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维旺明韩颖融资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维旺明韩颖融资

发布时间: 2021-05-30 17:46:27

❶ 北京维旺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 2007年1月16日,公司前身北京维旺明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15年12月2日,公司整体变更为北京维旺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韩颖
成立时间:2007-01-16
注册资本:3447.8217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110108002857853
企业类型: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
公司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83号楼15层1501-06

❷ 韩颖的年薪是多少

对不起,楼主,他的年薪我不知道,但这个回答看你满意不!!

成功的“CXO”也许不少,但是成功的“空降”“CXO”却未必很多。“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故事已经为此做了佐证,在《赢周刊》、广州世纪阳光顾问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企业持续盈利的关键路径”讲座上,韩颖表示,从惠普到亚信,之所以能够“安全着陆”,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她走好了第一步——在亚信建立了一套科学的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员工激励机制,尤其是建立这套体系的流程堪称典范。

就薪酬管理体系宗旨的确立方面,只有简单的两句话:使员工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也就是让大伙知道干到什么样子老板会高兴;然后使员工的努力得到认可和公平的回报”。

一个萝卜一个坑的

职位设置

亚信职位设立的第一条原则是:每个职位必须有存在的理由和目标,有理由才有职位。关于这个原则,韩颖讲了一个故事:

一位炮兵将军去视察炮兵组的演习,发现一组七个人当中有六个人都有明确的职责,唯独一个士兵从头到尾一动不动。诧异的将军问他是干嘛的,他说自己也不知道,再问他的上级,上级的上级,谁都不知道,只知道一个组从来就是七个人。最后将军找到50年前的史料才发现原因:当年的大炮是用马拉的,开跑的时候需要有一个人牵着马防止马惊。后来虽然有了炮车,但是这个岗位依然留着。

所以不要小看了这条原则:“我们很多的企业如果不反省,他们会要养多少拉马的兵啊!”

职位责任与衡量标准

从抽象的职位目标到可以操作的量化的业绩衡量标准是薪酬体系制定流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比如说财务总监的职位目标包括:建立以追求股东价值为目的的企业计划、预算、内部管理报告、内部报告及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管理队伍以保证企业价值管理文化深入人心;提高员工满意度等等。但是这些都难以考核,而真正量化以后的标准应该是“第M季度的第N个工作日召开员工大会,与员工交流公司业绩、股东期望;将员工离职率从x%降到y%”。韩颖很自豪的是,在她担任CFO的亚信,员工离职率比业界平均要低2%~3%。

对于这个成绩,韩颖的经验是:将所有职位和责任汇总,进一步优化调整,取消重复部分,补充空缺。先让公司所有的高层领导写出自己认为自己所在的岗位最重要的五条职责。然后汇总起来一对照,发现有的职能存在严重的责任重叠,而有的甚至是非常重要的职责却没有一个人“认领”。比如市场开拓,包括业务发展部、销售部和一位执行总裁助理在内的5个部门都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但是另一方面,20多位高层领导的职责书当中没有一个人把收款列为自己的职责。所以每次收到财务部催促“大家”收款的email时,每个人都只是瞄一眼就会把它删掉。

找一个

说“丑话”的顾问

既然发现了很多重叠的职能,就会有相应的职位需要调整,当然也就意味着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因此失去目前的职位。这种伤筋动骨的组织变革很需要技巧,尤其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空降兵,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许多矛盾。“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大家从外面请一个顾问,”韩颖说。“我觉得企业在三种情况下需要请顾经历惠普

工资单风波

1988年,我初到惠普,在上海的一个合资公司担任一个普通的财务主管。当时因为惠普实行的是保密工资,300多号人的工资现金都得靠出纳和我两个人手工清点,一元一角地数好了再装到袋子里。第一个月,我印象无比深刻的是,昏天黑地点了两个多小时,结果两个人点出来的结果相差1毛钱。只好重头来过。我实在难以忍受这种“折磨”,于是悄悄找到楼下信用社的负责人,跟她说:“您帮我办300多个活期存折,从今往后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您就按我给的支票往上面添钱就是了。”老太太开始显然还有些迟疑:“我们这里从来可没开过这样的先例啊。”“试一试不要紧嘛,我们给您2000块钱工本费,咱们就这么定了吧。”我说。

