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融企业不良贷款的会计核算怎么处理
你好,
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
解析:
其实楼上同志的意思是对的,但是他没有深入给你解释,导致你还是无法理解,虽然回答了,等于没有回答!
贷款的减值的计提与转回的问题与应收款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处理原理是一样的,下面我就给你做出详细的解释!
金融机构发放一笔贷款时:
借:贷款-本金
贷:吸收存款
在“贷款-本金”科目中反映的贷款是表示为一种正常预期的贷款,也就表示是一笔良性贷款,非恶性的贷款。
那么当这笔贷款发生减值时,金融机构就会计提该笔贷款的损失准备了: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这一科目就相当于应收账款减值中的坏账准备)
那么此时后,这笔贷款就会被金融机构认为是一种非正常的贷款了,就是认定为一种非良性的贷款了,为了将该笔贷款区分与其他良性贷款,便于管理与追收,必须要将这笔贷款“换个地”,将其从“贷款-本金”中换到“贷款-已减值”中,表示为一种不良贷款,以便于后期的管理,故有:
借:贷款-已减值
贷:贷款-本金
这笔处理表示为,正常的良性贷款减少了,即贷方记入正常的“贷款--本金”,以表示其减少,转换成为一笔不良贷款的增加,即为借方记入“贷款-已减值”,这样就会方便管理这些不良贷款,同时就是对这些相应的客户降低了信用等级之用。
那么当其最终收回了这笔不良贷款时:
不仅要以贷款收回,冲减当初计提的损失准备,同时还得通过科目中的转换来恢复原来客户的信用等级,再从不良信用户中消除掉。
那么,这个流程又是如下的:
由于当时确认为收不回来了,注销时,全额确认了损失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金额确认)
贷: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注销:
借: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贷:贷款-已减值(全额)
到此时,如果这笔款项再收不回来,就不会再有处理了,全部终结了。
但是到后来,这笔款项又收回来了,那必须得给人家恢复信用度。
按原注销时相反的处理还原回来:
借:贷款-已减值(全额)
贷:贷款损失准备(全额)
然后再以实际收回的部分,正常做收回结转处理:
借:吸收存款等
贷款损失准备
贷:贷款——已减值
资产减值损失(差额)
如果还有疑问,可通过“hi”继续向提问!!!
㈡ 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有哪些
1、推行信贷资产质量分类
1998年4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宣布,将在全国开展金融资产清理,并在此基础上按国际通行办法对信贷资产逐渐推行五级分类和考核办法。很久以来,我国银行的贷款质量笼统地划分为正常贷款和不良贷款,这种划分,不能及进、准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变化对贷款风险的影响,新推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办法,按实际风险程度,将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种,除能及时、准确地反映金融企业的真实资产外,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商业银行可主动防范贷款风险。
2、财政适量注入资金
1998年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财政部决定发行2700亿元特种国债,所筹集的资本金补拨我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资本金。可以说,这次发行的2700亿元特种国债补拨商业银行资本金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将达到《商业银行法》和“巴塞尔协议”规定8%的要求,同时也使他们争取到了改革机制、完善管理的时间。
3、建立呆账准备与核销制度
从今年开始在全国正式实行的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可以更准确地反映资产质量,而根据银行资产的等级分类可以按不同的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正常资产0.5%,关注资产5%,次级资产20%,可疑资产50%,损失资产100%。1993年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实行以来,呆帐准备核销制度远远不能满足核销呆帐的要求,所以放宽核销条件,给予银行呆帐核销的主动权,特别是对事实呆帐认定责任后及时进行核销。
、成立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1998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绕开“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限制,先后成立了信达、东方、长城、华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专门接收并处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996年以前形成的不良贷款(一逾两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具有政策允许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发行由财政部担保的资产管理公司债券筹集资金,也可以通过向国内外商业借款和向金融机构借款筹集资金,还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贷款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范围横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等领域,体现了国家在金融证券等领域实行严格分业管理的今天,赋予资产管理公司“特殊法律地位和专业优势”,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不良资产的处置变现目标。
㈢ 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以下哪些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也就是说,银行发放的贷款不能按预先约定的期限、利率收回本金和利息。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包括逾期贷款(贷款到期限未还的贷款)、呆滞贷款(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和呆账贷款(需要核销的收不回的贷款)三种情况。其他还包括房地产等不动产组合
㈣ 有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良资产进行管理、投资和处置的公司吗
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可收购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和处置因收购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最大限度保全资产、减少损失为主要经营目标。在管理和处置资产时,可以从事追偿债务、资产租赁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重组等活动。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应当按照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管理和处置资产,在转让资产时,主要采取招标、拍卖、竞价等方式。
㈤ 拖欠金融机构贷款怎么处理
