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什么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挥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
Ⅱ 如何完善投融资机制,推动企业所有制改革
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
科学界定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范围,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将投资管理工作的立足点放到为企业投资活动做好服务上,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
打通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充分挖掘社会资金潜力,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有效缓解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投融资体制改革要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改革有机衔接、整体推进,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改革合力。
(2)深化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展阅读: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规定:
1、实行备案制的投资项目,备案机关要通过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或政务服务大厅,提供快捷备案服务,不得设置任何前置条件。
2、实行核准制的投资项目,政府部门要依托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或政务服务大厅实行并联核准。精简投资项目准入阶段的相关手续,只保留选址意见、用地(用海)预审以及重特大项目的环评审批作为前置条件。
3、按照并联办理、联合评审的要求,相关部门要协同下放审批权限,探索建立多评合一、统一评审的新模式。加快推进中介服务市场化进程,打破行业、地区壁垒和部门垄断,切断中介服务机构与政府部门间的利益关联,建立公开透明的中介服务市场。
Ⅲ 如何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几年来,政府财政融资平台虽然有所发展,但已经不能适应现行财政和金融政策,无法继续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筹集政府投资,政府财政融资平台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急需改造和完善。据《中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模式与发展战略分析报告》建议,欠发达地区城投公司必须告别传统的发展愿景,回归到“市场经济”,才是各地政府及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的根本。对县级平台而言,要进行资源整合,将政府资源、资本通过市场化模式,以“产业合营、区域合作”的思想,以实实在在的产业为基础,从政府性的投融资主体、投融资平台向市场化的产业发展运营平台转变。
Ⅳ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有流大任务:一是进一步深化对推进文化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增强全党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二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三是繁荣文化创作生产,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四是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我国文化总体实力。五是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增强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六是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七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Ⅳ 十三五期间,我国高速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将贯通哈尔滨至北京至香港(澳门)、连云港至乌鲁木齐、上海至昆明、广州至昆明高速铁路通道, 建设北京至香港(台北)、呼和浩特至南宁、北京至昆明、包头银川至海口、青岛至银川、兰州(西宁)至广州、北京至兰州、重庆至厦门等高速铁路通道,拓展区域连接线。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2]
Ⅵ 县区深化改革改什么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有关改革的议论加快升温,其中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就是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改”什么?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突出改革重点、统筹协调其他各方面改革,非常重要。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计划经济体制的薄弱环节开始的,改革的对象主要是以“一大二公三纯”的单一所有制、纯粹的指令性计划等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经过30多年的努力,这项改革已取得重大进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截至今年三季度,全国各种所有制企业已接近1500万家;绝大多数商品价格已放开由市场调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曾这样评价,“中国的市场经济道路是一个非凡、动人的故事,它是我们所有人的故事,不仅属于中国,中国的奋斗就是世界的奋斗”。
然而也要注意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还不够完善,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甚至计划经济的“影子”仍在左右着经济运行的相当多领域,使得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而该监管的很多地方却又没有监管好。抓住问题症结,把“改”的重点放在“推动经济转型”、“不断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正”上,让我们的经济体制完善起来,把被束缚的活力释放出来,已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必须解开的一个“结”。
