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应急计划和电子银行应急预案的区别是什么谢谢你的回答
金融机构电子银行应急预案是还没有确定下来的,是预备状态,应急计划是当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用此计划方案是已经确定了的
❷ 如何做好金融工作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也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做好当前金融工作,必须着眼国家安全大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准确研判形势,全面综合施策,确保我国金融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定必胜信心。我国有抵御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丰富经验,经过多年发展,金融体系、金融市场、金融监管、金融法治和金融调控体系也日趋完善,银行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高,财政赤字和负债率低,可动用的工具手段多,我们有足够的智慧、能力和底气筑牢风险防线。要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经济基本面好的有利条件,坚持预防为先、标本兼治、稳妥有序、守住底线。我们要直面挑战,主动作为,形成全国一盘棋的防控格局,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让金融更好地为我国经济行稳致远保驾护航。
严加监管,严格执行,守住底线,让金融市场正常运行。
❸ 个人金融信息应急处置应遵循什么原则
各种金融信息应急处置的话,遵循的原则,当然是根据银行的原则来遵循
❹ 谁有金融资金安全应急预案
我有,详情找我,教你吧。
❺ 当银行发生突发事件时,有什么应急机制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供您参考:
第三章 银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55.银行突发事件通常分为五类,即金融案件类(如贪污、挪用、金融诈骗、盗窃、抢劫银行等重大刑事案件以及违法违规经营案件)、治安案件类(如金融挤兑事件、聚众围堵银行办公和营业场所、聚众上访闹事、聚众罢工等)、安全事故类(如火灾事故、交通事故、重大设备运行事故、信息中心事故等)、自然灾害类(如台风、地震、洪水等)和其他突发事件(如凶杀、绑架、新闻造谣、诽谤等)。
256.银行突发事件一般分为四个级别:即特别重大突发事件(Ⅰ级)、重大突发事件(Ⅱ级)、较大突发事件(Ⅲ级)和一般突发事件(Ⅳ级)。
257.银行处置突发事件的方针是:预防为主,严密防范;统一指挥,各负其责;快速反应,协同处置;科学决策,依法处置。
258.应急预案是银行安全保卫部门事先制定的、在重要防卫目标发生危急情况时的紧急援救方案。所谓危急情况,通常是指重点防护目标发生抢劫、盗窃、火灾、运钞车肇事等突发性犯罪案件和灾害事故等等。只有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并将预案的各项任务逐一落实,使银行要害部门的每一个员工熟悉自己在处置突发情况中的分工和任务,才能掌握处置突发情况的主动权。各级银行的安全保卫部门必须十分重视应急预案的作用,认真细致地制订应急预案。
259.应急预案依据防范部位分类,有金库、营业场所、储蓄网点、运钞车、大中型电脑及其软件库、高层办公楼等等。这些要害目标的性质、作用以及周围环境各不相同,在制订处置突发情况的应急预案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各个防护目标的特殊性,依据各自的特性制订不同的应急预案,以使应急预案具行很强的针对性。依据侵害因素的性质分类,既有敌意型的,也有灾害事故型的,必须依据不同类型的侵害因素制订不同的应急预案。
260.根据银行安全保卫工作的实践,主要应制订防盗窃、防诈骗、防抢劫、防爆炸、防滋扰、防火灾、防车祸、防灾害事故等类型的应急预案。尤其要重视制订防抢劫、防爆炸等恶性案件的应急预案,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261.制订应急预案,要紧紧围绕各种侵害因素可能造成的后果,有的放矢地拟定计划,从而使应急预案能在危难时刻充分发挥作用。在制订应急预案时应遵循合理合法原则、因地制宜原则 、灵活处置原则。
262.制订应急预案的注意事项要防止雷同、片面,要根据不同的预案制订不同的报警信号,明确现场指挥及其责任和权限、将预案中规定的任务分工到人。
263.应急处置培训和演练的指导思想应以加强基础、突出重点、逐步提高为原则。 264.应急处置培训与演练的基本任务是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件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处置、及时营救伤员的能力,正确指导和帮助员工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265.应急处置培训应包括政府主管部门的培训,全员培训,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培训等。
266.应急演练应包括总体预案的演练、各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
267.应急处置培训及预案演练是指对参与应急行动的所有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应急
同时,推荐您去看看下面的文档:
http://wenku..com/link?url=6JA9-A--DEVPl_8dW5hVZ-CXILvp9sXHuqZOTerWOWG8cn6u
❻ 如何防范金融服务外包所潜在的风险及相应措施
要防范金融服务外包过程中各种风险,我国须重视在岸服务外包市场开发,走有中国特色的“内外结合”发展道路。