第二个月快要发工资的时候,我欢天喜地地在财务室外面贴了一张“大字报”,大意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以后咱们再也不用一个一个到财务室排队领工资了,拿着工资存折,自己爱什么时候取就什么时候取。我本想着大家也会和我一样如释重负。可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同事们议论纷纷,甚至有些惶恐不安,因为这么多年来领工资从来都是现钞,这下突然变成了存折上的数字,总好像心里不踏实。更严重的事情还在后头,合资公司的中方老总马上把我叫到办公室,把我非常严厉地批评了一顿。他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能不跟领导商量,不经过各级管理人员层层批准同意就可以擅自行动呢?而且还贴大字报,对职工们的情绪造成了严重的冲击。我低着头地从他的办公室里出来,沮丧到了极点。然而,就在这时候,对面办公室的外方老总,一位香港人,又叫我进去谈一谈。我想这下完了,刚刚捧上的这个泥饭碗才两个月,看着就要给砸了,当时眼泪都快掉出来。可是,他接下来说的话让我终身难忘——“韩颖,你知道你做了多么伟大的一件事吗?惠普所有的亚洲分公司里只有两个国家发工资的时候是需要数现金的:中国和印度。你来的头一个月就帮解决了我们积累了5年的麻烦,我代表公司感谢你,而且推荐你做我们的优秀员工候选人。”

优秀员工只有6个,那年领奖时的照片我现在还好好地保存着。

劣习的代价

和其他许多伟大的公司一样,惠普的经营准则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一个字眼——诚信。

有一年,一位从国企跳槽过来的销售精英加盟了中国惠普。很短的时间内他就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谁都认为他在这里前途远大。可是,不久就发生了一件不幸的“小事”。有一次他报销交通费的时候,把一张30块钱的士票(那时候还都是用手写的)用笔添了一短横,改成了50。结果会计发现以后马上汇报给人事部和财务部的领导,我们确认以后一致决定:立即开除。就这样,短短的一“横”毁掉了他在惠普的职业生涯。

最后我们找他谈话的时候,这位七尺男儿声泪俱下,他说:“以前我做过那么多企业,哪怕是有一个人给过我一次教训,我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啊!”

谁家的资产?

惠普有一个叫做“企业公民”的理念,说是“我们要在我们经营的任何国家和社区成为经济和社会的一份财富,以尽我们的社会义务”。我和几位同事负责执行这项职能的时候曾经组织过了一个大规模的管理经验传播活动——主动、免费给1000户国有大、中型企业的领导人员介绍中国惠普的成功经验。

有一次在报告会最后听众提问的时间里,一位坐在最前排的国企老总突然问我:“你总说惠普怎么怎么好,可你们这些跨国公司挖走了我们国企多少人才,我们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受到了多大的损失。这你怎么解释?”这个敏感的话题一出口,几百双眼睛刷刷地望着我。我略微顿了一下,缓缓地说:“此时此刻,我站在这样的一个讲台上,您觉得我韩颖是惠普公司的资产呢,还是中国人的资产呢?”整个会场大约沉寂了两三秒钟,然后掌声雷动。

问:一是企业自己人有能力没时间做某件事的时候,二是自己人有时间没能力的时候,第三就是丑话没人说的时候,因为他不会有徇私的嫌疑,可以很不客气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所以我们当时就请了一个顾问。”

决定每个职位的价值

这里的评估因素包括每个职位的职责规模、职责范围和工作的复杂程度,据此真实和一致地比较不同部门所有职位的级别,作出公司职位级别全图。在这七个因素当中,除了公司大小这一条的得分是所有职位都相同的以外,其他6项(管理人数、内外部人际关系、知识与技能、工作经验、决策影响)的得分每个职位都会有所不同。“比如说CFO和销售部门的主管相比职位更高,但是可能前者直接管理的人数比后者还要少,而这个职位的价值更多地会表现在决策影响和解决疑难问题的程度上。”韩颖说。

