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持倉收益 » 上市公司循環持股
擴展閱讀
股票投資經濟學 2021-06-17 16:24:20

上市公司循環持股

發布時間: 2021-04-28 17:18:25

股票能長期持有嗎

如果上市公司出現上交所及深交所股票上市規則規定的情形,交易所是有權決定暫停上市公司股票上市交易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第五十五條規定,上市公司有以下情形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暫停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可能誤導投資者;(三)公司有重大違法行為;(四)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第五十六條上市公司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其股票上市交易:(一)公司股本總額、股權分布等發生變化不再具備上市條件,在證券交易所規定的期限內仍不能達到上市條件;(二)公司不按照規定公開其財務狀況,或者對財務會計報告作虛假記載,且拒絕糾正;(三)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在其後一個年度內未能恢復盈利;(四)公司解散或者被宣告破產;(五)證券交易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其他情形。
退市後,投資者無法在二級市場交易該只股票。可能會被重組後重新恢復上市,可能會退到老三板,可能會破產。
如果股票沒有被退市或者暫停上市,是可以在二級市場交易的。您可以根據這只股票的價值進行判斷持有時間。

㈡ 股票長期持有真的能夠賺錢嗎

股票能不能長期持有,公司的基本面情況非常重要。以貴州茅台為例,其基本面非常出色,如果您能真正實現長期持有,那是可以獲得不錯的收益的。

㈢ 上市公司原股東如何解禁手裡的股票

這個不區分是自然人股東還是法人股東,只是區分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還是董監高還是一般股東。
如果是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鎖定期是上市後三年。如果是董監高,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任職期間每年只能轉讓不超過25%,離職後半年內不能轉讓。如果是一般的原始股股東,上市後一年內不能轉讓。
還有一些特別規定,是針對在上市前突擊入股情況的。
股東解禁劃分為「大小非」。俗稱的「大小非」指的是因股權分置改革而產生的限售股。「小非」是指持股量在5%以下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大非」則是指持股量在5%以上的非流通股東所持股份。
除了因股改產生的限售股外,A股市場還因IPO和增發而源源不斷地湧出限售股。其中,IPO限售股分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首發戰略配售股份兩種。
首發原股東限售股指開始發行前原有股東限制流通的股份,一般限售期長達三年。根據證監會去年9月份發布的新規,若發行人在刊登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之前12個月內進行增資擴股的,新增股份持有人承諾不予轉讓的期限為12個月,而此前鎖定期為36個月。
首發戰略配售股份指第一次發行股票上市時,向某些特別選定的對象發行的占發行數量相當大比例的股份。一般情況下,戰略投資者獲得配售的股票鎖定期限為3至6個月。而在上市公司增發股份時,針對戰略投資者的定向增發也要求有一定的鎖定限售期,通常需要鎖定半年。

㈣ 什麼樣的股票可以長期持有

價值投資在股票市場是一個被老生常談的話題,然而真正能做到的人並不多,公認的價值投資第一人應該是美國的巴菲特,他可以持有一支股票長達幾十年之久,然而對於普通人而言,這樣卻很難做到,中國A股市場的散戶,絕大多數不具備巴菲特那般的遠見與智慧,因此熱衷於短線操作,吃了幾波盈利後就賣出股票,而大部分玩短線的散戶,時間一長,就成了被割的韭菜,那麼不玩短線專注價值投資,普通人可以做到么,什麼樣的股票值得長期持有呢?

第四,在合適的估值投資,前三條選出來的是好公司,但價值投資並不是買入並持有好公司就能賺錢,還要有好價格,而估值就是一個標尺。將估值與行業均值對比,與自身歷史估值對比,處於中值以下可以投資,中值以上不投資。

如果能按照這四點去踐行價值投資,大概率是能賺錢的。特別是在A股更容易賺錢,因為相信價值投資的人很少,而投機的人很多;用投資企業的角度對待投資的很少,而用「賭大小」的想法投資的很多。正是因為如此,才使得市場長期處於價格發現的低效率狀態,使得不少優秀的公司因不受待見而出現低估,為真正的價值投資者提供更多的機會。

綜上所述:股票是可以長期持有的,但需要限定條件,不是所有股票都適合長期持有,只有一部分優秀的公司適合長期持有,需要依循特定的原則,才能真正踐行價值投資。

㈤ 股市循環周期理論

1、低迷期: 股市行情持續屢創新低,此時投資意願甚低,一般市場人士對於經濟遠景大多呈悲觀論調,不論主力或中小散戶,都是虧損累累。此時的股票市場炒短線的沒錢賺,炒長線的沒持股信心。很多人都不願意再談論股市、關心股市,甚至痛恨股市,紛紛賣出手中的籌碼,准備離場觀望。證券公司也是少人來往,一片蕭條。這是大多數人感到絕望的時刻,也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此時只有少數有遠見卓識的人及先知先覺的超級主力機構會進場吸納股票,他們都是將來的大贏家。盡管如此,市場上的成交量還是十分稀少,股價也十分低廉,此時應該是我們做中長線建倉的最好時機,可是很少有人敢這樣做。

