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 » 现代金融服务的方针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现代金融服务的方针

发布时间: 2021-06-12 09:26:29

Ⅰ 现代金融的核心功能是什么

现代金融最核心的功能就是要创造出一种能够使风险流量化的机制。
金融是一种分散风险、转移风险的机制,它的核心功能是为整个经济体系创造一种动态化的风险传递机能。现代金融最本质的内涵是转移风险.
现代金融活动的两大基本原则:
(一)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必须体现流动性和效率平衡的原则
(二)风险与收益的对称原则

Ⅱ 什么是现代金融服务

现代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及其员工广泛运用现代科技和物质文明成果,全心全意为社会提供的金融产品服务、金融劳务服务和金融辅助服务。

金融产品服务是指提供货币信用种类和劳务服务的项目;金融劳务服务是指通过金融机构员工的劳动,满足客户办理各种业务的需求,包括员工的服务意识、服务礼仪、服务纪律、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等;金融辅助服务是指实现金融服务的一些设备和设施,如服务手段、环境和为客户提供办理业务的条件以及金融经济情报和信息等。

Ⅲ 现代金融机构的四大支柱是什么

中国所谓“金融四大支柱”,即:银行、证券、保险、信托

银行即商业银行,是间接融资渠道。由于银行业前期的“半官半商”色彩和长期经营优势,获得了其他三类金融机构难以匹敌的品牌、资产和渠道优势。目前银行业开放速度加快,国有银行改制行路大半,股份制商业银行开始分别寻找自己的细分定位。与此同时,有实力的银行发起了保险业投资的新攻势,其公司金融部们也开始向投行功能过度,而带有信托性质的理财业务也逐步开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大型银行将成为兼具所有金融业务职能的“全能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据无可匹敌的优势地位。

证券业实际上是从商业银行的证券部门分离出来的,也就是欧美所谓“投资银行”。由于市场规则混乱,资本市场低迷,对外开放迟缓。目前的证券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低迷时刻。此时监管层有意放宽证券业开放,国际投行纷纷“逢低吸入”,可以想见,外资将在中国证券业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过,随着高层推动直接融资发展,如果股市复苏,流失到海外的融资大单返回A股上市,证券业或有一线生机。

保险业是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国保险业正经历过一波投资高潮,目前正处在盘整期。整体来看,虽然中国人口众多,社保体系不完整,正是寿险业的天堂。但中国贫富差距严重,真正消费保险的群体远未崛起。而在此前的“寿险业大爆炸”中,代理人的诚信广受质疑。所以保险业必然经历一个长期的惨淡经营的过程。

信托业是中国“特产”。在国际上,信托仅是一种金融协议模式,并不构成一个行业,中国的“信托公司”在国外大致相当于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身为“最有想象力的金融工具”,信托业在中国“兴风作浪”,典型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目前监管层把银行作为重点,对信托业以“严加管教”为主,已经连续进行了5次大规模整顿,中国信托业还在摸索自己的道路,短期之内都不可能进入金融业的主力地位。

Ⅳ 现代金融的核心是什么

核心是投资银行产业。
理由:投资银行改变了传统金融结构,银行资产在整个金融资产中的比重下降,但是债券、投资所占的比重却上升。在新的债券、股市市场中,投资银行产业无疑占据主导地位。投资银行用短短2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完善的法规体系和运行机制。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占据核心地位,它的存在保证了经济增长所必需的资金供应,又保证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促进了国际金融的发展。

Ⅳ 现代金融学的三大理论基石是什么

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保险(Insurance),本意是稳妥可靠保障;后延伸成一种保障机制,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

证券是多种经济权益凭证的统称,也指专门的种类产品,是用来证明券票持有人享有的某种特定权益的法律凭证。主要包括资本证券、货币证券和商品证券等。

(5)现代金融服务的方针扩展阅读:

金融体系包括金融调控体系、金融企业体系(组织体系)、金融监管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环境体系五个方面。

(1)金融调控体系既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组成部分,包括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保持币值稳定和总量平衡、健全传导机制、做好统计监测工作,提高调控水平等;也是金融宏观调控机制,包括利率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汇率形成机制、资本项目可兑换、支付清算系统、金融市场的有机结合等。

(2)金融企业体系,既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现代金融企业,也包括中央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上市、政策性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革、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等。

