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发达国家服务业与制造业哪个的比重更大
服务业比重更大
发达国家的生产性占整个服务业比重超过了50%,其中美国达到了58.8%,欧盟达到了50.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发展很快,但与世界发展史上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2004年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总数比发达国家的水平低近30个百分点。首先,发展服务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生活环境,实现中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其次,发展服务是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占中国五分之一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一直是中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问题,服务业将取代制造业成为七大就业的主要行业,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现代服务部门发展迅速,在信息技术革命带领下,已经有保险、房产和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在全球服务业的增加值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国际服务贸易分类表,国际服务贸易分为11大类142个服务项目,这个分类表基本上包括了服务业的主要范围:
1、商业服务,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包括专业服务、计算机及其有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房地产服务、无经纪人介入的租赁服务及其他的商业服务,如广告服务等。
2、通信服务,包括邮政服务、快件服务、电讯服务、视听服务。
3、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包括建筑物的一般建筑工作、安装与装配工作、建筑物的完善与装饰工作等。
4、销售服务,包括代理机构的服务、批发贸易服务、零售服务、特约代理服务及其他销售服务。
5、教育服务,包括初等教育服务、中等教育服务、高等教育服务、成人教育服务及其他教育服务。
6、环境服务,包括污水处理服务、废物处理服务、卫生及其相关服务、其他的环境服务。 7、金融服务,包括保险及与保险有关的服务、银行及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
8、健康与社会服务,包括医院服务、其他人类健康服务、社会服务及其他健康与社会服务。
9、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包括宾馆与饭店、旅行社及旅游经纪人服务社、导游服务等。 10、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包括娱乐服务、新闻机构的服务、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及其他文化服务、体育及其他娱乐服务。
11、运输服务,包括海运服务、内河航运服务、空运服务、空间运输、铁路运输服务、公路运输服务、管道运输服务及所有运输方式的辅助性服务。
② 近年来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只重视物质生产领域的发展,对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等所谓“非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动不仅不予重视,有时还严加限制。直到1978年,在第三产业中占主要成分的仍是商业和运输邮电业,分别占第三产业总量的30.9%和20.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发布以后,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包括农林牧渔服务、地质勘探和水利管理、金融保险、房地产、社会服务、科研及综合技术服务等众多行业在内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壮大起来。到1998年,商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总量的比重分别下降为25.3%和19.3%,而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则分别由1978年的9%、5.7%上升为18%和6.2%。上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表明:经过建国5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的发展与探索,我们已经基本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工业化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路子。我国的三次产业之间,轻重工业之间以及各产业内部的比例关系逐步走向协调。从总体上判断,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已基本改变了一个时期以来严重失调的状况并初步完成了合理化的任务,进入产业结构升级与高级化的阶段。
③ 三个产业的比重
这些资料是从广州市政府门户网找的。。是广州市统计局的资料。。放心看吧。。找了很久呢。。呵呵
2000年广州市国内生产总值2383.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4.42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值1041.11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1247.54亿元,增长16.0%;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51: 45.67: 49.82调整为3.96:43.69:52.3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45万元,增长12%,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175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2001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684.83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73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136.51亿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452.59亿元,增长13.5%;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97:43.44:52.59调整为3.57:42.33:54.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3.8万元,增长10.5%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达到4586美元,在全国十大城市中居于前列。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3001.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保持了“九五”时期以来年均经济增长13%左右的增速,广州已成为国内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三大城市之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9万元,增长11.7% ,按当年国家平均汇率计算,突破50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3年广州市生产总值(GDP)3466.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0%,增长速度创8年来新高,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4.79万元,增长14.0%。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5793美元。
200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115.81亿元,比1999年翻一番;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5.0%,高出预期发展目标3个百分点。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为5.63万元,增长13.7%;按当年平均汇率折算,约合6800美元,在国内大城市中位居前列