动态的工资结构

确定一个对内公平、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工资结构,使公司可以吸引、保留并激励它的员工,作出企业集团每个职位的基本工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职位的工资标准是多少并不意味着给每一个具体担当这一职位的人发的工资就是多少。因为每个职位在设计的时候,都有一个任职标准。而并不是每个任职者都正好符合这个标准。“比如说财务总监这个职位要求任职者是MBA学历,而我韩颖只是厦门大学的一个专科生,但是它要求的工作经验可能是5年,而我的工作经验可能是10年以上。”韩颖说:“所以我们会给每个人都评一个职业形象分。如果你得分是80分就只发80%的基本工资。当然也有overqualified(超标准)的情况,那么他可能拿到120%的基本工资。”

制定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的制定必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不可盲目照搬。甚至同样是IT企业,像惠普这样成熟的大公司和亚信这样的创业式组织之间都会有一些明显的差别。比如说传统的企业会提供稳定的薪资和良好的福利来吸引和留住员工,但是创业式组织的底薪应该偏低,而用高奖励与之相配合,以激发卓越工作业绩。传统的企业庞大而稳定,奖励制度以评价个人的工作绩效为主,而创业式组织需要评价个人和团队双重绩效,部分的报酬必须依团队的成果而定。

所有这几大步走下来,亚信的薪酬管理体系和员工激励机制几乎有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韩颖对于两年前的这场涉及300多号人、78个岗位组织变革至今感慨不已:“中央二套在和我们做访谈的时候说我是在‘刮骨疗毒’,一点没说错。”

韩颖 中国CFO第一人,亚信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年薪过百万美元,1998年之前任惠普公司财务总监。2001年,获英国经济学家集团旗下的刊物《ASIA CFO》颁发“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别优秀奖”,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

❸ 韩颖的人物简介

韩颖:亚信科技(中国)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CFO)。为亚信快速发展上市立下汗马功劳,加盟亚信前曾在惠普公司做过多年CFO,首席控制官兼商务发展主管、商务管理经理、会计经理。今年3月份获得了亚洲最佳CFO两项大奖,演讲技能堪称一流。2000年度“亚洲CFO最佳成就奖”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别奖”获得者。为中国CFO首次获得国际奖项实现零的突破。2001年,获英国经济学家集团旗下的刊物《ASIA CFO》颁发“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特别优秀奖”,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并在入选的6位亚洲CFO中排名第一。同年6月,《亚洲财经》主编Jonathan Hirst先生亲临亚信向韩颖颁发“亚洲最佳管理公司”奖。这三个奖项不但把韩颖的职业生涯推上了继亚信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的又一个高点,也使国人对于这个职位在现代企业运作中的特殊重要性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❹ 听说VIVA畅读上各类杂志都免费看,是真的么手机上怎么下他们的主要创业团队韩颖、王洁明以前都干嘛的

VIVA畅读上的杂志都是免费看的,并且支持离线下载观看

❺ 韩颖是谁

韩颖女士的扬名,要追溯到2001年,其时,47岁的韩颖被著名的《ASIACFO》杂志评选为2000年度“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亚洲最佳CFO”,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且在获奖的6位亚洲CFO中排名第一。

在亚信公司,公认韩颖是仅次于董事长、CEO的NO.3,但她更认同自己是“0”号人物,“没有亚信的平台就没有我,没有1,0什么都不是,如果“1”顶天立地,“0”便使其价值无限增大。”

“成长为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女CFO之一”,这是韩颖的个人理想。对CFO的考验,无处不在。往昔,韩颖把一家没有财务管理报告和预算系统、缺乏对未来公司收入和盈利预测的初创的财务缺失的公司锻造成纳斯达克上市、经得起华尔街严格审计的规范公司;今天,韩颖正以一个CFO的职责力促亚信通过转型以回归高增长。

