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對上市公司投資方面。上市前向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將在公司上市後獲得數以十倍的回報,巨額的收益令投資者熱衷於對上市公司進行股權投資。上市後公司能一直運行良好,投資者看好其發展前景,所以也願意進行股權投資,而我國關於對上市公司收購亦明確鼓勵股權收購。即使上市公司業績下滑,但由於上市公司這個殼本身就是個稀缺的資源,投資者為了獲得這個殼,往往也是採用股權投資方式獲得上市公司的控股權,為其實現借殼上市做好充分准備。
以股權方式對外投資方面,主要是因為上市公司本身具有較強的資金實力和管理實力,為了實現公司持續高效的發展,必須適當地對外進行投資,而由於我國不允許企業間借貸,所以上市公司通常通過股權融資方式對外投資。
⑵ 2018年我國3567家上市公司股權籌資中能夠流通的股票多少
上市公司股權籌資中是
能夠通過流通的股票來進行計算的。
⑶ 我國上市公司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行為,也屬於股權籌資的范疇。上面這句話中「戰略投資者」是什麼意思
就是具有深遠影響的長期投資者
⑷ 我國上市公司融資偏好現狀如何
我只能告訴你 我國公司的融資狀況主要依靠的是股權融資,看你的問題下面所寫的內容,似乎要研究的范圍是內源融資與外源融資問題。我認為,我國股市的ipo基本屬於暴利收入,不夠的話還可以選擇再融資,實在沒必要選擇債權融資。至於你所謂的外源,一則本身作為上市公司直接選擇再融資更為合適不必從國外獲得債權融資;二則如果考慮在國外上市的公司,這種公司要麼規模很大,要麼是我們國家給外人做秀,也沒必要一定要在國外上市。綜上所述,我個人認為你要研究融資結構更應該傾向股權融資與債權融資的結構,而不是內與外的區別。我國股市還有很大的能量供我國上市公司攫取。
⑸ 為什麼我國上市公司有股權融資的偏好
基本利弊、風險就是上面所述的財務杠桿和股權結構。
以保守的經營理念來講,債務融資應該是處於股權融資之上。股權融資只會攤薄現有股東的股份。
然而,股權融資為什麼受歡迎,基本原因如下:
1. 在股市熱絡時,可以有大的獲利回收
2. 提高企業的知名度
3. 用股權或股票期權來激勵員工,共勞共利
4. 比借債壓力少,無需逐期還債,現金流量管理也較寬松
其實,債務融資也是企業常用的融資方式,只不過很多此類的融資較少報導,當然其融資方式基本有兩種,一為向商業銀行借貸,二為在金融市場發放債券。
⑹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比例關系
覺得我國的公司的股權和債務補償都是由國家承擔了一部分,所以他們很多公司都是要全面的上市
⑺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融資的偏好對貨幣政策的實施有什麼影響
應該分清主次關系,貨幣政策對上市公司融資的影響。利率持續走低的時候發長期債券有利,利率持續走高進行股權融資有利。短期融資適合發短期債券。
貨幣政策是宏觀調控手段,不會受部分上市公司融資偏好影響。
⑻ 為什麼我國公司更願選擇股權融資,而非負債融資
中國的經濟現象不可用經濟理論來分析,也不能用西方情況來比較。如按國際情況,一般公司的盈利增長是國家GDP的一倍,但中國GDP增長10%,我國上市公司盈利增長只有10-12%,應該20%是才正常吧!
按理論和西方企業家思維,負債融資是優先考慮的,其成本比股權融資成本要低很多,同時也不用過於考慮企業控制權問題。
但我國就不同,非常具有特色的:
一是上市公司控制權是大股東佔有絕對地位,尤其是國有企業更是如此,控制權不是經營者要考慮的;二是投資者與經營者不能實現有效委託、監控,國有企業情況尤其突出,你可否看到多少個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是從市場競聘上去;三是股權融資成本不是經營者考慮主要因素,他們追求的是只求大,不求精;四是社會缺乏信誠,很大經營者有「撈一把就走」的思想;五是國家監管無力,很多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套到資金,就轉移走了,最後只剩下一個空殼公司。
所以,我國不少企業不計成本都要上市,上市後就可套得更多的不用歸還的資金了,比央行印鈔機還要來得方便、容易。
⑼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發行股票籌集資金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上市公司發行股票可以向不特定對象公開發行,也可以向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
具體發行方式有:首發、配股、增發、發行可轉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