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發生丑聞的上市公司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發生丑聞的上市公司

發布時間: 2021-04-29 09:03:04

『壹』 上市公司遭受公開譴責有哪些影響

對於董事長離職是利好還是利空,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本質上要看離職後,公司的經營狀況是不是會好轉,公司價值會不會增長等。

如果市場不認同此董事長之前的經營策略和理念,認為其能力不行,在換新的董事長之後,經營狀況可能會好轉,則屬於利好消息。如果此董事長是因為丑聞而離職,暴露公司內部的丑聞,股票可能就會暴跌。

(1)發生丑聞的上市公司擴展閱讀:

主要內容:

交易所實行風險警示制度。交易所認為必要的,可以單獨或者同時採取要求會員和客戶報告情況、談話提醒、書面警示、發布風險警示公告等措施中的一種或者多種,以警示和化解風險。

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交易所有權約見會員的高級管理人員或者客戶談話提醒風險,或者要求會員或者客戶報告情況:

(1)期貨價格出現異常;

(2)會員或者客戶交易異常;

(3)會員或者客戶持倉異常;

(4)會員資金異常;

(5)會員或者客戶涉嫌違規、違約;

(6)交易所接到涉及會員或者客戶的投訴;

(7)會員涉及司法調查;(8)交易所認定的其他情況。

交易所實施談話提醒,應當提前一天以書面形式將談話時間、地點、要求等事項通知相關會員或者客戶,交易所工作人員應當對談話的有關內容予以保密。

客戶應當親自參加談話提醒,並由會員指定人員陪同;談話對象確因特殊情況不能參加的,應當事先報告交易所,經交易所同意後可以書面委託有關人員代理。談話對象應當如實陳述、不得隱瞞事實。

『貳』 國內上市公司中哪些在近年出過財務丑聞

典型案例有四川長虹(2003年、 2004年)。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按需操縱利潤的主要手段是對大量運用專業判斷的資產減值准備的計提和沖銷。(1)那些連續微盈且(或)近期有再融資目標的上市公司經常計提不足,即使在行業風險和經營風險「雙高」的情況下,仍以低比率進行壞賬估計和存貨跌價估計。(2)那些業績較好但不穩定的上市公司,則在「盈利上升時,多計提減值准備;盈利下滑時,再將減值准備沖回」,用以平滑各年間利潤。(3)那些虧損、處於退市邊緣的上市公司,對於資產減值准備平時該提不提或極少計提,「需要」時就一次提個夠,採用「休克療法」和「虧出盈利的空間」,通常是在第一年虧損後,第二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准備,導致第二年巨虧,第三年又以各種理由轉回大量的資產減值准備,從而造成財務報表在第三年扭虧為盈的假像,以避免退市;或者選擇某一年超大額計提,在其後的幾年中再緩緩沖回,以此製造業績小幅穩定攀升的財務報告。值得慶幸的是,新《企業會計准則》對資產減值准備的沖回作了嚴格的規定,長期股權投資、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無形資產等長期資產的減值准備一經計提,事後即使價值出現回升,已計提的減值准備也不得轉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利用這些減值准備項目調節利潤的空間已大大縮小。新准則此規定對上市公司的利潤操縱起到了一定的抑製作用,但對原八項減值准備中的除上述專案外的其他專案未做規定,且對資產損失的確認與計量以「作不間斷的評估,只要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帳面價值」為標准,仍留給了某些上市公司按需確認減值損失的空間,仍需引起密切關注。
資料轉載