亚信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

韩颖即是亚信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风险投资人带来的专业管理人员,特别是像韩颖这样的CFO人才,他们的思想和我们非正规化的思想结合,推动了我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亚信前任CEO、现董事长丁健一点不回避自己对职业经理人的依赖。1998年年中,田溯宁如愿以偿地从惠普公司挖到了韩颖,韩加盟亚信,出任CFO。之所以放弃惠普的优厚待遇,毅然接受田溯宁的邀请,韩颖说自己深知,“在外资企业,我永远不可能进入最高管理层”。上班第一天,韩颖向田溯宁索要最新的财务报表,田狡猾地笑了,“这就是我们请你来的理由啊。”韩颖大皱眉头,“亚信的财务秩序差不多完全需要重建。”

融资、管钱、沟通,CFO的开门3件事。初到亚信的韩颖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为财务极度紧张的亚信融到大笔现金,否则亚信随时可能破产。韩颖着手新建了财务部门,理顺了亚信的财务系统。9个月后,韩颖依仗在惠普公司建立的良好信誉和灵活的借贷条款,从银行筹到了1.45亿美元的资金。此外,她积极游说英特尔公司,终使其成为亚信股东,注资2000万美元。

“女性的微笑最职业,做CFO做了这么久都快不会笑了。”但就在2000年3月3日,一向“冷峻”的韩颖几乎是在开怀大笑了。那一天,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日股价上涨314%,融资1.2亿美元,成为纳市当天最成功的新股,并创纳斯达克亚洲股票单日最高涨幅。

随时随地提醒CEO

韩颖认为自己这个CFO是CEO达成企业理想最好的助手。“CEO与CFO,是需要默契配合的两个关键角色。”

2003年,亚信CEO易人,张醒生加盟亚信,坐第一把管理交椅,象征着亚信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的完全与彻底。亚信高管中的6位“创业元老”全线淡出,公司实际上已转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经营者团队”控制管理。韩颖刻意地甘居幕后,任劳任怨地协助新任CEO张醒生带领亚信尽快转型、拐过大弯。

登陆纳斯达克逾3年,亚信虽已成就了较为良好的业绩增幅、财务记录,但“贪婪成性”的投资人却已不满足于单纯意义上的“说到做到”,“投资人现在更关注亚信未来3~5年的发展战略,有否新的强劲增长点。”韩颖以女性的缜密思维解读着投资人的心理。对于时下的亚信而言,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前些日子,韩颖陪着张醒生专程赴美,拜会了华尔街的分析师以及投资人,与他们面对面地清谈,“女性天生有着与人交流的特长,关键是你能够把利润和成本控制好,让投资者对公司有一个良好的预期。”韩颖称。

韩颖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女人,严谨、务求实效的她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是用数字说话。“CFO就是要把亚信所有的资金调动起来,CFO不仅仅是一个忠实于数字的职位,正因为他在数字上极度苛刻的原则,那么他更应有高度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不得不承认,韩颖的精明之处在于将企业文化理念通过财务手段的量化管理,演化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和。2003年,亚信迈出了从“全电信”到“全方案”历史性的第一步。韩颖乐观地预测2004年第一季度,亚信将实现净收入10%~18%的增长,“迈过这道坎儿,一切都会好起来。”

影响:

如果没有杂志《CFO ASIA》,韩颖可能永远只能作为亚信的"零号人物"存在,这个"零号"代表着在头号人物之前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代表着默默无声,永远的幕后英雄。

2001年,47岁的韩颖当选为2000年度"亚洲最佳CFO"。韩颖不仅将亚信逐步带向一个具有成熟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还通过在亚信的努力实现了自己要在"CFO这个行业作到NO.1"的理想。

上市之前的亚信一度陷入管理混乱的崩溃局面。曾经从国外高薪聘请的CFO,经过3个月的努力后终于放弃了,临走留下的长信中只有一个主题-"亚信无药可救!"
那是整个亚信公司的漫漫长夜,一直等到韩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亚信的人都称韩颖是公司的"零号人物"。到亚信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会田溯宁、丁健等一干技术人"做事"与"做生意"的区别。这个时候的韩颖象一个母亲带着一群青春萌动但缺乏计划的大孩子,她要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在这个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获赢的武器是什么。

理念:

