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賣二手學區房拿到房產證就好上學嗎
戶口要遷到此學區房裡面,正常是一個大人戶口,上學孩子的戶口
還要看學區有沒有被之前人用過,如果被之前的房東繼續佔用著,你現在也上不了學校!具體要去學校問一下!
學區如果學生不多的情況一個房子可以被多個孩子上學,如果學區學生很多,那隻能用一個上學,其他都不行!希望能幫到您謝謝!
⑵ 人要擁有多少財富,才算是有錢人
3個億就行,人民幣哦
⑶ 如何避開二、三套房的政策,再買一套學區房或是有什麼好的方法
限購令是認房又認貸的,像你這種情況肯定是3套。目前辦法有二.1、用親戚的名字買。2、問問你要買房子的開發商現在辦假的無法證明可以嗎。你問問置業顧問他們會給你出辦法
⑷ 怎樣說服老爸賣掉手裡的一套安置房,鄉鎮有2套安置房。去城裡換1個學區房
和他好好商量,給他分析現在的局勢,說明學區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好的學校對孩子今後的影響,並且學區房價值更高。如果實在說不通,可以找親戚或者老爸信服之人來幫忙游說,相信你老爸會同意的。
⑸ 房主賣"學區房"為什麼被判賠買家雙倍定金
「學區房」交易是具有特定目的性的,賣「學區房」的房主使用入學指標將擔責。新京報記者今日(1日)從三中院獲悉該起典型案例,賣房人使用學區房指標被判雙倍返還買房人定金共計66萬余元。
法院審理後認為,雙方在合同中就戶口遷出和違約責任作了明確約定,且涉案房屋系學區房,王先生、張女士在明知教委出台了入學指標的相關規定後,仍在涉訴房屋內為自己的子女辦理了入學登記手續,導致劉女士子女入學目的無法實現,其行為構成了違約。劉女士有權依據合同享有單方解除權,且應返還其已支付的定金,並支付相應的違約金。
最終,法院判決被告返還33.1萬元定金並支付33.1萬元違約金。
⑹ 經濟再緊張保險不能省,多少人大病後賣車賣房賣身
這段時間以來,房價問題備受關注。杭州,一天簽約5105套房產;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過出售兩套學區房來續命保殼……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有人冷眼旁觀,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猶豫觀望,有人則不惜借高利貸湊首付。很多時候,買房是出於一種嚴重的不安全感和焦慮感。
賺錢的速度遠遠趕不上房價上漲的速度
「如果可以穿越回10年前,你要干什麼」,換做小編第一答案是買房!這10年,一線城市,月收入最多漲了一兩倍,房價漲了差不多10倍。在北京, 一套房子動輒500萬以上,一個高級白領,月入即使2-5萬,但是離房價還是很遠很遠很遠。
手頭沒房,抗風險能力特別差。有房的人,尤其是有兩套房的人,如果遇到家人生病需要錢,大不了賣套房;如果孩子要出國拿不出錢,大不了賣套房。。。
多少人大病後 賣車賣房賣身
2歲的王尊被確診為急性髓系M7型白血病。家裡的3萬塊錢存款全用在了前期治療上。治療的3個多月里,王家共花了20餘萬元。實在沒有錢了,王家就想到了把在市內買的新房和價值4萬左右的奇瑞汽車賣掉,籌集醫葯費。可現在,距離孩子康復還遙遙無期…- <;大連晚報>;2014年10月
閆建富的兒子是6歲患上的白血病,兩年花費了近60萬的治療費,為了給兒子治病,只能將結婚時的新房和汽車都賣了,這樣才籌齊20多萬,其他都向親屬借的。現在,給親戚朋友打電話大家都害怕了,周圍的人也沒有錢了,借錢都借怕了…- <;遼沈晚報>;2015年6月
大病前,提前准備好保險
市場上常說的少兒險,是對少兒保障的統稱。大體可歸納為三類:健康、意外和教育金。前兩者主要針對人身風險,健康風險包括疾病和醫療,而意外風險是針對人身意外狀況而言的;教育金,是以購買保險的形式為孩子籌措教育費。
有先後先保障,再其他
給孩子買保險的順序應該是:先做足上述人身保障,再考慮投資型保險(含教育金保險)。如果執意先買投資型少兒險,也一定要買對應的附加險,如附加少兒重疾險、醫療險等。
年紀小附加住院醫療險
有理賠數據顯示,在0到18歲兒童理賠案件中,意外醫療費用補償和疾病醫療費用補償類型的理賠案佔比超過70%,其中0到6歲兒童因疾病發生理賠的比例最高。因此買少兒險時,家長可考慮附加一份住院醫療險或者住院津貼險。
有條件重疾30萬以上
近年來,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腎衰竭等發生率逐年遞增。經濟條件許可的情況下,家長最好還是要為孩子買一份少兒重疾險。其中綜合型健康險,裡面還可能涉及住院津貼保障。建議保額30萬!
