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請問對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上市公司有兩個特殊的財務數據:股數、市價。這些都是一般企業沒有的。股數和市價與凈收益、凈資產、銷售收入進行比較可提供特殊意義的信息。
1.凈收益
關於股數:每股收益=(凈利潤-優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盈率=每股市價/每股收益
2.凈資產
關於股數:每股凈資產=普通股股東權益/流通在外普通股
關於股價:每股市價/每股凈資產
3.銷售收入
關於股數:每股銷售收入=銷售收入/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
關於股價:市銷率=每股市價/每股銷售收入
註:市盈率反應投資者對公司未來前景的預期
我寫的第1和第3點中關於股數的分母之所以是「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權平均數」是因為他們的分子都是利潤表的時期指標,為了達到配比所以分母也必須是使用平均數(時期指標),而第2點中關於股數的分子「普通股股東權益」是資產負債表上的時點指標,所以分母使用的時點指標「流通在外普通股」。
② 你認為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特點是什麼存在什麼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是什麼
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特點如下:
普遍較高的資產負債率、流動負債水平相對偏高、存在明顯的股權融資偏好。這些特點與西方國家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不同,尤其股權融資偏好更是有悖於「優序融資理論」。
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市場機制尚未健全,資本市場還不發達,籌資形式有限,並且約束條件也很多,導致了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陷。
1.增加了企業的加權平均資本成本。
2.降低了企業的財務杠桿收益。
3.上市公司的股權結構不合理。。
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
1.優化股權結構。
2.完善融資體制。(1)大力推進以市場經濟的融資體制替代計劃經濟融資體制的進程,即建立以資本市場為主體的融資體制,充分發揮資本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用。 (2)完善上市公司股票的發行考核制度,增加上市公司發行新股、增發新股和配股資格的難度,從源頭上控制上市公司偏重股權融資的傾向。 (3)規范監管體系,依法規范市場秩序,建立信息披露動態監管機制,對上市公司所披露的信息跟蹤核查。
3.大力發展資本市場特別是債券市場。
4.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上市公司籌資行為的理性化。
③ 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和資本結構是一樣的嗎
這是兩個概念,股本結構是股東持股統計,資本結構是企業運營資產分布結構。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④ 怎麼分析公司資本結構,要結合一個上市公司的數據,分析其資本結構是否合理。
這個得看三張表啊,下載個公司的年報。一家公司的資本結構主要是指負債與股東權益的比例,說通俗了就是他的各種融資方式的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最優。這個你得結合公司所處行業和發展階段來看,這樣才比較合理,如果公司處於成長期,那麼可能就是資金轉的比較快,負債比較多,但要會不會有資金鏈斷裂的危險;如果是成熟期的企業,那麼主要就是資金效率和資金成本的問題。這個還是要下一番功夫研究的。
⑤ 請問一下,誰知道怎樣找一家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啊。。。
可以在證券軟體中F10中公司信息中查看得到。
發行債券會在公司公告中披露,發行成本看凈資產價值。
⑥ 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
因為上市公司比較容易找到數據。。。非上市公司的話你數據都沒 要怎麼做論文呢。。。
⑦ 中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特點是什麼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特點:
1、我國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偏低,平均約32.5%,低於美國企業平均45%左右的資產負債率,更低於德、日企業60%以上的平均資產負債率。
2、從上市公司資金來源看,我國上市公司資金來源具有如下特點:(1)上市公司內部籌資比例甚少,而外部籌資的比重占絕對優勢;(2)股權融資是上市公司最主要的長期資金來源。
而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企業資本結構中債務數量卻呈上升趨勢,與我國資本結構的發展趨勢正好相反。
究其原因,應有以下方面:
首先,我國的資本市場剛剛起步,在結構與功能兩大方面都存在問題。從宏觀結構上看,我國的資本市場是單一品種主導的市場,股票與債券的比例失衡。發達國家成熟市場債券融資是股票的3~10倍,而我國的證券市場卻是股票獨大。由於股票比債券風險大,投機性強,因此必然帶來市場的波動。從微觀結構看,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特殊,國有股不僅在上市公司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國有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占公司股本65%左右。由於國有股一般由國資部門行使股東權,其對公司享有的權利並非個人出資形成的經濟授權,公司經營業績與其個人經濟利益沒有直接的聯系,國有股的代理人往往只行使「廉價股票權」,卻對公司經營不承擔任何責任。在國有資產缺乏真正意義上的人格化代表,產權主體虛置的情況下,國有股權代理人與公司管理者之間往往存在一種默契關系,他們共同的「尋租」行為,導致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現象十分嚴重。再者,由於公司改制不徹底,不少公司的股東結構不穩定。在發達國家成熟市場上,公司的股東結構要麼使機構投資者成為主要的投資人,要麼使公司法人互相持股。而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東結構則是部分國家股或部分法人股加廣大的中小投資人。這顯然不能形成穩定的股東結構。結構的失衡必然帶來資本市場與上市公司行為的失衡。