要想更好地发展中国的金融服务外包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并完善外包服务商的资格审查和信用评级制度,以及有效的外包监管制度。2.制定相关法律。完善的法律可以保证外包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3.政府合理规划和建设金融服务外包园区和城市。充分发挥政府前瞻性的长远规划,应将各大城市分开管理,给予差别的政策,以最大程度充分发挥各城市的优势,避免各城市之间的盲目竞争。
我国金融服务外包风险防范
(一)合理确定金融服务外包的业务范围和服务商 (1)实行业务外包以前,金融机构应制定外包的具体政策和标准,主要包括对哪些业务适合外包做出评估。同时,应该全面考虑业务外包的程度问题、风险集中问题,以及将多项业务外包给同一个服务商时的风险问题。 (2)外包服务商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外包活动的成败。在做出外包决策后,金融机构的管理层应听取来自内部或外部的法律、财务专家、人力资源的意见,然后才可以按照自身的需求去寻找擅长该业务的所有高级公司,通过仔细的调查、分析和比较,选择最合适的外包服务商。此外,也要考虑外包服务商的财务状况。 (二)外包风险内部评估 在开始实施金融服务外包之后,为了确保及时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或者在风险来临之前获得信号,把风险带来的损失降低最小,必须在外包的过程中时刻对风险进行内部评估。 (1)派专人到外包服务商的公司任职,及时与外包服务商沟通在外包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特派员作为一个中间人协调和处理在业务中可能出现的矛盾。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可靠,但容易受到地域等因素的影响。 (2)缩短金融机构和外包服务商沟通的周期。由于外包业务的关系,外包服务商肯定要定期向金融机构汇报业务报表或有关业务的进展情况。尽量控制一个合理而有效的沟通周期以便于及早发现问题。 (三)完善金融外包监管制度 (1)金融监管当局应采取不同的监管程序。金融监管当局针对不同的业务和不同的外包服务商应采取不同的监管程序。对于明确规定可以外包的业务,只需要经过备案程序即可,而对于规定之外的业务,则应经过监管机构的审查与批准程序。对于不同的外包服务商,也应采取有差别的监管程序。 (2)金融监管当局应进行外包业务的持续监管和系统性风险监管。为了实现持续监管,可借鉴国际监管组织制定的监管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外包合同中制定相关条款,确保监管当局随时可获得监管所需的资料。 (3)金融机构及外包服务商均应制订应急计划。金融机构应该尽力要求外包服务商制订应急计划,保证信息技术的安全性,以及发生意外情况时灾难恢 乌骨鸡苗鸡苗0.2元/只 送全程饲料 养殖死伤全赔 广告 一年养4批利润40万 每户10000元补贴 45天死伤全赔 培训养鸡技术 查看详情 > 绍兴 鸡苗批发 0.2元/只 订1000只送800只 包销成品 广告 大型禽苗孵化基地 常年出售鸡苗 品种齐全 免费防疫 订满1000只免费上门建温棚 送饲料 查看详情 > 复能力。对业务外包的各种意外情形,外包商应设计必要的应急计划。
❼ 以下哪些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原则
根据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关于印发《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第九条 突发事件依照其影响范围及持续时间等因素分级。当突发事件同时满足多个级别的定级条件时,按最高级别确定突发事件等级。
(一)特别重大突发事件(l 级)
1 .银行业金融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造成经济秩序混乱或重大经济损失、影响金融稳定的,或对公众利益造成特别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
2 ,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银行业金融两个(含)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
3 个小时(含)以上,或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6 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事件;
3 .业务服务时段以外,重要信息系统出现的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述1 至2 类的突发事件。
(二)重大突发事件(n 级)
1 .银行业金融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对银行或客户利益造成严重损害的突发事件;2 .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银行业金融两个(含)以上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或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3 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事件;
3 .业务服务时段以外,出现的重要信息系统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
述1 至2 类的突发事件。
(三)较大突发事件(flI 级)
1 .银行业金融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中断或重要数据损毁、丢失、泄露,对银行或客户利益造成较大损害的突发事件;2 .由于重要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在业务服务时段导致一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业务无法正常开展达半个小时(含)以上的突发事件;
3 .业务服务时段以外,出现的重要信息系统故障或事件救治未果,可能产生上述1 至2 类的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