提示:投保少兒險注意三點
一、少兒保險死亡給付有最高限額,購買要算清楚(大病給付除外)。
二、原則上不建議購買太多長期甚至終身壽險,具體看家庭情況。
三、最重要的是家庭保障一定要 「先保大人,再保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大的保險和依靠。
⑺ 學區房賣了,戶口留著,孩子能上學嗎
具體要看當地的政府政策,以苛澤市為例,為確保城區兒童就近入學接受義務教育,2018年在小學一年級新生報名前,定陶區教育局對城區適齡兒童數量進行了摸底,就學區劃分開展了調研、聽證、徵求意見等工作,後經區政府同意,制訂了《定陶區2018年小學招生入學工作意見》。
《定陶區2018年小學招生入學工作意見》第四款 第一點規定,小學招生分批次進行:第一批次為雙證齊全,在學區內既有戶籍又有住宅性房產;第二批次為單證,在學區內只有戶籍;第三批次為進城務工、經商人員隨遷子女。招生意見公布後,在城區購房業主對其子女入學需遷戶籍問題反映強烈。
針對該情況,區教育局及時報經區政府批准,把進城購房並實際入住的增加為第三批次,原第三批次順延為第四批次,切實保障了進城購房農民子女在城區接受教育的權利,促進了教育公平。
(7)賣兩套學區房救了一家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南京市政策
目前,南京實施的都是「就近入學」政策,比如在雨花教育局的官網上,記者也看到以下內容,對於購買二手房的業主,該房子名下只能安排一名學生就讀,對於學區佔用並沒有相關的准確回到。
(雨花台區2017年小學招生工作實施辦法)
隨著「就近小升初」政策的落定,吸引更多有孩子的家長購買學區房,特別是小學、初中連帶的二手「雙學區房」備受家長的喜愛。
不過,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雙學區」與「雙學區房」是兩個概念。「學區」這兩個字的意思是指目前9年義務階段每個學齡兒童有對應的小學與初中可以上學。
「學區」之所以這么火爆的原因在於目前很多二手中介為了吸引客戶,把「學區」炒成「雙學區」,其實就是9年義務教育。雨花教育局相關人士介紹,目前雨花的雙學區就是指一個學區內的孩子小學和初中能通時確定的,也就是一所小學對應一所中學的學區,形成九年一貫制對口升學,這樣也是「雙學區」。
而專業人士也說,現在房子基本都是雙學區,並不是說學區九年只能留給一個孩子。有這樣的說法「南京目前的學區政策為:每6年只允許一個孩子入學。」
「要能不能上,還是要問其購買二手房對應的學校,目前南京每個學校的政策不一樣。」專業人士最後表示。
南京市各區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政策相關規定如下:
鼓樓區:「每套住房原則上只安排一名適齡兒童在施教區小學正常入學。」
玄武區:「原則上每套住房六年內只安排一名學生在施教區學校就讀。」
秦淮區:「原則上每套住房六年內只能安排一名學生在施教區小學正常入學(多胞胎和符合政策的二孩除外)。」
建鄴區:「原則上每套住房六年內只安排一名適齡兒童在施教區學校正常就讀(雙胞胎,符合政策的二孩例外)。」
雨花台區:「對購買二手房的住戶,每戶只能在施教區內同時安排一名學生就讀(非獨生子女家庭除外)。」
浦口區和江寧區:「每套二手房的實際住戶和曾經住戶,只能同時有一個家庭的子女在施教區內小學就讀。」
其他各區的政策中也提到每套住房只能一個家庭的子女在施教區就讀,沒有提到「六年內」。
⑻ 我有兩套房,一套小的,地段好,學區房,房價已經漲到12000/平米,我在想是賣掉了定期存銀行拿利息
建議你出租。一是地段好,租金就高,收入可觀。二是具有升值潛力,即使變舊房了,也就該拆遷了,拆遷原地還房,地段不變,房子不用錢也變新了,還有可能多還你一定的面積不是更劃算?再則,存款年利3%左右,存款利息收入抵不住貨幣貶值。
⑼ 「學區房」在這家上市公司賬上用什麼科目核算
學區房對公司而言 居住屬性不大 也不可能拿來做辦公樓 所以只能說是投資性房地產比較合適
⑽ 高二作文:別讓房價扼殺奮斗的價值
