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金融市场是一个理性市场还是一个非理性市场
市场是含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性的
这个市场不能用理性还是非理性来评论
其实根本问题应该是
金融市场的投资者是理性的还是盲目的还是跟风的?这才是关键
人引导市场走向 市场决定投资方向
『贰』 如何能够有效减少非理性行为对金融泡沫产生和推动的影响
行为金融学(behavioral finance,BF)是金融学、心理学、行为学、社会学等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学科,力图揭示金融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决策规律。
行为金融理论认为,证券的市场价格并不只由证券内在价值所决定,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主体行为的影
『叁』 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和表现以及这种行为对市场稳定运行的影响
影响如下:
1、过度交易,在没有任何消息的情况之下,投资者是更加倾向于选择维持现状,市场交易量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上。
然而,投资者由于过度自信,认为自己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可以确保给他们带来高回报率的信息,并且坚信自己能够通过交易获得高于平均回报率的汇报,导致过度交易。
2、处置效应,“持亏卖盈”,即投资者倾向于推迟出售处于亏损状态的股票同时过早卖掉处于盈利状态的股票。投资者更愿意在盈利时卖出他们所持有的资产,而不愿意卖出那些比他们购买时资产价格地的资产;投资者总是过长时间地持有那些持续下跌的资产,而过快地销售了那些正在上涨的股票。
(3)公司金融活动中的非理性行为扩展阅读
非理性特质:
即使有些人是非理性的,由于这种非理性是非系统性的,因而这种非理性会互相抵消,从而在总体上依然是理性的。
如果这种非理性不能完全彼此抵消,套利也会淘汰掉这些非理性的投资者,从而使市场恢复到均衡状态,在总体上依然是理性的。然而,行为金融学发现人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行为并非是完全理性的,会由于过度自信、可得性、损失规避、贪婪等因素从而出现投资偏差或者反常。
即使有些投资者是非理性的,他们随机的交易也能消除彼此对价格的影响 效率市场假说有许多假设条件,理性的投资者只是其中一个而已。即使市场上存在着一些非理性的投资者,他们随机的交易也能消除彼此对价格的影响。市场价格在市场交易量增多的情况下依然是有效率的。
『肆』 如何克服非理性行为
【摘要】非理性因素产生的原因和非理性行为的危害,提出了多个途径的解决方法。
所谓非理性因素,是指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出现的非逻辑的心理活动形式,也就是理性之外的心理因素。由于非理性因素缺少理性的严谨、规范,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自发性,虽然不是绝大部分时间,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多时候,我们内在的非理性往往能够冲破理性的约束和禁锢,大摇大摆地走出来支配、左右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因而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下,人们往往会犯一些不该犯的错误。特别是在经营决策过程中,失去理性约束的非理性行为是很危险的。所以,现实中规范非理性行为非常重要。
1.2 常见的几种非理性行为。
过于兴奋(自信)。这种状态的出现往往是在盼望的目的达到后或出现了意外的惊喜。人在过于兴奋(自信)的状态下容易头脑发热,没有充分估计目前与将来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轻率的做出决策。这样的例子比较多,比如在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大跃进运动,全国人民热情高涨、头脑发热,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提出了超英赶美等不合实际的政策、口号,结果造成劳民伤财,欲速则不达,国民经济不仅没有快速增长,而且大幅度滑坡,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都出现了困难。中信泰富前董事长荣智健改革开放初期,只身来到香港,从600万港币起家,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通过一次一次的蛇吞象的收购兼并,缔造了中信泰富庞大的商业帝国,荣智健也多次登上胡润中国首富。但他被一时的奢华冲昏了头,丧失了一名管理者应有的理性,大肆进行金融投机,豪赌澳元外汇,最终让荣家30年的成果几乎化为乌有。
愤怒是最常见,也最难缠的工作情绪。一些人在发怒时不吐不快,恶语伤人。如果遇到和自己脾气一样暴躁的上司、同事和下属,往往针锋相对、恶语相向,造成局面紧张,不仅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而且后果很严重,负面影响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很难消除。
