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 »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估值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国外消费金融公司估值

发布时间: 2021-04-25 04:28:23

A. 价值上千亿美金的蚂蚁金服,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

2月9日,据媒体报道,蚂蚁金服拟发行新股募集资金50亿美元。这一轮融资最早可能在本月开始。当时,蚂蚁金融可能寻求在两个地方上市,一个在纽约,另一个在香港,另一个在上海,但其重组计划尚未得到中国监管机构的批准。

相关人士表示,如果融资金额与目标一致,蚂蚁金服的估值可能高达1200亿美元,是近两年前上一轮融资价值的近两倍。届时,蚂蚁金融服务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

在此之前,阿里巴巴将通过中国子公司收购蚂蚁金融服务33%的股权,这被视为蚂蚁金融服务将启动IPO的信号。自2015年以来,蚂蚁金服至少进行了5次融资,但为何选择此时上市?

蚂蚁金服于2004年由支付宝发起。2013年3月,支付宝母公司浙江阿里巴巴Agel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宣布成立小微金融服务集团,为其提供金融服务。2014年10月16日,蚂蚁金融正式成立,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目前有支付宝、余额宝、戏法宝、蚂蚁宝、网银、蚂蚁花、芝麻信用、蚂蚁金融云、蚂蚁等。

蚂蚁金服的业务线是围绕支付宝推出的。蚂蚁王服饰占领第三方支付入口后,依托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积累的海量数据,打造了一个基于信用体系的消费金融帝国。

在移动支付领域,微信支付是支付宝的有力竞争对手。表面上,两人都在支付领域苦苦挣扎,但背后却是阿里与腾讯之间的生态纠纷。他们都有占据第一的野心,他们之间的补贴大战也接二连三。

线上线下的较量已经从对消费者、商业网点、商品和供应链的争夺蔓延到对整个金融业务的争夺。由于占据了主要的流量入口,蚂蚁金服拥有个人消费金融的优势,但腾讯的微型银行也有非常好的消费金融产品可供使用。网络财经通过线上和2B的重点布局,有后起之秀的趋势。

京东首家供应链金融产品京东宝北与近2000家供应商建立了服务关系,在京东融资的企业贸易额也增长了200%以上。巨人擅长自己的领域,他们暗地里互相争斗。他们随时可能超车。

此前,蚂蚁金服收购全球第二大汇款公司速汇金(Moneygram)的计划也未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海外并购计划一度受阻,原因是涉及美国金融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由于受到政策监管、行业竞争、出海障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蚂蚁金服不得不选择此时上市,以便在行业寒冬来临之际,在资本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B. 北银消费金融公司实力如何

实力比较强的,它是2010年成立的,经过了银保监会的批准,北京银行发起,有西班牙桑坦德消费金 融、大连万达等

C. 杭银消费金融在持牌机构中排名第几啊

杭银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本12.6亿元,所有的20多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将排名第8,不错的

D. 我国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

E. 消费金融公司受益股票有哪些

试点办法规定了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及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耐用消费品主要是指与经销商约定的家用电器、电子产品等消费品。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是指消费者直接向消费金融公司借来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消费事项的贷款。因此,今后,消费者只要购买上述产品,都可以不用抵押担保就从金融公司贷到钱。
从具体的行业来分析,上述分析人士认为,消费信贷公司的设立对家电业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将明显好过于属于个人消费的旅游、婚庆、教育等行业。该人士表示,由于政府前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家电下乡的措施,所以,消费信贷公司属于后续出台的措施,有可能会刺激城市家电的需求,规模将远大于前期。这对于内需的扩大和提升将功不可没。而从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来看,首先年龄偏大的消费群体对于贷款先消费的消费理念还需要一定的熟悉和接受的过程。而年轻人这一消费群体本来就缺钱,借钱先消费考虑到偿还能力也不会贸然行事。还有值得注意的是,教育贷款这块一直以来不良贷款比较多,管理办法提到可以不用抵押担保就从公司贷到钱,对公司不良资产将造成压力。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目前从事消费信贷服务的金融机构类型很少,只有商业银行、汽车金融公司两类机构,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例不到12%,且主要以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和信用卡业务为主。对于居民耐用商品消费,以及旅游、教育等一般用途的个人消费等方面的信贷金融服务,仍然较为分散,专业化程度有所欠缺。
李剑峰则表示,对家电、装修这两个行业主要与年轻人群结婚购房等行为有关,不过还要取决于住房市场的发展状况,比如房价是不是在后期比较稳定,不会由于过快上涨而降低住房需求。相对来讲,消费公司对旅游和教育的提振效果比较明确,毕竟较少涉及其他相关的大宗支出。
但是,从商业银行做零售贷款的经营情况来看,2008年和2009年都有不良贷款率和不良贷款额出现上升的苗头。上述分析师表示,而此次办法中提到消费信贷公司将无须担保、抵押的把钱贷给贷款人,很有可能对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造成压力。

