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问题,政府出台了哪些政策
国务院正在组织多个部门制定针对中小企业的系列扶持政策,预计将会在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
知情人士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国家将出台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而相应的准入政策将进一步放开,准入门槛也将降低。
国资委下属的全国中小企业服务机构机械工业信息中心提供的材料显示,工信部等部委将针对目前中小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出相应的扶持政策,计划于今年下半年陆续推出,并将贯穿整个“十二五”期间。
长期担任国资委和工信部相关政策研究和制定工作的机械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刘功效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是“十二五”期间国家相关扶持政策的重中之重。“更多地是通过建立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进行投融资,并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信用体系,然后通过发行债券和股权融资等多种形式,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引导民间资本的过程将分为三步走。首先,中央会建立一个政策框架,出台一系列的指导文件和法规,调整民间资本准入制度,并建立中小企业发行企业债券和股权融资的相关规范;第二步,有关部委将通过建立具有示范性的中介服务顶场侈渡侬盗畴醛川互机构,为中小企业和民间资本牵线搭桥;最后,将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刘功效介绍,在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同时,国家还会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协助中小企业进行现代企业改造。
上述知情人士还透露,民间资本对中小企业的投融资将进一步放开,门槛也将降低。另外,国家会鼓励民间资本投向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
对这一说法,刘功效予以确认。他还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会引导民间资本优先进入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
刘功效还透露,“鼓励自主创新”将成为“十二五”期间出台的中小企业系列扶持政策的一大思路。
上述知情人士介绍,推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将通过两条路径实现。一方面,国家将出台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向有自主创新实力的中小企业倾斜。而对于暂时不具备创新能力,但有创新意愿的中小企业,国家将通过设立中介服务机构的方式,在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建立合作。另外,在国家大型项目、政府采购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达到技术标准或服务要求的前提下,将优先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另一方面,对于技术附加值较低的中小企业,国家除了会逐步降低税收减免的幅度,还将力促企业间进行兼并重组,并对兼并重组后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新的政策扶持。
刘功效介绍,8月份开始,国资委、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将举行全国范围内的中小企业研讨和调研活动,目的是摸清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并对扶持政策做进一步调整。
Ⅱ 为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有何对策和建议
政府近年大力加强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加紧出台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同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认可普惠金融、允许互联网金融创新都是为了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传统金融机构也做了很多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业务创新,如加强信用贷款的发放,尝试各种中小企业集合债、集合票据、集合信托产品等等。很多中小企业页认识到自身问题,开始努力提高经营能力,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维护好企业信用,甚至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变动和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企业发展规划。
Ⅲ 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政策已出台了吗
降低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之一。8月20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地方也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吉林省日前出台了《关于转发〈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加大企业扶持力度,调整小微企业贷款对象范围。广东省出台《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微工业企业上规模的实施意见》推出减轻新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担和增强企业融资等共九项措施。
Ⅳ 如何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
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环境,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与资金支持功能,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共同研究清理制约小企业融资业务开展的体制、制度和政策障碍。
一是完善小企业融资的法规政策体系。抓紧制定出台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规,进一步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小及微型企业划分标准,提出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的五级分类标准,为加大中小企业贷款力度创造条件。
二是逐步建立对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近年来,针对小企业贷款中普遍存在的成本与风险“双高”问题,为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小企业支持力度,浙江、江苏、广西和河北等四省区和部分地市相继建立了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小企业贷款增幅较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财政给予相应的风险补偿。我们要研究总结地方经验,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小企业贷款风险控制机制,鼓励和刺激金融机构更多地为小企业贷款,以发挥公共财政的政策导向与补充市场失灵的功能。
三是加大对小企业融资的税收支持。自2001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税务总局对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担保服务的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实行了免征营业税政策,有力地促进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业务开拓。下一步,我们还将同税务总局、银监会共同探讨有关金融机构为小企业提供信贷的税收优惠措施,同时着手考虑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准备金税前提取问题。
四是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的重要途径,也是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
五是搭建中小企业信用社会化服务平台。解决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途径是营造社会信用环境、提升企业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要切实解决信用信息的依法披露、资源整合、企业的现实需求、技术与资金等问题。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推进建立以中小企业为主要对象,以信用记录、信用征集、信用调查、信用评级、信用发布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信用制度,构建企业守信褒扬、失信惩戒机制。要将营造信用环境、推进企业信用制度与提升企业的融资能力相结合,使企业的信用等级真正成为其获取融资的重要依据,提高企业对信用的现实需求。通过推进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企业守信、政府征信、专业评信、机构授信和社会重信的新局面。
Ⅳ 小微企业融资环境会好转吗
近两年,为了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根据网融网整理的消息,经过连续两年的调研对比,发现企业虽然反映“融资难”仍是其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但融资环境向好。相比于以前,现在关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曝光率高多了,可见这个难题是受到大家关注的。
Ⅵ 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有哪些
影响小微企业融资的外部环境主要来自于几个方面:
一是现行金融体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追求高增长的金融体制使得小微企业难以活动廉价银行信贷。另一方面,我国金融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很多的不完善。这导致我国小微企业在2014年的直接融资比例还不到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数据平均高达18%。
二是现行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的阻碍。在以工业和建筑业为经济支柱的市场环境下,小微企业的授信额度十分有限。这导致很多小微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周转资金而债务越累越高,最后只得倒闭。
三是担保机构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其中的一个省在2014年的年担保贷款为700多亿,而小微与企业的占比却不到6%。这其中担保类的贷款和抵押类的贷款分别占比57.03%和40.57%。其中保证类的贷款又以担保公司为主,占到了96.4%。
四是现行的金融信用制度还不够完善。虽然近年来我国在不断完善征信制度,制定相应的征信管理法规。但违规行为仍然非常多,伪造个人资料、随意界定信贷范围、信息重复使用等问题比比皆是。这个不仅影响了小微企业的正常融资也导致了小微企业无法得到应有的客观评价。
Ⅶ 近些年来,企业融资环境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人民银行去年以来增加了3000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基本上都是针对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凡是中小银行有客户、还能贷出去,只是因为存款不够或是存贷比太高,缺乏资金导致贷不出去的,人民银行都以再贷款、再贴现的形式支持这些银行。已4次降准,共释放约4万亿元流动性,对冲了中期借贷便利等之后,净放出了2.3万亿元流动性。“第一支箭”是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今年以来,普惠金融口径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要比一般贷款的速度高得多,并且融资成本开始下降。今后这方面工作还会继续做。“第二支箭”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债。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际上就是给民营企业发债买一个保险。民营企业发债难是因为商业银行不愿意买。商业银行为什么不愿意买?因为民营企业违约了以后商业银行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我们推出这个支持工具,就是一个保险。人民银行今年增加的3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是一个政策引子,是“四两拨千斤”的引导,还要依靠大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金融机构一起给民营企业贷款。同时,在监管方面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在财政方面,对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免征增值税。这些政策都是非常好的,但一定要落实到位。如果财政、监管和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都能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贷款,财政、银行、监管部门、其他部门“几家抬一下”,把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解决好,民营企业的融资环境和经营环境就会得到明显改善。
Ⅷ 如何改善企业融资环境
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措施:
1、中小企业基金、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2、股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
3、小额贷款公司、财政资金注入担保机构;
4、新三板,股权转让系统;
5、设置区域股权交易中心,可以通过新四板挂牌方式,进行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
6、其它政府针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