『叄』 近幾年上市公司發生的違背會計職業道德的事件

一、 藍田股份
1、造假污點
據中國證監會1999年10月公布的查處結果,藍田股份在股票發行申報材料中,偽造有關批復和土地證,虛增公司無形資產1100萬元;偽造三個銀行賬戶1995年12月的銀行對賬單,虛增銀行存款2770萬元;將公司公開發行前的總股本的8370萬股改為6696萬股,對公司國家股、法人股和內部職工股的數額作相應縮減,隱瞞內部職工股在1995年11月6日至1996年5月2日在沈陽產權交易報價系統掛牌交易的事宜。據此,中國證監會當時對藍田股份主要責任人處以警告並罰款10萬元。
隨後,從1999年到今年的3年間,藍田股份三度申請配股,均未獲得證券監管部門的核准。去年9月21日,證券監管部門再次到藍田股份進行調查。
2、市場質疑
市場質疑之一:看不到野藕汁賣,何來上億元的利潤。 藍田股份年報顯示,公司的藍田野藕汁、野蓮汁飲料銷售收入達5億元之巨。在一般人的眼裡,全國應該到處都賣藍田野藕汁、野蓮汁,而且很熱銷,但是全國很多地方的投資者表示,並沒有看到這種熱銷場面,甚至在當地市場根本沒有見到過野藕汁,看到的只是中央電視台連篇累牘的廣告。
市場質疑之二:資料顯示,藍田股份有約20萬畝大湖圍養湖面及部分精養魚池,僅水產品每年都賣幾個億,而且全都是現金交易。然而,魚網圍著的20萬畝水面到底裝了多少魚?沒有人能說清楚,也就沒有人知道有多少存貨了。再與同樣地處湖北的武昌魚以及相距不遠的湖南洞庭水殖相比,其高出幾倍的毛利率非常令人難以置信,而且藍田股份從來也沒有給投資者一個合理、詳細的解釋,只是以藍田是高科技生態農業、利潤就是高來解釋。
市場質疑之三:對於藍田股份的「業績神話」,近年來一直有很多投資者和研究人員在分析。比如,有人分析認為,2000年藍田股份的流動資產占資產百分比是同業平均值的約1/3;而存貨占流動資產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約3倍;固定資產占資產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1倍多;在產品占存貨百分比高於同業平均值1倍。藍田股份的在產品占存貨百分比和固定資產占資產百分比異常高於同業平均水平,藍田股份的在產品和固定資產的數據是虛假的。也有人分析認為,藍田股份去年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而應收賬款僅857萬元,顯然不合常理。
藍田股份這只「績優高成長股」,給投資者的確留下太多太多的疑團。
藍田股份可能的造假手法是多計存貨價值、多計固定資產、虛增銷售收入、虛減銷售成本。主要疑點有:
1、應收賬款之迷解釋離奇。藍田股份去年主營業務收入18.4億元,而應收賬款僅857萬元。公司方面稱,由於公司基地地處洪湖市瞿家灣鎮,占公司產品70%的水產品在養殖基地現場成交,上門提貨的客戶中個體比重大,當地銀行沒有開通全國聯行業務,客戶辦理銀行電匯或銀行匯票結算貨款業務,必須繞道70公里去洪湖市區辦理,故採用"錢貨兩清"方式結算成為慣例,造成應收賬款數額極小。藍田股份的這一解釋引出新的疑問,該公司似乎在上市公司中又創一項奇跡,即近18億多主營業務收入主要靠現金交易完成。稍懂財會知識的人士,勢必對藍田股份"錢貨兩清"方式結算下的銷售收入確認產生懷疑。另外,藍田股份去年野藕汁、野蓮汁等飲料銷售收入達5.29億元,難道飲料銷售是因市場供不應求而未出現應收賬款嗎?