韩颖还想做一个真正由中国人担当的好CFO。无论在惠普时参加跨国公司举办的CFO联谊会,还是到亚信之后与中国的一些在美国上市公司的CFO交流,韩颖都感到深切的孤独和悲哀,因为在这些CFO中间,几乎没有中国人。韩颖希望看到中国有土生土长的杰出CFO,她愿意为这个信念奔走呐喊,传道授业。

韩颖的人生三步曲是这样写成的:"首先要清楚自己做什么最容易成功;然后要拼命积累,不断学习;最后要有自信和勇于改变现状的决心。"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韩颖并不张扬与激进,她只是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CFO后,韩颖希望把亚信由成功带向成功,将未来的发展方向变成可以量化控制的流程,通过标准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亚信建立一种"价值管理文化",这个任务比起将亚信带上美国股市更艰辛。

❻ 韩颖书是谁 伟大吗

韩颖女士的扬名,要追溯到2001年,其时,47岁的韩颖被著名的《ASIACFO》杂志评选为2000年度“亚洲CFO融资最佳成就奖、亚洲最佳CFO”,是此奖设立以来获奖的中国第一人,且在获奖的6位亚洲CFO中排名第一。

在亚信公司,公认韩颖是仅次于董事长、CEO的NO.3,但她更认同自己是“0”号人物,“没有亚信的平台就没有我,没有1,0什么都不是,如果“1”顶天立地,“0”便使其价值无限增大。”

“成长为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女CFO之一”,这是韩颖的个人理想。对CFO的考验,无处不在。往昔,韩颖把一家没有财务管理报告和预算系统、缺乏对未来公司收入和盈利预测的初创的财务缺失的公司锻造成纳斯达克上市、经得起华尔街严格审计的规范公司;今天,韩颖正以一个CFO的职责力促亚信通过转型以回归高增长。

亚信的第一位职业经理人

韩颖即是亚信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经理人。“风险投资人带来的专业管理人员,特别是像韩颖这样的CFO人才,他们的思想和我们非正规化的思想结合,推动了我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提升。”亚信前任CEO、现董事长丁健一点不回避自己对职业经理人的依赖。1998年年中,田溯宁如愿以偿地从惠普公司挖到了韩颖,韩加盟亚信,出任CFO。之所以放弃惠普的优厚待遇,毅然接受田溯宁的邀请,韩颖说自己深知,“在外资企业,我永远不可能进入最高管理层”。上班第一天,韩颖向田溯宁索要最新的财务报表,田狡猾地笑了,“这就是我们请你来的理由啊。”韩颖大皱眉头,“亚信的财务秩序差不多完全需要重建。”

融资、管钱、沟通,CFO的开门3件事。初到亚信的韩颖面临的第一道难题,便是如何为财务极度紧张的亚信融到大笔现金,否则亚信随时可能破产。韩颖着手新建了财务部门,理顺了亚信的财务系统。9个月后,韩颖依仗在惠普公司建立的良好信誉和灵活的借贷条款,从银行筹到了1.45亿美元的资金。此外,她积极游说英特尔公司,终使其成为亚信股东,注资2000万美元。

“女性的微笑最职业,做CFO做了这么久都快不会笑了。”但就在2000年3月3日,一向“冷峻”的韩颖几乎是在开怀大笑了。那一天,亚信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当日股价上涨314%,融资1.2亿美元,成为纳市当天最成功的新股,并创纳斯达克亚洲股票单日最高涨幅。

随时随地提醒CEO

韩颖认为自己这个CFO是CEO达成企业理想最好的助手。“CEO与CFO,是需要默契配合的两个关键角色。”

2003年,亚信CEO易人,张醒生加盟亚信,坐第一把管理交椅,象征着亚信在专业化管理方面的完全与彻底。亚信高管中的6位“创业元老”全线淡出,公司实际上已转由职业经理人组成的“经营者团队”控制管理。韩颖刻意地甘居幕后,任劳任怨地协助新任CEO张醒生带领亚信尽快转型、拐过大弯。