?這段時間以來,房價問題備受關注。在杭州,一條限購令,五千追隨者,限購實施前一天簽約5105套房產;在上海,為了獲得更低的首付和契稅,不少市民排隊假離婚;在北京,一家上市公司通過出售兩套學區房來續命保殼……全國大中城市這一輪房價風雲,製造出新一輪樓市熱潮,也在眾人心中捲起波瀾。
面對不斷上漲的房價,有人冷眼旁觀,有人莫名恐慌,有人猶豫觀望,有人則不惜借高利貸湊首付,房價就像一面多棱鏡,映照著不同社會群體的多樣選擇。快速城鎮化的推動,上漲預期的助力,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可能存在的金融風險……經濟學的專業分析,從各個角度展現出房地產市場的復雜。高企的房價,對經濟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但對社會心態的影響已經顯現。
早在深圳房價上漲時,網上就流傳這樣一個段子:一個商人10年前賣房創業,經過10年的艱辛奮斗,又用賺來的錢把當年賣掉的房子買了回來。這樣一個虛構的故事,用一種近乎寓言的方式戳到了現實的痛點:在快速上漲的房價面前,奮斗者最終又回到了起點。於是,有企業主關廠炒房,直言「開工廠不如買幾套房」;而有房一族則從房價漲幅與工資收入的對比中發現,「房子升值秒殺努力工作」。這些社會現象潛藏著這樣一個邏輯,即快速上漲的房價,會令奮斗的價值貶值,解構奮斗的意義。這或許是高房價對社會心態的最大影響。
「人世間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勞動來創造」,這句話應該是一個社會最為牢固的共識。只有人們相信奮斗與勞動,並願意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未來,一個社會才能充滿生機活力。相反,如果一套房子的升值就能覆蓋奮斗的努力,甚至成為一個人無論怎樣奮斗都無法跨越的鴻溝,那麼按照理性選擇的原理,房產投機自會大行其道,而踏踏實實的奮斗、勤勤懇懇的努力,則會遭到冷落。
而當努力奮斗還不如投機房產,就可能樹立一種錯誤的導向和價值觀。據央行公布的數據,今年7月新增人民幣貸款4636億元,其中住戶部門新增貸款佔比近99%,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企業新增信貸為負增長。有人感嘆:美的、海爾、蘇寧、國美做地產,娃哈哈、喜之郎、五糧液做地產,連長城床墊都在做地產,房地產讓72行最後都殊途同歸。如果公眾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地產投機的短期收益上,就會擠占為長期目標努力奮斗的空間;而如果企業偏離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則有可能丟失最為核心的競爭力,最終威脅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房價漲跌有其自身規律,房地產市場的發展也有自身路徑。但無論怎樣,都不應該讓房價消解奮斗的價值。否則,沒房的人為房子日夜奔波,成為物質上的房奴;炒房的人則夢想著躺著把錢掙了,成為精神上的房奴。其結果,則可能是房價在高歌猛進中,消解了社會的活力與創造力。當每個人都相信依靠奮斗能夠改變命運,當每個企業都相信堅持主業才是人間正道,我們這個社會才能釋放更強發展動力、開拓更好發展前景。
縱覽世界各國的現代化歷史,房地產可以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絕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最為重要的是,我們不能因為房價高企而失去對奮斗的信仰,相比於房子,我們更應該相信自己的雙手;相比於炒房,我們更應該激發努力奮斗的士氣。否則,失去奮斗,擁有再多的房產,我們也將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