2、魚塘里的業績神話。藍田股份上市後的業績增長令人驚嘆,該公司1995年凈利潤2743.72萬元,1996年上市當年翻番實現5927萬元,1997年至1999年三年分別為14261.87萬元、36472.34萬元和54302.77萬元。藍田股份的業績幾乎年年實現翻番增長,直到2000年後才出現萎縮,降至43162.86萬元。藍田股份的業績主要來自"神奇"的魚塘效益,原總經理瞿兆玉曾在去年3月稱,幾年來產品始終處於不愁銷的狀態。瞿兆玉繼而介紹,洪湖有100萬畝水面可以開發,藍田股份現在只開發了30萬畝,而高產值的特種養殖魚塘面積只有1萬畝,這種精養魚塘每畝產值可達3萬元,是粗放經營的10倍。據有關報道稱,藍田股份在精養魚塘推行高密度魚鴨配套養殖技術,每畝平均產成魚由350公斤提高到1000公斤,加上養鴨收入,每畝平均收入由1400元提高到近萬元,養殖成本降低20%。而同樣是在湖北養魚,去年上市的武昌魚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公司6.5萬畝魚塘的武昌魚,養殖收入每年五六千萬元,單畝產值不足1000元。藍田股份創造了武昌魚30倍的魚塘養殖業績,其奇跡有多少可信度?如今已越來越遭懷疑。
3、飲料毛利不可思議,按照藍田股份披露的和藍田總公司的結算價格為46.8元/箱(24罐)(其中野蓮汁為46.8元每箱,野藕汁為44.2元每箱)。按照市場上常見的藍田野蓮汁、野藕汁包裝估算,假設每3罐野蓮汁、野藕汁為一公斤(每罐藍田飲料為350ML)大概每公斤飲料藍田股份獲得5.85元的銷售額。按上述的計算,每公斤飲料實現利潤2.42元。如果按照33%的所得稅,藍田股份每公斤飲料實現的2.42元凈利潤(稅後)至少需要2.42/0.67=3.61元的所得,也就是說藍田股份靠每公斤5.85元的銷售額至少實現了3.61元的利潤,利潤率為61.71%,在競爭激烈的飲料行業能夠實現這種利潤嗎?
藍田股份幾個可疑的會計科目(單位:萬元)
1999.12.312000.12.312001.6.30
應收賬款 1,242 857 3,434
存貨 26,614 27,934 44,715
其中:在產品 21,230 22,974 36,483
固定資產 131,438 214,254 215,335
在建工程 43,510 22,514 31,954
應交稅金-營業稅 15 4 10
應交稅金-增殖稅 22 28 48
資料來源:藍田股份2000年報(已審)2001年中報(未審)
應收賬款的疑問前已述及,存貨的疑問在於其主要構成是在產品,由於在魚塘里,我們根本不清楚其實際的品種、數量和重量;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的疑問與存貨的疑問是一樣的,藍田股份主要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都在水裡面,誰也搞不清楚水裡面有多少寶貝。筆者實在不明白,秦鳳英(簽字會計師)什麼有辦法核實水裡有多少魚、又有多少的在建工程和固定資產?
藍田股份2000年主營收入是18億元,2001年上半年是8億元,也就是說每個月收入是1.5億元,藍田股份增殖稅率是13%-17%,營業稅率是5%,可是它一個月只要提4萬元的營業稅和28萬元的增殖稅,這樣的納稅額比一家年收入5000萬元的企業還少,而藍田是18億元,這稅是不是交得太少了,還是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收入?

