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金融机构的管理地位,可划分为金融监管机构与接受监管的金融企业。例如,央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是代表国家行使金融监管权力的机构,其他的所有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金融企业都必须接受其监督和管理。
金融机构中的证监会有权监管理上市公司,但笼统说上市公司受金融机构监督就是错误的。
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上市公司的债权人,虽然无权监督上市公司,有权力要求提供全面、可靠的财务资料,接受相关咨询。
Ⅱ ipo暂停是不是意味着新公司无法上市
严格来说,不是。上市分为IPO和重大资产重组,俗称借壳上市。新公司可以通过借壳上市。
Ⅲ 招商银行可以从事证券经营么,也就是说为什么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允许从事证券经营,而招商银行有上市股票
招商银行是银行类的上市公司,有上市股票很正常,就像是工行、农行、建行一样。
招商银行没有从事证券经营,因为它没有证券经营牌照,最多就是代销一些基金或理财产品,它作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仍然是银行业务。
你说的证券公司估计是招商证券,招商证券和招商银行不是一回事,他们都曾经是著名的香港红筹股招商局集团下属子公司。但是两者是分别独立的上市公司,除了名字都有招商两字,别的没有太多直接关系
Ⅳ 企业上市IPO为什么需要找承销商
根据证监会等监管机构的规定,一家企业在IPO时需要找到承销商来进行证券承销,这个角色通常由投行或券商来扮演,少数情况下也可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另外对于IPO来说,承销商的作用确实非常重要。 可以咨询下汇福集团
Ⅳ A股市场圈钱严重,怎样才能阻止以圈钱为目的的IPO上市
A股市场的初衷就是为了“融资”,说白了就是为了圈钱,并非是创立股市让大家投资的,这本身就是一种罪;所以A股完全就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又怎么可能完全避免这些公司上市圈钱呢?
一定要明白,咱们A股市场大部分公司上市是为了套现圈钱,真的想要采取一定的措施都把这些套现圈钱的公司阻止IPO上市,必须要采取非常有利的办法,比如以下几点:
办法一:股市推倒重来
现在的A股出生就是“重融资轻回报”,从股市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是融资为生的,又怎么可能改变上市公司的套现圈钱行为呢?
如果一味放纵上市公司圈钱行为,只会有更多的公司上市是为了圈钱,只要钱到到手了,这些大股东几辈子的钱都已经到手了,谁还愿意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呢?
所以通过以上四个办法得知,真正想要完全阻止以圈钱为目的的公司IPO,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推倒重来,要么完善好各种圈钱行为,阻止这些圈钱公司上市。
最后希望相关部门要重视上市公司在股市套现圈钱的问题,要多站在个人投资者的立场考虑,为保护更多中小投资者利益为出发点,让中小投资者们利益得到真正的保护,而不会被这些上市公司把钱都圈走了。
Ⅵ IPO是什么
IPO:
即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增发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简介:
首次公开招股是指一家企业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出售。通常,上市公司的股份是根据向相应证券会出具的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的条款通过经纪商或做市商进行销售。一般来说,一旦首次公开上市完成后,这家公司就可以申请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另外一种获得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首次公开募股系统挂牌交易的可行方法是在招股书或登记声明中约定允许私人公司将它们的股份向公众销售。这些股份被认为是“自由交易”的,从而使得这家企业达到在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挂牌交易的要求条件。 大多数证券交易所或报价系统对上市公司在拥有最少自由交易股票数量的股东人数方面有着硬性规定。
Ⅶ ipo项目一般掌握在四大还是国内的大型内资所啊
四大也会有,大型内资所也会有,一般大型内资所占的比较多。
IPO全称为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用中文解释:首次公开募股。
是指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首次面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通俗点说就是第一次上市发行股票。它的步骤一般如下:
首先,要公开募股的公司必须向监管部门提交一份招股说明书,只有招股说明书通过了审核该公司才能继续被允许公开募股。(在中国,审核的工作是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接着,该公司需要四处路演(Road Show)以向公众宣传自己。经过这一步骤,一些公司或金融机构投资者会对IPO的公司产生兴趣。他们作为风险资本投资者(Venture Capitalist)来投资IPO的公司。(风险资本投资者并非想入股IPO的公司,他们只是想在上市之后再抛出股票来赚取差价。)其中一个金融机构也许会被聘请为IPO公司的承销商(Underwriter)。由承销商负责IPO新发行股票的所有上市过程中的工作,以及负责将所有的股票发售到市场。如果部分股票未能全部发售出,则承销商可能要买下所有未发售出的股票或对此不负责任(具体情况应该在IPO公司与承销商之间的合同中注明)。IPO新股定价属于承销商的工作,承销商通过估值模型来进行合理的估值,并有责任尽力保障新股发行后股价的稳定性及不发生较大的波动。IPO新股定价过程分为两部分,首先是通过合理的估值模型估计上市公司的理论价值,其次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发行方式来体现市场的供求,并最终确定价格。
Ⅷ IPO上市可否有大额非金融机构借款
这个在上市前最好清理掉。
非金融机构借款不符合人行《贷款通则》的规定,尽管这个规定是80年代的了,实践中企业间借款也很普遍,但这个规定毕竟没有明确已经失效。做过的项目中也有这种情况的,当时证监会在反馈意见中就提出让说明向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合法性。
再者,一个企业的债务融资不是通过银行进行的,也会让人对企业的经营和信用情况产生质疑。其实解决办法也比较简单,实在还是想从这儿借,那通过银行做委托贷款或者定向贷款就可以了。
上市的过程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清理为好。
Ⅸ IPO是什么意思
企业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来说,企业欲在国内证券市场上市,必须经历综合评估、规范重组、正式启动三个阶段,主要工作内容是:
第一阶段
企业上市前的综合评估
企业上市是一项复杂的金融工程和系统化的工作,与传统的项目投资相比,也需要经过前期论证、组织实施和期后评价的过程;而且还要面临着是否在资本市场上市、在哪个市场上市、上市的路径选择。在不同的市场上市,企业应做的工作、渠道和风险都不同。只有经过企业的综合评估,才能确保拟上市企业在成本和风险可控的情况下进行正确的操作。对于企业而言,要组织发动大量人员,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进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因此为了保证上市的成功,企业首先会全面分析上述问题,全面研究、审慎拿出意见,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后才会全面启动上市团队的工作。
第二阶段
企业内部规范重组
企业首发上市涉及的关键问题多达数百个,尤其在中国目前这个特定的环境下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诸多财务、税收、法律、公司治理、历史沿革等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很多问题在后期处理的难度是相当大的,因此,企业在完成前期评估的基础上、并在上市财务顾问的协助下有计划、有步骤地预先处理好一些问题是相当重要的,通过此项工作,也可以增强保荐人、策略股东、其它中介机构及监管层对公司的信心。
第三阶段
正式启动上市工作
企业一旦确定上市目标,就开始进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实务操作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选聘相关中介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审计及法律调查、券商辅导、发行申报、发行及上市等。由于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务机构有五六个同时工作,人员涉及到几十个人。因此组织协调难得相当大,需要多方协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