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產板藍根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板藍根上市公司:
000522 白雲山 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公司擁有復方丹參片、阿莫西林膠囊以及抗感冒抗病毒葯品板藍根顆粒、清開靈系列等產品。
002107 沃華醫葯 公司的三七片、橘紅丸、補中益氣丸、板藍根顆粒、銀翹解毒丸、銀翹解毒片、防風通聖丸、藿香正氣水、黃連上清丸、牛黃解毒丸、牛黃解毒片、牛黃上清丸、六味地黃丸、附子理中丸、通宣理肺丸、蛇膽川貝液、參苓白術丸、香砂六君丸、歸脾丸、天王補心丸、槐角丸、逍遙丸、元胡止痛片、保和丸、艾附暖宮丸等25個中葯品種入選《國家基本葯物目錄》。
300147 香雪制葯 主營抗病毒中葯:公司長期專注於以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為主導產品的感冒中成葯領域,目前可生產片劑、膠囊劑、顆粒劑、口服液、氣霧劑等5種劑型,均通過葯品GMP認證,擁有抗病毒口服液、板藍根顆粒、清肝利膽口服液、小兒化食口服液等70種產品的國家葯品生產批准文號,其中有36個葯品被列入《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和工傷保險葯品目錄》,擁有3個國家中葯保護品種。
002422 科倫葯業 公司生產復方板藍根顆粒 批准文號:國葯准字Z51020804,2010-05-26;2011-04-18 生產單位:四川科倫葯業股份有限公司 葯品特性:中葯,每袋裝15g(相當原生葯15g);每袋裝5g(相當原生葯15g)(無蔗糖)
002644 佛慈制葯 生產板藍根顆粒 國葯准字Z62020644,2010-07-08 蘭州佛慈制葯股份有限公司
002118 紫鑫葯業 板藍根顆粒 批准文號:國葯准字Z22020160,2010-01-05
000591 桐君閣 復方板藍根顆粒 國葯准字Z50020133,2010-07-19
望採納
2. 珠海市24家上市公司是哪些
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 上市板塊
000507 粵富華A 深市
000513 麗珠集團 深市
000532 力合股份 深市
000405 有色鑫光 深市(已退市)
000651 格力電器 深市
000659 珠海中富 深市
00908 九洲發展 香港
01178 天年生物 香港
600325 華發股份 滬市
002005 德豪潤達 中小板
002016 世榮兆業 中小板
002017 東信和平 中小板
ACTS 炬力 納斯達克
002063 遠光軟體 中小板
002141 蓉勝超微 中小板
03888 金山軟體 香港
002180 萬力達 中小板
600568 中珠控股 滬市
00750 興業太陽能 香港
600185 格力地產 滬市
002319 樂通股份 中小板
300050 世紀鼎利 創業板
300053 歐比特 創業板
3. 中國最賺錢的醫葯上市公司有哪些
空口無憑當然是用數據說話。那麼,哪種數據能夠作為賺錢的指標?究竟以貨幣資金/總資產為指標,還是以凈利潤為指標?
雖然以凈利潤為指標的賺錢普遍為業界所認同,但其實這項指標仍不盡然,還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sfda南方所中國醫葯上市企業核心競爭力評選專家組發布的「醫葯上市公司賺錢榜」則顯現出一派子行業群龍齊聚之勢。
子行業龍頭聚首「賺錢榜」
以凈利潤為指標的賺錢榜為業界所公認,但是,由於此榜並未納入規模因素,因而仍不能完美地體現賺不賺錢,規模成了此榜的重大影響因素。
分析「醫葯上市公司賺錢榜」不難發現,除了遼寧成大和吉林敖東兩家證券相關公司外,上榜者大多是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上海醫葯和華東醫葯為醫葯商業的代表,雲南白葯、同仁堂和東阿阿膠代表傳統中葯;康美葯業為中葯飲片龍頭;華潤三九和健康元屬現代中葯的范疇;華蘭生物為生物製品行業的龍頭;浙江醫葯、新和成、東北制葯為化學原料葯的代表;恆瑞醫葯、哈葯股份、雙鶴葯業、麗珠集團為化學制葯的代表。
醫葯上市公司正在慢慢長大,以前的凈利潤上億元就已經算是很多,而到2009年,凈利潤10億元以上的醫葯上市公司就有6家,如最引人關注的位居榜首的投資型企業復星醫葯,去年國葯控股上市帶來的一次性收益使其利潤大增,凈利潤超過了25億元。
「中葯6家、化葯7家、原料葯3家、商業2家、生物製品2家,剔除證券相關股和st股,化葯與中葯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與醫葯細分產業規模的分布一致的。」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黃丁毅如是分析。此外,賺錢榜上的上市公司成長性各異。「像新和成、浙江醫葯之類的原料葯企業藉助高壁壘持續賺錢,但與往年的數據相比,成長性卻一般。而像華潤三九、華蘭生物、恆瑞醫葯和雲南白葯的利潤開始快速增長,都是治理優秀的上市公司,持續成長能力非常明顯。」上海某證券分析人士如是評價。
4. 健康元持有多少股麗珠集團
股東名稱 │ 持股數│占流通股% │
天誠實業有限公司 │ 4453.77│ 17.85│
健康元葯業集團股份有限│ 2766.17│ 11.08│
截止日期:2007-09-30 單位:萬股
5. 麗珠集團的介紹