登陆纳斯达克逾3年,亚信虽已成就了较为良好的业绩增幅、财务记录,但“贪婪成性”的投资人却已不满足于单纯意义上的“说到做到”,“投资人现在更关注亚信未来3~5年的发展战略,有否新的强劲增长点。”韩颖以女性的缜密思维解读着投资人的心理。对于时下的亚信而言,与海外资本市场的沟通显得格外重要。前些日子,韩颖陪着张醒生专程赴美,拜会了华尔街的分析师以及投资人,与他们面对面地清谈,“女性天生有着与人交流的特长,关键是你能够把利润和成本控制好,让投资者对公司有一个良好的预期。”韩颖称。

韩颖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女人,严谨、务求实效的她表达自我观点的方式是用数字说话。“CFO就是要把亚信所有的资金调动起来,CFO不仅仅是一个忠实于数字的职位,正因为他在数字上极度苛刻的原则,那么他更应有高度体现人性化的一面。”不得不承认,韩颖的精明之处在于将企业文化理念通过财务手段的量化管理,演化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总和。2003年,亚信迈出了从“全电信”到“全方案”历史性的第一步。韩颖乐观地预测2004年第一季度,亚信将实现净收入10%~18%的增长,“迈过这道坎儿,一切都会好起来。”

影响:

如果没有杂志《CFO ASIA》,韩颖可能永远只能作为亚信的"零号人物"存在,这个"零号"代表着在头号人物之前的重要位置,同时也代表着默默无声,永远的幕后英雄。

2001年,47岁的韩颖当选为2000年度"亚洲最佳CFO"。韩颖不仅将亚信逐步带向一个具有成熟管理方式和企业文化的成功企业,还通过在亚信的努力实现了自己要在"CFO这个行业作到NO.1"的理想。

上市之前的亚信一度陷入管理混乱的崩溃局面。曾经从国外高薪聘请的CFO,经过3个月的努力后终于放弃了,临走留下的长信中只有一个主题-"亚信无药可救!"
那是整个亚信公司的漫漫长夜,一直等到韩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亚信的人都称韩颖是公司的"零号人物"。到亚信之后,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教会田溯宁、丁健等一干技术人"做事"与"做生意"的区别。这个时候的韩颖象一个母亲带着一群青春萌动但缺乏计划的大孩子,她要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在这个竞争环境中取得胜利,获赢的武器是什么。

理念:

韩颖还想做一个真正由中国人担当的好CFO。无论在惠普时参加跨国公司举办的CFO联谊会,还是到亚信之后与中国的一些在美国上市公司的CFO交流,韩颖都感到深切的孤独和悲哀,因为在这些CFO中间,几乎没有中国人。韩颖希望看到中国有土生土长的杰出CFO,她愿意为这个信念奔走呐喊,传道授业。

韩颖的人生三步曲是这样写成的:"首先要清楚自己做什么最容易成功;然后要拼命积累,不断学习;最后要有自信和勇于改变现状的决心。"机会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韩颖并不张扬与激进,她只是随时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成为亚洲首屈一指的CFO后,韩颖希望把亚信由成功带向成功,将未来的发展方向变成可以量化控制的流程,通过标准化的财务管理系统为亚信建立一种"价值管理文化",这个任务比起将亚信带上美国股市更艰辛。

