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把自己的公司做大,做強,最終做成上市公司
馬雲曾經在一個特定場合說,做企業不一定要做大做強,做得舒服更重要,這句話說得很好,舒服是最高境界。對於做強做大,很多成功企業家均用了自身說法來詮釋這個問題。
做大和做強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統一於企業發展全過程之中。並沒有嚴格的標准來界定企業做大到什麼規模才開始做強,也沒有嚴格的標准界定企業做強到什麼程度才開始做大。做大和做強可以相互促進、補充。一方面,做大為做強提供物質基礎和條件,一些社會資源也會向大企業傾斜,的如研發資金。並且一般來說,企業做大會相對增強抗風險能力。在短期內,當做大的機遇到來時,企業應抓住機遇擴張規模,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做大可以有效消滅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從中長期來說,只有競爭力強的企業才能生存和發展,才能做大,否則,在做大的過程中,會被累跨。
對於這個先有雞後有蛋還是先有蛋後有雞的問題,任何論證、爭論都毫無意義。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和經濟效益(還有其他目的的企業,如一些公益性的企業組織等,不在論述之列),做大和做強都是手段。但競爭力強的公司往往盈利能力也較強,而企業單純規模膨脹不一定盈利能力就強。雖然企業短期內可以承受有較大的銷售收入而沒有銷售利潤,但長遠來說這樣肯定不能生存。企業關鍵是要把規模擴張轉化為經營效益,競爭力是決定企業經營成敗和命運的所有因果關系中最值得關注的因素。
筆者提倡一種做強做大,相機而動。先來說說中國的風電行業,中國風電,四處開發,只要有風的地方(還是要能發電),就有風電。早三年前,當時風電的上網電價還沒有敲定,搞風電,肯定是費力不討好,但是為什麼這么多企業都蜂擁而上,不為別的,先做大,佔了地盤,以後國家審批的時候,央企要並購重組的時候,木已成舟,生米已變成熟飯,不得不承認既成事實,不是干這行業的都成了這行業的。還有,溫總理多次關注的房地產,70%的中央企業均有地產,把其當作主營業務的不下三分之一。很典型的先做大,做大了資源來了,腰桿硬了,說話頂用了。筆者不完全統計,只要有新興的行業,如果被美化成未來發展趨勢與潮流,在沒有制定進入門坎前,只要有實力的企業均是打破頭顱都要往裡鑽。太陽能也是如此,前期的項目可行性報告均是以後利潤多的出油。
先做強後做大,很大情況有點類似中國的傳統經濟,就像滾雪球,靠自身的力量,慢慢積累,逐漸強大。當然,正是因為成長的慢,在2008年特定的金融危機,也就死的慢,或者還活著。帶有連鎖效應的企業,必須先做強,才有資格談做大。特別是想以此為題材進行股市編輯故事的企業,首先必須把樣板店做成很強,即盈利性很好。讓人看到很好的效應,看到未來,看高市盈率,才會營造一個個億萬富翁。如果旗艦店都要死不活,那麼只有一條路,低價轉讓,企業生命到此結束。所以很多中國的餐廳老闆從來沒有想過(可能想過我不知道)會身價數億,但由於奇特的資本效應,關注未來,成就諸多神話。如2007年11月20日在國內A股上市的「瘋狂鴨子」全聚德(002186)(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則創造了諸多紀錄;2008年6月12日,1999年才發展起來的小肥羊集團有限公司,也正式在香港交易所掛牌,成為第一家在港上市的中國內地餐飲企業,「小肥羊」這名字也一躍成為中國餐飲標志性品牌的代名詞。這些都是先做強的典型代表。
做大做強,做強做大,沒有絕對的真理,要根據自己情況,參考企業的自我個性,以及對於風險的要求,酌情選用。
Ⅱ 進上市公司難么
不難,上市公司也是公司么。。。
職位對口了一樣的
Ⅲ 一家公司要上市難嗎
股票的上市條件根據《證券法》第50條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申請股票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1、股票經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核准已公開發行。
2、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3000萬元。
3、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人民幣4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10%以上。
4、公司最近3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證券交易所可以規定高於前款規定的上市條件,並報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批准。
5、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根據《證券法》的規定,均制定了各自的股票上市規則,並具體規定了股票上市的條件,但除「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人民幣5000萬元」一項外。
Ⅳ 只要上市,公司就很難倒閉嗎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上交所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情形,交易所是有權決定暫停上市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上市公司有以下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可能誤導投資者;(三)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四)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六條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在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期限內仍不能達到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三)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在其後一個年度內未能恢復盈利;(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退市後,投資者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該只股票。可能會被重組後重新恢復上市,可能會退到老三板,可能會破產。
Ⅳ 在中國公司成為上市公司很難嗎
以前股票發行審批制時很難,各地給上市指標。現在核准制,相對比較容易,滿足上市條件,找券商,即可。
Ⅵ 現在公司上市很難嗎
就絕大多數想上市的公司而言,確實如此;
可對那些人脈比較發達的公司,則未必;
而對一些能夠手眼通天的公司來說,這只是外星球才有的問題。
你們信不信?反正我信。
Ⅶ 如何管理才能做成上市公司
隨著企業的不斷擴大,會面臨一個上市的問題,那麼企業上市有哪些好處呢?
