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繼續漲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繼續漲

發布時間: 2021-04-28 18:54:48

① 為什麼國內上市公司的高管與香港上市公司的高管薪酬差距那麼大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受多方面因素制約,如企業經營業績,薪酬是否由市場化決策,企業分配方式,企業規模,所在行業等。

首先,央企國企類高管多為政府任命,薪酬總額一般不受市場水平影響,大約為一個中等的恆定值。因此和同等體量市場化企業相比,薪酬總額總體偏低。

其次,企業經營業績影響高管年度績效收入,而績效收入是做為高管薪酬的絕大部分。

再次,企業所處的行業和企業規模不同,高管薪酬差距會非常大。金融行業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製造業高管薪酬要高,大規模上市公司高管一般比小規模公司高管薪酬高。

最後,香港上市公司以市場化企業居多,國內上市公司從央企國企民企一應俱全,從統計學角度,大部分低薪酬的高管拉低了整體平均值。

② 上市公司年報高管薪酬披露

年報中的高層薪酬一欄就有關於高層管理人員的薪金披露,但大多數的公司基於人才競爭的壓力,只是披露一個大約薪金範圍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數值,但也有例外的,好象萬科,平安等,高管的薪金就是一個具體的數值.

③ 請問上市公司的高管工資在哪個財務報表裡可以查到

財務報表裡是查不到的,在附註中。在上市公司公告的年度報告的財務報告附註中是有過去一年董監高在公司的領薪情況。

資產負債表流動負債欄目(靠右)應付職工薪酬賬戶,不過這個地方太模糊,要看看附註裡面對工資支付具體方式的闡述,比如每期工資發放,算做工資薪金的獎勵報酬培訓旅遊,還有配給獎勵的股票股權之類的,特別重點看看高管的工資構成。

(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繼續漲擴展閱讀:

財務報表是反映企業或預算單位一定時期資金、利潤狀況的會計報表。我國財務報表的種類、格式、編報要求,均由統一的會計制度作出規定,要求企業定期編報。

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公司管理層中擔任重要職務、負責公司經營管理、掌握公司重要信息的人員,主要包括經理、副經理、財務負責人,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和公司章程規定的其他人員。

這里的經理、副經理,是指《公司法》第五十條和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的經理、副經理,在實際中,就是公司的總經理、副總經理。經理由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對董事會負責;副經理由經理提請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

這里的財務負責人是指由經理提請董事會決定聘任或者解聘的財務負責人員。這里的上市公司董事會秘書是《公司法》第一百二十四條規定的上市公司必設的機構,負責上市公司股東大會和董事會會議的籌備、文件保管以及公司股東資料的管理,辦理信息披露等事務。

④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如何計算

競爭性行業上市公司中的大多數處於激勵適度的區間,而市場化程度較低、進入壁壘較高、政府管制力度較大的行業的上市公司則存在較為嚴重的激勵不適現象,包括激勵過度與激勵不足兩種情況。就ST公司而言,激勵過度公司所佔比例要明顯高於平均水平,而激勵不足公司所佔比重則明顯低於平均水平,這一結論說明對於ST公司的高管薪酬而言,激勵過度是主要問題。

就行業薪酬結構而言,交通運輸倉儲業、電子行業由於開放程度高,市場競爭激烈,其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結構比較合理,而採掘業,水電煤氣業,金融保險業等則由於受到國家政策保護,其高管薪酬結構不太合理。

通過從基本特徵、治理特徵和公司績效三個方面對影響高管薪酬的因素進行分析,該報告得出一個令眾多經濟學人士都吃驚的結果:高管薪酬水平與公司績效之間不存在顯著關系,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使大部分企業的業績出現下滑,反映公司績效的一系列指標(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等)大幅下跌。但由於工資剛性,高管薪酬水平卻沒有發生很大的變化,雖然個別企業有「零報酬」現象,但是大部分高管的薪酬並沒有隨公司績效的下降而下降。正是由於這個原因,高管薪酬水平和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變得並不顯著。

「業績與薪酬無聯系是很可怕的結論」,國務院發展中心企業研究所原副所長李兆熙表示,薪酬指數研究結果說明了公司治理結構失效、高管道德等方面的失效。

⑤ 上市公司高管拿年薪後每個月還拿工資嗎

年薪是年薪制,每月扔拿工資。

⑥ 我的論文是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影響因素,請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怎麼查,求高人知道!