一是改革阻碍经济转型升级、生产效率提高的体制机制。关键要通过改革破除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金融、科技创新等体制机制制约,逐步建立起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二是改革阻碍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民生的问题,其实更多是再分配的问题。因此,要敢于直面城乡、区域两个最大的差距,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统筹城乡和农业农村改革,切实健全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监管制度,让“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全社会都美梦成真。
三是改革阻碍公平市场环境建立、市场活力迸发的体制机制。这些年,我们的市场环境是好了许多,但各种形式的垄断,各种各样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在,使得市场主体难以真正实现公平竞争。亟须持续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清理各种有碍社会公正的规则,使“明规则”战胜“潜规则”,促进社会的纵向流动,为各类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和制度环境。
我们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这些任务,均是难啃的硬骨头,需要“攀高峰”的勇气和“走钢丝”的智慧,甚至要有付出必要成本的准备。但只要锲而不舍地前进,真刀真枪地实施,就有达到目的的那一天。
Ⅶ 如何适应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新趋势
——重新构架中国的资本进入与退出机制
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依据"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规范政府投资行为;逐步建立投资主体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政府宏观调控有力的新型投融资体制。
专家评价,此次投融资体制改革,是对政府经济行为的根本调整。目前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一个根本问题,是要对两大关键机制——进入和退出进行再造。尤其对于创业投资者,如果没有可行的资本退出方案,投资者不会将资金投入。
据有关专家分析,2004年国家将继续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逐步建立适应民间投资需要的多层次金融体系,完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体系。
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对企业投资国家鼓励发展的行业,可望部分抵免企业所得税;对个人的实业投资,则全额或部分抵免相应的个人所得税。中国政府亦将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大幅度下降。
为民间投资松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最近表示,(制订)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是国家发改委成立后转变职能的一项重大任务。中国将进一步扩大企业——当然包括社会投资的自主权,进一步缩小政府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而且要简化审批程序,为社会投资,包括外商投资创造更好的条件。
发改委投资司人士透露,根据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方案,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将是一个重要方向,其核心应是收缩政府直接投资范围,全面放开民间投资实业的领域限制。
这意味着,除了国家政策、法规限制开放的领域,今后,所有经营性领域将逐步全部向社会资本开放。尤其是如水务、公交、燃气、供电、环保、收费公路、供水、供气、供热、轨道交通,以及文教卫体等经营性基础设施,经营性社会事业项目等,各种资本都有机会参与投资兴建。
地方政府加盟债市
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应是下一步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全面发展包括国债、金融债、公司债、市政债、抵押贷款债等在内的债券市场,已是当务之急。
目前,美国市政债券市场已经成为美国各州、县政府以及下属政府机构筹集公共事业所需资金的重要市场。在美国资本市场,所谓"市政债券",指的是各州及州以下市政机构发行的长期债券。在中国,除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几乎是可有可无的配角,而地方政府债迄今近乎为零。专家形容说,"重股轻债"使中国的证券市场变成了"跛脚的残疾"。
央行票据近期在中国的债券市场上风生水起,正说明中国债券市场的规模已经不能适应中国宏观经济的要求。目前,政府决策层已形成共识:一个完备的债券市场可以有效降低金融系统的风险,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应是下一步金融改革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新的投融资体制改革中,地方债券的出现将成为耀眼的亮点。专家介绍,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缺口,每年高达约5000亿元。北京市为2008年奥运会的计划投资已经达到3000亿元,但2001年的地方财政收入仅为450亿元左右。
此外,国家发改委还将考虑适当增加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支持国家重点项目建设。
中国纺织报
Ⅷ 课题: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加快构建国企投融资平台
中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与前瞻
郭励弘
文章认为中国的投融资改革严重滞后 ,其原因不仅因为受到国资国企延误改革的拖累 ,而且还因为它既秉承了传统计划经济最核心的内容 (即政府配置资源 ) ,又在渐进改革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与市场经济不相容的“特色”。投融资体制改革迫在眉睫。其根本措施是完善出资人制度 ,将投融资管理的重点从项目管理转向资本市场管理 ,从“投”转向“融”。文章指出 ,中国投融资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该是 :建立起针对出资人的资信评价体系 ,以资信等级为依据 ,实施对出资人融资能力的宏观调控。放弃项目的行政审批 ,形成投资决策、资本决策、信贷决策三权鼎立 ,相互制约各负其责的投融资格局。严格金融监管、放松金融准入 ,严格市场清除、放松资本管制 ,培育财务投资者与战略投资者之间良性互动的资金供求机制。厘清企业制度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