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半年多少家企業IPO申請獲通過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發審委共計審核了108家公司(不包括取消審核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58家獲得通過,過會率為53.7%。
這一通過率,較今年年初有所提高,但相比2017年依然偏低。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IPO審核的通過率為79.3%。專家表示,發審工作需要首先保證質量,防止企業「帶病上市」。
另外,今年上半年63家企業上市,僅為去年同期的四分之一左右。去年上半年,共有247家企業上市。相應地,整體募資規模出現縮水。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IPO合計融資922.87億元,相比2017年同期1253.96億元,下滑26%。
㈡ 關於公司上市過會被否後還能繼續重新上市嗎如可以需要多長時間
可以的。
根據《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管理辦法》的規定,上市被否半年後,可重新向證監會報送申報材料。
㈢ 擬上市公司獲得證監會批准IPO之後還要多久才能上市
根據我國證券相關法規的規定,獲得證監會批準的公司,最遲在6個月內要上市,否則上市申請要重新批准。
08年因為股市比較低迷,這個時候選擇上市,不利於上市公司籌集資金,因而擬上市公司一般選擇推遲上市。
批准上市後,何時上市,不需要其他的官方審批手續,主要取決於該公司和承銷商之間的協商。畢竟上市的目的是更多的籌集資金,故一般會選擇市場比較活躍,投資者比較有信心的時候安排上市,這樣溢價會更高。
另外,出於穩定資本市場的需要,目前證監會停止了上市審批,什麼時候重啟IPO要看證監會的具體規定。
㈣ 開了6家子公司的集團公司不能上市嗎,還有啥要求
公司上市和你開了多少家子公司沒有什麼關系!下面是公司法的一些規定僅供你參考!
按《公司法》的有關規定: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管理部門批准已向社會公開發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5000萬;開業在三年以上而且要連續三年盈利;原國有企業依法改建而設立的,或本法實施後新組建的,其主要發起人為國有企業的,可連續計算。持有股票面值達一千元以上的股東在一千人以上,向社會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四億的,其向社會發行的比例為15%以上;公司在連續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報告無虛假記載;國務院規定的其他條件。
㈤ 新股上會與上市有什麼區別
1,公司業績不同:
而有的公司卻是因為其業績增長過高,不符合常理而受到質疑。新股上會已通過的意思是已經通過交易所以及證監會的審查核對合符有關法律法規,可以發行股票上市了。
2,程序不同:
有的股份公司是因為,關聯交易和銷售相互依賴。證監會為了讓企業熟悉發行審核標准和流程,專門開設了見面會。
在這一環節,已報送材料的企業與發行部負責人面對面,以十分鍾的時間展示自己的企業並講述上市的理由。隨後上市流程進入反饋和初審環節,證監會發行部對企業的申報材料進行預審,提出疑問,要求中介機構核查,並形成初審報告,提交發審會。
3,上市不定:
有的是因為其主體資格的缺失,而造成了新股上會無法通過。,對環保更加註重和社會關注點,有一些公司無法進行新股上會主要是因為受到稅務和環保問題方面的影響。一般來說,發現如果三年內受到工商,稅務,海關,環保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都不能進行上市。
新股發行審核制度已經形成了「雙人審核、集體決策」等整套機制。這一審核過程也在不斷地從幕後走向台前,接受各界的監督。
從2003年發審委委員名單的公開,2009年創業板(行情 股吧買賣點)第一場發審會對媒體的部分開放,到2010年開始的公布企業被否原因。在確保企業上市公開方面,正在考慮把擬上市企業的招股書預披露提前,以給公眾留出更多的時間,充分發揮監督作用。
㈥ 2018年104家公司IPO申請上會通過率是多少
2018年以來,證監會發審委已經審核了104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56家獲得通過(包括二次上會企業),42家被否,6家暫緩表決,通過率(不包括取消審核企業)為53.8%。與此同時,還有10家企業的IPO申請被取消審核。
同時,華北電力物資總公司工貿公司為持有發行人7.47%股份股東聖德信的主管單位及100%控股股東,報告期內發行人向電力物資支付投標服務費的背景、原因、必要性、合理性,投標服務費定價的公允性,是否涉及商業賄賂。
5月29日被否的北京中視電傳傳媒廣告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要求公司說明,公司獲取廣告資源的方式是否合法合規,是否符合行業慣例,是否存在商業賄賂或不正當競爭情形。
同業競爭問題也是發審委關注的一個點,以6月5日被否的安徽萬朗磁塑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發審委要求公司說明,實際控制人配偶控制的企業與發行人產品是否具有競爭性或可替代性,是否屬於同業競爭;供應商、客戶存在重疊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存在利益輸送和其他利益安排。
毛利率問題同樣是發審委關注的重點。比如,北京中視電傳傳媒廣告股份有限公司,發審委提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逐年下降,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顯著低於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來源:澎湃新聞網
㈦ 關聯交易等問題致IPO被否
6家擬上市公司IPO上會被否,問題集中關聯交易、管理團隊不穩和盈利能力遭質疑
㈧ 上市公司是否可以作為一家擬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或者最終控制人
當然可以了,主要看是否有這個實力,可以兼並重組收購,成為控股股東和控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