恐惧。是在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中,个人或群体深刻感受到的一种强烈而压抑的情感状态。其表现为:神经高度紧张,内心充满害怕,注意力无法集中,脑子里一片空白,做事时缩手缩脚。恐惧心理的产生与过去的心理感受和亲身体验有关。俗话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恐惧心理还与人的性格有关。一般从小就害羞、胆量小,长大以后也不善交际,孤独、内向的人,易产生恐惧感。
2 2.1 客观的看待自己,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现实生活是极其复杂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对自己有所要求。但是这种要求应该建立在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人们所以感到工作、生活受到挫折,往往是因为自我目标难以实现,所以,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目标,客观地评价事情、评价自己,得意黯然,失意泰然,在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同时,拥有一颗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平常心,才能使自己心情舒畅。另一方面,每个人又都有各自的性情、品格和所长所短,别人不会都迎合你的意思,就像你自己也未必符合别人的要求一样。对别人的要求越高,自己的不满情绪会越大。所以,既不要苛求自己,也不要苛求别人。 每到兴奋、悲伤、愤怒、恐惧的时候都要扪心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后果,这样做把问题考虑全面了吗。相信通过自我的审视,首先就会排除一些非理性行为的影响, 2.2 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通过对心理学和行为学的学习,克服心理障碍、开阔胸襟、扩大认知视野,把眼光放长远,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当一段时间过去后,就会发觉根本不值得为那些事动怒、沮丧、悲伤、恐惧以及令生活带来混乱。
2.3 可以尝试通过转移注意力来避免非理性行为的发生。当与人发生争吵时,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上网或看电视;当悲伤、忧愁情绪发生时,先避开某种对象,不去想或做平常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消忧解愁;在余怒未消时,可以通过运动、娱乐、散步等活动,使紧张情绪松弛下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可使情绪理到缓解。例如,司马迁惨受宫刑而著“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邓小平同志在文革时期忍受住许多不白之冤,坚强的挺了过来,才有了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们应该自我调节心态,多接触令人愉快、使人欢笑的事物。避免和忘却一些不愉快的事。
2.4 人们面对困境、情绪懊丧时,不防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这能使人的心理和情绪发生良性变化,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使人战胜沮丧,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从前,有个老太太整天愁眉苦脸:天不下雨,她就挂念卖雨伞的大儿子没生意做;天下雨了,她又忧心开染房的二儿子不能晒布。后来,有个邻居对她说:“你怎么就不反过想想呢?如果下雨了,大儿子的生意一定好;如果不下雨,二儿子就可晒布。”老太太一听恍然大悟,从此不再愁眉不展。这个故事就是反向心理的极好诠释。
2.5 准备一条冷毛巾,在情绪不稳定时及时擦脸,以帮助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找一位乐观的朋友或同事倾诉,发泄一下情绪。倾诉应是文明、高雅、富有人情味的交流。有人说:“一份快乐由两个人分享会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由两个人分担就只有半份痛苦。”如果把自己的烦恼、悲伤、恐惧埋藏在心底里,只会加剧自己的苦恼,而如果把心中的烦恼、恐惧、悲伤等等,向你的亲朋好友倾诉出来,即使他们无法替你解决,但是得到朋友的同情或安慰,你的烦恼似乎就会减轻很多,这时你的心情就会感到舒畅。
2.6 喝一杯酸梅汤或果汁醋,疏通肝气。读你最崇拜人的格言,并认真思考,有镇定的作用。多赞美及鼓励自己,不要遇到挫折就苛责自己。做到晚上十点前睡觉,早上六点起床。多看喜剧片,开怀大笑一番。自己动手做东西,会使你更满足,更快乐,如可以烹饪或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不要总是抱怨麻烦事情落在自己头上,而是要想老天让我与日俱增经验和智慧,生活因此更丰富。
『伍』 如何有效减少非理性行为对金融泡沫的产生和推动的影响
些西方国家的经济和金融学家认为,正因为这几年各国的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尤其是高技术股的暴跌,促使大量资金从股市中流出,转而投向了房地产,使得房地产市场必然火爆起来。
有的经济金融专家提出住房市场已像股市一样陷入了“非理性繁荣”。因为
『陆』 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有哪些
在生活中的众多细节里,由于我们本身不够理性,从而做出了一些非理性的决策和行为。列举的例子的确与我们的生活实际相符。