2005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115.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3.0%。产业结构继续向“二、三”产业并重、“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的方向调整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5.58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81.21亿元,增长1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08.96亿元,增长12.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6∶40.68∶56.8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6.6%和52.6%。
200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6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7%。三次产业全面增长。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45.5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2419.38亿元,增长15.8%;第三产业增加值3503.52亿元,增长14.4%。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4∶39.9∶57.7。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0%、42.7%和56.3%。
2007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050.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09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2816.89亿元,增长15.6%;第三产业增加值4072.80亿元,增长14.1%。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29∶39.95∶57.76。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3.1%和56.1%。
2008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215.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7.72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96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4849.14亿元,增长13.6%。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04∶38.94∶59.02。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3%、35.1%和64.6%。
还有这个是关于中国三大产业结构的分析。。不知道希望对你有帮助吧。。呵呵
希望采纳
④ 为什么服务业要增加比重这里的服务业具体范围是美国服务业比重70%我们才43%说明了什么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阶段。在社会转型升级进程中,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上升,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增长点。因此,深刻认识服务业的发展规律、状况、特点,分析服务业发展优势,把握服务业发展方向,对于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产业与服务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
服务业是指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各行业,即国际通行的产业划分标准的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市场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服务业按服务对象一般可分类为:一是生产性服务业,指交通运输、批发、信息传输、金融、租赁和商务服务、科研等,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和技术知识含量;二是生活(消费)性服务业,指零售、住餐、房地产、文体娱乐、居民服务等,属劳动密集型与居民生活相关;三是公益性服务业,主要是卫生、教育、水利和公共管理组织等。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现代服务业是指在工业化较发达阶段产生的,主要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而发展起来的服务部门。它有别于商贸、住宿、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以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研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及居民社区服务业等为代表。
“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在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中,200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要改造和提高传统服务业,又要发展旅游、信息、会计、咨询、法律服务等新兴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内涵
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质上来自于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社会分工的专业化等需求。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等特点。现代服务业既包括新兴服务业,也包括对传统服务业的技术改造和升级,其本质是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
服务业发展的一般规律
根据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和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产业结构的演变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产活动以单一的农业为主的阶段,农业劳动力在就业总数中占绝对优势;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第二产业大规模发展,工业实现的收入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第三阶段是后工业化阶段,其标志是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最终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对照工业化阶段规律,服务业结构演变同样具有规律性。一般来讲,在初级产品生产阶段,以发展住宿、餐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等传统生活性服务业为主;在工业化社会,与商品生产有关的生产性服务迅速发展,其中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开始出现,广告、咨询等中介服务业、房地产、旅游、娱乐等服务业发展较快,生产和生活服务业互动发展。在后工业化社会,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业等进一步发展,科研、信息、教育等现代知识型服务业崛起为主流业态,而且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时代特征
新服务领域——适应现代城市和现代产业的发展需求,突破了消费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新的生产性服务业、智力(知识)型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的新领域。
新服务模式——现代服务业是通过服务功能换代和服务模式创新而产生新的服务业态。
高文化品位和高技术含量;高增值服务;高素质、高智力的人力资源结构;高感情体验、高精神享受的消费服务质量。
现代服务业初步发展于工业革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
关于现代服务业,使用较多的一种定义是:“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服务业。”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我国“现代服务业”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上。2007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⑤ 服务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重
希望下面的资料对你的问题能起到作用
中国服务贸易领域目前的近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的年增长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也高于国内服务业的增长速度,对推动国内服务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
