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市场 »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
扩展阅读
股票投资经济学 2021-06-17 16:24:20

农村金融机构监管

发布时间: 2021-06-01 10:30:07

❶ 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最新的准入政策是什么如何开办农村金融机构(具体步骤),例如村级信贷机构

第二部分:了解最近出台的农村金融新政策

中国银监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为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于2006年12月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

❷ 为什么要对农村金融进行监管

(1)金融市场的垄断性与金融机构自由竞争相矛盾。

由于金融部门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金融机构的自由竞争会发展成为高度的集中垄断,而垄断容易导致融资的高成本和服务质量的低下,这会降低资金的配置效率,并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从而造成社会福利的净损失以及政治上的不利影响,所以应该通过监管消除垄断。但禁止垄断并不是鼓励自由竞争。由于金融机构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它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和特性决定其不完全适应自由竞争原则。

(2)金融体系中银行破产具有负外部性效应。

金融风险有传染性,若公众发现某家银行的流动性出现困难,就可能纷纷从该银行提出存款,由于信息不对称,公众往往不能区分哪家是好银行,哪家是坏银行,从而极易引发挤兑。再加上金融部门是负债经营,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存款,如果银行倒闭的话会使广大的客户(存款人)蒙受巨大损失。这些无法通过市场交换来加以解决,需要政府监管参与进来对之加以控制。

(3)金融体系具有公共产品特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金融体系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现代经济的所有参与者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金融体系所带来的信心与便利,即金融体系具有某种非排他性,而任何人在享受这一好处时,并不妨碍别人获得同样的好处,即金融体系具有某种非竞争性。正是金融体系的这一性质,才需要政府出面,确保健全、稳定而又有效率的金融体系的供给。

(4)金融体系运营中信息不对称容易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不对称”指信息在交易各方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交易的一方拥有有关交易的信息,而另一方则没有,从而影响了其准确决策的做出。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双方都面临同样的信息,但若他们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也会影响信息劣势一方准确决策的做出。在交易发生之前,信息不对称将引发“逆向选择”问题,在交易发生之后,则会引发“道德风险”问题。如贷款人往往比银行更清楚自身的状况,若银行不能准确把握每个贷款对象的资信和赢利水平,他们将会认为借款人的信用比较低,从而发放高利率的贷款,这样会导致那些信用比较高的人因为利率水平高而退出贷款市场,剩下的都是那些信用等级比较低的借款人。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随着贷款成为不良资产风险的可能性增大,即使市场存在风险较低的贷款机会,银行也往往不会发放任何贷款。

❸ 农村金融机构为何被银监会罚的最多

据报道,截止7月份,银监会公布的银监系统罚单达到225张,涉及信贷业务、票据的罚单最多,占到约七成,农村金融机构被罚最多。

专家表示,只能通过加强监管协调、提高监管能力、严格监管要求等方面,引导金融机构有效提高自身业务风险治理能力、加强审慎合规经营意识,从而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希望农村的银行机构相关的专业知识可以得到提升。

❹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基本监管指标有哪些

以前听说过,但是不记得了。不过你可以参考《巴塞尔协议3》的规定。它是世界通行的管理标准。
另外可以留意银监会、财政部的文件。

❺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的解读

2014年3月13日,银监会在总结实施经验、开展审慎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发布主席令修订完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行政许可条件、标准和程序,释放机构经营活力,增强金融创新动力。新修订的《办法》共130条,较之前减少了39条,充分体现了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的特点:
一是市场环境更加开放。
为减少行政许可管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做到还权于市场,让权于社会,银监会加快将监管重点从事前审批转向过程监管和事后监督。在落实国务院已公布的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取消了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筹建开业延期、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股票质押贷款业务和部分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等13个审批项目。
二是审批程序更加简化。
对确需保留的审批项目,着力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准入条件,最大限度地缩短行政许可链条,提高行政许可效率。如简化了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组建条件,为各类资本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提供便利;下放部分机构、业务和高管人员审批权限,为申请人提供快捷高效服务。
三是风险底线更加明确。
按照“该放的权坚决放开到位,该管的事必须管住管好”的要求,银监会将加大监管力度,统筹把握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平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如在机构和业务准入条件中,明确了信息科技监管要求,促进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水平;在对外投资条件方面,特别强化了风险识别、监测、分析和控制等要求,严防跨行业风险传染。
四是支农特色更加鲜明。
将支农服务监管要求全面嵌入行政许可,实行准入正向激励,督促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增强“三农”战略定力。如在机构设立及业务许可中,增加对农村金融发展战略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要求,推动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发展;放宽村镇银行在乡镇设立支行的条件,将设立支行的年限要求由开业后2年调整为半年,加快完善农村金融服务网络,提高金融服务均等化水平。

❻ 如何做好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非现场监管工作

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组等。自1951年成立以来,农村信用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在全国已形成庞大的信用合作体系,在中国农村金融体系中居于基础地位。受社会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其发展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为了解决农村信用社在实行合作制时遇到的所有者缺位、规模受限等问题,2003年,我国突破了农村信用社在“合作经济”的范畴,对农村信用社做出了新的界定,提出了农村信用社属于“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的新概念,主要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模式:北京和上海的市级农村商业银行、天津的市级农村合作银行、大多数省份实行的省联社模式。
作为破解农村金融的创新之举,银监会2006年底放宽农村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引入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三类新型组织,并在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试点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农村金融中介数量不足的缺陷。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培育健康、多元化、竞争性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有效提高对农户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特别是在今年以来复杂的经济环境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如何把握好整体走向,求得可持续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

❼ 目前农村的金融机构有哪些

农村金融机构包括银行和非银行机构。银行机构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非银行机构包括农村信用合作社和农业保险公司等。还有一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如村镇银行、资金互助社、资产管理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

❽ 哪些部门监管农村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受人民银行代管。
农村信用合作社(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是指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由社员入股组成、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农村信用社是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其全部资产对农村信用社的债务承担责任,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其财产、合法权益和依法开展的业务活动受国家法律保护。

❾ 银监会2015年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监管工作要点有哪些

银监会的监管措施: 1.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管、重组、撤销和依法宣告破产的监管措施 2.对发生风险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处置的方式主要有接管、重组、撤销和依法宣告破产。 (1)接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接管,是指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