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列举出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分别说出收购那些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 中国银行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对应中国农业银行
⑵ 国内首家负责收购并经营金融机构剥离的本外币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是哪家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9年4月,是经国务院批准,为有效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推动国有银行和企业改革发展而成立的首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收购并经营金融机构剥离的本外币不良资产; 追偿本外币债务; 对所收购本外币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进行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 本外币债权转股权,并对企业阶段性持股;资产管理范围内公司的上市推荐及债券、股票承销;经相关部门批准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发行金融债券,向金融机构借款;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等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⑶ 收购担保公司的不良资产如何实现处置
我认为出现不良以后,担保公司应该承担连带责任,担保公司把反担保的处置掉可以部分化解风险,这时候担保公司就有了处置权,如果担保公司将债权卖给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可以处置抵押物来变现
⑷ 列举出我国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分别说出收购那些国有银行不良资产
我国于1999年先后设立了华融、长城、信达、东方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部分不良资产,共接收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4万亿元不良资产。在这过去的10年里,4家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收购任务,并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功改造和上市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有效化解了金融风险。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状况和资产管理公司运作情况来分析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国有银行改制中的重要作用。2010年是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的关键年,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经营年限是10年,2010年到期,改革方案已经报到国务院,正在等待批复。国新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无疑对市场有会有巨大影响。国新资产管理公司将更偏重政策性国有资产的有关处置,而原有的4家资产管理公司将更趋向商业化运作。
关键词 资产管理 不良贷款
进入21世纪,金融全球化趋势愈加明显,一方面使全球金融市场的效率普遍提高,另一方面也使风险随之加大。20世纪90年代后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爆发金融危机,特别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给中国政府和金融界极大地警示。中国政府审时度势,在1999年先后成立了信达、华融、东方、长城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其职责是接受、管理和处置从国有商业银行剥离的不良金融资产,任务是“化解金融风险,支持国有企业改革”。
一、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对经济和金融的影响
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金融,稳定币值是十分重要的货币政策目标,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又是金融改革的关键。在我国还未加入WTO之前,国企高负债和银行不良资产,使银行市场化、商业化和国际化面临最大障碍,是威胁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隐患,也是影响国家经济安全,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进行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国企的高负债与银行贷款回收困难恶心循环,使按市场机制配置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难以实现,也制约着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规范的债权债务硬约束机制的建立。我国银行的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宏观经济环境又是不良资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债务负担过重,这不仅使银行承担着潜在的风险,而且还成为国企发展的严重障碍。由于企业负债累累,对银行贷款依存度太高,甚至趟在银行身上过日子。企业债务越滚越多,相当部分企业面对债台高筑的局面已没有还款的积极性;部分企业借转制之机,以分立、合资、改组成立新公司“金蝉脱壳”,以承包租赁为名悬空银行
债务,以破产方式“重债缠身,舢板逃命”;部分企业先分立后破产,破产时不通知银行,破产前转移资产,使银行的债务悬空。
2.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资产业务、债务业务、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资产质量好坏举足轻重,大量的不良资产使银行经营状况恶化;资本金逐年下降,银行实力被削弱,商业化改革受到很大影响,生存发展受到很大制约。不良资产问题,把银行压得喘不过气,有的银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用以贷还息的办法,虽然可以暂时掩盖矛盾,但却更增加了不良资产,日积月累,变成恶心循环。
3.银行的信用度降低,形象变差,资信已受到日益严重的冲击。由于银行的不良资产质量差,国际化程度低,国际上的信誉也受到影响,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资产使我国几大商业银行在国际上信誉程度受到极大地影响,银行的实力和形象变差,加之一些别有用心的国际上银行的评级机构在利用我国这两个问题大做文章,使我们的信用等级评级低,特别是在加入WTO前夕,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加之不良资产产生隐藏着银行体系的资产流动与支持问题,那种靠国家信用支持而掩盖的这一问题只会带来潜在的银行信誉危机,迫使银行增发票子,如果不采取措施只会使银行资金循环停滞,应变能力被削弱和企业债务负担增加更快,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矛盾会不断加深。
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处置方法
