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航工業和洛克希德-馬丁哪個綜合實力更強
洛克希德·馬丁是在營業額上全世界最大的國防工業承包商。目前核心業務是航空、電子、信息技術、航天系統和導彈,主要產品包括美國海軍所有潛射彈道導彈、戰區高空區域防空系統、通信衛星系統、F-16、F-22和F-35(JSF)等戰斗機,U-2間諜偵察機、SR-71「黑鳥」戰略偵察機,C一5系列「銀河」大型軍用運輸機及岸基反潛機P-3系列、C-130系列軍用運輸機、軍用電子系統、飛行訓練輔助設備、火控系統和空中交通管制設備等,占據美國防部每年采購預算1/3的訂貨,控制了40%的世界防務市場,幾乎包攬了美國所有軍用衛星的生產和發射業務,成為世界級軍火「巨頭」。洛·馬2005年度報表尚未公開,但從 2004年355億美元的銷售總額分析。
中航工業系列發展殲擊機、殲擊轟炸機、轟炸機、運輸機、教練機、偵察機、直升機、強擊機、通用飛機、無人機等飛行器,全面研發渦槳、渦軸、渦噴、渦扇等系列發動機和空空、空面、地空導彈,強力塑造殲十、飛豹、梟龍、獵鷹、山鷹等飛機品牌和太行、秦嶺、昆侖等發動機品牌,為中國軍隊提供先進航空武器裝備。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將寓軍於民、軍民融合作為重要發展原則,以新理念、新思路、新舉措大力發展軍民用運輸機產業,研製生產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系列渦槳支線飛機,運-8飛機、運-12飛機,直-9直升機等多種機型,是ARJ21新支線客機的主要研製者和供應商,是大飛機重大專項的主力軍。按照只有合作夥伴、沒有競爭對手的理念,在世界航空工業領域進行廣泛合作與交流,在開展梟龍飛機、K8飛機、EC120直升機、ERJ145渦扇支線客機等國際合作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國際重大航空項目的開發,大力開展航空轉包生產業務;將航空高技術融入汽車、摩托車及其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大力發展燃氣輪機、製冷設備、電子產品、環保設備、新能源設備等機電產品,並提供飛機租賃、通用航空、交通運輸、醫療服務、工程勘察設計、工程承包建設、房地產開發等第三產業服務項目。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是中國科技發展的領軍者之一,擁有由中國航空研究院和33個科研院所組成的高水平科研體系;擁有一大批院士和國家級專家;擁有一批達到亞洲一流或國際領先水平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和重大科研試驗設施;擁有中航網聯通國內所屬成員單位,具備異地協同設計製造能力和現代化信息傳輸能力。下轄近200家子公司(分公司)、有20多家上市公司,員工約40萬人。2008年,中航工業實現營業收入1668億元,凈利潤71億元。
從上述比較各有各的優勢,但從總的方面來說還是洛克-馬丁領先。所以中國要加油!
⑵ 生產梟龍戰機是中國哪個公司
FC-1梟龍戰斗機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斗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巴基斯坦空軍共同出資,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開發,FC-1梟龍戰斗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
⑶ 鷹獅戰斗機和梟龍哪個厲害
光看性能的話,梟龍處於二代半到三代之間,鷹獅是世界上第一款公認的四代...怎麼比
可是咱梟龍物美價廉...有海量出擊的優勢。太便宜了,這玩意大多數都賣給了巴基斯坦(梟龍本來就是兩國合作項目),中國空軍好像沒有列裝。
⑷ 中國的戰斗機都是哪個公司生產的詳細點謝謝
目前各大飛機製造廠都下屬於中航工業集團: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
殲7系列,梟龍,殲十,黑絲帶。
沈陽飛機工業集團
殲8系列,殲11,殲15
西安飛機工業集團
轟6系列,殲轟7(飛豹),運7/新舟系列,大運。
洪都(南昌)航空工業集團
強5系列,教8/教11(K-8),L-15(獵鷹)
貴州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殲教7,教9(山鷹)
陝西飛機工業集團
運8,運9
哈爾濱航空工業集團
運11,運12,水轟5,直9。
⑸ 零號執行者與梟龍哪個厲害
個人感覺零號執行者比較厲害,因為我感覺他申通果斷,能夠出奇制勝,許多小夥伴們都喜歡他。
⑹ F-4戰斗機和梟龍哪個好一點
當然是梟龍好
F-4戰斗機簡介
F-4"鬼怪"(Phantom)是美國原麥克唐納公司(現並入波音公司)為海軍研製的雙座雙發艦隊重型防空戰斗機,後來美國空軍也大量採用。F-4於1956年開始設計,1958年5月第一架原型機試飛,生產型則於1961年10月開始正式交付海軍使用。1963年11月開始進入空軍服役。
F-4是美國第三代戰斗機(此為美俄統一後的五代劃分法)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較好,不但空戰性能好,對地攻擊能力也很強,是美國空、海軍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斗機。參加過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也曾經是美國空軍雷鳥飛行表演隊表演用機。缺點是大迎角機動性能欠佳,高空和超低空性能略差,起降時對跑道要求較高。
美國F-4戰斗機也稱F-4「鬼怪」Phantom是美國原麥克唐納公司現並入波音公司為海軍研製的雙座雙發艦隊重型防空戰斗機後來美國空軍也大量採用。
