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西方金融机构体系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
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造成了两者后来在行政管理诸多领域的不同。中国中央集权体制形成得早,在秦完成统一后即宣告成型。
而西方一直到中世纪都没有形成有效的中央集权。所以在东方的中国,长期以来都是中央号令和约束地方,中央和地方之间一直呈现的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微妙矛盾关系。
不管是古时候的盐铁专卖还是改革开放后的分税制改革,都清晰地体现出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这种矛盾。
对应过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也是按照严格的自上而下的逻辑构建的,“一行三会”从几个方面对金融系统的各个领域进行监管。
一句话,中国的金融监管是出于中央稳定金融领域全局安全,进而保证全国基本面稳定的一种需要。
区别:
中西方不同的金融体制是由中西方不同的国家社会政治体制决定的,西方是个体自由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参与者主体是民企,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或者说是国家资本主义体制领导下的混合特色经济制度。
西方经济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成熟,现代金融监管制度也发展了几百年的历史,最开始是由世界金融中心荷兰---英国----美国 。
其实现在全世界国家的金融机构设置及业务监管模式,还有金融业态大体都差不多,都是由 保险 证券 银行业 三大板块组成的,剩下的就是金融创新程度不一样导致的金融衍生品发展程度也不一样。西方的法治环境,监管环境更好更完善,他们的金融产品比较多,业态也比较丰富
(1)荷兰中资金融机构扩展阅读:
反观西方,其文化传统上的地区自由主义导致了中央集权迟迟不能产生,所以西方人很长时间里一直都是各自为政的。
后来随着民族国家的崛起,西方不少国家相继建立了集权体制,但是从总体上说,西方人的地方自主观念依然很强烈。
进入市场经济阶段后,西方的很多金融监管机构,不是因为中央要对其加以监管才成立的,反而是在市场化竞争中出现了混乱和恶性竞争,使得这些金融机构聚集在一起公议,讨论建立一个能够维持市场秩序,平衡各方利益的监管主体,这样,才有了美联储等机构的诞生。
虽然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理论盛行不衰,但是西方传统的地方和个体自治主义倾向一直是存在的。
㈡ 中资金融机构外资金融机构的关系各自在市场上的表现
外资金融机构注重的是高端客户群
中资为占有市场罗卜白菜都收
㈢ 中资金融机构是什么
中资金融机构是指中国出资成立的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服务业有关的金融中介机构,为金融体系的一部分,金融服务业(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行业)与此相应。
我国的金融机构,按地位和功能可分为四大类:
第一类,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
第二类,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村镇银行;
第三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的保险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财务公司等;
第四类,在境内开办的外资、侨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
㈣ 世界500强企业哪些是金融机构
2007
13 荷兰国际集团 荷兰 保险 158,274.3
14 花旗集团 美国 银行 146,777.0
15 安盛 法国 保险 139,738.1
18 农业信贷银行 法国 银行 128,481.3
19 安联 德国 保险 125,346.0
20 富通 比利时/荷兰 银行 121,201.8
21 美国银行 美国 银行 117,017.0
22 汇丰控股 英国 银行 115,361.0
23 美国国际集团 美国 保险 113,194.0
25 法国巴黎银行 法国 银行 109,213.6
27 瑞银集团 瑞士 银行 107,834.8
30 忠利保险 意大利 保险 101,810.7
31 摩根大通 美国 银行 99,973.0
33 伯克希尔哈撒韦 美国 保险 98,539.0
35 德意志银行 德国 银行 96,151.5
36 Dexia Group 比利时 银行 95,846.6
47 瑞信 瑞士 银行 89,354.4
48 日立 日本 电子、电气设备 87,615.4
49 兴业银行 法国 银行 84,485.7
50 英杰华 英国 保险 83,487.0
54 苏格兰皇家银行 英国 银行 80,983.0
58 哈利法克斯苏格兰银行 英国 银行 79,238.8
61 摩根士丹利 美国 证券 76,688.0
67 荷兰银行 荷兰 银行 71,217.8
70 美林 美国 证券经纪 70,591.0
72 高盛 美国 证券经纪 69,353.0
75 西班牙国际银行 西班牙 银行 68,050.6
79 保诚 英国 人寿健康保险 66,133.5
83 巴克莱银行 英国 银行 65,609.1
85 苏黎世金融 瑞士 保险 65,000.0
93 州立农业保险 美国 保险 60,528.0
97 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意大利 银行 59,119.3
100 慕尼黑再保险 德国 保险 58,183.2