在上市公司定期報告中一般都有披露。如果是新上市的公司,或者是最新公開發行股權證券(增發股票,發行可轉債等)的上市公司,在招股說明書、招股意向書和轉債募集說明書里有都會有詳細披露。
上述資料在交易所網站和該上市公司自己網站上都可下載到全文。

⑦ 高管薪酬為什麼高得越來越離譜

【近期,恆大以1500萬的年薪聘經濟分析師任澤平任首席經濟學家,這條消息隨後刷爆了朋友圈。盡管人們對金融界高管的高薪已經習以為常,但是這次,吃瓜群眾還是對這個天價薪酬表現得目瞪口呆。那麼企業對這個高管薪酬是如何構成的?】

文/行走的帆

其實,對於大量的上市公司而言,無論中外,高管薪酬倒也不是什麼秘密。因為,按照證券法規,上市公司排名最靠前那一小部分高管的年薪是必須在公司財報中公開披露的。

根據美國2015年的一項統計顯示,500家美國薪酬最高的公司高管平均薪酬,是一名普通美國勞動者的1000倍,這個差距還在持續增大中。

那麼,為什麼高管的薪酬會高得越來越離譜呢?讓我們先從高管薪酬的基本面開始來分析:

(1)高管薪酬的決定方式

薪酬的決定方式無非有兩種:內部定價和外部定價。

內部定價就是要確保內部公平性,某人的薪酬跟組織的平均薪酬水平相比,不能特別高或者特別低;外部定價就是要確保薪酬水平在外部市場上有一定的競爭力,這樣才能對外部市場的人才有吸引力,也能避免自家人才被其他公司挖走。

要同時保持內部公平性和外部競爭性,除了少數財大氣粗的土豪企業,對大部分企業來說是一件相當有挑戰的事情。

首先,企業手頭的資源有限,這就決定了只能把有限的資源優先使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倘若把有限的薪酬預算像撒胡椒面一樣撒給所有員工,內部公平性倒是保證了,但對少數優秀員工就顯得不公平了。

那麼,在內部公平性和外部競爭性之間,企業到底應該偏向天平的哪邊,通常與企業文化有關。比如,很多國企都實行了限薪令,對國企高管薪酬封頂,對於那些並無這種限制的企業,CEO們當然希望高管薪酬可以和市場對齊,越高越好。

一個企業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時,通常會小范圍界定一個具有可比性的公司群體,然後來對標這些公司的崗位薪酬。大部分公司在核定高管薪酬水平時,都會對標50分位或75分位以上,也就是說,比這個群體里50%或75%的人的薪酬水平都要高。

沒有人願意把自己對標在50%以下,因為這樣做的話,相當於在告訴外界,我的公司很爛,連行業平均水平都達不到,這樣的企業自然也很難吸引到高管加入。

如果每個人在制定薪酬的時候,都把自己定位為50分位或以上時,同時也因為他們自己本身也在原始的數據池(data pool)中。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自然拉升了整個數據池的水平,反過來再次拉升其中那些處於50分位以上的高管薪酬。以此循環往復,最後導致高管的薪酬也節節攀升。

(2)高管薪酬的組成方式

高管的薪酬一般包括四大部分:工資、短期激勵、長期激勵和福利。

工資和短期激勵(獎金)屬於現金薪酬,其他員工也有這兩項。

在很多公司中,區別高管和一般員工的是長期激勵,這是企業為了鼓勵員工為公司長期績效和利益做出貢獻而設立的一種薪酬形式,最常見的包括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權相當於賦予員工一個以固定價格購買未來公司股票的權力;限制性股票則相當於直接將公司股份發放給員工,但是要在滿足一定服務年限和績效表現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兌現。

另外,很多大企業里還有專門針對高管的特殊福利,比如:高端醫療保險(含家庭成員)、用車、司機、延長休假等。

關於高管薪酬的組合方式,一般而言,長期激勵在總體薪酬中占的比例大於50%,工資和獎金加起來不足50%。

下面這幅圖來自薪酬顧問公司怡安翰威特的2016薪酬報告,從中可以看出,中國民營上市公司的股權薪酬平均佔到了70%以上,而相對應的是,國有上市企業的股權薪酬只佔20%左右。

(3)高管薪酬一定與企業績效相關嗎?