F-4是美國第二代戰斗機的典型代表各方面的性能都比較好不但空戰性能好對地攻擊能力也很強是美國空、海軍六、七十年代的主力戰斗機參加過越南戰爭和中東戰爭也曾經是美國空軍的「雷鳥」飛行表演隊的表演用機。F-4採用外翼上反、帶犬齒前緣、大根梢比、小展弦比的後掠式低單翼機頭為大型雷達罩垂尾與下反的平尾之間形成120度的夾角。這些經大量風洞試驗選定的特殊外形特徵加上採用了噴氣襟翼等措施使飛機著陸速度低、低速飛行時不易翼尖失速。該機採用兩側進氣的氣動布局採用了帶附面層控制板的側面進氣口發動機為兩台J79-GB-17渦噴發動機單台最大推力為5385千克力加力推力為8120千克力。其主要機載設備包括ANAJB-7全高度轟炸系統ANAPQ-120火控雷達ANASA-32自動火控系統ANASQ-91武器投放系統ANASG-26前置角計算光學瞄準具ANAPR-36、37雷達尋的和警戒系統等。
梟龍戰斗機簡介
梟龍戰斗機(Cheng FC-1/JF-17),原計劃名「超七」,中國對外稱之為FC-1,巴基斯坦稱之為JF-17雷電,是中巴雙方共同投資、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所屬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中國航空技術進出口公司等單位聯合研製,巴基斯坦空軍參與開發的全天候、單發、單座、多用途輕型戰斗機。
梟龍戰斗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由於採用了當代先進的設計和製造技術,FC-1達到第三代戰斗機的綜合作戰效能,能與當今先進戰斗機抗衡,同時具有輕小型、低成本的特點,完全適應現代戰爭要求和國際軍用飛機的市場需求。
梟龍戰斗機(JF-17)是中國首次以整機技術出口方式授權境外生產的機型,已批量裝備巴基斯坦空軍,並多國有意購買。
FC-1梟龍戰斗機具有突出的中低空和高亞音速機動作戰能力,較好的截擊和對地攻擊能力,較大的航程、留空時間和作戰半徑,優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較強的武器掛載能力。該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正常布局和先進的氣動外形,配裝大推力、低油耗的渦扇發動機以及先進的數字式電傳飛控系統、綜合化航空電子和武器系統,能發射中距彈、實現多目標超視距攻擊的能力,具有多種先進的精確導航、戰場態勢感知、目標探測與識別、作戰攻擊以及電子戰等功能。
FC-1戰斗機源於1988年的「超-7」(Super-7)輕型戰斗機計劃。上世紀80年代中期,巴基斯坦空軍深感其主力戰斗機無法適應當時的空戰形勢,急需以現代化戰斗機替代其老舊的幻影3、幻影5,以及中國製造的殲-6、強-5等戰機。巴基斯坦軍方一方面引進美國F-16戰斗機,另一方面積極與中國合作,試圖憑借中方的力量研製一種低檔配置且較為先進的戰斗機。
對於新研戰機,最初巴方定名為「佩刀Ⅱ」方案,中方定名為殲-7CP。當時設想是在殲-7戰斗機的基礎上採取與殲-8Ⅱ戰斗機相同的兩側進氣道、翼根前緣增加了前緣襟翼,換裝發動機的方式研製新戰機。為此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簡稱:成飛)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簽署協議,准備聯合研製"超-7輕型戰斗機"。格魯門公司提出帶邊條翼的40度後掠機翼的改進方案,為改善大迎角性能,格魯門公司將進氣口設計向內傾斜10度,大迎角性能得到大幅改善。然而,由於1989年中美關系惡化,美國政府取消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超-7」戰斗機研製計劃擱淺。
F-4網址http://ke.haosou.com/doc/5574963-5789382.html
梟龍網址http://ke.haosou.com/doc/5408067-5646031.html
⑺ FC-1梟龍戰機與哪個公司的股票有關
跟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股票有關。
FC-1梟龍戰斗機是中國研製的一種全天候、單發、單座、輕型超音速戰斗機,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由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與巴基斯坦空軍共同出資,由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開發,FC-1梟龍戰斗機2002年5月31日完成設計,2003年8月25日首次試飛。
由此可以看出FC-1梟龍戰斗機的製造生產影響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股票。
(7)梟龍哪個上市公司生產擴展閱讀
梟龍戰斗機再秀巴黎航展14年間幾乎從未缺席
2019年6月17日,2019年巴黎航展開幕日。巴基斯坦空軍塗裝的JF-17「梟龍」戰斗機騰空而起,直沖雲霄--這是這型中巴聯合研製的戰機再次精彩亮相巴黎上空,在這個世界第一的國際航空展覽上展示著它的優秀性能。這款輕型多用途戰斗機的每一次表演,都贏得了航展現場觀眾的贊譽與歡呼。
自2005年以來,「梟龍」戰機幾乎未曾缺席過每一屆巴黎航展。在這14年間,「梟龍」的展示從模型變成真機,從靜態展示到飛行表演,從單一型號到逐步邁向系列化,巴黎航展也見證了這款多用途輕型戰斗機的成長與發展。
⑻ 梟龍汽車是哪個公司產的
梟龍汽車是武漢梟龍汽車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該公司集中了中國汽車界的一批優秀人員,是國防工業體系的重要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