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难以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指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贷款及其利息。不良资产从其产生原因分类主要包括各类表内不良信贷资产本金(含贴现)及其欠息(含应收利息、催收利息及挂帐利息);表外信贷资产(含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业务、信用证等)垫款及其垫款利息(含应收、催收利息)等。
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贷款这一资产项目,因此本文所指的金融机构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金融不良资产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贷款质量分类管理是衡量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不良贷款是不良资产的主要表现形式。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从2002年起,改变原先的贷款四级分类法,在全国各类银行全面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商业银行贷款按其风险大小分为五级,即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其中后三类是不良贷款。按照该规定第四条:“五类贷款的定义分别为: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如不良资产比例占比高,收息率就低,金融机构的利润就会下降;不良资产比例占比高,风险资产占比就高,就会相对降低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率,减低金融机构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不良资产比例占比高,会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稳定的巨大隐患;严重影响着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危及我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㈥ 清收不良贷款的措施有哪些 如何解决
国家对不良贷款予以清收,具体措施如下:
一、不良贷款清收概念
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全口径不良贷款,重点是四级分类的 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实行五 级分类后的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及其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时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这一老大难问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结构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更影响到金融部门效益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面对困难和问题。
二、清收措施
1、实行责任清收
严格落实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按照“新陈划段,落实责任。锁定基数,动态监控”的管理原则,对五级分类存量不良贷款实行新老划段管理:2004年6月1日之前形成的不良贷款,要采取积极措施清收和处理,确保绝对额下降;2004年6月1日(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后形成的不良贷款,责任人要全额包赔,否则下岗、停薪、限期收回,确保不出现人为因素形成的不良贷款。对已落实责任、限期收回的要兑现处罚措施,坚决不能一拖再拖、姑息迁就,该停薪的停薪、该包赔的包赔、该下岗的下岗、该法办的法办。
2、实行协调清收
对政府机关财政贷款、受政府干涉、村社集体承贷、企事业贷款等多年形成的不良贷款,各社要及时与当地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协调,通过财政拨补、政府及村社的财产进行抵债等方式,协调清收。
3、实行依法清收
对于有偿还能力但拒不还款的赖债户、非信益企业和个人,要依法维权,运用法律手段清收不良贷款。
4、实行招标清收
可采取向社会招标的办法清收不良贷款。
5、实行启动清收
要探索启动清收的办法,把清收不良贷款工作与提高支农服务水平结合起来,积极帮困扶贫,激活农户不良贷款。
6、实行处置清收
对表内外抵债资产,在妥善保管的前提下,采取转让、重组和租赁等方式积极、及早处置变现。
㈦ 1、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运用以下哪些手段,加快处置不良资产。( )(20 分) A 重组 B 追偿 C 核销
不良资产的处置方法:
1、资产重组法。
主要包括债权重组、债务重组、股权重组、资产置换重组、资产入股重组等单项重组及企业整体整合重组。这是提升“包”的处置价值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投资者收购“包”以后,重点对已办理过合法有效的《以资抵债协议》或法院下达以物抵债为内容的《民事裁定书》的物权(股权),通过调查分析论证,认为符合资产重组条件的,则大胆进行资产重组。 整体整合重组。
这里主要介绍资产置换重组和债权重组。 资产置换重组,这里可以指投资人在同一企业内与债务人协商进行债权、股权、资产之间的置换,也可以指投资人同时拥有甲企业和乙企业的债权,策划对甲企业与乙企业之间的资产进行置换。
2、债权转股权。
投资人取得了债权,而债务人或担保人缺乏现金流支付,只要债务人或担保人属朝阳产业,企业又处在成长期,而一时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可以考虑与企业协商,采取债权转股权的方式,使投资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入主债务企业成为股东。
这样做既加快实现了资本的扩大,并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壮大,又使不良资产债权价值得到很好的提升。这也是作为战略投资者实现参股控股企业的重要手段之一。
3、延时处置法。
对于目前所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一般的土地、房产等物权抵债项目,不妨先了解一下政府的城市(集镇)发展规划,对预计有较大增值潜力的,可以实施先租赁后处置的策略;对权证不齐的抵债房地产,先办妥相关权证。
对原集体土地、划拨土地,需要缴纳的规费、出让金要进行测算,对地价的升值几何做到心中有数。并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转让或开发,使处置价值取得应有的回报。 对用房地产抵押的债权,如房地产增值潜力较大,可以先搞好维权工作,使抵押物升值后,再行使诉讼权和追索权,力争使收购的本金、利息和孳生息能全额收回。
㈧ 请问如何理解“清收处置不良贷款”
不良贷款清收是指不良贷款本息以货币资金净收回。不良贷款清收管理包括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保全和以资抵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对象是全口径不良贷款,重点是四级分类的 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实行五 级分类后的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及其表内外应收未收利息。时下金融机构不良贷款清收这一老大难问题。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不仅直接关系到金融结构信贷资产质量的高低,更影响到金融部门效益的提高和整体的发展,面对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