❼ 韩颖的发表论著

出版著作:
1、《现代技术经济学》,副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94
2、《现代企业管理全书》,副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 1995
3、《技术经济学》,参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6
4、《技术经济与管理》参编,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5、《技术经济学习题及解答》,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1999
6、《大型商业企业投资效益研究》,专著,辽海出版社,2002
7、《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专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8、《西方经济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9、《微观经济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
10、《宏观经济学》,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发表论文(第一作者):
1、 成本性态分析的方法,技术经济,1999,No.11
2、 提高商业投资效益的对策思考,重庆工学院学报,2000,No.3
3、 投资前期提高商业投资效益的对策,技术经济,2000,No.5
4、 商业企业投资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0,No.5
5、 投资风险函数在风险评价中的应用,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No.1
6、 石化产品结构优化,石油化工技术经济,2001,No.1
7、 大型商业企业投资社会效益综合评价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No.3
8、 商业企业投资效益综合评价系统设计,商业研究,2001,No.3
9、 关于发挥旅游业吸纳劳动力潜力的思考,技术经济,2001,No.4
10、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问题研究,审计理论与实践,2002,No.6
11、今后十年我国旅游业吸纳劳动力的数量预测,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2002,No.4
12、产企业的材料替代策略,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3,Vol.24,No.9
13、A Method of Cost Control under the Condition of Funds Restriction,PROCEEDINGS OF 2004 INTERN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August 8-10,2004(ISTP检索)
14、辽宁省创新发展阶段分析,江汉论坛,2004,No.12
15、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消费信贷初探,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No.1
16、中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的双创新分析,技术经济,2005,No.3
17、汽车工业对其关联产业的带动效用分析,中国软科学,2005,No.6
18、Research on Model of Quality Control Based on Hidden Action,PROCEEDINGS OF 2005 INTERNTIONAL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12th),July 20-21,2005(ISTP检索)
19、企业内技术创新集群浅析,技术经济,2005,No.9
20、Comprehensive Appraisal about the Function of Unemployment Insurance System Promoting Employment,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Science,2005, Vol.2,No.11
21、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过程有效融资的几点建议,技术经济,2005,No.12
22、基于风险与效益的风险投资项目综合评价与选择,技术经济,2006,No.1
23、我国部分省市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评价,技术经济,2006,No.3
24、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物流需求量预测模型建立研究,现代管理科学,2006,No.6
25、辽宁省第三产业及内部各行业综合就业弹性分析,当代经理人,2006,No.29
26、我国社会保障改革文献综述,学术论坛,2006,No.8
27、我国部分省市区域创新系统净效率评价,中国软科学,2006(增刊)
28、我国养老保险文献综述,当代经理人,2007,Vol.26,No.4
29、我国产业间R&D溢出效应横向比较分析,预测,2007,Vol.26,No.4
30、多步变权组合预测法及其应用——以预测我国邮政收入及其从业人员为例,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07,Vol.28,No.7( EI检索)
31、我国社会医疗保险改革研究文献综述,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No.3
32、基于结构分解技术(SDA)的投入产出偏差分析模型,统计与决策,2007,No.19
33、DEA方法在我国工业部分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中的应用,技术经济,2007,No.9
34、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中国济持续增长展望——机遇与挑战(论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10月
35、辽宁省失业的社会承受力纵向比较评价,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No.9
36、我国失业承受力研究成果回顾,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No.8
37、技术进步、能源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分析——基于扩展新古典模型,中国软科学,2008(增刊)
38、基于微分法的中国环境污染影响因素分解分析——以SO2为例,中国软科学,2008(增刊)
39、辽宁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研究,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Vol.11,No.3
40、我国三次产业间R&D溢出效应纵向比较分析,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Vol.30,No.4( EI检索)
41、一种能源消耗强度影响因素分解的新方法,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Vol.27,No.4
42、我国7个产业的产业间R&D溢出效应纵向比较分析,科学学研究,2010,Vol.28,No.4
43、中国区域产业增长与其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工程和商业管理学术会议,2010,Vol.3(CPCI-SSH检索)
44、De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Factors on Chines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asing on the Differentiatio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2010,Vol.3(CPCI-SSH检索)
45、一种新型偏差分析模型及其应用,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Vol.31,No.12( EI检索)
46、The 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SO2 Emission of Chinese Instry,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and Management,2010,No.5( EI检索)
47、Analysis about the Impact on FDI to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 in China,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2010,Vol.3( EI检索)
48、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wth of regional instry and its energy consumption in China,2010,Vol.4(EI检索)
49、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No.12
50、A New Decomposition Method of Influential Factors on Energy Consumption Intensity,2012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Consumer and Control,2012,No.6(EI检索)
51、Vertical Analysis of the Inter-instry R&D Spillovers in Three Instries of China,2012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2012,No.6(EI检索)
52、我国制造业绿色产出效率分析,生态经济,2013,No.10
53、基于新分解模型的中国工业SO2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生态经济,2014,Vol.30,No.5
54、The study on estimating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China,Advances in Intelligent Systems Research,2014,Vol.104(CPCI-SSH检索)
详见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