107 日本生命 日本 保险 56,624.0
108 法国国家人寿保险 法国 保险 55,583.8
111 劳埃德TSB集团 英国 银行 53,904.0
113 大都会人寿 美国 保险 53,275.0
118 三菱联合金融控股集团 日本 银行 52,101.5
126 富国银行 美国 银行 47,979.0
131 瓦乔维亚银行 (美联银行) 美国 银行 46,810.0
132 雷曼兄弟 美国 证券经纪 46,709.0
133 全球保险集团 荷兰 保险 45,939.1
140 房地美 美国 金融 44,002.0
153 Groupe Caisse d'epargne 法国 银行 41,015.8
157 第一生命 日本 保险 40,145.5
162 法通保险 英国 保险 38,574.4
163 西班牙对外银行 西班牙 银行 38,308.8
165 DZ Bank 德国 银行 37,780.1
170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 银行 36,832.9
173 耆卫公司 英国 保险 36,646.2
175 荷兰合作银行(拉博银行) 荷兰 银行 36,486.5
186 瑞穗金融集团 日本 银行 35,050.4
194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日本 银行 33,354.2
199 保德信金融 美国 保险 32,488.0
202 住友生命 日本 保险 32,320.0
206 瑞士再保险 瑞士 保险 32,117.6
208 加拿大皇家银行 加拿大 银行 31,642.6
211 丸红 日本 贸易 31,281.7
215 中国银行 中国 银行 30,750.8
216 德国商业银行 德国 银行 30,352.5
219 宏利保险 加拿大 保险 30,136.9
220 明治安田生命 日本 保险 29,979.3
224 Banco Bradesco 巴西 银行 29,301.2
229 三星生命 韩国 保险 28,639.2
230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 银行 28,532.3
233 纽约人寿 美国 保险 28,365.1
236 标准人寿 英国 保险 28,239.9
239 澳洲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27,789.7
243 美国运通 美国 金融 27,145.0
246 比利时联合银行 比利时 银行 26,896.0
247 美国教师退休基金会 美国 保险 26,756.8
249 加拿大鲍尔集团 加拿大 保险 26,708.5
250 华盛顿互助 美国 银行 26,561.0
251 哈特福德金融服务 美国 保险 26,500.0
262 巴登-符腾堡州银行 德国 银行 25,583.1
271 旅行者保险 美国 保险 25,090.0
274 麻省人寿 美国 保险 24,863.4
277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 银行 24,475.5
278 Countrywide Financial 美国 金融 24,444.6
279 丹斯克银行 丹麦 银行 24,337.5
288 伊塔乌投资银行 巴西 银行 23,761.6
291 巴西银行 巴西 银行 23,531.6
292 利宝相互保险 美国 保险 23,520.0
303 意大利圣保罗银行 意大利 银行 22,793.3
316 甘保险集团 法国 保险 22,442.0
318 Nationwide 美国 保险 22,253.0
333 永明金融 加拿大 保险 21,405.4
334 意大利邮政局 意大利 邮政 21,398.8
337 联合圣保罗银行 意大利 银行 20,790.8
339 西北相互 美国 保险 20,726.2
340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20,614.0
343 国泰金融控股 中国台湾 保险 20,436.4
349 韩国国民银行 韩国 银行 20,224.1
357 丰业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9,736.2
360 多伦多道明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9,578.1
361 T&D Holdings 日本 保险 19,544.7
373 合众银行 美国 银行 19,109.0
376 澳新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19,039.5
387 巴伐利亚银行 德国 银行 18,617.9
399 三井住友保险 日本 保险 18,100.1
409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7,703.0
416 野村控股 日本 证券经纪 17,519.0
419 KFW Bankengruppe 德国 银行 17,397.3
425 洛斯 美国 保险 17,227.6
428 瑞士人寿 瑞士 保险 17,173.9
430 北欧联合银行 瑞典 银行 17,169.9
442 NPM/CNP 比利时 金融 16,615.4
445 贝尔斯登 美国 证券 16,551.4
460 日本财产保险公司 日本 财产意外保险 16,257.9
461 工商信贷银行 法国 银行 16,254.0
464 西太平洋银行 澳大利亚 银行 16,170.5
476 蒙特利尔银行 加拿大 银行 15,935.9
490 爱尔兰银行集团 爱尔兰 银行 15,296.8
495 印度国家银行 印度 银行 15,119.4
㈤ 申请荷兰留学的你 真的适合学金融么
荷兰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强国,有强势专业,奖学金种类多,申请成功机率高,更重要的是荷兰留学归国的就业情况普遍很好。荷兰一个重视商业的国家,近几年中荷经济关系日益密切,如次好的时机,你为啥不去荷兰留学,偏偏和美英留学死磕呢?小编要和你说道说道啦!