Ⅵ 国家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

中国的金融改革施行多年,相关方针政策已相继出台,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加强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与金融监管。为了加强央行的宏观调控与监管职能,中央政府已提出两项重大举措:一是改革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体制,改革人行分支机构按行政区划设置的状况,保留或适当合并现有地、市分行,加强分行或支行的金融监管,二是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关于《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切实加强金融监管和金融企业内部管理。
二、进一步深化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重点应放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积极推进专业银行的组织制度改革。要按照现代公司制度模式,将现在实行的全国一个独立法人,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各专业银行,改造为数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和众多地方性商业银行;第二,强化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管理;第三,深化产权制度改革。
三、大力发展非国有商业银行。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金融改革方针下,必须从体制外新建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注意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在对外开放前,必须对内开放。对内开放的重点是大力发展非国有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地方商业银行。这不仅有利于疏通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更将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增强国民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
四、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扩大直接融资比例。发展金融市场既要循序渐进,又要加快步伐,突出重点。当前应该把短期融资市场作为发展重点,需要加快开发票据市场,为企业短期融资提供市场条件。同时,扩大同业拆借市场,使金融业的短期资金融通以市场融资为主,相应缩小中央银行贷款,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扩展创造条件。
五是实行利率市场化。目前,中国的利率结构呈现出两头固定、中间变动的格局,即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利率是放开的,已经市场化了,再贷款利率是央行控制的,这是必要的;而存贷款利率也是由央行决定的。由于央行控制着两头 (再贷款利率和存贷款利率),加之拆借市场和回购市场的交易规模较小,交易主体有限,市场处于分割状态,已经放开的拆借利率和回购利率形成一个孤岛,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既然再贷款利率由央行控制,不能也不必市场化,那么,利率市场化的选择就只能从另一头进行。由于目前放开存款利率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因此,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在于放开贷款利率。

Ⅶ 现代金融服务的特征包括哪几个方面

现代金融服务的特征包括:
1、现代金融服务以无形性项目为主;
2、金融机构与客户关系的契约性;‘
3、金融机构服务的无差异性;;
4、金融机构服务领域的广泛性;
5、金融机构服务对象的分散性;
6、金融机构经营多年目标平衡。

Ⅷ 国家金融改革的方针政策(要详细的.越详细越好!!)

一、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按照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原则,稳步推进税收改革。改革出口退税制度。统一各类企业税收制度。增值税由生产型改为消费型,将设备投资纳入增值税抵扣范围。完善消费税,适当扩大税基。改进个人所得税,实行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税制。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在统一税政前提下,赋予地主适当的税政管理权。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城乡税制统一。
二、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财政支持。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凡能纳入预算的都要纳入预算管理。改革预算编制制度,完善预算编制,加强审计监督。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实行全口径预算管理和对负债有效临控。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对本级政府预算的审查和监督。
三、深化金融企业改革。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要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深化政策性银行改革。完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金参与中小金融机构的重组改造。在加强监管和保持资本金充足的前提下,稳步发展各种所有制金融企业。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国家给予适当支持。通过试点取得经验,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
三、健全金融调控机制。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和完善统一、高效、安全的支付清算系统。改进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建立健全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机制,维护金融运行和金融市场的整体稳定,防止系统性风险。
四、完善金融监管体制

Ⅸ 怎样理解现代金融体系

现代金融体系,指一个经济体(国家或地区等)中资金与资产流动的基本框架,由专门的体制、机制、制度和规范共同制约;它以资本市场为基础,具有支付清算、资源配置、信息传递、控制风险与管理财富的功能。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和安全高效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总要求。其成熟度和完备性可通过经营能力、资源配置能力、政策传导能力、资产流动能力、资产定价能力以及发展创新能力等来反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它一般由现代金融市场体系、调控体系、监管体系以及环境体系四个方面构成。
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由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直接参与者以及相应的市场规则构成。金融市场是体现不同金融资产交易方式的各类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直接参与者则包含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企业(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以及金融中介服务组织等。
现代金融调控体系是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散金融风险、保障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包括统计监测和货币、财政、外贸及汇率等方面政策配合调控等职能。
现代金融监管体系是促进金融体系良性运转,控制金融风险的重要环节,一般由国家或国际合作组织主管机构和社会各界依法共同行使监管职责,包括金融风险监控、预警和处置等方面的职能。
现代金融环境体系是现代金融得以发挥有效作用的外部条件,包括现代产权制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以及公民和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等因素。(刘国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