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中股票暂时性下跌和确认下跌已发生减值相应的会计分录是什么呢
根据2015年最新调整会计政策
1、暂时性下跌会计分录:
借:其他综合收益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2、确认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予以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分录为:
借:资产减值损失
(减值损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余额(不含公允价值变动)- 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
贷:其他综合收益(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B.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下降是暂时的和还将继续下跌有什么不一样
暂时下跌,只要做公允价值变动调整就可以了:
借 其他综合收益
贷 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但是如果还将持续下跌,就要计提减值损失了:
借 资产减值损失
贷 其他综合收益 (把以前的暂时贬值的金额转入)
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减值准备
比如:A公司购买股票1股,每股6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2008年末,每股5元,经认定为暂时性价格变动。2009年末,出现持续下跌,每股0.1元
借 可供出售金额资产-成本 6
贷 银行存款 6
借 其他综合收益 1
贷 可供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
借 资产减值损失 5.9
贷 其他综合收益 1
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减值准备 4.9
C.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否要减值为什么呢
是否要减值要看以下两种原因:
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基础
资产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必须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资产不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那么该资产就不能再予确认,或者不能再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否则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也无法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从而导致企业资产虚增和利润虚增。因此,当企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即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把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说,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其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应当确认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表明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是指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对该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有影响,且企业能够对该影响进行可靠计量的事项。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其公允价值低于其成本本身不足以说明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已发生减值,而应当综合相关因素判断该投资公允价值下降是否是严重或非暂时性下跌的。同时,企业应当从持有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的整个期间来判断。如果权益工具投资在活跃市场上没有报价,从而不能根据其公允价值下降的严重程度或持续时间来进行减值判断时,应当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如被投资单位经营所处的技术、市场、经济或法律环境等)是否发生重大不利变化。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的确认与计量程序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本期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数额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已摊余金额和原已计人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该数额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汁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应当予以转出,计人资产减值损失的部分;二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考虑了之前确认公允价值变动的账面价值与当前公允价值的差额,即计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贷方的金额。
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项权益工具投资或衍生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类似金融资产当时市场收益率对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确定的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人当期损益。与该权益工具挂钩并须通过交付该权益工具结算的衍生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也应当采用类似的方法确认减值损失。
根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种类不同,减值确认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进行处理:一是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确认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二是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D.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非流动资产中比重下降是什么意思
在“非流动资产”中,包括较多项目,“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只是其中一项,现在这一项在整个“非流动资产”中的比重已经变小了。原因可能是“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部分出售、减值,也可能是其它项目增加。
非流动资产一般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应收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工程物资、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其他非流动资产。
E. 为什么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并非为短期获利,但又以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因此其正常的公允价值变动就允许先计入权益,只有当处置时才影响损益;但是如果公允价值大幅下跌不影响损益,又会对投资者产生误导,因此准则规定此时要计提减值准备,计入损益;
资产负债表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应当作为其他综合收益,计入所有者权益,不构成当期利润。

(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正常下跌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核算:
一、日常核算科目
本科目应当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类别或品种进行明细核算。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有类似之处,但也有不同。
初始确认时,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相关交易费用应计入初始入账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都应按公允价值计量,但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是计入当期损益,而通常应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F.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下跌了怎样做会计分录,举个例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就其减值后的公允价值与其原始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作为减值损失额,记入到当期损益中(即借记“资产减值损失”),并将以前期间因公允价值变动而记入到“资本公积”中的金额结转(借记或货记),将确定减值时点上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的公允价值之差,贷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 (减值时点公允价值与原始入账价值的差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也可能在借方,以前期间公允价值变动累计形成)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减值时点的公允价值与上一期公允价值之差额)
下面我们拿你的那个例子来结合上面的表述具体的演示一下吧:
比如原入账价值为100
跌到95时。会形成“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借方发生额为5,累计发生额5
G.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减值问题
你所说的第一种:
借:资本公积
贷:公允价值变动
这是在确定这种下降是暂时性的时候做的账 比如在股票市场这只股票没有利好或者利空消息时候。
第二种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这是在可以确定这种下降是非暂时性的 比如说公司因违反相关证券法规 受到证券监管部门查处 受此影响 公司股票的价格发生严重下跌
H.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严重下降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严重下降时应计提减值准备。如果之前有公允价值的正常变动,应将原公允价值变动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出,计入当期损益(资产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其他综合收益(原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累计损失金额,若是累计收益则在借方)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I. 由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下降所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计提减值为什么
在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发生暴跌或连续性下跌,应计提减值。
在持有期间的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上升时,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而在公允价值下跌则分为两种情况处理:
1、如果公允价值正常下跌,其公允价值变动冲减其他综合收益。
2、如果公允价值发生暴跌或连续性下跌,则应计提减值,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是出于谨慎性考虑,目的是通过计提减值减少利润,避免在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遭到重大损失情况下多分利润。

(9)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非正常下跌扩展阅读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期末均按公允价值计量。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区别在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一般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取得成本以公允价值和相关交易费用之和作为初始入账金额。
资产负债表日,如果有客观证据表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计提减值准备,确认减值损失。对于权益工具投资,如果综合相关因素判断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下跌是严重的或非暂时性下跌时,则表明该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减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