F. 消费金融公司有哪些 15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情况

这问题好宽泛,各自的情况不如查一查媒体报道了,有几家比较知名一些,倒是答不全:海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北银消费金融、锦程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华融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像海尔、捷信、北银、苏宁这些比较知名一点

G. 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范围仅限于向境内外金融机构提供自营业务

《试点办法》规定,消费金融公司可经营的业务包括:个人耐用消费品贷款,一般用途个人消费贷款,信贷资产转让,境内同业拆借,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所以不是仅限于

H. 消费金融公司有前景吗

随着网络购物场景的发展,消费金融开始涉足电商领域,针对消费者最关注的价格因素,推出分期付款、30天无责免息等产品,分散消费者的购物压力,刺激消费增长,尤其是中高端消费的增长。消费金融除降低消费者购物压力刺激消费以外,还可以帮助电商企业及商家进行商品营销。通过优惠的支付条件吸引用户,实现用户引流和商品导购。例如根据电商平台的行业及人群特征,推出特定的营销活动,用户通过参与活动或者获得价格优惠,或者获得电商平台及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的消费积分。这种营销活动在引流、导购的同时,还可以增强用户粘性。
互联网消费金融在电商领域的应用,目前处于信用累积的过程,未来实现数据沉淀之后,基于个人账户的信用数据提供更多产品以外的增值服务,将成为其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规模
前瞻产业研究院显示,2015年中国人民币信贷余额达到93.6万亿,同比增长14.9%;同期消费信贷余额达到19.0万亿,同比增长23.3%。近年消费信贷余额增速显著高于人民币信贷余额增速。预计2019年消费信贷余额将占人民币信贷余额总额的四分之一,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在消费信贷快速增长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
2013年至2014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陆续有电子商务企业、在线支付企业以及P2P信贷企业加入,同时,传统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也在抓紧在互联网领域的尝试。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消费金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指出,2013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交易规模达到60亿元;伴随着京东与天猫等进入市场,2014年交易规模突破183.2亿元,增速超过200%;2015年整体市场则突破了千亿。预计未来几年,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仍将保持高速增长,到2019年达到3.398万亿元的水平。
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原因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保持快速增长的原因在于,参与主体从原有的P2P为主导的消费金融市场,拓展到目前以电商生态为基础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参与主体的数量和类型较2013年有明显突破;
其次,以网络购物为代表的电子商务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用户消费需求和能力进一步提升,消费渠道进一步拓宽;最后,互联网金融在2013年开始进入真正的爆发期,2014年则延续了2013年的强势表现,在理财、投资以及信贷领域均有突破。
实际上,自2014年开始,电商生态的消费贷款在互联网整体消费贷款的比例开始迅速攀升,艾瑞咨询预计,在2016年该项业务将成为互联网消费金融中最主要的商业模式。
技术创新,互联网释放消费金融需求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对用户行为习惯造成了颠覆性的变革,大数据技术解决了消费金融领域风控的效率瓶颈。同时,随着
2015年央行向8家私营机构发放个人征信业务试点许可,个人信用评价体系不断完善。通过分析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浏览、购物、社交等多维度数据,可以更好地覆盖以往央行征信体系覆盖不到的长尾人群。近年来,互联网消费金融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00%以上,在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的当年更实现了546%的增长。
另外,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也使得消费金融摆脱了固定场所的限制,移动端成为消费金融的重要阵地,2017年移动消费金融用户渗透率达到了15.9%
消费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强
对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从对金融机构的定向业务支持转而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全面支持。银监会放开了消费金融公司审批的地域限制和数量限制,成熟一家,审批一家,积极推动消费金融公司设立的常态化。
消费场景日益丰富,互联网渠道直接触达客户
首先,电商改变了大众的购物习惯,消费渠道的便利性激发了小额高频的购物需求。其次,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将互联网的流量竞争从线上延伸到了线下,线下的消费场景包括3C产品、电动车、医美、租房、培训教育、旅游等。
随着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快速发展,监管政策将逐步出台,行业将迎来整改。监管政策的不断深化加强,互联网消费金融将会两级分化,不合规的平台将会逐步的退出市场,合法合规的平台将会以金融科技促进机构自身的发展,加强风控和定价能力为核心竞争力。未来,在场景、数据和风控基础上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会促进消费金融市场的快速增长,给用户带来美好的消费体验,给社会创造无限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