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拋售房產是什麼意思
跟拋售股票一樣的性質。炒房者的脫身之術
Ⅱ 2019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研究成果發布會上綜合實力前三強是誰
分別是恆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Ⅲ 上市公司購買控股股東房產,是利空消息嗎
局外人有時很難了解,不知道是否有利益輸送,事情過後會了解到一些。
Ⅳ 上市公司大股東套現出來的資金還會去買股嗎是轉移出境還是買房產
每股成本很難說的,畢竟創業是很艱難的,有物質的投入也有精神的投入。如果單算物質投入的話每股成本估計在5元以下吧。
至於大股東套現出來的錢用去幹嘛的就不知道了,可能是用來養老吧。
Ⅳ 境內A股再融資或重組項目中,證監會對上市公司存量房地產業務持什麼態度是否要求...
這個問題太抽象。現在的說法只是說對以房地產為主業的公司上市持謹慎態度,並沒有對再融資或重組神馬的有說法,當然房地產企業借殼上市也不行。樓主把問題說清楚一點吧,凡是得具體分析,不能一概而論。對不?
Ⅵ 上市公司利潤不濟賣房求生一年賺不到北京一套房是怎麼回事
據不完全統計,僅2016年就有逾百家出.shòu房產,轉讓金額超20億.元。而與此同時,去年有105家公.司的利潤不足千萬,不抵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一套住宅的價.格。
廣東省順德市某市農商行的副行.長今年2月初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企業希望業績更上一層樓,就需要擴大產能,而擴大產能的第一任務就是要mǎi地建廠。「以前企業向銀.行貸.款的目的多是購置設備,而現在則是mǎi或租賃土地,房租地租已成企業的一大負擔。」
相比無房的企業,通.過mài房盤活資產的企業似乎過得更瀟灑,mài房款給了企業充足的轉型時間。如上述提到的深圳惠程3月15曰發布公告稱,擬斥資約19.61億.元現金收.購群立世紀55%股泉和哆可夢的77.57%股泉,准備變身時下最時髦的大數據和游戲運營公.司。
Ⅶ 大型央企或國企為什麼頻頻拋售房地產資產
什麼信號?大型央企或國企頻頻拋售房地產資產!
今年以來,房企股權轉讓頻現,涉及項目大多處於虧損或高負債狀態。據觀察,在11月出售的15個地產項目中,有10個處於高負債或虧損狀態。如華僑城轉讓的豐台地王項目,截至10月末,項目公司資產總計95.56億元,負債則高達98.32億元;首創置業出售100%股權的四川首創遠大公司2017年前三季度凈利潤虧損6560萬元,截至2017年9月30日的總資產5.77億元,總負債則為5.79億元。
克而瑞房地產研究中心分析師表示,隨著房地產領域宏觀調控的不斷深入,市場成交持續降溫,房企回款難度加大。加之融資政策一直從緊,使得房企的資金來源受到影響,房企減負減壓需求大增,大部分主流房地產企業開始主動降低負債率,股權融資需求明顯增加。年底沖刺業績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從企業戰略層面來看,房企出售一些不符合企業戰略發展或不在企業戰略覆蓋城市的資產,可以達到調整業務結構及布局的目的。
Ⅷ 上市公司取得不動產房產證是利好還是利空
這個應該屬於利好吧,有了不正常房產證,那麼這個房產可以計入公司的資產。
Ⅸ 上市公司頻繁甩賣名下房產是怎麼回事
人民網北京5月25日電(盧志坤) 今年來多家上市公司出售名下房產的交易幫助外界得以窺見企業究竟在多大程度上介入了房地產市場。由於不同企業對房產類資產的列賬方式不同,企業持有的房產數量向來難以估算。
據人民網記者不完全統計,僅今年披露出售名下房產的上市公司就有十餘家,出售的房產數量從1套到30多套不等。而出售的理由,則多為盤活現有資產、優化資產結構、回籠資金等。
盡管難以准確計算企業持有的房產數量在規模龐大的房地產市場的佔比有多少,以及其對市場的影響程度有多大,但有學者認為,非房地產和建築類企業對房地產的投機性投資是助長中國房地產泡沫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15年開始的新一輪房價暴漲引發了監管層的擔憂,中央在去年底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並採取多種措施給市場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