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在涉及上市公司收購時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在涉及上市公司收購時

發布時間: 2021-04-30 23:44:54

⑴ 8.下面關於上市公司收購的表述中,( )是正確的.

A錯誤:收購人可以自願發出收購要約,無論是否之前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只有持股達30%時,繼續增持,會觸發強制性要約收購。

B正確:在收購要約約定的承諾期限內,收購人不得撤銷其收購要約。

C錯誤:除要約方式外,投資者不得在證券交易所外公開求購上市公司的股份,協議收購不在此列。

D錯誤:在上市公司收購中,收購人持有的被收購公司的股份,在收購完成後12個月內不得轉讓。

請參看《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http://www.gov.cn/flfg/2006-08/02/content_352370.htm

⑵ 上市公司的收購問題。 上市公司的收購交易在什麼情況下需要提交股東大會表決

實際上,什麼樣的收購要上股東大會要看公司章程、公司自己的股東大會議事規則、對外投資管理辦法、關聯交易管理辦法中的規定,公司規模不同,具體規定也不太一樣。
根據《上市公司章程指引》:公司在一年內購買、出售重大資產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總資產30%的事項,是要上股東大會的,而且要三分之二股東表決通過。
一般情況下,如果構成關聯交易,那收購金額超過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的凈資產5%的,也要上股東大會。當然,具體還要看公司的關聯交易管理辦法。

⑶ 上市公司收購的主要情形有哪些

上市公司收購是指投資者依法購買股份有限公司已發行上市的股份,從而獲得該上市公司控制權的行為。
狹義的上市公司收購即要約收購,是指收購方通過向目標公司股東發出收購要約的方式購買該公司的有表決權證券的行為;
廣義的上市公司收購,除要約收購以外,還包括協議收購,即收購方通過與目標公司的股票持有人達成收購協議的方式進行收購。
推薦北京市儒德律師事務所,專業性強,服務態度好。

⑷ 擔保證券涉及上市公司收購情形時如何處理

擔保證券涉及收購(包括要約收購和協議收購)情形時,投資者不得通過信用證券賬戶申報預受要約。投資者欲申報預受要約的,應當在滿足擔保物劃轉條件下,申請將擔保證券從證券公司信用交易擔保證券賬戶劃轉到其普通證券賬戶中,並通過其普通證券賬戶申報預受要約

⑸ 被上市公司收購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

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證監會關於實施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12〕85號)規定,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的上市公司股票,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內(含1個月)的,其股息紅利所得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在1個月以上至1年(含1年)的,暫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持股期限超過1年的,暫減按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上述所得統一適用20%的稅率計征個人所得稅。
我國目前針對個人和公司的稅收征管模式是不同的,通常對個人採取的是按次征納,對公司採取的是按期預繳,年度匯算清繳;公司間接持股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轉讓收益是匯總到整個收入中去的,如果當期或所在年度有大額成本發生或發生虧損,則會明顯降低轉讓收益,甚至不用交稅,並且國家針對公司出台了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典型的如符合條件的法人企業可以積極申請特殊性的稅務處理,從而不必當即繳納轉讓稅款。
上市公司定向增發進行股權收購中,由於目標公司的股東結構復雜,可能涉及法人股東和自然人股東,在選擇特殊性稅務處理時,要求重組業務的當事各方必須採取一致性稅務處理。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於企業重組業務企業所得稅徵收管理若干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5年第48號)規定,企業重組的當事各方中的自然人應按個人所得稅的相關規定進行稅務處理,即目前而言,自然人不適用特殊性稅務處理的相關政策。
上市公司在涉及針對自然人股東的股權收購中應額外關注相關稅務問題對並購交易的影響,並採取有效措施防範相關交易風險。同時,為推動企業重組,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應盡快明確符合條件的自然人股東也允許採用特殊性稅務處理。

⑹ 上市公司收購的規則

公司收購時需要注意以下問題:(一)注冊資本問題收購方需要分清實繳資本和注冊資本的關系,要弄清該目標公司是否有虛假出資的情形(查清出資是否辦理了相關轉移手續或者是否進行了有效交付);同時要特別關注公司是否有抽逃資本等情況出現。(二)公司資產、負債以及所有者權益等問題在決定購買公司時,要關注公司資產的構成結構、股權配置、資產擔保、不良資產等情況。同時,公司的負債和所有者權益也是收購公司時所應該引起重視的問題。公司的負債中,要分清短期債務和長期債務,分清可以抵消和不可以抵消的債務。資產和債務的結構與比率,決定著公司的所有者權益。(三)收購方在收購目標公司時,需要對公司的財務會計制度進行詳細的考察,防止目標公司進行多列收益而故意抬高公司價值的情況出現,客觀合理地評定目標公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