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 » 存款类金融机构运作特点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存款类金融机构运作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6-08 23:00:45

Ⅰ 存款类金融机构与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区别,详细点,谢谢

就是是否能吸收存款的区别,业务范围不同而已,都是带牌照。

Ⅱ 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区别特征是

(1) 不同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为工商企业、公众及政府提供金融服务。而中央银行只向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创造基础货币,并承担制定货币政策,调控经济运行,监管金融机构的职责。
(2) 不同于其他金融机构。商业银行能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并吸收活期存款;其他金融机构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只能提供某一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金融服务。
商业银行有以下职能:
(一)信用中介。信用中介是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一方面,商业银行通过受信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银行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通过授信业务,把资金投向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成为银行资金运用。
(二)支付中介。商业银行作为货币经营机构,具有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职能。
(三)信用创造。信用创造职能是建立在信用中介职能和支付中介职能的基础之上的。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商业银行运用所吸收的活期存款进行贷款或投资,通过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过程,形成存款货币的成倍扩张或收缩。
(四)金融服务。金融服务是商业银行利用其在国民经济活动中特殊地位,及其在提供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过程中所获取的大量信息,凭借这些优势,运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手段和工具,为客户提供的其它服务。

东盟七国指:菲律宾、缅甸、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老挝、越南
加三,三国指的是中国,日本,南韩

Ⅲ 为什么货币银行学特别注重对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研究

1、货币供给量是宏观经济学中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之一。其中狭义货币供应量(M1)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加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活期存款,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指M1加上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定期存款,我们平时所说的货币供应量即指M2。M1反映着经济中的现实购买力;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若M1增速较快,则消费和终端市场活跃;若M2增速较快,则投资和中间市场活跃。M2过高而M1过低,表明投资过热、需求不旺,有危机风险;M1过高M2过低,表明需求强劲、投资不足,有涨价风险。中央银行和各商业银行可以据此制定和判断货币政策。因此准确判断经济中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非常重要。
2、从以上我们可知,无论是狭义货币供应量还是广义货币供应量都与存款类金融机构密切相关。研究这类机构有助于准确预测经济的狭义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从而有效地监测经济,并适时地作出调控措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

Ⅳ 存款类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哪些职能

支付中介职能。
信用中介职能。
信用创造职能。
金融服务职能。

Ⅳ 什么是非存款类金融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包括。

非存款类金融机构是指不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金融机构。非存款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和存款性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不一样,主要是通过发行证券或以契约性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一般包括:投资类金融机构(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障类金融机构(各类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基金)、其他非存款类金融机构(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担保公司、资信评估机构以及金融信息咨询机构等)。

Ⅵ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特点

⑴有政府的财力支持和信用保证。⑵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⑶具有特殊的融资机制。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机制既不同于商业性金融机构,也不同于政府财政。它的资金来源除了国拔资本外,主要通过发行债券、借款和吸收长期性存款获得,是高成本负债,而它的资金运用则主要是长期低息贷款,通常都是商业性金融机构所不愿或无法经营的,这样的负债和资产结构安排是通过由国家进行利息补贴、承担部分不良债权或相关风险等来实现的。但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融资又明显不同于财政,它的基本运作方式是信贷,通常情况下要保证资金的安全运营和金融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因此,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要求前提下,行使自主的信贷决策权,独立地进行贷款项目可行性评价和贷款审批,以保证贷款的安全和取得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以及相应的直接经济效益。⑷具有特定的业务领域,政策性金融机构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进行市场竞争,它的服务领域或服务对象一般都不适于商业性金融机构,而是那些受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重点或优先保护,需要以巨额、长期和低息贷款支持的项目或企业。

Ⅶ 在一国金融机构中,为什么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作用十分重要

存款性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存款形式向公众举债而获得其资金来源,如商业银行、储蓄贷款协会、合作储蓄银行和信用合作社等。

非存款性金融机构则不得吸收公众的储蓄存款,如保险公司、信托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以及各类证券公司、财务公司等。正是因为存款保险制度鲜有人知,使得一旦有银行高管犯罪、经营问题产生,部分地区就有储户挤兑现象发生。所以张贴存款保险标识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7)存款类金融机构运作特点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存款保险实行限额赔付,最高偿付限额为人民币五十万元。也就是说,同一存款人在同一投保机构,存款在五十万(元)以内实行全额偿付。但是这里经常有人会误解,是不是超过五十万的存款就没有安全保障。

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五十万以上的存款并不是没有安全保障,而是它不是由存款保险直接来进行偿付。一旦相应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可以通过一些市场化的手段,比如说运用存款保险基金,让健康的银行来收购出现问题的银行,将问题银行的存款转移到健康的银行,这样使存款人的权益得到更加充分的保护。

Ⅷ 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存款类金融机构管理一般原则
1安全性原则:存款类金融机构在经营活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清偿力经得起重大风险和损失能随时应付客户提存使客户对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坚定的信任。
2流动性原则:存款类金融机构保持随时可以以适当的价格取得可用资金的能力以便随时应付客户提存及支付的需要。
3效益性原则: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追求利润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