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融资模式 »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摊完出售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未确认融资费用未摊完出售

发布时间: 2021-05-23 10:50:53

Ⅰ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如何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1号,对融资费用处理的相关规定:
1. 分摊未确认的融资费用应采用实际利率法;
2. 以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为折现率确认资产现值,作为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借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例题1】假定A公司2007年1月1日购入固定资产已到货,购货合同约定,N型机器的总价款为2000万元,分3年支付,2007年12月31日支付1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支付600万元,2009年12月31日支付400万元。假定A公司按照3年期银行借款年利率6%为折现率。【答案】(1)总价款的现值=1000/(1+6%)+600/(1+6%)2+400/(1+6%)3=1813.24(万元)借:固定资产 1813.24未确认融资费用 186.76贷:长期应付款 2000(2)2007年末支付价款时摊销上述未确认融资费用:借:长期应付款 1000贷:银行存款 1000借:财务费用108.79(1813.24×6%)贷:未确认融资费用108.79

Ⅱ 如何理解这句话:要把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完,必须用相同利率,否则摊不完。

这话不对吧。从数学的角度上说。
把未确认融资费用这一固定金额摊销,有无限多种摊销方法,都可以摊完。

这个意思可能是说,原来未确认融资费用的金额怎么出来的,是相关资产按长期应付款按一定的利率折现出来后,与长期应付款轧差轧出来的。所以,摊销时,也应按该利率摊销,才能在合理的情况下,到期将未确认融资费用摊完。

Ⅲ 无形资产出售时长期应付款和未确定融资费用怎么处理

购入: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102
贷:银行存款
102
12.31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78(18*10-10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8
账面价值=102+78=180

Ⅳ 为什么要算2018年度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额2018年2月已经转让了啊

所以这不就是一直摊销到了转让前嘛,2018年还有一月份要摊销

Ⅳ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的时间点

每一期的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额=(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实际利率 ; 括号里面其实就是摊余成本,结合持有至到期大概就可以理解了。

那什么是未确认融资费用:暂时先不确认,但是未来一定会确认的费用支出,而且是分期确认的。假如买了1000万的东西,分五年付清,每年年底付款200万。我们知道第一年付的200万就是200万,但第二年付的200万,从第一年的角度看会小于200万,因为货币的时间价值。所以第三年,四年、五年,的200万,折现到第一年是逐年减少的。从第一年的角度看,我们买的东西其实也就是850万(假如)。另外的150万就是我们需要付的利息就是未确认融资费用。更通俗的讲就是,我们买了850的东西,但不是立即付款,要分五年付款,所以得支付150的利息。这150元我们不会一次性确认为财务费用、或者管理费用,而是先放在未确认融资费用的账户上,待实际支付时我们再分次确认。例如,第三年年底我们支付了200万,但其中只有170万(假如)是购买的东西的价款,另外三十万相当于我们付的利息、此时我们把这30万确认为财务费用,从未确认融资费用账户中拿出来,进行确认。。借财务费用:30万。贷:未确认融资费用30万。

Ⅵ 为什么未确认融资费用在摊销的时候每期利息=(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实际利率

这是对实际利率法的应用,企业采用实际利率法计提利息时应该是用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乘以实际利率,而长期应付款的摊余成本等于其账面价值。

即长期应付款的期初余额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然后乘以实际利率,而实际利率等于折现率,因此就出现了上述计算。

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负债账户,是长期应付款的备抵账户

长期应收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本期的摊销金融)=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收款的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收益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长期应付款:

未实现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金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长期应付款期初余额-未实现融资费用的期初余额)*折现率

实际利率法最后一年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是进行尾差调整,即用未确认融资费用最初的余额-已经摊销的部分,倒挤最后一年的财务费用的。

(6)未确认融资费用未摊完出售扩展阅读:

企业摊销无形资产,应当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时起,至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止。

企业选择的无形资产摊销方法,应当反映与该项无形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无法可靠确定预期实现方式的,应当采用直线法摊销。

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其他业务成本等)。某项无形资产所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进行复核。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及摊销方法与以前估计不同的,应当改变摊销期限和摊销方法。

1、摊销范围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进行摊销,通常将其残值视为零。

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不应摊销,但要计提减值准备。

2、摊销时间企业应当按月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当自可供使用(即其达到预定用途)当月起开始摊销,处置当月不再摊销。

3、去向企业自用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管理费用;

出租的无形资产,其摊销金额计入其他业务成本;

某项无形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通过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实现的,其摊销金额应当计入相关资产成本。

Ⅶ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

未确认融资费用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即以当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账面余额*实际利率计算而得。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摊销后,本期长期应付款的余额=本期期初的长期应付款余额-本期支付的长期应付款+未确认融资费用本期摊销额(即入财务费用金额)

可参见:http://hi..com/knroo/blog/item/ebc4ebdc8c90fe3c5882dda1.html

Ⅷ 未确认融资费用摊销怎么理解

未确认融资费用反映的是融资租入资产(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长期借款所发生的应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摊的未实现的融资费用,这是融资而应承担的利息支出在租赁期内的分摊。长期应付款反映的是本利和,而未确认融资费用就是其中的利息,所以两者相减后得出的是本金,所以用期初长期应付款-期初未确认融资费用得出的就是期初的本金,所以用这个期初的本金×实际利率,得出的就是本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即本期应摊销的未确认融资费用。

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赁期开始日,按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金额(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加上初始直接费用),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科目,按最低租赁付款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期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借记“财务费用”、“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购入有关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本科目。

Ⅸ 关于摊销未确认的融资费用。下面这括号里的话求解释...

是这样的:在存货中,企业的外购存货计量中,赊购时,会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确定存货的入账成本按公允价值确定,而公允价值的确定又可以由“合同或协议价格的现值金额”确定,也可以按该存货的“现购价格“确定。
1、一般资产以公允价值和“合同或协议价格的现值”孰低入账。这反映了资产的成本计量与按市价与成本孰低确认跌价准备的两种属性。而且,买卖双方正常交易,是当时就按公允价值付现的。如果延期付款,相当于采购方从供货方获得一项融资,即相当于从供货方借了一笔钱来买存货。那么,这个借款是有利息的。利息就是日后未确认融资费用的摊销。2、折现率,就相当于将未来实付货币按一定的百分比折合成现值的利率。那么,折合后的金额,按用来折合的利率展开,就是日后每期需付款的金额。所以企业以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作为购入存货的公允价值时,计算现值的折现率即为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实际利率。而企业以存货现购价格作为存货购入的公允价值时,由于该现购价格与按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之间一般都会有一个差异,将该现购价格按照计算现值的折现率展开,显然无法得到日后每期应付款金额。只有在将日后每期应付款金额按某一利率折现,使折现值正好等于购入存货的公允价值时,按该利率展开,才是日后每期应付款金额。也即:以”存货的现购价格“作为购入存货的公允价值,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实际利率应当是将合同或协议价款折算为现值恰等于存货现购价格的折现率。3、总而言之,画个现金流量图,你未来每期支付的应付款金额是确定的,现在存货入账成本确定后,将未来每期支付的应付款金额折现正好等于存货成本的折现率就是你摊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利率。只有这样,到最后一期支付货款时,未确认融资费用的余额才正好摊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