1、上市可以融資,然後就可以擴大經營;
2、得到資金,增加股東的資產流動性;
3、上市後,對於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有免費的咨詢和廣告效應,企業上市後,成為一家公眾企業,對於提升公司品牌有一定的作用,擴大了公司的知名度;
5、降低人力資本,提高薪酬,上市公司可以使用股票或者期權吸引並留住有才幹者,提高其忠誠度,並避免成為他日的競爭者;
6、便於合並及收購,上市公司融資後,可以利用成本優勢並購潛在的競爭者。
這么多好處,那麼哪種公司最容易上市?

翟山鷹發表了觀點:全世界股市都有同樣規律,實際操作過程中,行業、地域、管理等表面要素都變得不那麼重要,最重要的關鍵只是一個字:大!資產規模越大,越容易上市。利潤、模式等幾乎都成為次要條件。
券商、審計、評估、律師、私募、財經公關、總協調人等各類幫你上市的機構都是忙一次,花費精力差不多,理論上幫1000億規模公司上市賺的錢基本上比1000萬規模公司上市賺的錢多10000倍!你說這些公司喜歡幫誰上市?
買賣就是買賣,怎麼賺錢怎麼來,資產大,不盈利的企業,大券商也排隊幫你忽悠,保你上市!資產少,再優秀的企業也要看小券商的臉色。
看透了,金融也是買賣,沒啥西方人說的專業,不復雜。
Ⅷ 為何公司上市難
其實公司上市是看你的資質及營業狀況,如果隨便一個企業都能上市,那就沒有人去投錢到上市公司了,那上市也沒有實際意義了。
Ⅸ 上市是很難的事嗎
難不難,主要取決於公司的自身情況,還有券商的實力啊!
企業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於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後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於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
Ⅹ 公司上市的難點在哪裡
主要是財務的問題啊!核心的就是財務很多不規范啊!你可以電話聯系我啊
企業上市的基本流程
一般來說,企業欲在國內證券市場上市,必須經歷綜合評估、規范重組、正式啟動三個階段,主要工作內容是:
第一階段 企業上市前的綜合評估
企業上市是一項復雜的金融工程和系統化的工作,與傳統的項目投資相比,也需要經過前期論證、組織實施和期後評價的過程;而且還要面臨著是否在資本市場上市、在哪個市場上市、上市的路徑選擇。在不同的市場上市,企業應做的工作、渠道和風險都不同。只有經過企業的綜合評估,才能確保擬上市企業在成本和風險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正確的操作。對於企業而言,要組織發動大量人員,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進行工作,也是要付出代價的。因此為了保證上市的成功,企業首先會全面分析上述問題,全面研究、審慎拿出意見,在得到清晰的答案後才會全面啟動上市團隊的工作。
第二階段 企業內部規范重組
企業首發上市涉及的關鍵問題多達數百個,尤其在中國目前這個特定的環境下民營企業普遍存在諸多財務、稅收、法律、公司治理、歷史沿革等歷史遺留問題,並且很多問題在後期處理的難度是相當大的,因此,企業在完成前期評估的基礎上、並在上市財務顧問的協助下有計劃、有步驟地預先處理好一些問題是相當重要的,通過此項工作,也可以增強保薦人、策略股東、其它中介機構及監管層對公司的信心。
第三階段 正式啟動上市工作
企業一旦確定上市目標,就開始進入上市外部工作的實務操作階段,該階段主要包括:選聘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股份制改造、審計及法律調查、券商輔導、發行申報、發行及上市等。由於上市工作涉及到外部的中介服務機構有五六個同時工作,人員涉及到幾十個人。因此組織協調難得相當大,需要多方協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