從資本市場的功能來看,由於我國股市出現時間不長,各方面的功能發揮十分有限。比如在中國的資本市場極少出現「敵意兼並」的情況,發生的兼並事件也是以場外協議收購國有股、法人股為主,資本市場得到接管機制和資源優化配置功能不能完全發揮出來。再比如,市場信號功能的發揮,很大程度依賴於股票價格對公司經營業績真實的反映,而我國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更多的是受一些政策因素及其他與現實無關的因素影響,往往不反映公司的經營業績。去年,我國股市與經濟增長的背離便是最好的例證。市場信息反饋與價格發現功能的弱化,使那些潛在的投資者很難看到某一行業、某一公司的內在價值,因而很難對未來做出理性判斷,從而使資本的流動失去了動力和方向。
其次,對照發達國家資本市場的所得稅功能,我國所得稅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調節作用主要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約,一是所得稅地位,二是地區差異,三是稅率單一化。從所得稅地位來看,比如在美國個人所得稅為稅制體制中的主體稅種,在整個稅收收入中占絕對的優勢地位,成為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國的個人所得稅目前處於發展階段,個人所得稅占各稅收入的比重偏低。2000年我國個人所得稅收入僅占各稅收入的5.38%,而同年美國個人所得稅占稅收總額的45.6%。如此規模之小的稅收收入功能,決定了我國個人所得稅在個人收入分配調控上的作用有限。
從公司所得稅地區差異來看,雖然我國稅法規定的所得稅稅率為33%,但由於公司的所得稅由各地財稅部門徵收,收入部分上交地方政府,對地方財力的構成和增長舉足輕重,所以,盡管國家有統一的公司所得稅政策,但各地各級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爭取外來稅源,紛紛「招商引資」,變通公司所得稅政策。比如,有的地區上市公司全部免交稅收;有的是定額上繳或包干遞增上繳;也有「先征後返」的;還有參照新技術開發區不統一,導致稅收對上市公司的產業導向作用減弱,造成了上市公司間不平等競爭。同時,由於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實行的稅收優惠政策有一定的周期性和波動性,還會造成上市公司稅後利潤的畸高畸低,導致業績泡沫或虛假虧空,使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成長性認識不足,從而不利於保護投資者利益。
從個人所得稅來看,我國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的所得稅為20%,所得稅稅率單一化,不按累進課征制稅,個人所得稅與公司所得稅之間缺乏負債率的作用。目前,我國稅法規定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3%,明顯高於個人所得稅稅率。在公司稅率大於個人稅率的前提下,負債的節稅價值就難以被抵消。這樣的公司,其負債會增加公司的財富,進而增加公司價值。不僅如此,公司還可以通過多種途徑避免股東的所得稅,比如公司可採取高留存、低股利的分配政策,從而使得公司股票的市場價值上升,股東可以獲得資本利得收益。在我國,資本利得收益的所得稅率低於股利所得稅率。很顯然,類似的公司行為將降低股東個人的賦稅水平,使負債節稅價值大於個人賦稅。
再次,健全的公司破產制度是公司價值與資產負債率正相關的重要基礎。在我國,雖然《破產法》早已出台,但由於職工就業、銀行債券等多種原因,公司破產有法難依,上市公司的退出更是難上加難。即便公司破產,我國《破產法》也缺乏羅斯模型中對破產公司的管理者施加「懲罰」的約束。破產制度不健全必然導致上市公司難以樹立風險意識。一方面,反映公司經營風險的負債水平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助長了上市公司的過度投資行為,導致公司績效出現下滑的趨勢。破產制度的這種雙重作用必然導致公司績效與負債水平的負相關。
⑧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現狀
我國上市公司資本結構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偏好股權資本。從長期資金來源構成看,企業長期負債比率極低,有些企業甚至無長期負債。特別是在連續數次降息,在債務成本不斷下降的背景下,長期債務比例不升反降,並一直維持在低水平上,這不能不說明我國上市公司具有明顯的選擇股權融資方式的偏好。西方現代資本結構理論提出,企業融資次序應遵循內源融資優先,債務融資其次,股權融資最後的順序。然而,從我國近幾年上市公司的資本結構看,則是盡量避免借債,在企業上市時,多剝離負債,在再融資時,多推薦配股。
從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的關系看,我國企業具有強烈的外源融資偏好。1995-2000年對於未分配利潤大於0的上市公司,內源融資平均只有不到15%,85%以上是外源融資,而未分配利潤小於0的上市公司,外源融資更是在100%以上,內源融資為負。在外源融資結構中,股權融資又占優勢,典型地表現為股權融資偏好,融資的順序一般表現為:股權融資、短期負債融資、長期負債融資 中國企業上市之前有著極其強烈的沖動去謀求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成功上市;上市之後在再融資方式的選擇上,往往不顧一切地選擇配股或增發等股權融資方式,以致形成所謂的上市公司集中性的「配股熱」或「增發熱」;大多數上市公司一方面保持很低的資產負債率,而另一方面目前1000多家上市公司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會主動放棄其利用再次發行股票融資的機會。我們將上市公司融資行為的上述特徵稱為股權融資偏好。這是與國外成熟融資市場的「啄食次序」所不同的,我國企業在外源融資時,表現出強烈的股權融資慾望和行動。自1990年股市成立,市場規模不斷擴大。1990年,我國上市公司只有10家,到2004年已達1377家;1991年,我國股票籌資額只有5億元,2004年達到1510.94億元,企業對公開發行股票的願望仍然十分強烈,對上市資格和上市後股權融資資格的爭奪一直沒有停止過。從1991年-2004年我國企業債券與股票融資額的比較中可以看到,股權融資的金額遠遠高於債權融資。
⑨ 上市公司的資產結構對資本結構的影響有什麼
上市公司資產結構會以多種方式影響企業的資本結構:
1.擁有大量固定資產的企業主要通過長期負債和發行股票籌集資金.
2.擁有較多流動資產的企業,更多依賴流動負債來籌集資金.
3.資產適用抵押貸款的公司舉債較多,如房地產公司的抵押貸款就相當多.
4.以技術研究開發為主的公司則負債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