不良贷款是影响中国金融系统安全运行之大敌,始终是金融业的一块心病。不良贷款问题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安全性、流动性及盈利性,所以不良贷款的处置成为银行业面临的首要问题,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方法,国内主要采取以下三种:一是银行自行处置。一般通过协议清收、诉讼清收等方式,取得借款企业资产,然后再处置“抵债资产”;二是资产证券化。其实质是将一系列未来收入的现金流所产生的应收账款,按照协商确定的价格出售给实施证券化的特设机构(SPV),该应收账款经过证券包装后,由SPV据此发行有较高投资级别的证券来进行筹资的过程;三是政府参与不良贷款的剥离。1999年到2000年,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根据国务院、财政部有关规定,将部分不良资产剥离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资产管理公司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财政部之要求收回贷款本金部分即可。
⑸ 中国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接受哪几家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
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银行不良资产。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建设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部分。
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工商银行部分。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接收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
(5)花旗集团金融产品公司收购不良资产扩展阅读:
四家AMC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中国四家AMC(资产管理公司:华融,信达,东方,长城)自成立以来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不良资产接收。
第一次是1999年,国家将四大商业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近1.4万亿元不良资产剥离至四家AMC,采取的是账面价值收购方式。
第二次是2004年5月22日,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进行了第二次不良资产剥离。这次剥离的特点是部分资产不按账面价值转移,而是由财政部给出一个适宜的价格比例。
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剥离2787亿元可疑类贷款整体打包出售,信达公司在一级市场中标;中国银行1424亿元、建设银行569亿元以及交通银行)640亿元的损失类贷款委托东方公司和信达公司处置。
第三次是2005年进行了第三次不良资产剥离。工商银行4500亿元可疑类贷款分作35个资产包,按逐包报价原则出售,华融公司中标226亿元,信达公司中标580亿元,长城公司中标2569亿元,东方公司中标1212亿元;
工商银行2460亿元损失类贷款委托华融公司处置。截至2005年第3季度,四家AMC已经累计处置第一次剥离的不良资产7366.6亿元,处置进度已完成58.71%。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不良资产剥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资产管理公司
⑹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按原价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吗例如信达收购工行100亿不良资产,信达是给工行100亿吗
原价收购。。。他们脑子进水了么?一般来说,一年的应收账款在会计可以9折计提,一年到三年的可以8折乃至7折计提。这还是认为可收回的,那些企业自身偿付能力值得怀疑的,已经被认定是不良资产的坏账折扣率恐怕更低。
⑺ 境外企业能否受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不良资产包有无相关法律依据呢
可获有限制受让。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得向境外投资机构转让债务人、保证人为国家机关的债权;不得向境外投资机构转让债务人、担保人是国家军事机关(机构)的债权;向境外投资机构转让债务人、担保人是国有企业债权的,须经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政府批准。同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境外投资机构转让债权的,需向财政部(各地专员办)、外汇管理局报备或报批,在获得对应的资金来源证明、使领馆商务证明以及结汇指标后方可实施收购。此外,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向境外投资机构转让债权的,一般不允许以协议转让方式实施,且需要具备外事公证资格的公证机构进行现场公证(律师见证无效)并出具中英(法)文公证文书。
⑻ 花旗银行 真的 破产了吗
据称花旗财报负资产按揭可能高达754亿美元 花旗将申请破产保护
花旗集团:作为全球化金融服务公司,在100多个国家约为2亿客户服务,包括个人、机构、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广泛的金融产品服务,从消费银行服务及信贷、企业和投资银行服务到经纪,保险和资产管理。现旗下公司主要有花旗银行、旅行者人寿和养老保险等。1902年5月,花旗银行是首家在中国开业的美国银行,目前是中国最具全球性的外资银行。
据报道,华尔街目前盛传花旗集团有可能申请破产保护,因为该公司并没有收到来自中东投资者,特别是阿布扎比投资管理局75亿美元的投资。
这一传闻真假尚难判断,但似乎像是某些交易机构为操作花旗短期股价而放出的虚假消息。花旗集团为平衡资产负债表正在积极地做着努力,其宣布获得阿布扎比基金投资已超过一个月,且上周宣布的29亿美元公开市场增发股份已经被抢购一空。
花旗上周的业绩报告显示,相关次按的拨备达181亿美元,使亏损达98.3亿美元,这两个数字使花旗成为次贷危机中受伤最重的银行之一。业绩报告出台之后,标准普尔将花旗的信贷评级降为AA-。
而一位摩根士丹利不愿意公开姓名的分析师表示,“花旗财报埋伏着很多炸弹,仅负资产按揭一项可能就相当严重。”
在国内消费信贷方面,花旗产生了41亿美元的损失,主要包括6.9亿美元的高等级信贷净损失和33.1亿美元的净贷款损失准备。信贷损失的增加主要包括一次住房按揭和二次住房按揭的违约率增长,以及未保护的个人贷款、信用卡和汽车贷款等方面。
目前花旗的一次楼按和二次楼按的信贷规模一共2144亿美元。业绩报告上的LTV指标 (指楼按对楼宇价值的比率)显示花旗按揭有很大的比例已经暴露于风险之中,楼价下跌将对银行产生很大影响,一次、二次楼按可能变为负资产按揭的规模高达754亿美元。
如果经济陷入衰退,随着消费者无力偿还信用卡和汽车贷款,花旗和其他银行可能需要计入更多亏损,为此,花旗在第四财季计提74亿美元潜在贷款损失准备金可能远远不足。
另悉,花旗集团现正在英国裁去400名投资银行事业员工。
报道指出,此为花旗在全球裁去4200人的一部分。目前花旗在英国约有1.1万名员工。
而除英国的部分外,其余裁员可能为美国的消费金融事业、印度及亚洲其他地区。花旗集团发言人丹努南未回复媒体的访问电话。和讯
美国银行欲卖建行股权救急
受次贷危机影响,参股中资银行的外国银行开始考虑出售持有的中资银行部分股权,来拯救其因次贷危机而重创的资产负债表。有报道称,美国第二大银行——美国银行已表示,正考虑兑现持有的中国建设银行部分股权。
此前,新加坡国有投资机构淡马锡控股已于去年减持2.8亿股建行H股和10.82亿股中国银行H股,共套现7.92亿美元。
将持股中资银行的外资银行名单排列起来就像是次按危机“受害名人录”。除了美国银行,名单中还包括花旗集团、汇丰控股、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银集团。
另有报道称,汇丰控股和花旗集团,有意提高其在中资银行的持股比例。瑞银集团中国证券交易主管表示,外资机构面临两难,即出售持有的股份套现,还是继续在中国和新兴市场加大投资,来弥补其他地方损失。
⑼ 案例:花旗集团收购中国银行不良资产对于投资国和东道国分别有什么影响
都已经是05年的事情的,影响其实就是国有资产流失到个人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