《WTO2001年年度报告》,中国占世界服务贸易份额1990年为0.73%,2000年则为2.1%。与此同时,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的领域也逐步扩大,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养等服务进出口随之迅速发展。通过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着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1.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一国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用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以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来衡量。中国1998年的水平为32.1%,不仅远远落后于经济发达国家60%~80%的平均水平,而且也低于发展中国家45%~55%的比重水平。中国1998年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比重为26.7%,低于发达国家的55%~75%和发展中国家的30%~55%。199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14位,占世界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2.0%,而同期中国商品贸易出口额在全球名列第9位,占世界商品贸易总额的3.5%;而且中国的服务贸易近年来一直都处于逆差状态,并且呈不断扩大的趋势。
2.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较低,出口结构不合理。目前,中国服务贸易额仅占世界服务贸易额的3%,居世界排名20位之后,服务贸易亦处于逆差地位。2000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中,国际旅游收入162.3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53%,国际运输收入36.7亿美元,占12%,两项合占65%。可见,运输、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的支柱,中国服务贸易还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部门和资源禀赋优势部门等传统服务业上,而在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金融、保险、咨询等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服务行业,中国还是一个薄弱环节,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3.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近年来,中国先后颁布了《海商法》、《商业银行法》、《保险法》、《广告法》等一批涉及服务贸易领域的重要法律法规。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立法未成体系,不少领域还是空白,即使已颁布的一些有关服务贸易的法律法规,也比较抽象,缺乏可操作性,一些规定与国际经贸规则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4.服务贸易管理落后。目前,中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管理和协调主要由中央相关部委负责,但对应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要求,这种管理体制是存在许多缺陷的,如中央和地方在服务业国际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的差别性,服务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行业垄断等。此外,中国对服务业的定义、统计范畴,以及划分标准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及国际惯例不一致,所有这些,都是阻碍中国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
⑥ 请问想在金融行业取得成功,专业知识占多少比重
你从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有多少是科班出生,就能想得到,其实真的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知识。我有同学在银行和证券公司上班的,因为我现在在读研就问他们,我现在应该学哪些知识以应对在这些行业工作的需求,他们讲“什么都不需要”,当然这种回答一定上也是建立在对我本身知识积累的信任上,但是更重要说明金融不似工科那般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如今在国内广泛使用的金融工具,例如,股指期货。都是老美开发的,所以在国内搞金融产品开发的真的很少。现在我比较明白金融行业作为比较高端的第三产业,但他依然是服务业,所以需要你有很好的推销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特别是证券、保险行业。总之需要的是综合素质。除却这些人脉当然是很重要的了,尤其是这个行业,有次听我同学讲,我们当地有个银行招人,如果你能拉来1200万存款,那你可以直接进。很多大银行招人也是非常看重这一点的,所以你自己掂量了!有些东西虽只是门槛不太重要,但如何跨过这个门槛确实至关重要的。推荐你看看《当幸福来敲门》吧
⑦ 发达国家为什么工业成分占GDP的比重越来越小了而服务业金融业的比重占GDP总额的比
发达国家技术落后 较大依赖于资源 所以工也比重大
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发达 已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了大部分工业 利用当地资源人力污染当地实现利润 而本土则大力发展利润更高的科技 而且污染小 然后出口 当然也不全转移 关系国家命脉 主打产业还是要保留的 比如军工汽车能源什么的
所以你看到的经济发达的国家比重大是旅游科技电子软件金融等高端一些的产业 虽然人家也有工业农业但先进程度管理运作方式能耗等和咱大不一样
⑧ 服务业在世界主要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的主要产业是服务业;而中国的主要产业是制造业。中国第一、第二产业比重大,第三产业比重小,且中国高新技术少,美国第三产业比重大,与中国相反,且高新技术多。
美国: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重心开始转向服务业,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总趋势,形成了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三、二、一”经济结构。也就是说,产业结构排序为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现在判断世界上某一国家经济发达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其服务产业占GDP的比重。
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60%以上。美国的以金融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达到80%以上,而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只占GDP总值的1%,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占GDP总值的20%左右。现代服务业占据产业链的最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巨大的整合功能。美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达到70%以上,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占GDP总值的80%。
中国: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11%;第二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9%;第三产业增加值约占GDP总值的40%,与美国服务业所占比例相差一半,比印度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低20%。
中国服务业就业人口只占就业总人数的30%,居民社会消费总额只占GDP总值的35%。而且中国第二产业中房地产行业的产值就已经达到10%,其它大部分工业产值来自轻纺工业以及污染严重的采矿业、钢铁业、水泥业、化学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不到10%。
⑨ 金融行业 服务行业,区别是
金融行业跟人服务行业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服务行业可以说是像餐厅服务员这种,而金融行业可能说是像会计以及证券分析师这种
⑩ 在世界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哪个占的比例更大啊
制造业 服务业 金融业 依次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