『肆』 中國第一個上市公司的丑聞

第一個還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中國上市公司的報表都是假的,信不信由你

『伍』 最近十年,沒有爆出醜聞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600519
600809

『陸』 曾涉嫌造假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多了去了,以下是比較著名的。

2011-內蒙古公司瑞金礦業(0246.HK: 行情)於5月27日停牌.此前有報導稱,該公司向港交所和中國政府當局提交的會計賬目差異很大.該公司股票目前一直在停牌狀態.
2011-2月公布的一份法院文件顯示,香港證券監管機構尋求凍結中國森林(0930.HK: 行情)行政總裁李寒春的資產.而中國森林則接受會計不合規調查.據路透獲得的法院文件,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已向高等法院申請凍結李寒春最多達3.98億港元的資產.在會計事務所畢馬威發現中國森林2010年會計年度可能出現違規之後,該公司股票自1月26日起一直停牌.
2010-中國紡織品公司洪良國際0946.HK2009年12月登陸港交所,而僅僅三個月後,即告停牌.香港證監會控訴其招股說明書"明顯誇大"財務狀況.香港證監會已經凍結了與洪良國際IPO融資額相等的資產.投資者資產尚未返還,相關方仍就證監會追回資金的方式在法院上辯訴.
2010--深圳證交所申斥綠大地(002200.SZ: 行情)和管理層嚴重浮報2009年和2010年利潤.
2010--5月黃光裕因賄賂,內幕交易和非法交易獲罪,判處有期徒刑14年.黃光裕是國美電器的創始人,數度盤踞中國富豪榜首位.
2006--中國電器製造商廣東科龍電器和多位前高管因會計造假和其他違規行為受罰.該公司稱,被發現在2002-2004年間虛報12億元人民幣營收以及1.2042億元利潤.前董事會主席顧雛軍因財務造假和挪用公款判刑10年監禁.
2004--在新加坡上市的中國航油(新加坡)有限公司因石油衍生品交易巨虧5.50億美元,震驚市場,成為1995年霸菱銀行倒台之後新加坡最大的一起企業丑聞.新加坡一法院隨後判處該丑聞核心人物--中航油前總經理陳久霖超過四年的監禁.
2004年--香港廉政公署(ICAC)指控,原創維數碼控股有限公司(0751.HK: 行情)董事長兼常務董事黃宏生挪用公司逾600萬美元的資金.隨後,黃宏生因侵吞公司資金和認股期權詐騙被判入獄六年.創維是中國第三大電視機製造商.
2003年--中國排名第11位的富豪周正毅被拘捕,因其與中國銀行(3988.HK: 行情)(601988.SS: 行情)借入一筆20億元人民幣貸款遭到調查.周正毅手中掌控著兩家在港上市的公司.內線人士表示,原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等上海市政府高官在幫助周正毅獲得一些市級重大項目的核准上起到了關鍵作用,而這些項目均牽涉丑聞.2008年,上海法院判處周毅正入獄16年,因其犯有五項罪名,其中包括挪用資金、行賄和偽造增值稅收據.該丑聞一度令中國金融市場承壓,且隨著對周正毅案件相關上海市政府官員、和貸款機構進行調查,引發一波大規模逮捕潮.陳良宇於2008年因受賄和濫用職權被判入獄18年.
2003年--中國富豪楊斌因商業犯罪被判刑18年,其罪行包括合同詐騙、偽造金融工具、行賄、非法佔有且使用農田.楊斌曾是中國第二大富豪,據測算擁有9億美元的財富.他所創立的歐亞農業於2004年從香港證交所摘牌.
2002-中國一法院以虛假會計行為判處鄭州百文多位前任高管監禁緩刑.這家在上海上市的零售商曾在1998至2000年期間公布合計逾15億元人民幣的虧損.
2001-中國監管機構發現三九企業集團及其附屬企業不正當挪用了在深交所上市的三九醫葯資金,規模達逾3億美元.
2001-中國證監會披露中國生物醫學企業廣夏(銀川)實業分別在1999年和2000年公布兩筆虛假獲利,規模各為1.78億人民幣和5.67億人民幣.該公司曾被廣泛奉為藍籌股.中國財政部稍後撤銷了一家會計師事務所的執照,因其簽字認可廣夏的虛假獲利.

『柒』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披露包括哪些內容

你好,上市公司重大時間包括以下內容:
(1)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2)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5)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6)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9)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11)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13)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14)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15)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16)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17)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18)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19)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20)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21)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捌』 為何上市公司的高管出現丑聞,這可能導致公司的股價下跌

股票市場本來就是在炒作的市場,一旦上市公司有利好消息還是利空消息,都會被莊家利用來炒做的。

『玖』 介紹幾本股票歷史書,講的股票資本市場上丑聞,骯臟那種,比如政策,消息,莊家,上市公司這方面醜陋

《1929大崩盤》
青澤的《一個操盤手的自白——十年一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