麗珠醫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集醫葯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創建於1985年1月,水連香港,地接澳門,據廣州深圳皆2小時車程,區位優勢明顯;公司注冊資本為3.06億元,系民營控股的上市公司。麗珠集團於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為全國醫葯行業首家A、B股上市的公司。集團所屬全資子公司12個,控股企業10個,現有員工5000人,大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員工占集團總人數的83%,企業技術力量雄厚,裝備優良,工藝先進,生產水平和質量水平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集團有53條生產線通過了GMP認證驗收,營銷企業也順利通過了國家GSP認證,營銷力量顯著增強,麗珠醫葯集團已建立了覆蓋國內市場的營銷網路,與商業主渠道和數千家醫院建立了穩定、良好的業務關系;隨著質量體系的持續完善和提高,隨著銷售的快速增長,隨著產能的不斷擴大,隨著新廠建設步伐的加快,麗珠集團將成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制葯龍頭企業。2014年3月6日,麗珠集團與健康元的合資子公司珠海市麗珠單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注射用重組人源化抗腫瘤壞死因子α單克隆抗體獲得國家食葯監總局(SFDA)批准。
6. 中國醫葯20強榜單入圍企業有那些
2010年中國醫葯上市公司競爭力20強獲獎企業排行榜
公司名稱 排名 股票 上市 總分
代碼 地點
恆瑞醫葯 1 600276 上海 45.6
雲南白葯 2 538 深圳 43.87
華東醫葯 3 963 深圳 43.41
邁瑞醫療 4 MR 紐約 43.2
麗珠集團 4 513 深圳 43.2
天壇生物 4 600161 上海 43.2
神威葯業 7 2877 香港 43.08
復星醫葯 8 600196 上海 42.96
中國生物制葯 8 1177 香港 42.96
浙江醫葯 10 600216 上海 42.75
康美葯業 11 600518 上海 42.36
華潤三九 12 999 深圳 42.07
東阿阿膠 13 423 深圳 42.01
江中葯業 14 600750 上海 41.57
健康元 15 600380 上海 40.87
馬應龍 16 600993 上海 40.76
國葯控股 17 1099 香港 40.59
天士力 18 600535 上海 40.23
海正葯業 19 600267 上海 39.31
哈葯股份 20 600664 上海 38.75
最賺錢醫葯上市公司出爐 復星醫葯凈利位列首位
從凈利潤來看,去年得益於國葯控股(01099.HK)在港上市,復星醫葯(600196)以25.6億元的凈利潤排在首位,緊隨其後的是上海醫葯(600849),凈利潤額為16.8億元,遼寧成大(600739)因為廣發證券借殼上市,也獲取了14.2億元凈利,位列第三位。
從上市公司凈利潤排行榜來看,規模仍是決定排名前後的關鍵。上榜者大多是所在子行業的龍頭企業:
醫葯商業的代表: 上海醫葯(600849) 華東醫葯(000963)
代表傳統中葯: 雲南白葯(000538) 同仁堂(600085)
中葯飲片龍頭: 康美葯業(600518)
生物製品行業的龍頭:華蘭生物(002007)
化學原料葯的代表: 浙江醫葯(600216) 新和成(002001)
化學制葯的代表: 恆瑞醫葯(600276) 哈葯股份(600664)
中葯6家、化學葯7家、原料葯3家、商業2家、生物製品2家,剔除證券相關股和ST股,化學葯與中葯占據了主導地位,這與醫葯細分產業規模的分布是一致的。」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黃丁毅表示。
以凈利潤為指標,衡量上市公司賺錢與否,事實並不受到業界認同,上述指標僅能代表企業的現金狀況,而不是賺錢能力。貨幣資金主要來源於經營性收入、資本市場融資和借貸,不僅僅是「銷售」。
大量現金在手,對於這兩家公司實施並購十分有益。但若以每股收益作為衡量標準的話,上述兩家公司將無法躋身前3強。
吉林敖東、新和成、浙江醫葯、三家成為連續三年每股收益最高的公司。其中,吉林敖東以三年每股收益合計7.35元,成為醫葯板塊上市公司中,最有盈利能力的一家。
提供企業評估和媒體新聞炒作宣傳 0451-82535671 戴經理
7. 中國醫葯板塊龍頭企業有哪些
建議關注未來可能受益醫改的公司:
(1)產品以基礎用葯(如抗生素、心腦血管等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為主,具有品牌,價格相對便宜,產品市場份額大的企業。如華北制葯、白雲山A、雙鶴葯業、魯抗醫葯、三九、麗珠集團、哈葯集團等。這類企業的產品在全民醫保的發展趨勢下,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
(2)產品獨特,在市場中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企業。如華東醫葯。
(3)國家采購可能涉及的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公司。如萬東醫療、新華醫療、科華生物、山東葯玻等。之所以要關注這類企業,也是因為隨著醫改進程的加快,基層醫療機構對醫療器械、診斷試劑類有著巨大需求。
(4)醫葯商業的龍頭公司。可能受益的公司包括國葯股份、上海醫葯等。
(5)同時品牌中葯如東阿阿膠、同仁堂、雲南白葯、片仔癀、千金葯業、康緣葯業等。
展望2009年,中國的整體經濟形勢繼續向好。醫改投入加大,旨在強化葯品安全監管和規范市場秩序的葯監政策將陸續出台。從長遠來看,行業整治有利於提高行業集中度,促使優質上市企業銷售與利潤同步增長。總的來說,無論是外部的宏觀經濟大形勢還是產業內部,都存在推動醫葯經濟穩步增長的動因。筆者認為,2009年醫葯行業將繼續成為市場的主流熱點,投資者可逢低布局優質龍頭個股,分享醫葯行業的成長盛宴。