1、相对论的真相——我们为什么会攀比和比较。相对论引出的逻辑为:为了促进决策,我们需要引入参照物进行比较,于是形成了我们的惯性比较甚至攀比;因为比较和攀比,我们会产生不满足感。为了打破这样的相对论怪圈,我们要做什么呢?——知足常乐。
2、关于任意的一致性——锚定的作用。在未对事物形成自有的判断时,我们对它的判定是随机而任意的,这种对事物的判断我们称之为锚定;然而一次任意的锚定会产生持续效应,它不一定反应我们对这个事物的真实需求和真正偏好,但我们仍倾向于保持它,如我们对价格的记忆与过去保持一致的欲望。
3、免费的代价——常常让我们忘记自己的真实需求。免费的东西让人感觉良好,但如果这个免费让我们陷入与另一种商品的挣扎中时,往往会引导我们做出不明智的决定。
4、社会的成本——金钱往往是最贵的激励方式。我们生存在两个不同规范的环境,一个是社会规范,一个是市场规范。很好区分的,凡是提及金钱的都被我们纳入到市场规范中,只有当我们所做的无关金钱时才可用社会规范来看待。社会规范成本低,但是只要又一次违反社会规范原则,就很容易回到市场规范。
5、性兴奋的影响——在冷静与激情两种不同状态下对同一件事情的决策是大相径庭的。
6、如何克服拖沓——要有明确的限制和目标,能够把任务分解为容易执行的事项。
7、所有权依恋症——我们会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产生依恋,而且我们总是集中力量于会失去什么,我们有一种对损失的惧怕。并且我们还假定别人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我们一样。解决症状的方法可以采用“非拥有心态”。
8、多种选择的困境——你能否放弃选择的余地。选择权是我们活着感受到的人生基本权利,人们是不愿意放弃的,但过多的选择让我们无法抉择,那么这时候应该果断关上一些该关的门,并且考虑延迟决定的后果。
9、预期的效应——我们选择都不是体验,而是预期。成见会影响预期,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未被影响的第三方。
10、价格效应——我们为什么喜欢买贵的东西。其实我们都活在自我催眠中,贵的东西有一种暗示的力量——高价意味着质量更优。
11、关于诚实——人只有在对它们有用的情况下才会诚实。在与非货币打交道时,人们会比较难以意识到诚实的必要性。
其实很多非理性经过理性分析后都能够克服的,这些都是可预测的非理性。所以不是行为非理性,而是我们自身不够很理性。
『柒』 哪些常见的非理性行为可能导致基金投资失败
联合智评提醒您:在投资实践过程中,以下常见的非理性投资行为可能导致基金投资失败:
(1)不自觉的追涨杀跌
“听说老王最近买基金赚了一大笔”、“2018年股票市场表现太差,10月份都跌到2500点了,我是不是应该把股票基金都卖掉?”……类似的声音总是不绝于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投资者容易在权益产品投资过程中追涨杀跌,看到其他人买基金赚了钱,自己也想投资股票基金,而且往往是追着市场买,市场涨得越多,仓位加得越高;市场跌的时候也一样,越是到市场低位的时候越是争先恐后地恐慌性卖出。这种持续在投资过程中追涨杀跌的做法,往往导致亏损越来越多,本金越来越少的结果。
(2)完全依据过往业绩表现来做决策
诚然,基金的过往历史业绩,特别是主动管理的产品,是可以比较好地反映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的,也是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一个值得参考的重要依据。但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对未来投资能力的承诺,特别是短期业绩,往往可能还会对决策造成误导。这是因为市场和行业通常存在周期性波动的特征,过去一段时间很好,未来可能存在调整的风险;过去一段时间不好,未来也存在反转的可能。
(3)缺乏风险意识
从过去20年历史来看,基金作为一种大众化理财工具,只要运用得当,是可以在中长期给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投资回报的。相较于直接投资股票而言,基金作为一种组合投资工具,风险相对较低;但是基金,特别是偏股基金,也存在一定风险。市场有波动,基金有风险,大家不能只看到投资的潜在收益,同时也要牢记:收益与风险并存!
(4)缺乏长期持有的意识
投资时点确实很重要,但是比入市时点更重要的是长期持有。用短线交易思维来做基金投资是非常危险的,这不仅是因为短线择时本身非常困难,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基金本身的申赎成本较高,频繁的交易不仅犯错概率较高,也会产生非常高的交易成本,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产品选择不当
没有一个产品可以满足所有的投资者需求。不同类型的产品具备不同的风险和收益特征,投资者需要依据自身情况理性选择基金类别。就像一个低风险投资者不适合配置过多的高风险股票基金一样,一个风险偏好水平很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同时对预期收益要求也较高的投资者,也不适合将过多的资产配置在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基金上。即便是同一类产品,不同的基金也会有自身的风格和特点,投资者在具体决策过程中,有必要清楚地知道自己所选择的产品的风险等级、产品类别、投资方向和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等信息。
『捌』 股市投资中,有哪些非理性行为
盲目跟风就是非理性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