2、初升段: 此時的大盤趨勢尚未好轉,股民也對股市未來不抱希望,感到一片茫然,變得對股票麻木不仁。但是,少數「熱門股」開始被推至一定的高度,同時多數的股票也會走出底部並逐步活躍起來,但不會升至很高。這時會有部分敏感的人開始重新關注股市,市場交易也變得活躍起來,成交量開始溫和放大。但由於長期受「熊市思維」影響,很多人都認為這只是個普通的反彈,而一般敢於在這個時期進入的多是一些曾經的職業大戶,出去的都是初嘗甜頭的中、小散戶。

3、回檔期: 此時的股票市場已有了一定漲幅,但由於長久的「熊市」,人們出手投資變得非常小心謹慎。以至於在股價上漲之時也不敢相信這是「牛市的到來」。在上漲之餘,許多人在賺得小盈利後,會採取「落袋為安」的操作觀念。於是大量的「套牢盤」與「獲利盤」會紛紛湧出。對沒有拋出股票的中小散戶,莊家機構為了減輕將來的拉升壓力及進一步地獲取廉價籌碼會趁著此時人心不穩之機,藉助各種不利股市消息,向下打壓股價,迫使你微利出局。由於以上的原因,股價在這段時間會出現明顯回落。隨著拋盤的減少,主力能吸納到的浮動籌碼會越來越少,成交量出現大幅縮減。多數人認為一輪反彈行情已就此完結。然而在經過「初升段」和「回檔期」的運作,大部分股票的股價都有跌不下去的感覺,且其走勢也都「初具成型」。既然強弱已分,也正是我們進場選股的最佳時期。

4、主升段: 宏觀經濟開始好轉,財政、貨幣政策面也暖風頻吹,各項股市利好政策也不斷出台,上市公司的業績也有大幅提升,主力手中握有大量籌碼。此時已是「天時、地利、人和」,有心人會不斷散布各種利好消息把股價持續拉高。由於股價的不斷上漲,不管內行外行,只要持有股票就能獲利,前期賣出股票的中小投資者也由空翻多,形成搶購風潮,而股價會在這種情況下越漲越搶、越搶越漲,以致形成暴漲的局面。證券公司里到處人頭攢動,充滿著一片歡聲笑語,從來沒有炒過股的人也會在周圍的賺錢氣氛感染下,抱著發財的夢想紛紛開戶入市。此時的成交量也迅速地放大,並保持在一個相當高的成交量水平上。在這個時期的末端,正是大量籌碼由主力手中向散戶手中轉移的時候,精明、理性的投資者會在這一時期逐步撤出股市。

5、末升段: 此時的市場一派繁榮景象,大量新股不斷發行並以「天價」成交。證券公司內人聲鼎沸,原來的「熱門股」在高位徘徊,「冷門股」瘋狂上漲。一方面黑馬頻出,另一方面又讓你無從下手,暴漲暴跌更是屢見不鮮,無論大盤還是個股成交常常創下成交「天量」。此時股民手中已經少有現金,都在持股待漲,對未來充滿希望。在此階段末期,大勢已是外強中干,成交量已很難再創新高,多數股票已呈現疲態,顯露下跌跡象。市場上的盈利者已不再佔多數,虧損者與日俱增,多年心血很可能在此時付之東流,我們不論盈虧都要抓住這最後的機會盡快離場。

6、初跌段: 由於多數股票的股價都已偏高,欲漲乏力,不少投資人都在較難獲利之餘開始反省。此時主力、機構均已出貨不少,精明的投資人也在做最後的了結,准備退出股票市場。後來的「新多」以為只是正常的回調,並在虧損之後予以補倉,期待著更高的點位。下跌現象也由「垃圾股」向「績優股」擴散,成交量也出現大幅萎縮,若在「初跌段」的初期出局損失還不算太大。

7、中間反彈期: 由於「初跌段」的下跌,此時不少股票已經有了相當的跌幅,不少短線客回來湊熱鬧搶反彈,原來的高位套牢者也會逢低不斷買入攤低股票成本,多種力量會把股價重新推高,但由於股票反彈後搶高價者已具戒心,後知後覺者也都學乖,所以反彈力量不是太足,股價和成交量都難以再創新高,此時也是最後的「逃命」機會。

8、主跌段: 國家開始進行宏觀調控,如利率上調、央票大量投放、存款准備金率上調等收緊銀根等利空消息滿天飛,雖然大部分股票跌幅已經很深,但受利空消息影響,股民還是不計成本地拋出,以致於股價下跌速度很快,甚至出現連續跌停現象。以前套牢持股不買的人在巨虧之後也開始信心動搖,此時的成交量也已縮至很小,不少人在絕望之餘也紛紛賣出股票。

9、末跌段: 此時股價跌幅已深,許多股票的面值已跌至發行價以下,並屢創新低,由於市場低迷,新股發行比較困難,所以大盤成交量也極為稀少,一切又回到了「低迷期」的狀態,多數股民又要離開,有識之士開始粉墨登場。
股市群體的心理行為循環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一希望;二跟風;三狂熱;四保守;五失望;六悲觀;七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