高管薪酬之所以金額高,除了市場對標的因素之外,還有就是企業希望通過高額薪酬,能夠激勵高管們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績效回報。

那麼,那些拿著高薪的高管們,是否真正幫助企業獲得了利益呢?

我們首先來看看短期激勵,也就是常說的獎金:獎金的考核指標通常包括企業的短期財務表現,比如利潤增長和成本降低等指標。

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高管們容易在高額獎金的誘惑下,鋌而走險,以犧牲公司長期的利益來換取短期財務數字的亮麗,甚至有的不惜在財務數據上造假。

2007-2008年的美國次貸危機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當時美國金融業高管們的高額獎金正是誘發次貸危機的元兇之一,因為這些獎金「刺激了高風險行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語)。

再來看長期激勵:一方面,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有很多,既有企業自身發展的原因,也有外部市場波動的原因。另一方面,和獎金一樣,高管們同樣可能會為了推高自家公司股價而不惜一切手段,通過犧牲企業長期利益來換取短期利益。

比如,高管可以操縱公司花大價錢去做股票回購,在短期之內推高股價,而同樣的錢,如果用在對產品的研發方面,本來可以對公司帶來更加長遠和巨大的利益。

歷史上著名的安然和環球電訊公司事件就是前車之鑒:高管層為了從公司股票的升值中獲利,採用包括財務造假在內的各種方法,短期內抬高股價,然後賣出股票從中獲益,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並最終導致公司破產。

(4)如何讓高管薪酬設計更合理?

如何讓高管薪酬設計更合理,企業可以考慮的做法包括以下:

1.增加長期激勵比例

長期激勵的時限通常都在一年以上、十年以內。通過期權、股票等工具提高高管整體薪酬中的長期激勵比例,最明顯的好處是將管理人員和企業的長期利益捆綁在一起。

不但在期限上拉長,企業還可以在股票期權的兌現上設定績效條件。比如,某A股上市公司的股票期權條款就這樣制訂:有效期5年,從授予日滿12個月起,激勵對象可以在之後的4年分4期行權,每期行權比例分別為25%。

通過這種設計,獲得股票期權的高管必須力保企業在長達5年的時間周期內保持良好增長的績效,才能最終兌現全部的股票期權。這樣可以有效避免因為短期採取冒進措施,而犧牲了企業的長期利益。

2.激勵考核與行業增長系數掛鉤

企業的業績好不好,除了縱向的和自己歷史同期對比,還有必要橫向地與行業表現對比。比如,某企業今年業績和去年相比增長了10%,看似一個不錯的結果。但是,再考慮到該企業所在行業當年的增長是20%,便知道10%的成績其實並不理想。

比如,我曾經看到過一家公司這樣來設計高管的限制性股票,其計算公式為:限制性股票實際發放系數= 100%+ (公司股東回報- 行業指數的平均股東回報)X 2。

按照這種計算,這家公司盡管股票漲得再高,但是假如低於當年的行業平均股東回報50%以上,最終公司高管能夠拿到的股票數依然可以為0。

3.完善薪酬監管體系

上市公司一般會設立薪酬委員會,這是一個獨立於人力資源部的部門,直接向公司董事會匯報,專門負責高管薪酬政策的制訂。

薪酬委員會成員通常有來自公司外部的有經驗的獨立人士或者公司的獨立董事擔任,和公司高管沒有任何利益關系,這樣來保證薪酬委員會的權威性和獨立性。

4.遞延獎金

遞延獎金就是為了確保公司在一個更長的時間周期內有一個令人滿意、可持續發展的績效,從而將本該短期內發放的獎金遞延到一個更加靠後的時間點發放,這是除股票期權外,另一種將高管和公司的中長期利益相結合的方式。

以上措施的實施,雖然不能百分之百地避免高管薪酬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但是至少在較大程度上能保證將高管和公司長期利益結合在一起,這對一家公司的健康發展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⑧ 有的上市公司雖對投資者一毛不拔,但對公司高管出手大方,薪酬收入大幅增加,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

為什麼?這還不明白。任何資本的付出都是要講究回報的!付給你投資者,能給他帶來什麼回報?
高管是誰,就是上市公司的管理人,是個錢相當於給自己,你說為什麼不出手大方?好比你在一個企業工作,企業是別人的,發工資是發給自己,那還不是越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