会使资本结构有何变化。
2、资本结构的变动会对企业业绩及税负产生何种影响。
3、企业应当选择怎样的筹资方式,如何优化资本结构(长期负债与资本的比例关系)配置才能在节税的同时实现所有者税后利益最大化目标。
不同的筹资方式对应不同的筹资渠道,形成不同的资本结构。不同的筹资方式的税前和税后资金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4. 外部融资额=销售收入×通货膨胀率×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为什么要×通货膨胀率呢
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计算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和外部融资需求额时,按名义销售增长率计算。名义销售增长率是包含通货膨胀因素影响的销售增长率,应该是×(1+通货膨胀率)。
5. 资本结构影响外部融资增长百分比吗
通常有三种方法来衡量财务杠杆的资产负债率,偿债率和市场价值的的杠杆资产及负债的账面值账面资产总额负债率,债务率往往与利息保障倍数或偿债倍数表示;市场价值杠杆股市值的负债总额或总的资产的市场价值之比的研究,总负债 - 总市值在实际分析财务杠杆作为衡量的资产,总负债分类为短期负债和长期负债来计算的短期和长期的财务杠杆,在这里,我们假设市场负债价值是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和市场价值的权益性资本,等于股价乘以总股本由数量。总资产的市场价值等于负债的账面价值加上市场股权价值。
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得出的结论值得深思的。
实证分析的主要结论
1 ,股市的平均收益率,预计融资总成本的存在的一个显着的积极作用,而SEO的类型(即发行前公司A股或B股)总成本的显着影响融资。
2,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成本的成本融资的总成本有显着的正面影响,但在此之前,发行后的股权融资成本的影响更大。股权融资总资本充足率的总融资成本显着影响总成本的融资,其中发行前的股权融资的比例,积极在更大程度上的影响。
3,前筹集额外资金上市公司的外部资金来源的份额超过总成本的数额的资金或筹集额外资金的融资存在一个显着的积极作用,但增加额外的,附加的股东权益的比例,或筹集额外资金,发行前股权融资的资本充足率或额外融资占上市公司的融资总成本的比例总资产的市场价值没有显着影响
4,上市公司的长期比短期的财务杠杆,短期财务杠杆远远超过了长期的财务杠杆,财务杠杆普遍较低,反映普通股权益融资偏好上市公司的长期融资方案,以及上市的大量的长期债务之前剥离行为。
5之间的变化,财务杠杆和企业融资的总成本,有没有显着的关系,也就是要增加债务融资是不融资相反,上市公司的总成本的上升,减少了债务融资的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并不一定导致上市公司融资的总成本下降。
6. 财务中销售增长率和外部融资是什么关系
财务中销售增长率和外部融资的关系:
(一)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
1.含义:每增加1元销售收入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
2.计算公式:
公式推导:利用增加额法的公式两边均除以新增收入得到:
增加额法
预计需从外部增加的资金
=增加的销售收入×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增加的销售收入×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可以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1)若可动用金融资产为0: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2)若存在可供动用金融资产:
外部融资额占销售额增长的百分比=经营资产的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的销售百分比-可供动用金融资产/(基期收入×销售增长率)-[(1+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 ×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3.运用:预计融资需求量
外部融资额
=外部融资额占销售增长百分比×销售增长额
(二)外部融资需求的敏感分析
1.计算依据:根据增加额的计算公式。
外部融资需求=增加的销售收入×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增加的销售收入×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可以动用的金融资产-预计销售额×计划销售净利率×(1-股利支付率)
2.外部融资需求的影响因素:
(1)经营资产占销售收入的比(同向)
(2)经营负债占销售收入的比(反向)
(3)销售增长
(4)销售净利率(在股利支付率小于1的情况下,反向)
(5)股利支付率(在销售净利率大于0 的情况下,同向)
(6)可动用金融资产(反向)
7.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如何计算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是外部融资额占销售增长额的比例。是指销售额每增加一元需要追加的外部融资额。如果企业内部资金较少,需要外部融资,它就会大于零;否则,它就会小于零;如果不需要外部融资,它就等于零。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的计算公式:
外部融资销售增长比=外部融资额÷销售增长额
外部融资占销售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计划销售净利率× [(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式中,A----基期末变动资产
B----基期末变动负债
S1----基期销售额
P----计划销售净利率
E----股利支付率
8. 如何用销售百分比法正确计算外部融资额
一、预测原理
假设:某些资产和负债与销售额存在稳定的百分比(或者同比例变动)。
概念:随销售额同比例变化的资产——敏感资产,随销售额同比例变化的负债——敏感负债。
思路:需要增加的资金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
其中:
(1)增加的资产=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资产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增加的负债=增量收入×基期敏感负债占基期销售额的百分比。
(2)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增加的留存收益=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收益留存率。
外部融资需求量=增加的资产-增加的负债-增加的留存收益。
二、基本计算过程
1、确定随销售额而变动的资产和负债项目(敏感资产和敏感负债)
随着销售额的变化,经营性资产项目将占用更多的资金。同时,随着经营性资产的增加,相应的经营性短期债务也会增加,如存货增加会导致应付账款增加,此类债务称之为“自动性债务”,可以为企业提供暂时性资金。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的差额通常与销售额保持稳定的比例关系。
这里经营性资产项目包括库存现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项目;而经营负债项目包括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项目,不包括短期借款、短期融资券、长期负债等筹资性负债。
2、确定有关项目与销售额的稳定比例关系
如果企业资金周转的营运效率保持不变,经营性资产与经营性负债项目将会随销售额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保持稳定的百分比关系。企业应当根据历史资料和同业情况,剔除不合理的资金占用,寻找与销售额的稳定百分比关系。
3、根据增加的销售额、预计销售收入、销售净利率和收益留存率,确定需要增加的筹资数量。
(8)降低外部融资额扩展阅读
利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资金需要量时的不减去留存收益的增加额的情况如下:
根据利用销售百分比法预测外部融资需求量的计算过程可知,留存收益增加额是企业从内部筹集的资金,因此如果将其减去,那么计算的就是需要从外部筹集的资金额了。因此如果计算的是资金需要量,追加的资金量,那么是不需要减去留存收益增加额的。但如果计算的是“外部”追加资金量,那么就需要减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