论名校
在荷兰,现有的13所综合性大学中,排名全部在世界500强之列,其中11所排名全球前200位,荷兰还有56所应用技术型大学,很多学校的专业排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如帝尔堡大学的经济学专业的排名甚至高于剑桥大学。
论政府对教育支持力度
荷兰政府对教育的大力投入,使留学荷兰费用相对低廉,本科学费一年在5—7万元人民币之间,生活费平均每年5万人民币左右。办理签证无需学生家庭经济担保,合法打工,每周10小时、假日全天,不会给学生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
论荷兰的国际发展优势
拥有多元文化和国际化环境的荷兰,用高水平的教育和办学质量吸引了众多的留学生前来,在这里,有一千余种全英文授课课程可供中国学生选择,使荷兰成为了非英语国家中开设英文课程最多的国家,几乎所有的荷兰人都能够讲流利的英文,非常有利于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国际化人才。
论荷兰的就业前景
小编认为在荷兰留学的学生就业形势一片光明原因如下:
一是荷兰在科学技术领域领先有着悠久历史,在环境、能源、信息、生物及材料等领域的技术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其次荷兰已连续七年保持为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对华投资国,近年来更加大了对中国引资的力度,目前已有近200家中资企业在荷兰设立了运营机构;
最后,荷兰是对外投资大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位居世界第五,荷兰政府非常欢迎来自不同国家不同行业的海外企业落户荷兰,在荷兰的外国投资企业在当地创造了55万个就业岗位,对荷兰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些都成为了众多学生奔赴荷兰留学的重要原因。
㈥ 荷兰银行的介绍
荷兰银行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金融集团,有近两百年历史,其总资产约6000多亿欧元。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全职员工约10万多名。荷兰银行于1903年首次进入中国设立分行,进入中国已经整一百年,现今已发展成为在华最重要的外资金融机构之一。荷兰银行(ABN-AMRO BANK):荷兰第一大银行,由荷兰通用银行(ABN BANK)和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银行(AMRO BANK)于1991年合并而成,在世界上拥有3000多家分支机构,是世界上拥有银行网络最多的银行之一。
㈦ 国际十大金融机构
花旗、荷兰ING、富通、汇丰、瑞银、美国银行、巴黎银行、摩根大通、德意志银行、美国国际AIG。
英杰华、巴克莱、荷兰银行、劳埃德、摩根士丹利、高盛、美林、雷曼兄弟、BBVA......
㈧ 金融机构有哪些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等。
1、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Central Bank)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中国的中央银行为中国人民银行,简称央行。
2、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英文缩写为CB,是银行的一种类型,职责是通过存款、贷款、汇兑、储蓄等业务,承担信用中介的金融机构。
主要的业务范围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一般的商业银行没有货币的发行权,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集中在经营存款和贷款业务。
3、政策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policy lender/non-commercial bank)是指由政府创立,以贯彻政府的经济政策为目标,在特定领域开展金融业务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专业性金融机构。
实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组建政策性银行,承担严格界定的政策性业务,同时实现专业银行商业化,发展商业银行,大力发展商业金融服务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4、信用合作社
农村信用合作社(英文名称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中文简称农村信用社、农信社)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5、信托投资公司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它与银行信贷、保险并称为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我国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业务:经营资金和财产委托、代理资产保管、金融租赁、经济咨询、证券发行以及投资等。
㈨ 当今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
第一类主要是指那些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其他金融机构比例不超过20%的发达经济体。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属于这一范畴。
第二类中其他金融机构比例超过20%,大于或等于银行所占比例。荷兰、英国、美国属于此范畴。
第三类包括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公共金融机构或央行的角色至关重要(通常是由于高额外汇储备或主权财富基金),其他金融机构的比例较低。该类包括阿根廷,中国,印尼,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
㈩ 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一) 投资入股中资商业银行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0亿美元;投资入股中资城市信用社或农村信用社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投资入股中资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最近一年年末总资产原则上不少于10亿美元; (二)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的国际评级机构最近二年对其给出的长期信用评级为良好; (三) 最近两个会计年度连续盈利; (四)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8%;非银行金融机构资本总额不低于加权风险资产总额的10%; (五) 内部控制制度健全; (六) 注册地金融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完善; (七) 所在国(地区)经济状况良好; (八)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